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普陀山佛學叢書

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普陀山佛學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州博物館 編
圖書標籤:
  • 北宋
  • 刻本
  • 妙法蓮華經
  • 佛學
  • 普陀山
  • 經書
  • 佛教
  • 宋代
  • 善本
  • 古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上海書畫
ISBN:9787547915851
商品編碼:25090056046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普陀山佛學叢書
  • 作者:編者:蘇州博物館
  • 定價:98
  • 齣版社:上海書畫
  • ISBN號:9787547915851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7-08-01
  • 印刷時間:2017-08-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239

內容提要

。。。

作者簡介

。。。

目錄

正文


《妙法蓮華經》:佛陀慈悲智慧的究竟之說 《妙法蓮華經》,梵文名 Saddharma Puṇḍarīka Sūtra,意為“白色蓮花中的美好佛法”,簡稱《法華經》。這部佛經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晚年所宣講的至高無上、最為圓滿的教法,集佛陀一切智慧與慈悲於一身,是佛教大乘思想的核心經典之一。 《法華經》的齣現,標誌著佛教教義的重大發展。在《法華經》之前,佛陀的教導常以“方便說”的形式呈現,根據眾生根器、因緣的不同而施予不同層次的教法,如同醫生根據病情開齣不同藥方。然而,《法華經》則直接揭示瞭佛陀教法的究竟本質——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它破除瞭“聲聞”、“緣覺”、“菩薩”等名相上的分彆,宣揚“一切眾生,皆當成佛”的普度思想,強調“諸佛世尊,但以一行三昧, Thus unto the path of Buddhahood.”(諸佛世尊,但以一種三昧,而令眾生皆得成佛。) 《法華經》的語言風格宏偉壯麗,敘事生動,比喻巧妙,充滿瞭譬喻、偈頌和故事。經中通過一係列令人驚嘆的譬喻,如“火宅”、“貧子”、“化城”、“醫藥”等,深入淺齣地闡述瞭佛法的深遠意涵。其中,最著名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便是《法華經》的核心宗旨,意在引導眾生認識到自己本來具足的佛性,並最終證悟佛陀的智慧與境界。 《法華經》的內容極為豐富,包含瞭對佛陀本跡的顯露,對過去諸佛的授記,對菩薩行的贊嘆,以及對末法時代弘揚此經者的護持等等。其中,“藥草喻品”闡述瞭佛陀慈悲平等,如雨露普潤,令一切眾生皆能獲益;“化城喻品”則描繪瞭佛陀引導眾生走嚮解脫之路的循序漸進;“授記品”展現瞭佛陀對弟子未來成佛的預言,彰顯瞭眾生皆有成佛可能性的希望;“普門品”更是深入人心,以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廣大神力,體現瞭佛法的慈悲濟世精神,成為無數信徒 quotidiennes prayers and aspirations。 《法華經》不僅在佛教界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整個東亞文化也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其思想觀念、藝術形式、文學創作都受到《法華經》的啓發。曆代以來,無數高僧大德對此經進行注釋、講說,形成瞭豐富的《法華經》學體係。 理解《法華經》,並非易事,它需要我們以虔誠之心,結閤自身的修行體悟,方能逐漸領悟其中蘊含的無量智慧與慈悲。它提醒我們,生命並非隻有眼前的局限,而是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修行之道,亦非遙不可及,而是在當下,在每一個眾生身上,都潛藏著成佛的種子。 這部經典,如同潔白無瑕的蓮花,在世間的汙濁中綻放,象徵著佛法能夠超越一切束縛,顯露最純淨、最美好的真理。它不僅是一部宗教典籍,更是一部指引人生方嚮、啓迪智慧、淨化心靈的偉大著作。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一次翻開這本《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普陀山佛學叢書》,就被其裝幀的古樸典雅所吸引。它不像現代書籍那樣光鮮亮麗,卻有著一種內斂而沉靜的美。封麵材質的觸感略顯粗糙,但卻非常耐看,仿佛經過瞭時間的打磨,顯露齣一種溫潤的光澤。書頁的裝訂方式也頗具匠心,細密的綫裝,每一針都紮實而規整,讓人不由得贊嘆古人的技藝。我喜歡它那種微微泛黃的紙張,上麵留下的不僅僅是墨跡,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時代感。在光綫下仔細觀察,還能看到紙張縴維的紋理,以及偶爾齣現的細微雜質,這些都是現代工業化生産中難以復製的“不完美”,卻恰恰構成瞭它獨特的魅力。我甚至可以想象,當年這本經書在寺廟的書架上,或是在文人墨客的書案上,靜靜地安放著,散發著淡淡的檀香。每次觸摸這些紙張,都仿佛能感受到指尖傳來的曆史溫度,一種與過去連接的奇妙感覺油然而生。這種觸感上的體驗,遠比視覺的衝擊來得更為深刻和持久,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那份敬畏與熱愛。

評分

這本《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普陀山佛學叢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翻開來,油墨的香氣混閤著紙張特有的陳舊氣息撲鼻而來,仿佛穿越瞭時空,迴到瞭那個古老而輝煌的北宋。書頁的質感溫潤,觸感細膩,邊緣泛著淡淡的黃,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我尤其欣賞的是字體,那是一種飽滿而富有力量的宋體,一筆一劃都透露齣書寫者的虔誠與用心。雖然我並非專業的古籍鑒定者,但光是這份原汁原味的北宋刻本的呈現,就足以讓人心生敬意。這種紙質、這種印刷方式,在如今快節奏的齣版業中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古人交流。它不僅僅是一部佛經,更是一件承載著韆百年文化印記的藝術品。我會被那些看似樸拙卻充滿韻味的字跡深深吸引,仿佛能看到雕版師傅在案前辛勤勞作的身影,聽到印刷工匠們敲擊木槌的聲音。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在現代電子書上無法獲得的。它讓我感受到一種來自過去的生命力,一種對經典的尊重和傳承。

評分

拿到這本《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普陀山佛學叢書》,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種“原貌”的珍貴。它不是經過現代技術“復刻”或“修飾”的版本,而是盡可能地保持瞭北宋時期刻印時的狀態。書中的字跡,雖然有些許模糊或斑駁,但卻顯得格外真實。我仔細辨認著那些古老的字體,感受著它們在紙上留下的遒勁或秀麗。這是一種未經雕琢的美,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喜歡那種字與字之間的留白,以及行與行之間的疏朗,都恰到好處,既不顯得擁擠,也不顯得空泛,有一種天然的節奏感。有時,甚至能在字跡的縫隙裏看到一些細微的刻痕,那是雕版匠人手工操作留下的印記,充滿瞭人情味。這種“不完美”反而讓它更加迷人,因為它代錶著真實的曆史,代錶著那個時代的匠人精神。它就像一塊未經打磨的璞玉,雖然不夠光滑,但卻散發著獨特的光芒,讓人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欣賞、去品味。

評分

這本《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普陀山佛學叢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對“時間”的緻敬。我並非一個佛教信徒,但作為一名對曆史和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被它所承載的曆史信息所深深吸引。想象一下,這本經書在數百年前的北宋,被無數虔誠的雙手翻閱,被無數雙眼睛凝視,承載著的是當時的信仰、文化和思想。如今,它依舊靜靜地躺在我的手中,仿佛一個沉默的見證者,將那個時代的印記原封不動地傳遞過來。書頁的泛黃、字跡的模糊,與其說是“破舊”,不如說是“曆經滄桑”的印證。它沒有現代印刷品的標準化和冰冷感,反而充滿瞭生命的溫度和故事。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這種感覺,是在閱讀現代書籍時難以獲得的,它讓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也更加敬畏那段逝去的時光。

評分

從這本書的外觀來看,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古籍”特有的質感。紙張的顔色不是純白,而是帶著一種自然的、溫暖的淡黃色,這種顔色看起來非常舒服,也符閤我對於古籍的想象。紙張的厚度適中,摸上去有種柔韌而又略帶粗糙的觸感,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古代造紙的工藝。翻頁的時候,會有一種輕微的沙沙聲,這聲音仿佛帶著曆史的氣息,是一種獨特的聽覺享受。我仔細觀察書頁上的文字,雖然是雕版印刷,但字體的輪廓清晰,筆畫流暢,充滿瞭藝術感。有些地方,墨色會略微暈染開來,形成一種自然的墨跡,這在現代印刷品中是很難見到的。我尤其喜歡這種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種手工的溫度,仿佛每一筆每一畫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承載著曆史記憶的珍寶,讓我感受到一種與過去時代的連接,一種對古人智慧和技藝的深深敬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