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51129-2017装配式标准+GB/T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钢结构标准+GB/T51233-2016木结构标准 4本 | ||
| 定价 | 101.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5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0 | |
共计:101.00元
|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 ||
| 定价 | 4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5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0 | |
| GB/T 51232-2016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 ||
| 定价 | 25.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4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4 | |
| GB/T 51233-2016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 ||
| 定价 | 1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1 | |
| GB/T 51129-2017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
| 定价 | 10.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住建部 发布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11231314 | |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定价:48元 ISBN:1511230020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 定价:25元 ISBN:1511230024
3.《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 定价:18元 ISBN:1511230021
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程师,我最近入手了两本新书:《GB/T 51129-2017装配式标准》和《GB/T 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了。尤其是《装配式标准》,它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将原本复杂精深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条理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我一直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非常关注,也曾尝试阅读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是觉得碎片化,不够系统。《GB/T 51129-2017》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从设计、生产、施工到验收,几乎涵盖了装配式建筑的每一个环节,细节之处尤为令人称道。书中对各种构件的连接方式、节点设计、施工工艺的阐述,都力求做到精准和全面,让我能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处理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时,书中给出了多种方案,并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施工时的注意事项,这对于避免在实际工程中出现各种“疑难杂症”至关重要。同时,书中也强调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者来说,无疑是定心丸。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部分,它为我们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总而言之,《GB/T 51129-2017》是一本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它不仅刷新了我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更让我对未来的建筑模式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对《GB/T 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的初印象,可以用“严谨”二字来概括。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将混凝土建筑的方方面面都一一剖析,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混凝土结构始终是核心,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也在不断更新。这本《标准》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它不仅详细规定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拌合、运输、浇筑、养护以及检测等一系列环节,更深入地探讨了各种特殊混凝土的应用,比如高性能混凝土、早强混凝土、抗裂混凝土等等。书中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施工要求,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对策略,都做了详尽的论述。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部分,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书中关于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蚀能力、抗冻融能力以及徐变等方面的论述,为我在设计和施工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这本书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从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到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监控,再到最终的检测评估,都给出了明确的操作规程和验收标准。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返工和质量问题。总的来说,《GB/T 51231-2016》是一本指导性极强的技术手册,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评分当我翻开《GB/T 51129-2017装配式标准》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个词是“效率”。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建筑行业摆脱“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而装配式建筑无疑是未来的方向。这本书,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路线图”。它清晰地勾勒出了装配式建筑从工厂预制到现场安装的完整流程,并且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分解。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关于构件深化设计和生产制造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构件的尺寸、连接方式、安装顺序等,以及工厂化生产的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与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协同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在实际项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设计不明确、构件不匹配而导致的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GB/T 51129-2017》的出现,无疑会大大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书中还特别强调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一直秉持的职业价值观不谋而合。对于书中关于减少建筑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论述,我深感认同。此外,这本书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防火、隔声、防水等性能的规定,也让我对这种新型建造方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打消了我之前的一些顾虑。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标准,更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一种高效、绿色、可持续建造方式的推广。
评分《GB/T 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位严苛的导师,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混凝土建筑的每一个细节。这本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混凝土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描述印象深刻。它不仅列出了各种参数,还详细解释了这些参数对最终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配合比来达到预期的性能。例如,书中对于水灰比、水泥用量、外加剂种类和掺量等关键因素的讲解,都非常透彻。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经验来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但《GB/T 51231-2016》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量化的评价体系。此外,书中关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如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浇筑、振捣、养护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这部分内容对于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提出的分层浇筑、通仓浇筑、预埋冷却水管等方法,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再者,这本书在混凝土结构检测和评估方面也提供了详尽的指导。从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到非破损检测,都给出了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判定标准。这对于我们准确评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深度和专业性,使得它不仅是工程师的案头必备,更是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评分我一直对装配式建筑的创新性非常着迷,而《GB/T 51129-2017装配式标准》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种创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是如何落地生根的。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标准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所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些优势。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钢筋加工、钢模制作、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并强调了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构件的精度和性能。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现场施工的人员来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构件的生产,从而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书中还对各种连接节点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提供了多种连接方式,并分析了各自的力学性能、施工便捷性和经济性,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连接方案。另外,书中对装配式建筑的防火、防腐、防水等专项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对装配式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总的来说,《GB/T 51129-2017》是一本集理论指导、技术规范和实践经验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混凝土打交道的工程师,我对《GB/T 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的关注度一直很高。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涵盖了混凝土工程的方方面面,而且非常深入。它不仅仅是规定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提升工程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优化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科学的配合比计算,以达到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它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掺加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手段,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对于我们提高混凝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施工方面,书中对混凝土的泵送、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并强调了在不同气温、湿度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这对于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蜂窝、麻窝、裂缝等病害,非常有帮助。我尤其留意了书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滑模、顶升等施工技术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掌握更先进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GB/T 51231-2016》是一本集理论、技术、实践于一体的混凝土工程百科全书,它的存在,无疑会推动整个混凝土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评分在阅读《GB/T 51129-2017装配式标准》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标准化”对于现代建筑业的重要性。这本书就像一个系统性的“指南”,为我们规划了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每一个步骤,并且都力求做到精细化和可控化。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构件集成和施工安装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预制构件(如墙板、叠合梁、叠合楼板、楼梯等)的连接方式,以及在现场安装时的技术要点和施工顺序。书中还提供了各种连接节点的设计图例和计算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现场施工指导的人员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现场安装的精度控制、构件的搬运和吊装要求,以及对于防水、保温、隔声等细节的处理。这都体现了装配式建筑在保证建筑品质方面的优势。此外,这本书还强调了装配式建筑的BIM应用,这让我看到了新技术如何赋能传统建筑行业,实现更高效、更精密的建造。书中关于如何通过BIM技术进行可视化模拟、碰撞检测、施工进度模拟等内容,都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BIM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的来说,《GB/T 51129-2017》不仅是一本技术标准,更是一种全新的建造理念的体现,它为我们构建更高效、更优质、更绿色的未来建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GB/T 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深入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之间联系的一扇窗。它系统性地阐述了混凝土材料的特性、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并且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详尽和深入。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内容印象深刻。书中详细介绍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因素,如侵蚀性介质、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这对于我们设计和建造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建筑至关重要。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的计算与控制方法,这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使用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在施工方面,书中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过程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并强调了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施工要点。例如,书中关于高温、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以及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此外,书中还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评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静力试验、动力试验、无损检测等,为我们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性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总而言之,《GB/T 51231-2016》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混凝土工程技术宝典,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混凝土建筑的技术要领。
评分从《GB/T 51129-2017装配式标准》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装配式建筑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革新性的建造理念。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和生产的论述。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书中还对不同类型构件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要求。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建造成果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构件的精度控制、质量检测以及现场安装的顺序和技术要点。这都体现了装配式建筑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方面的优势。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装配式建筑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贡献,这与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关于如何通过装配式技术减少建筑垃圾、降低能耗的论述,都让我对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总而言之,《GB/T 51129-2017》是一本能够指导实践、引领趋势的专业书籍,它为我们构建更美好的建筑未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评分《GB/T 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在混凝土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知识财富。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混凝土技术的核心内容,并且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各种原材料的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对混凝土最终性能的影响。书中还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在实际项目中,根据具体工程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并进行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施工方面,书中对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各个环节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规定,并强调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施工要点。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这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评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非破损检测等,为我们准确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总而言之,《GB/T 51231-2016》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混凝土工程专业书籍,它的存在,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混凝土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