套装现货 国史讲话 上古+春秋+宋蒙三百年 共3册 精装 顾颉刚 著

套装现货 国史讲话 上古+春秋+宋蒙三百年 共3册 精装 顾颉刚 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颉刚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睿图书
出版社: 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29917
商品编码:26042146420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套装共3册 总价格:111元

 

9787208129894
9787208129900
9787208129917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国史讲话(春秋)(精) 开本: 2
作者: 顾颉刚//童书业 页数:  
定价: 39 出版时间: 2015-07-01
ISBN号: 9787208129917 印刷时间: 2015-07-01
出版社: 上海人民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正编
***章 三代的略史与周的变迁
第二章 春秋以前的列国世系
第三章 郑国独强时代
第四章 郑的中衰与齐的始强
第五章 所谓“尊王攘夷”事业的背景
第六章 齐桓霸业
第七章 晋秦的崛起与其争霸
第八章 楚宋争衡与周室内乱
第九章 城濮之战与晋文霸业
第十章 秦晋的冲突与晋襄继霸
第十一章 晋的中衰
第十二章 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
第十三章 晋楚***次和平盟约的订立与撕破
第十四章 晋的内乱与悼公复霸
第十五章 晋楚第二次和平盟约的订成
第十六章 中原和平时期中的各**政的变迁
第十七章 社会组织的变动与学者阶级的出现
第十八章 北方政局的终结
第十九章 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
第二十章 结论
附编
***章 春秋时的农民生活与商工业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组织与其动摇
第三章 男女关系与婚姻习惯
第四章 世族与世官制度
第五章 地方制度与城邑建筑及人口
第六章 军制
第七章 爵位与官制
第八章 教育与刑法
第九章 宗教与学术
第十章 礼俗及其他
附录一 春秋史课试题(民国二十六年一月)
附录二 春秋史课试题(民国二十六年六月月)
编后记

......

精 彩 页: ***章 三代的略史与周的东迁 商代以前的中国历史,我们已不能详确知道了。
    大约在耶稣纪元前二千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中部,有一种比较文明的民族在那里居住着,发展着,这种民族所建立的***,就是那历**有名的“三代”的***代夏。不知在什么时候,出来了一个商民族,在现在山东省的境内发展势力。约在耶稣纪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商民族出来了一位很能干的君主叫做汤,统一了东方诸部族,举兵西向,就把夏国灭了。
     商民族灭夏以后,势力格外强盛,便成为中原的宗主邦。从近代在河南安阳县发掘出来的甲骨卜辞同铜器铭文等看来,商民族已有较完备的文字,较高尚的文化。《诗经》里说在成汤的时候,一直到西方的氐羌,都没有敢不来朝贡的。***近在甲骨卜辞里也发现了“令周”,“令周侯”的记载。可见商国虽不必如后人所说的那样“赫赫天朝”的样子,也自成个大国的规模。从汤传了二十九代,出来了一个不成材的君主叫做纣,贪酒**,把商国的政治弄得一团糟。
    同时商民族的民族性也日就堕落,沾染了贪酒的恶习。《诗经》里说,殷商的人好喝酒,喝醉了整夜呼叫,甚至于拿白天当作晚上,同现在吸雅片烟的人真差不多。近来在河南地下发掘出来的商代器物中也有很多酒器,可见商民族好酒的风俗。商民族正在衰微的时候,西方已有一个新兴的民族叫做周的在等待,他们起来渐渐的代执了中原的宗主权。
     周民族是个很晚起的民族,据《史记》的记载,从他们的始祖后稷算起,到代商而兴的文王,还只有十四代,比了商国从汤到纣已有二十九代的还要减少_半。大约这个民族成立的时代就在商。周民族的根据地,大约在现在的陕西省西部,《诗经》上说周民族***初的时候从杜地搬到漆地,到公亶{音dan}父时又搬到岐山下的胥地(周原)。杜为汉的杜阳县,在今陕西省麟游县的西北。漆是漆水,漆地也在现在麟游县的西边。胥不知在何处,总离开不了岐山下的地面。杜、漆、胥都在陕西省的西部。到公刘的时候,周民族开拓的地域广了,除了原有的胥以外,又有京和豳{音bin},渭水芮水一带地都归了他们。传到太王,势力***向东方发展,开始致力于翦商。再传到了文王,是个很有材干的君主,又有许多的好辅佐,渐渐统一了西方诸部族,东作邑于丰(在今陕西鄂县东),自称受了上帝的命而伐商,于是戡定了黎国,给商国的王畿以很大的威胁。不幸伐商的功绩没有做成,他就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继起。顺天命以伐商,和商国的兵旅在牧野地方开战,勇将师尚父奋力战斗,就把商国灭了。
     武王灭商以后,不久去世,他的儿子成王年幼,便由成王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在这个时候,周室的内部忽然发生变乱,原因是武王的其他弟弟管叔蔡叔们妒忌周公摄政,造出谣言,说甩公要想自己做天子,引得全国起了猜疑。于是纣的儿子武庚就乘这机会联络了反对周公的周室宗亲和商民族与国淮夷奄等举兵反周,声势很是浩大。这时周室的地位实在危险到万分,幸而周公是个很能干的人,亲自带了人马东征,打了好几年的仗,结果把敌人**扑灭,东方也因此平定了。
     原来武王灭殷,只灭了殷的本邦,并没有把殷民族的地盘**收归己有,不但东方未全归周民族的势力范围,就是殷的本邦也还让纣子武庚居住着,不过派人监视着他罢了。武王一死,周既发生内变,殷人自然想乘机重新抬头,与周对抗,不幸既衰败了的民族终究敌不过新兴的民族,所以结果反给了周民族以平定东方的机会。
     周公东征胜利以后,就在东方大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镇压殷民,又把一部分顽抗的殷民迁到洛水流域,叫他们建筑洛邑,以为周的东都;洛邑建成,就叫他们居住在那里,以便随时监视他们的行动。就在这时,周公把政权奉还了成王。周公从摄政到归政,首尾共历七年,周室的基业也就在这时期内确立。
     从成王到康王是周室的全盛时代,后世的传说甚至于说那时候刑罚停止了四十多年。从这过甚的言词里也可测量出那时的人民是何等享受太平幸福。
     康王七传到厉王。厉王是个很专制的君主,政令暴虐,却不许人民批评他。他竭力压制舆论的结果,引起人民的大反动,首都起了革命,厉王被赶到彘地去,由一位共国的诸侯名字叫做和的来代做了天子。
    过了十四年,王位才归给厉王的儿子宣王。这次革命,可以说是平民革命的开始,然而政权始终在贵族的手里。
     宣王是周室的一位中兴之主,他即位以后,内修政事,外攘夷狄,西北方的猃狁{音xian yun}和东南方的淮夷、徐方、蛮荆(就是后来的楚)都被平定,王室的威灵为之一振。可惜到了晚年,渐渐衰颓,对外打了好几次败仗,人民丧失很多,甚至于有“料(数)民”的举动,数数人民究竟还剩多少。在这里可见周的衰微,在宣王时已开始了。
     到了宣王的儿子幽王嗣位,比了他的祖父厉王还要不如,他宠爱一个妃子叫做褒姒的,把政治弄得一塌糊涂。加以这时候天灾流行,民不聊生。在人民流亡的当儿,外侮仍是不息,《诗经》上说那时候“日蹙国百里”,可见周国受戎、狄侵陵的厉害。在这天人两重灾患交逼之下,政治又不上轨道,周国本来已岌岌不可终日了。但幽王还不觉悟,因为宠爱褒姒,想立她为王后,立她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把原来的王后姜氏废了,又把原来的太子赶到外舅家西申国去,于是触怒了申侯,就联合缯国和西夷、犬戎等一同起兵攻周,打破了周都,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周室就亡了。
     幽王死后,王室在西方的领土已全被戎族占据,那时申、鲁、许等国诸侯奉太子宜臼在东南方的申地即位,这就是东周***代的天子平王。同时虢公翰也奉王子余臣在携地即位,后来称为携王。二王并立的结果,携王被平王的党晋文侯所杀,于是周室又归统一;但是在西方已不能立国,于是诸侯奉平王东迁到周公所营建的洛邑,后人就称作东周。周室初遭戎难,刚东迁时,国力**微弱,只得依附诸侯以立国,王灵衰落,于时列国并峙的形势顿时造成。那时晋、郑两国与东周的王室是***有关系的。等到晋国因分化而发生内乱,于是东周王室***的屏藩就只有郑国了。
     P3-7 内容提要: 《国史讲话:春秋》是1940年代顾颉刚与童书业合作撰写的春秋史讲义,正编按时间讲述,附编按专题撰写“世族与世官制度”、“军制”、“爵位与官制”、“教育与刑法”、“宗教与学术”、“礼俗及其他”等。由于中国在政治、文化、宗教、礼俗等方面的制度基础奠定于春秋时期,因此,阅读这段历史,就等同于探索中华民族的根源。
    

......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国史讲话(上古)(精) 开本: 2
作者: 顾颉刚 页数:  
定价: 36 出版时间: 2015-07-01
ISBN号: 9787208129900 印刷时间: 2015-07-01
出版社: 上海人民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导读
代序
前编
中国古代史述略
正编
前记
***章 中国一般古人想象中的天和神
第二章 商周间的神权政治
第三章 德治的创立和德治说的开展
第四章 商王国的始末
第五章 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
第六章 周室的封建及其属邦
第七章 西周的王朝
第八章 渐渐衰亡的周王国
第九章 齐桓公的霸业
第十章 秦与晋的崛起和晋文公的霸业
第十一章 楚庄王的霸业
编后记

......

精 彩 页: ***章 中国一般古人想像中的天和神 在我们的观念中,大都以为神是没有形象的,天不能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但在古人的想像里便不这样。他们以为天上的神过的就是人间的生活,天上的神和地下的人彼此都有交通的办法。他们怎样的往来呢?那就是从地面上***高的地方一直往上走去。
     地上哪里***高?他们说是西边的昆仑山。昆仑山有多少高?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有两种说法,说得少的是二千五百里,说得多的竟有一万一千里。他们说昆仑山从下到上可以分作三层,下层叫做樊桐,又称板桐;中层叫做悬圃,又称阆风:上层叫做增城,又称天庭。他们说一个人只要走到中层,他就可以不死了;如果直走到上层,就真上了天了,他就是一个神了。昆仑方广八百里。增城九重。昆仑上面种的小米,称为“木禾”,茎高三丈五尺。珠树、玉树、斑树、不死树在西面;沙棠、琅歼在东面;绛树在南面;碧树、瑶树在北面。旁边有四百四十个门,这门到那门都相隔四里。又有九个井,井栏都是玉做的。还有一百亩大的宫殿,用琏玉建筑的屋子。还有醴泉和瑶池。那边有许多神,总称为“百神”;有许多帝,总称为“众帝”;其中地位***高的称为“太帝”。太帝就住在昆仑的***高处。这样看来,昆仑山是一个天国而可以从地面上走进去的。
     要是一个人真有勇气,一直上去,马上成了神,岂不痛快。不幸世间没有这样便宜的事。听说天上有天门,唤作阊阖。天门有九重,每一重都有虎豹守着,它们一见下界的人走进,就跳起来把他咬死;咬死之后还有许多竖生眼睛的豺狼走来,先把尸首玩弄一回,玩厌了便抛弃在深渊里,再到上帝面前去覆命。
    所以虽说有路可行,究竟不容易度过这重重的难关。
     不过凡人虽没有上天的福分,但有一种人却可上天,那就是“巫”。他们说,西边有一座山叫做灵山,在那边,巫咸、巫即、巫□、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个人就常常升天降地。巫可以自由到上帝那边,所以死了人招魂时就得请巫,而楚巫所歌的即是巫阳受了上帝的命令,下来招那离散的魂魄的故事。又如夏后启,他们说他曾把三个美女献上天去,偷得了《九辩》和《九歌》的乐章而下来。他下来的地方叫做天穆之野,在西南海之外,高一万六千尺,比起昆仑来那就太低了。这可以说是一条近路。
     听说当初人和神本都是互相往来而且是杂乱不分的,只为蚩尤造反才把这条道路截断了。那时蚩尤造作**来打黄帝,又杀死许多没罪的老百姓,黄帝命应龙在冀州的野里和他交战。应龙蓄积多量的水,不料蚩尤手段***高,他请风伯、雨师相助,一霎时放出大风雨来。黄帝一看不好,又降下一个天女叫魃的,把雨止了,把蚩尤杀了。大约因为蚩尤本是下界人,竞来侵犯了上界安宁的缘故,上帝命一个叫重的上天管天上的神,又命一个叫黎的下地管地上的民,两方面从此断***交往,这件故事就叫做“***地天通”。可是这样一来,黄帝所派的应龙上不去了,魃也上不去了。应龙不得上天,住在南极,天上没有很多的水,所以地面上就常闹旱灾。但旱时只要画了应龙的形像,也可以致大雨。魃所住的地方,为了她专会止雨,所以也经常犯旱,往往赤地千里。有一位叔均向上帝说了,上帝把她移置到赤水的北面去,叔均就做了田祖。魃怕叔均,见了他就逃。所以人们要赶掉这位女神时,只消祝道:“请神望北走去罢!” 可是他们说话并不一致。人和神虽说断***了往来,地面上却尽多杂居的神。中国西部是***高的地方,高了就近天,所以神灵住居的也特别多。在蟠冢山。
    的西面就有一座天帝之山,当然是上帝住的。往西去有一座鲞山,那里出产玉膏,源头像沸水一般的烫,这是黄帝所常喝的。再西去又有一座钟山,钟山之神的儿子叫鼓,犯了罪给上帝杀了,魂灵化为鹬鸟,自的头,红的足,黄的文。再西去又有一座槐江之山,那是上帝的菜园,神英招所管,他的样子是马的身,人的面,鸟的翼,虎的纹。在那里南望昆仑,只见光焰熊熊;西望大泽,那边是后稷之神隐居的所在;北望诸毗山,那边是槐鬼离仑住的;东望恒山,又有穷鬼住在那里。还有一条瑶水,有天神住着,他的样子有些像牛,可是八条腿,两个头,马的尾巴。再往西南去,就是昆仑山了,这是上帝的下都,神陆吾所管,他的样子是人的面目,虎的身体,还带着九条尾巴。再往西去,渡过流沙,是玉山,有人虎齿豹尾,蓬着头发戴一个玉胜,善于歌啸,这就是西王母,管瘟疫和各种残杀之气的。再往西是魏山,住着的神叫耆童,他发出声音来好像钟磬一般地好听。再往西去就是天山,那边的神叫做帝江,生的六足四翼,没有面目:专懂唱歌跳舞。我们只要知道了蟠冢山的所在,就知道现在的甘肃、青海之间。在当时是怎样的神出鬼没。其他各处还有好些上帝鬼神,一时也数不尽,他们各有各的奇形怪状,在这一篇里也讲不完,不再提了。
     P26-29 内容提要: 《国史讲话:上古》是顾颉刚先生在云南大学讲学期间编***的讲义,主要讲述夏商周三朝的历史,由“中国一般古人想象中的天和神”、“商周间的神权政治”、“德治的创立和德治学说的开展”、“商王国的始末”、“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周室的封建及其属邦”、“西周的王朝”、“渐渐衰亡的周王国”、“齐桓公的霸业”、“秦与晋的崛起和晋文公的霸业”、“楚庄王的霸业”等十一章构成。作者对某些“成说”进行了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这部作品的文字通俗易懂,有利于史学普及,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华民族的缘起与早期发展。
    

......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国史讲话(宋蒙三百年)(精) 开本: 2
作者: 顾颉刚 页数:  
定价: 36 出版时间: 2015-07-01
ISBN号: 9787208129894 印刷时间: 2015-07-01
出版社: 上海人民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正编
宋代的统一
契丹势力的南渐(上)
契丹势力的南渐(中)
契丹势力的南渐(下)
西夏的始末
女真的勃兴(上)
女真的勃兴(下)
蒙古的立国(上)
蒙古的立国(下)
蒙古领土的扩张(一)
蒙古领土的扩张(二)
蒙古领土的扩张(三)
附编
群雄的削平和澶渊之盟
西夏勃兴和推行新法
书院的建设和学派的蔚起
金兴辽亡和宋室南渡
蒙古的兵力和亚欧的交通
元朝的政治与特种文学
附录 编纂国史讲话的计画
编后记

......

精 彩 页: 女真的勃兴(下) 演说宋朝的历史的,有三部重要的小说。一部唤做《杨家将》,是讲北宋与契丹的战事的;一部唤做《水浒传》,是讲北宋末年的强盗生活的;一部唤做《精忠传》(一名《说岳传》),是讲南宋与女真的战事的。《精忠传》一书共有八十回,用岳飞一人做线索,叙述女真的凶暴,奸臣的误国,很是淋漓尽致,所以戏剧中也有几出***名的戏是从这书里出来的。
    诸位不曾见过《八大锤》吗?这出戏一名《朱仙镇》,乃是岳飞大破金兀术的一段事。戏场上的兀术涂了满脸的金碧,戴了翎顶,披了狐裘,两手挥着两个铜锤,何等的威风凛凛!却被岳家军中四个善使铜锤的将官杀得大败,连呼“阿哟”而遁。岳家军真利害呵! 金兀术是谁?金是他的国名,兀术是他的原名,宗弼是他的汉名。他是金太祖的第四子,所以江南人唤他为四太子。在北宋灭亡之后,他屡屡带兵南下,想打平南宋。只是他的运气没有像他的哥哥宗望(二太子)那么好,连次给韩世忠和岳飞打败了。但他虽打了败仗,他的威名可真不小。现在人尽多不知道阿骨打(太祖)和吴乞买(太宗)的,却很少人不知道金兀术。这因为金国开国后半期中的兵威差不多是他一个人的活动,而且他又深人中国的南部,所以大家容易记清楚了。
     自从徽、钦二宗被掳北行之后,大楚皇帝张邦昌因为没有金兵留卫自己,人心又不服,只得迎接康王构登了帝位,这便是南宋高宗。高宗用了李纲为右仆射(宰相)兼御营使,把主和误国的李邦彦、张邦昌等贬的贬了、杀的杀了。李纲整顿军政,一时很有些振作气象。但是金人的兵力这样大,大家只想避去他们的锋镝,哪敢同他们对垒,高宗究竟不是一个勇敢的人,禁不住左右的怂恿,所以李纲相了七十余天就免职了。陈东又上书,请留李纲,并罢斥主和的人。
    奸臣黄潜善等因为他的话于己不利,借端触怒了高宗,把他杀了。但陈东实在不认识李纲,只为谋***的利益而得了死罪。他死的时候,许多人都替他流泪。
     李纲免了,陈东杀了,于是定计南迁,御驾到了扬州。那时金国的宗望已死,宗翰、宗辅、宗弼等分道伐宋。1128(高宗建炎二)年,宗弼又打到了汴京。明年,宗翰渡过淮河,离扬州很近了。高宗得讯,立刻逃过长江,到了镇江,又逃到杭州。宗弼野心勃勃,请得太宗的许可,大起北方的兵来伐宋。他路过的地方,随即下令,禁止百姓穿着汉式的衣服,又勒令他们照了金国风俗,剃去前额的发,不照样的便杀。他们分了两支兵渡江,打破江东(今江苏、安徽)、江西(今江西)两路的诸府州。高宗又逃到明州(今宁波),坐在船上避敌;后来又到温州。宗弼到了杭州,大烧大掠而去。高宗回到越州(今绍兴),收拾遗民,江东和江西两路算又取了回来;但是四京却**属于金国了(四京的名目,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北京大名府)。
     宗翰南下时,金太宗叮嘱他,等到平了宋国,仍当依张邦昌旧事,在宋臣中立[眉批:“立”可改“找”。]出一人做中国的皇帝。他所以这样做,乃是要用中国人攻中国,使得金国自己可以休养生息。所以他们打下了京东、京西两路(今山东、河南)之后,宗翰便册立刘豫为齐帝——他是宋的济南知府而献地与金国的。他做的帝,是“金子皇帝”,与石敬瑭和契丹的关系一样。他起先建都北京(大名),后来徙都东京(开封)。
     刘豫做了金子皇帝,当然与宋国不能两立,他就遣将伐宋。那时宋国很出了几员战将,而尤利害的是岳飞,他既有武艺,又有谋略,又得兵心,刘豫打他不过,只得到金国去请兵。太宗命宗辅、宗弼等前去帮他。刘豫派了他的儿子刘麟、侄子刘猊,带兵会合了金兵南下。到扬州大仪镇,给韩世忠打得大败。刘麟、刘猊一对弟兄,弃了辎重逃了。宗弼等既打了败仗,又听得太宗病重,也就引兵归国。1135(高宗绍兴五)年,高宗还到临安,定都在那地。那时离他的即位已有九年了,南宋偏安的局面才得立定。
     P56-58 内容提要: 《国史讲话:宋蒙三百年》是顾颉刚先生在1924至1925年间为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历史讲演稿。顾先生一直想摆脱旧教科书呆板、冗长的沉闷模式,于是拣取***精彩的历史瞬间,做亲切灵活的编辑安排,以激发年轻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作者从种族及政治方面着手,解释了宋、辽、西夏、金、元的兴衰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