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诚品书店青少年馆年度选书,古典音乐入门指南,30年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的经典著作。
2、更值得信赖的音乐专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音乐启蒙。更好读!语言诙谐,通俗浅显,让您读来不忍释卷。
3、有趣又有料的古典音乐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工作者彭广林为你讲述音乐家们的疯狂轶事,从此,音乐家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人人可以追求的目标。
根据文献记载,莫扎特当红时,演出一场音乐会的酬劳,大概可购买五至六台奔驰汽车,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场!
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以后,是以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再根据敲出来的音高,决定是否达到制造标准……
4、解决现代父母迫切的问题——培养孩子聆听古典音乐的能力。因为古典音乐是技术(演奏及写作)和美(旋律和作品)的完美结合,是当代和未来儿童需要具备的能力,而技术和美的结合,就是创意。
古典音乐入门指南,30年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的经典著作。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是台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彭广林撰写的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通过对音乐知识、乐器和音乐家的全景介绍,让读者爱上古典音乐。当然,书中更是讲述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据载,莫扎特当红时,演出一场音乐会的酬劳,大概可购买五至六台奔驰汽车,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场!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以后,质检员们竟然是以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再根据敲出来的音高,决定是否达到制造标准……看完这40堂彭广林富有个人特色的音乐课,你会发现,你以为很有“气质”、很难亲近的古典音乐,其实很有趣!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一点都不难,你也会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前言 培养诠释自我生命的能力 1
第1篇 音乐观念探索 / 4
第1堂 什么是好听的声音? 6
第2堂 声音有颜色吗? 9
第3堂 法拉利与BMW 12
第4堂 “急惊风”与“慢郎中” 16
第5堂 练琴好累哟! 20
第6堂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4
第2篇 音乐历史小故事 / 28
第7堂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 30
第8堂 阿弥陀佛与阿门 34
第9堂 古典音乐与欧洲贵族 38
第10堂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42
第11堂 19世纪欧洲的家庭娱乐 46
第3篇 音乐小常识 / 50
第12堂 调音器与节拍器 52
第13堂 好贵的乐器! 56
第14堂 为什么听音乐会要有规矩? 60
第15堂 独奏与重奏 64
第16堂 说故事听音乐 70
第4篇 认识乐器家族 / 80
第17堂 钢琴与它的祖先们 82
第18堂 小提琴家族 88
第19堂 木管乐器大家族 93
第20堂 威武雄壮的铜管乐器家族 97
第21堂 打击乐器家族 102
第5篇 认识乐团组合 / 106
第22堂 古典音乐的代言者——交响乐团 108
第23堂 户外亲善大使——管乐团 114
第24堂 弓弦舞动——弦乐团 119
第25堂 古典组合的代表 124
第6篇 认识音乐家 / 136
第26堂 红发修士维瓦尔第 138
第27堂 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的巴赫 143
第28堂 高贵的音乐仆人——海顿 149
第29堂 你可以慢一点,莫扎特! 155
第30堂 不要生气,贝多芬! 163
第7篇 认识演奏家 / 170
第31堂 他厉害——帕格尼尼 172
第32堂 他浪漫——拉赫玛尼诺夫 179
第33堂 20世纪大提琴宗师卡萨尔斯 185
第34堂 备受欢迎的鲁宾斯坦 190
第35堂 永远站在高峰的海菲兹 195
第8篇 认识古典名曲 / 202
第36堂 青青草原的《欢乐颂》 204
第37堂 《少女的祈祷》(倒垃圾咯!) 209
第38堂 游子吟的《大学庆典》 214
第39堂 《新世界》的念故乡 219
第40堂 《我的名字是咪咪》 226
参考书目 233
彭广林
台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美国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学士、硕士,纽约市立大学研究所音乐演奏艺术博士。现为台湾东吴大学音乐系主任及音乐研究所专任教授,台北弦乐团艺术总监,思路空间室内乐集首席小提琴手,与古典音乐相伴至今已五十余载,曾荣获“2004台湾广播社教信息节目主持人”金钟奖。
他以推广古典音乐为己任,他的演出深受乐迷喜爱,他也被称为“音乐大夫”。他讲授的《古典音乐的乐高游戏》《有故事的古典音乐》等课程,受到广大学生及音乐爱好者欢迎。《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是他撰写的关于音乐的通俗读物,入选为“诚品书店青少年馆年度选书”。
(一)前言
培养诠释自我生命的能力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希腊与中国不约而同提出音乐在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懂得欣赏音乐,代表对几何所呈现的和谐之美的理解,代表一个人真正的鉴赏能力。
时至今日,古代的教育理念与做法,显得格外发人深省。其实,每个人的一生大约八十年左右,如果站在全球七十亿人口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而微不足道。这是统计量化的角度,很真实但很难让人接受。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赋予自己存在的正向意义,而这正是我认为教育重要的一个功能——培养一个人诠释自我生命的能力。让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述说自己的故事:一群人在一起说故事,就是在创造历史!
同样都是建构在几何数理的基础上,美的事物、和谐的声音,是数字从质性的角度来看生命的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语言,现在统称“艺术与音乐”,它培养人们用理性的思维进行感性的表达。
一个质、量兼具的教育环境,必然比一个只重量化结果的学习环境更能培养出对人类社会做出积极正面贡献的人才。虽然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但成长进入青春期却是每个人启蒙的关键时期。这正是本书写作的主要对象。也正因为如此,本书所使用的文字,已脱离童言童语的口气,直接以成人的语气来表达。
在这本书中,将从八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西欧古典音乐,背后逻辑或许可视为分类归纳与线性推演的思考模式,从结构性的概念来认识理解所谓的“古典音乐”。或许,以此方式阅读这本书会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
(二)文摘 /
什么是好听的声音?
两千五百年前在欧洲某个城邦的街道上,有一位身穿白袍的智者正在优闲地走路。突然,路旁打铁铺传来的打铁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发现,不同的铁锤打在铁片上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有时候听起来悦耳,有时候却相当刺耳。
这位观察事物敏锐的智者走进打铁铺一看,铁匠正用五把铁锤,两把两把地敲打铁片。起先智者认为,打铁声音不一样,是因为铁匠用的力量大小不同,所以他请铁匠用同样的铁锤、不同的力量敲打铁片。结果,无论是大力敲或小力打,都不会改变敲打出来的声音。
于是,智者又请铁匠换个方式打铁:五把铁锤,两把两把轮流组合敲打铁片。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有些铁锤组合敲出来的声音依然刺耳,但有些铁锤组合敲出来的声音则非常好听;几个不同组合铁锤敲出来的声音,甚至产生不同音高的和音(双音)!因此,智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产生好听和音的铁锤上。他观察到,这些铁锤的长度都差不多,于是顺手将这几把铁锤拿来甩一甩。
这一甩,不得了!他有了惊天动地的发现。他分别称了一下这五把铁锤的重量。如果两把铁锤的重量是1∶1/2,敲出来的和音就是八度;如果两把铁锤的重量是1∶2/3,敲出来的和音正好是五度;如果两把铁锤的重量是1∶3/4,敲出来的和音正好是四度。八度、五度与四度,是古典音乐中和谐的声音组合,这种组合称为“音程”,也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这位智者叫毕达哥拉斯,这个伟大的发现,后来发展成奠定人类科学文明的基础,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简称“毕氏定理”,是每个人都会学到的几何原理。所以,好听和谐的声音是有科学依据的。今天古典音乐声音好不好听的标准,建立在两千五百年前毕达哥拉斯惊人的发现上。而到底什么是“毕氏定理”呢?简单地说,就是判断任何事物比例美不美的一种思考方法。
法拉利与BMW
我从小就喜欢汽车,不只喜欢看司机怎么开车,也喜欢听各式各样汽车排气管发出的声音。不同排气管发出的声音,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有些声音浑厚有力,让人直觉这部车子引擎马力很大,可能有三百匹马力,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大概只要五秒钟;有些声音听起来软弱无力,引擎的汽缸壁大概很薄,爬中山高速公路泰山到林口这段坡道八成很吃力。
过去这十年,无论是有线电视频道或是网络的YouTube(全球大的视频网站),不时有节目介绍世界汽车厂如何制造“超级跑车”的影片。透过这些影片详细的介绍解说,我开始真正理解一部车子如何“组装”起来,以及西方科技工艺对每一个汽车零件精准度的要求,已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拉利汽车工厂的影片介绍。在这个现代化的汽车工厂里,我看见的不只是21世纪高科技化的工艺美学,它更像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如米开朗琪罗古典美学的再现。
台湾知名旅美小提琴家曾耿元曾经和我谈起,他在YouTube上看过一段让他惊讶不已的法拉利汽车引擎验收方式。他说,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时,后一道验收动作是由负责装配的技师拿把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的外表,根据敲出的音高决定引擎是否达到制造标准。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引擎会被熔解后重新制造。
千万不要小看后这个验收的动作!它的用意,和制造乐器的原理一样。以长笛或单簧管这些木管乐器的构造来说,制造时,每根管子的长度、厚度以及在管子上所打的每一个洞的大小,洞与洞之间的距离等,都必须非常精准,否则吹出来的音高就会不准,声音的质感也会怪怪的。这些管子的长度、厚度与洞之间的距离,都是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比例原则来计算、确定的。因为毕氏定理简单地说,就是在制定比例之美。
任何汽车的引擎构造,都包含了许多管路与零件,它们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厚度与大小规格。这些管路与零件组合(ensemble)好之后,如果尺寸规格比例符合工程师所设定的标准,那小锤子轻轻一敲的声音,一定也就符合工学上的比例之美了。
听音乐会时,音乐家在舞台上的个动作一定是调音。调音的用意与制作乐器和汽车引擎一样:大家的标准必须一致,一起演奏时才能产生“和谐”的声音。
我特别喜欢法拉利与BMW(宝马)“5系列”汽车引擎发出来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声音具有比例和谐之美。当法拉利引擎转速达到每分钟7,000转以上时,很像戏剧男高音高亢的唱腔,仿佛听到已故的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飙高音;而BMW的声音则完全不一样,它浑厚低沉的引擎声就像瓦格纳歌剧里男中音的唱腔,浑厚而迷人。
下次有机会听到这些汽车引擎的声音时,不要忘了,这样的声音可是由具有艺术家品位的工程技师调校出来的。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来自人性中追求完美的DNA(脱氧核糖核酸)!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典音乐”这个概念的理解。过去,我总将它局限在那些穿礼服的乐团和金色大厅的印象中。然而,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音乐风格的划分,尤其是对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描绘,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浪漫主义的激情澎湃,那种近乎个人日记式的袒露心声,通过文字描述,我仿佛真的能感受到贝多芬晚期作品中那种挣扎与和解的力量。而当我读到德彪西和拉威尔时,那种朦胧、色彩斑斓的音画,更是让人感到心神俱醉。作者在描述这些乐曲时,不只是简单地介绍背景,而是深入挖掘了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情绪,解释了为什么那个时期的音乐会那样“发声”。这种将音乐放置在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考察的方法,让我明白,音乐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艺术,它是那个时代灵魂的投影。每次听那些曲目时,脑海中不再是空白,而是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和时代氛围,体验感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过于学院派,充斥着术语,读起来会很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音乐背景。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语言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甚至带有一种温和的幽默感。它就像是坐在一个非常有学识的朋友旁边,他耐心地为你讲解那些复杂概念,时不时还会插入一些有趣的轶事来活跃气氛。例如,书中提到某个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小怪癖,或者某个首演现场的“盛况”,这些细节的加入,让原本冰冷的音乐史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情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晦涩的理论名词时,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日常语言来做类比,让这些专业术语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工具。这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我可以很自然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查阅生词,这对于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和兴趣至关重要。
评分终于把这本《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读完了,说实话,过程像是一次探险。初拿到书时,我本来还挺担心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毕竟古典音乐对我来说,很多时候就像是背景音,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门道”在哪儿,却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一上来就抛一堆巴赫、莫扎特的名字让你背诵,而是像一个耐心的向导,从最基础的乐器家族开始讲起,一点点地把你拉入这个宏大而精妙的世界。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讲到奏鸣曲式那部分,作者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把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比作一场戏剧的开场、冲突和高潮后的平复,一下子就让原本晦涩的结构变得清晰可见。我以前听交响乐时总觉得那些起起伏伏只是情绪的宣泄,读完后才知道,原来每一个音符的出现、每一个乐章的转换,背后都藏着严谨的逻辑和深思熟虑的结构。这种从“听个热闹”到“品出结构”的转变,让我对每一次聆听都充满了期待。它不是要你成为音乐学家,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更懂得欣赏的听众,这点做得非常成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教学智慧。它没有采用完全线性的时间顺序,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主题式”的讲解,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动态感。比如,在讲完某个时期某个体裁的奠基作品后,作者会立刻跳转到后世作曲家如何致敬或颠覆这一体裁的例子。这种跳跃式的对比和呼应,极大地加深了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容易在脑海中建立起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碎片。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学完一段就忘一段”,而是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清晰地知道从巴洛克到近现代,音乐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相互影响的。这种系统性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对于一个古典音乐的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教会的不仅是“听什么”,更是“怎么去听,以及为什么这么听”。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要听的任何古典作品,都有了一个基础的分析框架。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最后几章中,将焦点从历史和理论,轻轻地转向了“聆听的实践”。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你应该去听哪几首名曲”的推荐上,而是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聆听方法论。他鼓励读者去关注管弦乐队中不同声部的对话、去留意变奏的精妙之处,甚至建议我们尝试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去重复聆听同一部作品。这种引导,将学习的最终目的回归到了“享受音乐”本身,而非成为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松绑了,那种因为“不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被彻底消解了。现在再去播放任何一部交响乐,我都能更主动地去寻找作者提到的那些“亮点”和“结构痕迹”,这份主动性,是任何死记硬背都无法带来的收获。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对未来的古典音乐之旅充满了信心和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