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4
盒装正版共5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温斯顿丘吉尔著 战争历史军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
★本套图书选用了600余幅战地照片、各种人物雕塑等摄影作品和经典油画、版画等绘画作品以及原版图书战略图、博物馆典藏图片等作为插图,全方位、多层次、宽视角地再现战时景象,带来更加生动、全面的阅读体验。
★丘吉尔无疑是伟人中的天才,天才中的伟人。在书中,他除了对一战战场的某些战役进行详细解读外,还对战前战后的欧洲局势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作为战争的历者甚至是世界格局的,丘吉尔笔书写战争内容,历经百年,尤其珍贵。
1914年,在西欧各国的领空之上,一股阴霾正在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敏锐地察觉到了世界形势的动向,一场亘古未有的世界大战就在1914年降临。本书陈述了1911—1914年欧洲的历史背景,剖析了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因,并从英国所处的角度描述了一战初阶段西线战争的状况。战争伊始,德、法两国陆军即展开猛烈对战;而在海军战场上,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海军与德国舰队斗智斗勇。让我们走进这本气势恢宏的著作,以近的距离,去了解一百年前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曾就读于哈罗和桑赫斯特军队,在几年后,成为一家报纸的记者和一个议员。张伯伦在1940年5月战败后,丘吉尔组成联合政府,总理带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在1945年7月举行的大选中落败,他成为反对党,然后在1951年再次成为总理。在他后几年,他常常被形容为“在世的伟大的英国人”。他在1953年被封为爵士,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心中的信念和希望。
——瑞典文学院院士利列斯特兰德
前 言
章 积压已久的愤怒情绪
第二章 大规模战争的里程碑
第三章 阿加迪尔危机
第四章 在海军部
第五章 北海前线
第六章 爱尔兰和欧洲均势
第七章 危机
第八章 海军的动员
第九章 战争:陆军渡海
第十章 入侵法国
第十一章 马恩河战役
第十二章 海战
第十三章 安特卫普与海峡各港口
第十四章 费希尔勋爵
第十五章 科罗内尔和福克兰群岛
第十六章 炮轰斯卡伯勒和哈特尔浦
第十七章 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
20 世纪开始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发展的速度, 这就需要战争的突然发作来惊醒他们并体验自己的力量。在战争开始后一年内,几乎没有人懂得,在每一个战斗员的后面实际存在的资源—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道德上的—是多么巨大,几乎是无穷无尽。积蕴的愤怒塞胸填膺;而力量的储藏同样饱满。自拿破仑战争结束,尤其自 1870 年以后,每个文明社会的财富和人力积累实际上都未曾受到。虽然某些地方出现过阻碍这种发展的插曲,发展的浪潮虽然前进后又退缩,但巨大的进步浪潮一直在向前涌动。当出现可怖的大决战信号时, 人类的勇气、忍耐力、聪明才智、科学水平、器械能力和组织才华,不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比大胆的乐观主义者敢于梦想的也要大许多倍。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聚积的年代—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聚积,而且是每一个国家能增强国力的所有因素与要素的增加和聚积。教育惠及社会各个阶层。科学打开大自然的无限宝库。宝库之门一扇一扇被打开。阴暗而神秘的宝库一个个被照亮,一个个被开发,任何人都可自由进入— 每进入一个宝库,人们都会发现这个宝库至少又通向了另外两个宝库。每天早晨,人们一睁开眼,总能发现某种新机器开始了运转。每天晚上,当人们吃完晚饭之后,机器依旧在运转。在所有人进入梦乡之后机器也不会停止。
集体思想以相似的步伐进展。迪斯雷利曾说及19 世纪早期的情况:“在那些年份里,英国为少许人、绝少数人所享有。”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的每一年人们都目睹这些限制一一被打破消失。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人进入非官方的工作职位,这些人关心自己的国家及其历史,关心本国对其他国家、对世界和对未来的责任,并懂得责任的重大,懂得自身是这些责任的继承者。高层次的劳动者长期享受着多种多样的舒适的物质生活。物质方面的进步使大众的艰苦生活有所减轻,健康有所改善,大人和孩子的生活日渐有了起色,他们应付某些严重不幸事故的保障大大增加,受保障的人数也大幅增多。
这样,无论何种号角吹响,每一个阶级和每一个阶层都能提供国家所需要的东西。有的献出他们的科学知识,有的献出他们的财产, 有的献出他们的工作精力和进取心,有的献出个人宝贵的英勇与无畏精神,有的献出他们容忍的力量或容忍的弱点。但贡献多的或乐意贡献自己的所有的是普通的男女劳动者,他们拥有的只是近于贫困的不稳定的周工资,他们拥有的只是一间陋室中的几件家具以及起身时所穿的衣服。但他们对国家的爱和骄傲,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教义的忠诚,他们对是非的敏锐感觉,使他们能无所畏惧地面对和忍受灾祸与艰难—这样的艰难困苦是世上的人们过去所不曾知道的。
这些经历并非某一个民族所。在每一个自由国家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都或多或少地在稳步增长;在每一个受奴役或自由的国家里,法律都规定,人们必须加入能增进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的组织或机构。民族的美德被其统治者歪曲或误导之后,变成自身毁灭和使全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根源,影响远比民族的不良习气更甚。
在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在法国、俄国或英国,这些统治者应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责任呢?难道真的有地位显赫、肩负重任的人,出于他们的恶念,蓄意谋划并决心去做这种可怕的事情吗?人们在研究世界大战的原因后得出一个流行的观念,认为根源就在于少数人决定世界命运的固有缺陷。有人说得好:“在人类事务中更多的是而不是计划不周。”甚至有能力的人的智力也是有限的,他们的也是有争议的,他们也处于舆论的氛围之中,即使他们对重大问题有短暂和局部的贡献,但问题本身远远超过他们的理解范围,其规模如此之大,细节如此浩繁,各方面的变化又如此频繁—所有这些必须充分考虑,然后人们才能宣布,战败者是否完全邪恶,胜利者是否完全清白。事情还是沿着一定路线发展,无人能够使它偏离。德国顽固地、不顾地、吃力地向着火山口喧闹处奔去,还拖着我们大家一起前奔。但法国是处在强烈的仇恨之中,而俄国的情况错综复杂。我们英国也许通过某种努力,付出某种物质利益的牺牲,做出某种既合乎友谊又带命令的强制性姿态,就能及时使法国和德国和解,组成大联盟, 不过单是依靠这个联盟,欧洲的和平与荣誉就有保障了吗?我无法回答。我只知道,我们尽大努力引导我们的国家经受住日益加剧的、危及和平的军备威胁,不把英国或其他国家带入战争,如果这些努力失败,我们则力争独自经受住暴风骤雨,不使英国遭到毁灭。
客观事实说明,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后起的德意志帝国凭其经济、军事实力在欧洲组成德、奥、意三国同盟,企图打破老牌列强占有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格局;英、法、俄则为维护既得利益和扩大原有利益在大战爆发后结为协约国,与三国同盟对抗。意大利在大战初保持中立,后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说得具体一点,德国企图夺取英、法、比、葡的殖民地,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位,还想夺取俄属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奥匈帝国则试图吞并塞尔维亚,侵占俄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英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权地位。法国则欲夺得德国手中的阿尔萨斯—洛林和萨尔产煤区。俄国想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并夺取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以便俄国海军自由进入地中海。日本想霸占被德国占领的中国胶州湾,奴役中国,称霸东亚。
这场人类史上次世界规模的大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但直接起因则是,1914年 6月 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年青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激进分子刺杀。7月 28日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为了对抗奥匈帝国,进行全国动员。德国随后分别向俄国、法国发出要求俄国停止动员、法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后通牒。但俄、法置之不理,于是德国于同年 8月 1日、3日分别向俄、法宣战。
3日当夜,德国公然违反公约入侵比利时,实施其在战前早已周密制订的、假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施利芬计划”。4日英国对德宣战,5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随后英、法对奥匈帝国宣战,不久日本也对德宣战并出兵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大战期间参加同盟国的有土耳其、保加利亚;参加协约国的有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等,美国、中国于 1917年参加协约国作战。大战开始后,主战场一直在欧洲,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伸展到瑞士边境,这里是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这里是俄军对德、奥作战;第三条是巴尔干战线,这里是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后来战争从欧洲扩大到亚洲、非洲和美洲。
大战从 1914年 7月 28日始至 1918年 11月 11日德国投降签订停战协定止,历时四年零三个多月,参战国家 33个,卷入战争漩涡的人口在 15亿以上,军民死伤 3 000余万人,是人类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固有矛盾并未通过战争和战后的巴黎和会得到解决。参加和会的列强各怀私心,尽管建立了联盟,但安全与裁军的目的并未达到,因而未能制止未来新的大战。此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仍起作用,20世纪 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崛起,不久之后便再次挑起大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
次世界大战也产生了另一后果:1917年引发了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十月影响下,世界不少国家兴起了工农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划时代的“五四”运动,1921年成立了中国,领导中国工农。
以上对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起因、战初、战争范围及战争直接后果做了简要的介绍。丘吉尔撰写的本书(5卷)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这里指出一点,丘吉尔所论述的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概况,验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引发战争的事实,验证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铭言的正确性: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在战前为侵占他国的经济利益,在软硬兼施的外交、政治手腕达不到目的时,必然使出后一招,即发动战争。战争爆发似乎是偶然事件——由于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但深揭后知道,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 1870年以来利益冲突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在战前早就蓄谋发动一场大战,长期不遗余力地扩军备战,并制订“施利芬计划”,这便是令人信服的实例。
尽管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蓄意挑起和发动战争的一方,理应受到强烈的谴责。一场大战使 3 000余万人死伤,财产损失无法估量。回过头来看,实施民族激进主义或恐怖主义,难道能被赞同而不予谴责么?实施这种方针的一方,通常是弱小的一方,本值得同情。但蓄意谋杀或屠杀,图一时痛快,泄心头之愤,这能解决民族矛盾吗?密谋制造事端,成了战争的导火索(当然蓄意发动战争的一方,没有借口也可以制造借口,甚至“莫须有”都可以挑起战争),引爆了战争,把国家、民众推入了战争,那么民众还有宁日吗?密谋制造事端者难道不明白吗?不把人力、物力、财力努力用于和平建设,民众能有好日子过吗?把恐怖主义推崇为民族英雄主义,是否正确,后果如何?多少历史早就做出评断,今后也自会做出评断,拭目以待吧!
本书作者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作家、政治家,1940—1945年和 1951—1955年任英国首相。1900年进入国会开始他的政治生涯,1906年起历任殖民、贸易、内政、海军、空军、财政、军需、陆军部 [1]大臣。他对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方的获胜起了重大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2002年英国民意测验推崇丘吉尔为英国伟人,位列于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和为英国海上霸权献身的海军上将纳尔逊之上。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出于本阶级的理念,丘吉尔仇视苏俄,视工农为“暴乱”,视苏维埃政权为“暴政”,次世界大战后曾积极支持白俄军势力,并努力策划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因协约国不齐心,未果而终;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丘吉尔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则积极提出联苏制德的主张,在 1941年希特勒德国入侵苏联时,声明援苏抗德;可是,在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丘吉尔再次鼓吹西方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时期的序幕。著者的作品,除本书外,另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英语民族史》(4卷)等。
上文讲过,战争爆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战争如何进行,政治家、军事家在战争舞台上如何活动,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范围内其结果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重大的战略问题上,军政要员意见分歧对战争的进程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决策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对次世界大战命运至关重要的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战——它集中反映了丘吉尔的政治策略和战略决策的远见——丘吉尔有大量描述。此外,对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丘吉尔也有独到的见解。读者,特别是军事指挥人员,或许对这些有浓厚兴趣;本书关于战斗、战役、战略的成败探讨,也颇有借鉴之处。
从丘吉尔的政治生涯和历任内阁要职来看,从丘吉尔直接参与谋划了战略的进程来看,本书作者既是重要的当事人,又拥有可靠的手资料且直接调用了英国海军部和国家档案。用丘吉尔的话说,本书的史实“经得起考验”“不会被历史学家推翻”。因此,本书对研究次世界大战历史是难得而珍贵的文献资料。
本书原名《世界危机》(The World Crisis),共 5卷,第1~3卷副标题分别是“1911—1914”“1915”“1916—1918”,这三卷主要讲述西线战争;第 4卷单独叙述东线战争,并以“东线战争”为副标题;第 5卷副标题为“战后”。由于原书出版于 20世纪 20年代,当时的地图绘制设备、制版技术远落后于现今,清晰度不足;又由于图小、一些图内文字是手写的,较难辨认,译者只得参照正文,参照有关地图册将其译出。又因为一些图较小、文字多,汉字较难植入,所以将图内译文单列在原图下面或旁侧以供参考,为求体例统一,全部地图文字都按此处理。由此若给读者带来不便,祈请原谅。
丘吉尔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目光犀利,叙事妙笔生趣,评论大人物的功过用语巧妙、得体,写作不乏幽默感,可谓是一个大手笔,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汉译本书时,译者、校者深感文字不易。我们尽了大努力,力求深入理解原文,并尽量使表述清晰达意;但译、校者限于水平,译文仍会有或不妥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以供再版时修改。
上文提到过丘吉尔仇视苏俄,他以西方制度形成的自由、民主理念观察俄国及其列宁制定的政策等,作者在叙述这些历史时,自然带有阶级性和个人色彩,文中有一些辱责之词,本书出版者对此略有删节。译、校者相信读者对丘吉尔的观点自有鉴别能力。
盒装正版共5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温斯顿丘吉尔著 战争历史军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