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虫—昆虫家族与它们的戚(2-1)
作 者:(英)宾海姆 著,文秀梅 等译
I S B N :9787110059814
出 版 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8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09年8月第1次印刷
字 数:150千字
页 数:138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540克
原 价:39.00元
编辑推荐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有趣的科学(平装全8册
德国青少年科普经典丛书(全套11本)让孩子了解每个科普现象的来龙去脉
《闪电球探长》辑(全8册)
有趣的DK儿童百科(套装共5册)
《鱼和虫》(全2册)
《有趣的3D立体书》(精装全4册)
乐高全书(精装套盒全2册,乐高lego迷人手一套的指导宝典《乐高的故事》+《乐高迷你人仔》)
《小蟋蟀格里格里》辑(精装全6册)
内容提要
欢迎来到不可思议的虫虫王国!这里有你熟悉的蚂蚁、蜜蜂、苍蝇、甲虫、蜘蛛、臭虫..各种各样的虫子以及虫子稀奇古怪的行为。从慢吞吞的爬虫到蠕动的蛆宝宝,从生产红色的胭脂虫到能垂直飞行的蜻蜒,从有粘性脚掌的苍蝇到危害人类的蚊子,从巨毒的蝎子到滚粪球的屎壳郎,从忙忙碌碌的蚂蚁到能螫咬人的密蜂,你想知道这些小虫长什么样吗?它们在做什么呢?它们又是怎样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历史的?赶快翻开这本书吧,保准让你大吃一惊!
书摘与插画
我特别喜欢《虫—昆虫家族与它们的戚(2-1)》在描述蚂蚁社会结构时所展现出的宏大视角。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蚁后”、“工蚁”、“兵蚁”这些基础的分类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种类蚂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记得书里详细阐述了不同蚁群是如何通过化学信号进行交流,那种“信息素”的传递过程被描绘得如同谍报电影里的密码战,充满了智慧与策略。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探讨了蚁群内部的“劳动分工”是如何根据基因和环境因素动态调整的,以及这种精密的协作机制是如何支撑起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社会。书中有提到一些令人惊叹的蚂蚁行为,比如某些蚂蚁能够“驯养”蚜虫,将其作为食物来源,这种跨物种的“共生”关系在当时让我大开眼界。而且,作者在描述这些时,并没有使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人类学家,在观察一个高度发达的异星文明。我甚至能感受到不同蚁群之间的“领土争夺”,那种为了资源而进行的“战争”,以及最终形成的“和平共处”的微妙平衡。
评分这本《虫—昆虫家族与它们的戚(2-1)》虽然书名我记不太清准确的细节,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记得它在讲解蝴蝶的生殖行为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雄性追逐雌性”、“交配”这样的字眼,而是深入到每一次振翅的频率、每一次触角试探的意义,甚至是通过气味进行识别的微观化学反应。我记得书里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将蝴蝶的求偶过程比作一场精心策划的空中芭蕾,每一个舞步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每一次触碰都蕴含着生命的传承。而且,它还很巧妙地将这些生物学原理与昆虫的生活习性相结合,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蝴蝶只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出现,为什么它们会选择特定的植物作为产卵地。这种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细节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生机勃勃的昆虫王国,亲眼见证着生命的奇迹。读完这部分,我不仅对蝴蝶的繁衍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对生命本身的复杂与精妙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书中的插图也恰到好处,并非那种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将蝴蝶翅膀上细腻的纹路、身体上微小的鳞片都一一呈现,配合文字,简直是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评分《虫—昆虫家族与它们的戚(2-1)》对于蜜蜂采集花粉和酿造蜂蜜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味蕾”记忆。我一直以为蜜蜂就是简单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然后把蜂蜜带回来,但这本书记述的细节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我记得书里详细解释了蜜蜂如何通过它们的触角和复眼来识别花朵的颜色和气味,甚至能够感知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紫外线,从而找到最佳的花源。然后,它描述了蜜蜂如何利用它们特有的“吸管”结构,巧妙地吸取花蜜,并且在体内的腺体中进行初步转化。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信息素”在蜜蜂群体中的作用,特别是“跳舞”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书里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蜜蜂的“回旋舞”和“腹部震动舞”解读为精确的“地图导航”,指示其他蜜蜂前往花源的方向、距离和丰富程度。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人类的语言和沟通,感慨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如此精巧且高效的交流方式。当然,酿造蜂蜜的过程也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从蜜蜂不断扇动翅膀蒸发水分,到酶的催化作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智慧。读完这部分,我每次看到蜂蜜,都会联想到背后无数辛勤的蜜蜂和它们精妙的劳动。
评分我必须提及《虫—昆虫家族与它们的戚(2-1)》中关于蜻蜓捕食方式的描述,那简直是自然界中的“空中刺客”的教科书。我原本以为蜻蜓只是漫无目的地飞翔,然后抓住遇到的飞虫,但书中的讲解让我意识到,这背后蕴含着一套极其高效且精准的捕猎策略。它详细介绍了蜻蜓那几乎360度的视野,以及它们如何依靠眼睛接收到的信息,精确计算猎物的飞行轨迹和速度。我记得书里提到了蜻蜓惊人的飞行速度和灵活的机动性,能够在空中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动作,比如瞬间悬停、急转弯甚至原地调头,这些都为它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捕食优势。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还探讨了蜻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捕食行为差异,比如幼虫(水虿)在水中的捕食技巧,与成体在空中捕食的方式截然不同,但都同样致命。作者还引用了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一只蜻蜓如何在瞬间连续捕获数只飞虫,那种效率和精准度令人惊叹。这部分内容让我对蜻蜓的“凶猛”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然界中生存的残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虫—昆虫家族与它们的戚(2-1)》在探讨甲虫的“伪装与防御”策略时,着实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一直觉得甲虫的外壳只是坚硬的保护层,但书中深入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其中的复杂智慧。我记得书里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甲虫如何利用它们的外壳颜色、纹理和形状来融入周围的环境,达到“隐形”的效果,比如一些甲虫的身体就像一片落叶,而另一些则完美模仿了树皮的纹理。这种“拟态”能力,让我不禁感叹生命为了生存所演化出的无穷可能性。除了伪装,书中还讲述了许多甲虫在受到威胁时所采取的防御措施,比如一些甲虫会分泌有毒的液体,或者发出令人厌恶的气味来驱赶捕食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假死”的描述,一些甲虫在遇到危险时会一动不动,仿佛已经死亡,以此来迷惑捕食者,等待时机逃脱。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却蕴含着高度的生存本能和策略。此外,书里还提到了甲虫利用体表的特殊结构来收集露珠或雨水,体现了它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读到这部分,我仿佛看到了一场场微型的生存博弈,而甲虫正是这场博弈中的佼佼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