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Ⅱ》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出现在本书中的企业家,都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的不世豪杰。跟《大败局》中的众多草莽人物相比,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区别是,他们中的不少人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他们中有教授(宋如华)、发明家(顾雏军)、博士(仰融)、军医(赵新先)、作家(吕梁)以及哈佛商学院总裁班学员(孙宏斌)等等。他们也并非对风险毫不在意,如托普的宋如华在创业之初就曾经专门拜访落难中的牟其中和史玉柱,向他们当面讨教失败教训。甚至在公司规范化经营及战略设计上,这些公司也与当年《大败局》中的企业不可同日而语。华晨、德隆、三九及健力宝等公司都曾经重金聘请全球最优秀的咨询公司为其服务,德隆的唐万新甚至还有一个拥有150名研究员的战略研究部门。
在《大败局Ⅱ》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尤记2年前 某私企老板酒后认真的对我说:我们民企相比国企 能像狗一样好好活着就行了~如今 大败局2之健力宝 科龙和最唏嘘的铁本集团 他们失败的方式让我们无语 国退民进 在这神奇的国度只是个骗小姑娘的幌子而已
评分###恒阅# 相对前作,本书中的企业更高端、更现代化、更庞大,也带有更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共性。论其失败,一方面归结于政商博弈(作者认为包括:产权之争、应对调控和地域博弈),另一类则不能不归结于自身扩张的冲动(李嘉诚: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对企业家所谓“原罪”的探讨也有一定见地;而关于所谓“职业精神”的观点有些书生气。有两个观点值得记取:商业是幸存者的游戏;商业终究是有节制的游戏。相对前作,本书归因更明确,主题性也更强,但也正因为如此难免有失草率和主观。无论如何,这两本书是我开始创业以后每年都要读一次以自省的。
评分##没有《大败局》写的好,但是还算不错。
评分##这一本里的失败更多是因为制度。佩服李经纬、潘宁和仰融三位雄韬伟略的商业英雄。
评分##非常好看,文笔极好,立场比较客观冷静,从案例本身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李经纬、吕梁、孙宏斌的几个案例,尤其漂亮。另外,里面谈到的产业变革大都发生在90-2005年,却陈旧得像100年前的事情,变得太快了。
评分##大败局一主要靠投机、营销发家,然后死在产品,管理上。大败局二主要靠国有资产私有化,借壳上市发家,死在体制,资金上。
评分##2007-07-29读毕,和第一部相比,第二部更多的讲的是政商博弈
评分##这本要比一触目惊心太多,唉。
评分##“一定要低谷自己的能力,一定要坚守附属而不逾越的立场,一定要学习政治,一定要在迂回和妥协中保护自己,一定要舍得,大舍才能大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