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黄宾虹画集》
出 版 : 人民美术出版社
开 本 : 大16开全2册
装 帧 : 豪华精装彩图铜版纸
定 价 : 380.0元
黄宾虹画集上卷
目录
山水 001
秋浦午渡湖 002
浮邱溪 003
杜少陵诗意 004
天目奇峰 006
亭树春晓 007
山水屏(之一~之四) 008
雁宕纪游 010
仿元人意 011
仿墨井道人笔意 012
观瀑图 013
池阳旧作 014
山水 015
新安江舟中作 016
压波峰叠云 017
无诸台上月长明 018
万壑松风 019
雁宕瀑布 020
勾漏山纪游 021
渠河山色 022
青城途中所见 023
*山深处 024
深山幽居 026
齐山纪游 027
湖滨山居 028
武夷溪桥 030
翠峰溪桥 031
临流绪茆图 032
遂昌山峰 035
太湖风景 036
山溪泛舟 038
宿雨初晴 039
江行即景 040
黄山追忆 042
山水 043
横槎江 044
黄山纪游 045
溪山新晴 046
拟宋人山水 049
雁宕龙湫 050
西湖*亭 052
黄山松谷 053
峨眉洗象池图 054
设色山水 056
山水 057
生砂湮翠见精神 058
山水 060
练江南岸 061
江行图 062
溪山野意 064
拟北宋人法 065
会稽山水 130
临流清幽 132
黄墩湖 133
勾漏山色 134
蜀山图 136
玉泉山水 137
山城郁秀 140
支硎山 141
山水 142
吴城山 143
曲江泷水 144
九华山 146
西泠晓望 148
新安江 150
七星岩 152
三水 153
苏堤春晓 154
太白山 155
黄海松涛 156
钓台 157
山水 158
青城山 159
广信舟行所见 160
太湖西洞庭 161
白岳纪游 162
摄山红叶 164
栖霞山居 166
万松烟霭 168
湘水古渠 170
写意山水图 172
昭谭 173
惠州丰湖 174
江干茅堂 175
设色山水 178
设色山水 180
设色山水 181
设色山水 182
设色山水 183
设色山水 184
设色山水 185
水墨山水 186
水墨山水 187
水墨山水 188
山水 189
浈阳峡 190
山水 191
水墨山水 191
山水 192
柳阴茶话图 194
白云青峰图 195
山水 196
高秋图 198
水墨山水 200
晴湖秋泛图 201
设色山水 202
设色山水 204
溪桥归舟图 205
黄宾虹画集下卷目录
*山深处 207
设色山水 208
策杖图 210
山水 211
浅绛山水 212
设色山水 213
设色山水 214
山水 215
湘水秋山图 216
浅绛山水 217
山水 218
设色山水 219
设色山水 220
设色山水 221
设色山水 222
水墨山水 223
设色山水 224
设色山水 225
设色山水 226
水墨山水 228
水墨山水 229
设色山水 230
设色山水 231
水墨山水 232
设色山水 233
设色山水 234
设色山水 235
设色山水 236
设色山水 237
设色山水 238
设色山水 239
设色山水 240
水墨山水 241
水墨山水 242
设色山水 243
水墨山水 244
设色山水 246
设色山水 247
设色山水 248
浅绛山水 249
设色山水 250
设色山水 252
设色山水 254
设色山水 255
设色山水 256
设色山水 258
浅绛山水 259
设色山水 260
设色山水 262
设色山水 263
设色山水 264
册页十开(之四) 385
册页十开(之五) 386
册页十开(之六) 387
册页十开(之七) 388
册页十开(之八) 389
册页 390
榴花蜀葵 391
梅花 392
花卉翠鸟 393
册页(之一) 394
册页(之二) 395
册页(之三) 396
湖石花卉 397
玉兰牡丹 398
册页 399
芙蓉桂花 400
夹竹桃藤花 401
菊石雁来红 402
册页 403
册页(之一) 404
册页(之二) 405
册页(之一) 406
册页(之二) 407
册页(之一) 408
册页(之二) 409
册页(之三) 410
册页(之四) 411
册页(之五) 412
册页(之六) 413
册页(之七) 414
湖石牡丹 415
梅 416
芍药桃花 417
册页(之一) 418
册页(之二) 418
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范曾、白雪石、潘天寿、何海霞、朱屺瞻、梁树年等大师是中国近现代画坛影响**的、 有名的画家。中国现代绘画大师画集书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共同组织专家、历经数年,从国内外众金博物馆及私人、亲属手中收集这些大师的作品,终成这套难得的全新版本。书中大多数作品为首次面世,并经大师后人甄别,异常珍贵。使广大读者得到**的艺术享受
我将《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视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每一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我喜欢他作品中那种“意境深远”的韵味。黄宾虹先生的山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他对人生、对宇宙的感悟。他的画,总有一种苍凉而又壮阔的美感,仿佛蕴含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智慧。我常在画中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气息,那是源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他并非刻意模仿古人,而是将古人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形成了一种独具时代精神的艺术风格。这种意境,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深邃。
评分这套《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在我家中,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沉默的老师。我常在午后,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与书中的画作“对话”。我喜欢他画作中那种“气韵生动”的特质。他的山水,虽然厚重,却并非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流动感和生命力。那些云雾,虽然用墨层层积染,却显得轻盈飘逸;那些山涧,虽然寥寥几笔,却仿佛能听到水流的声响。这种“气韵”,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魅力,它让画面活了起来,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与山水融为一体。我常常惊叹于他如何能够用静态的画面,营造出如此动态的生命感,这正是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魅力,也是黄宾虹先生的伟大之处。
评分在我收藏的众多画册中,《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无疑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套书的装帧精美,纸张考究,充分展现了对艺术品的尊重。我尤其喜欢其中收录的那些写生作品,它们展现了黄宾虹先生从创作走向实践的珍贵轨迹。即使是看似随意的写生,也充满了他对自然物象的敏锐观察和艺术的处理。他并非简单地照搬,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其中。我常在这些写生作品中找到他在大幅作品中某些构图或笔法的影子,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些写生,如同他创作旅途中的一个个脚印,虽然不似大幅作品那般完整和厚重,却充满了朴拙而真实的生命力,让我得以窥见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评分对于《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的每一次接触,都像是一次精神的涤荡。我尤其被他画作中那种“虚实相生”的处理方式所吸引。黄宾虹先生并非一味追求画面的“满”,他懂得“留白”的艺术,但他的“留白”又与众不同。他的画面常常被浓墨充盈,但在这充盈之中,却又巧妙地留有空间,让观者可以想象,可以呼吸。那些若隐若现的云雾,那些远方的山峦,虽然描绘不多,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画面更具深度和意境。他在这“虚”与“实”的转换之间,游刃有余,将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想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使得画面既有实体感,又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评分对于《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的细致品味,是一段漫长而又充满惊喜的旅程。我尤其喜欢第二册中收录的一些设色山水,它们与第一册的纯水墨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在内在精神上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在这些设色作品中,黄宾虹先生并未过多依赖艳丽的色彩,而是巧妙地运用赭石、花青、藤黄等中国传统矿物质和植物性颜料,将山水的情感和意境推向了新的高度。他并非简单地填色,而是将色彩融入墨的骨骼之中,使得颜色也呈现出一种沉静而内敛的质感。那些淡淡的赭石,仿佛是山体历经风雨侵蚀后留下的印记,带着岁月的沧桑;而点缀其间的青绿,又如同山涧中奔流的溪水,或是隐没在山林中的点点生机。这种色彩的运用,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又保持了传统水墨的韵味,让作品在厚重中又不失灵动。我曾尝试模仿,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捕捉到那种“墨分五色”的精髓,也无法理解他如何能用如此有限的色彩,营造出如此丰富的光影和质感。
评分每次翻开这套《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我总会陷入一种沉思,仿佛与黄宾虹先生一同行走在他的山水之间。我常被他画作中那种“浑厚华滋”的意境所打动。他的山水,不是写实的拍照式描绘,而是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投射。他笔下的山,不仅仅是岩石和植被的堆砌,更是他心中对山川的敬畏和热爱。那种厚重感,来自于他对中国大地独特地貌的长期观察和体悟。他曾在画跋中写道,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这绝非虚言。从画面的笔触、皴法到构图,都透露出他对自然的无限眷恋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我曾仔细研究过他画中的皴法,那种层层叠叠、浓淡相间的墨线,仿佛是在勾勒山体的肌理,又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种厚重,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它给予观者一种坚实、安定的力量,仿佛可以依靠,可以慰藉。
评分这套《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在我家中,已然成为我艺术鉴赏的启蒙读物。我尤其欣赏他作品中那种“苍浑”的美学特征。他的山水,没有丝毫的轻佻和浮躁,充满了沉静而厚重的力量。那种“苍”,不仅仅是色彩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它来自于他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他笔下的山峦,仿佛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化,显得古朴而沧桑。这种“浑”,则体现在他墨色的运用上,浓淡相宜,层层叠加,使得画面既有丰富的层次感,又不失整体的浑然天成。他用一种近乎顽固的坚持,追求着这种“苍浑”的美,也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他伟大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我对中国水墨画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部《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在我手中,仿佛捧着的是一座沉寂千年的宝藏,每一次翻阅,都如同在古老的山峦间寻幽探秘。厚重的精装书页,带着纸张特有的温润触感,翻开第一页,便被那扑面而来的苍润墨韵所笼罩。我并非专业的美术评论家,只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怀有深厚情感的普通爱好者。初见黄宾虹先生的画,是被他那“黑、密、厚、重”的独特风格所吸引。不同于许多画家追求的“留白”之美,黄宾虹先生的画作,画面常常被浓墨层层积染,近乎饱和,却又在饱和中孕育着生机。那些山峦,不是简单的一笔勾勒,而是用无数层墨的叠加,让山体仿佛有了真实的体积和重量,厚重得如同大地本身,沉稳而有力。这种“黑”并非死寂,而是充满力量的生命之“黑”。我常常坐在窗边,借着午后的阳光,细细揣摩每一笔墨的痕迹,感受那股从纸面透出的苍劲。他笔下的山水,总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仿佛蕴藏着天地万物的力量,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翻阅《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笔墨精神。黄宾虹先生的画,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是注重内在的“骨力”。他笔下的线条,遒劲有力,仿佛带着筋骨,即便是在描绘柔和的山峦,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坚韧。他强调“用笔”,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在仔细观察他的作品时,我能感受到每一笔的运行轨迹,力量的起伏,以及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这些细微之处,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功底和对笔墨的精妙把握。我曾尝试用毛笔去临摹,但始终无法达到那种“力透纸背”的质感,也无法体会到他笔下那种“万毫齐力”的境界。这让我更加敬佩他作为一位传统文人画家,对笔墨艺术的极致追求。
评分我与《黄宾虹画集 精装 上下2册》的每一次相遇,都像是一次与古贤的对话。我尤其欣赏黄宾虹先生在晚年所创作的山水画,它们达到了他艺术生涯的顶峰,那种“积墨”技法被运用得炉火纯青,达到了“墨分五色”的极致境界。他将墨色在纸上反复叠加,每一次叠加都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和质感。墨色从浓到淡,从焦到润,在层层叠加中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和空间深度。我常感叹,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同样是黑色,在他笔下却能幻化出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变化,有的如乌云压顶,有的如烟雾缭绕,有的又如山石的坚硬肌理。这种对墨色的掌控能力,已经超越了技巧本身,而成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我常常想象,他一定是怀着一颗怎样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心,才能创造出如此具有生命力的画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