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第2版)

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浦艳敏 著
图书标签:
  • 金属切削
  • 刀具
  • 刃磨
  • 切削刀具
  • 制造工艺
  • 机械工程
  • 工业技术
  • 金属加工
  • 工具磨削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6704
商品编码:1792673235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D2版)
作者: 浦艳敏 开本:
YJ: 69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9
书号: 978712227670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1章 金属切削基础1
1.1 金属切削过程 1
1.1.1 切削过程 1
1.1.2 切屑类型 2
1.1.3 切屑的流向 3
1.1.4 断屑 3
1.2 切削力与切削热 7
1.2.1 切削力的来源 7
1.2.2 切削力及其影响因素 8
1.2.3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11
1.2.4 刀具磨损和使用寿命 13
1.3 提高金属切削效率的途径 21
1.3.1 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1
1.3.2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24
1.3.3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32
1.3.4 切削液的合理选择 36
D2章 刀具材料41
2.1 刀具材料概述 41
2.1.1 刀具材料性能 41
2.1.2 刀具材料类型 43
2.1.3 刀体材料 45
2.2 工具钢刀具材料 45
2.2.1 碳素工具钢 45
2.2.2 合金工具钢 47
2.2.3 高速钢 49
2.3 硬质合金钢刀具材料 56
2.3.1 硬质合金 56
2.3.2 钨钴类硬质合金 59
2.3.3 钨钛钴(WC-TiC-Co)类硬质合金 63
2.3.4 含碳化钽(碳化铌)的硬质合金 65
2.3.5 碳化钛(TiC)基硬质合金 66
2.4 金刚石刀具材料 67
2.4.1 金刚石刀具材料的种类 67
2.4.2 金刚石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68
2.5 立方氮化硼刀具材料 68
2.5.1 立方氮化硼刀具材料的种类 68
2.5.2 立方氮化硼刀具材料的性能、特点 68
2.6 陶瓷刀具材料 69
2.6.1 陶瓷刀具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69
2.6.2 陶瓷刀具材料的性能、特点 70
2.7 涂层刀具材料 70
2.7.1 涂层刀具 70
2.7.2 涂层工艺 71
2.7.3 涂层种类 72
2.7.4 刀具涂层的选择 73
2.7.5 涂层高速钢刀具 73
2.7.6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 74
2.7.7 刀具的重磨与再涂层 75
D3章 车削工具76
3.1 车刀概述 76
3.2 车刀组成及其几何参数 78
3.2.1 车刀切削部分组成 78
3.2.2 车刀几何参数 79
3.3 焊接车刀 82
3.3.1 硬质合金刀片的选择 83
3.3.2 焊接式车刀刀槽的选择 83
3.3.3 车刀刀柄截面形状和尺寸的选择 84
3.4 机夹车刀 84
3.5 可转位车刀 86
3.5.1 可转位车刀的组成及特点 86
3.5.2 可转位车刀表示方法 86
3.5.3 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的选择 89
3.5.4 可转位车刀类型与夹紧结构的选择 90
3.5.5 可转位车刀的选用 92
3.5.6 可转位车刀的合理使用 95
3.6 成形车刀 95
3.6.1 成形刀的种类 95
3.6.2 成形刀的选择原则 97
3.7 车刀的刃磨 97
3.7.1 车刀刃磨的原因和类型 97
3.7.2 刃磨车刀时砂轮的选择原则 98
3.7.3 刃磨车刀的姿势和方法 98
3.7.4 高速钢车刀刃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98
3.7.5 硬质合金车刀刃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99
3.7.6 机夹可调位刀片的刃磨 101
3.7.7 注意事项 107
3.7.8 刃磨后车刀的检测 108
D4章 孔削刀具110
4.1 概述 110
4.1.1 钻削原理 110
4.1.2 孔加工刀具分类 111
4.2 麻花钻 114
4.2.1 麻花钻的结构 115
4.2.2 麻花钻的结构参数 116
4.2.3 麻花钻的几何角度 117
4.2.4 麻花钻的刃磨角度 120
4.2.5 钻削用量与切削层参数 120
4.2.6 钻削用量选择 121
4.2.7 钻头磨损 122
4.2.8 硬质合金麻花钻 123
4.2.9 可转位浅孔钻 123
4.2.10 麻花钻的刃磨 123
4.3 群钻 125
4.3.1 群钻概述 125
4.3.2 群钻的刃磨步骤 127
4.3.3 灵活掌握刃磨方法 131
4.3.4 刃磨后的检查 133
4.4 深孔钻 135
4.4.1 深孔加工的特点 135
4.4.2 深孔钻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136
4.5 扩孔钻 139
4.5.1 扩孔钻的种类 139
4.5.2 标准扩孔钻 139
4.5.3 用钻头改磨的扩孔钻 140
4.5.4 高速钢扩孔钻的刃磨方法 141
4.6 锪钻 144
4.6.1 标准锪钻 145
4.6.2 平面锪钻的刃磨 145
4.7 铰刀 148
4.7.1 铰刀的种类 148
4.7.2 铰削的特点 149
4.7.3 铰刀的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 149
4.7.4 铰刀的合理使用 154
4.7.5 铰刀的刃磨 155
4.8 镗刀 159
4.8.1 单刃镗刀 159
4.8.2 双刃镗刀 160
4.8.3 多刃镗刀 162
4.8.4 镗刀的刃磨 162
D5章 铣削刀具165
5.1 概述 165
5.1.1 铣刀的种类 165
5.1.2 铣刀的选用 168
5.2 铣刀的主要几何参数 169
5.2.1 铣刀各部分名称 169
5.2.2 铣刀的主要几何角度 169
5.2.3 铣削方式 172
5.3 铣削用量 178
5.3.1 铣削用量的组成 178
5.3.2 铣削用量的选择 181
5.4 可转位面铣刀 184
5.5 铣刀的安装 186
5.5.1 带孔铣刀的装卸 186
5.5.2 套式端铣刀的安装 186
5.5.3 带柄铣刀的装卸 189
5.5.4 铣刀安装后的检查 190
5.6 铣刀的刃磨 191
5.6.1 普通端铣刀的刃磨 191
5.6.2 硬质合金装配式端铣刀盘刃磨 194
5.6.3 硬质合金立铣刀刃磨 196
D6章 拉削刀具198
6.1 拉刀概述 198
6.1.1 拉削刀具的性能 198
6.1.2 拉削加工的特点 200
6.2 拉刀的合理使用与刃磨 202
6.2.1 拉刀的合理使用 202
6.2.2 拉刀的磨损及其检查 209
6.2.3 圆形拉刀的刃磨工艺和方法 212
6.2.4 平面拉刀的刃磨工艺和方法 215
6.2.5 拉刀刃磨后的检查 216
D7章 螺纹刀具219
7.1 螺纹刀具的种类及用途 219
7.1.1 切削加工法加工螺纹刀具 219
7.1.2 滚压加工螺纹工具 220
7.2 螺纹车刀 221
7.2.1 平体螺纹车刀 221
7.2.2 棱体螺纹车刀 228
7.2.3 圆体螺纹车刀 231
7.2.4 普通螺纹车刀的刃磨及安装 234
7.2.5 梯形螺纹车刀 237
7.2.6 车削螺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38
7.3 丝锥与圆板牙 239
7.3.1 丝锥 239
7.3.2 圆板牙 246
7.4 其他螺纹刀具 251
7.4.1 螺纹梳刀 251
7.4.2 螺纹切头 252
7.4.3 螺纹铣刀 253
7.4.4 螺纹滚压工具 254
D8章 磨削工具256
8.1 概述 256
8.1.1 磨削技术概况 256
8.1.2 磨料及其选择 257
8.1.3 磨削运动 263
8.1.4 磨削要素 264
8.1.5 磨削温度 267
8.1.6 磨削表面质量 268
8.1.7 质量与砂轮修整 269
8.2 刀具刃磨与重磨 273
8.2.1 刃磨磨床 273
8.2.2 砂轮的选用及修正 273
8.2.3 刃磨方法 274
D9章 齿轮加工刀具287
9.1 概述 287
9.1.1 齿轮刀具种类 287
9.1.2 齿轮刀具的选用 291
9.2 齿轮滚刀的刃磨 292
9.2.1 盘形齿轮铣刀的刃磨 293
9.2.2 滚刀前面的刃磨 295
9.2.3 插齿刀前面的刃磨 300
D10章 数控刀具的使用311
10.1 数控刀具补偿原理 311
10.1.1 刀具半径补偿 311
10.1.2 刀具长度补偿 317
10.1.3 夹具偏置补偿(坐标系偏置)  318
10.1.4 夹角补偿 318
10.2 数控车削刀具 318
10.3 数控车床刀具补偿的应用 321
10.3.1 刀具位置补偿 321
10.3.2 刀尖圆弧半径补偿 321
10.3.3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 322
10.3.4 刀具半径补偿值、刀尖方位号 322
10.3.5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的使用要求 323
10.4 数控铣床刀具 323
10.4.1 刀具的种类与选择 323
10.4.2 夹具的选择 325
10.5 数控铣床刀具补偿的应用 326
10.5.1 数控铣床刀具半径补偿的目的 326
10.5.2 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  327
10.5.3 刀具长度偏置指令G43、G44、G49 (模态)  329
10.5.4 刀具偏置的应用技巧 332
参考文献334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精密制造的基石:金属切削刀具的科学与艺术 在现代工业的浩瀚图景中,金属切削加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航空航天的精密部件到汽车工业的庞大结构,再到精密仪器的微小零件,几乎所有金属制品都离不开切削加工的雕琢。而金属切削刀具,正是这场精雕细琢中至关重要的“画笔”与“刻刀”。它们以卓越的硬度、锋利的刃口和精妙的几何形状,将金属原料塑造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复杂形态。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金属切削刀具的奥秘,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展现这一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最新进展。我们将一同探索刀具的本质,理解其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工作原理,并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最合适的刀具。同时,刀具的“再生命”——刃磨,也将是本书重点关注的环节。通过掌握科学的刃磨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延长刀具寿命,提升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与升级。 第一章:金属切削刀具的材质与性能 刀具的灵魂在于其材质。金属切削刀具之所以能征服坚硬的金属,归功于其超凡的材质性能。本章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构成高性能刀具的各类材料,包括: 高速钢(HSS): 作为传统但依然重要的刀具材料,我们将探讨其成分、热处理工艺对其硬度、韧性及耐磨性的影响。了解不同牌号高速钢的性能差异,以及它们在具体应用中的适用范围。 硬质合金(Carbide): 现代切削加工的主力军。本章将重点解析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碳化物、钴基体等组分的比例如何影响其硬度、强度、耐磨性和抗崩刃性。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牌号硬质合金(如YG、YD、YW系列)的特性,以及选择时需要考量的因素。 陶瓷刀具(Ceramics): 适用于高速切削和难加工材料的利器。本章将分析氧化铝、氮化硅等陶瓷材料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极高切削速度下展现出的优异性能,同时也会讨论其脆性问题及应用限制。 立方氮化硼(CBN)和聚晶金刚石(PCD): 针对超硬材料的终极解决方案。我们将阐述CBN和PCD的独特晶体结构和极高的硬度,探讨它们在加工淬火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时的卓越表现,以及其高昂成本与特定应用场景。 涂层技术(Coating): 刀具性能的“增效器”。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的刀具涂层,如TiN(氮化钛)、TiAlN(氮化钛铝)、Al2O3(氧化铝)、TiCN(碳氮化钛)等。我们将分析不同涂层的形成机理、微观结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降低摩擦、提高硬度、隔热等方式,显著提升刀具的耐磨性、抗氧化性和整体切削性能。 第二章:金属切削刀具的几何参数与设计原理 刀具的形状并非随意的堆砌,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几何原理。每一个角度、每一个面的设计,都直接影响着切削力、切屑形成、加工表面质量以及刀具寿命。本章将详细解读刀具的几何参数,并阐述其背后的设计逻辑: 前角(Rake Angle): 切削刃前端的倾斜角度,直接影响切削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切屑的卷曲和断屑。我们将讨论正前角、零前角和负前角的适用性,以及它们对加工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后角(Clearance Angle): 切削刃后侧的倾斜角度,用于避免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发生摩擦。我们将分析主后角和副后角的含义,以及合理的后角如何减少磨损,保证加工精度。 刀尖圆弧半径(Nose Radius): 影响切屑的断屑性能和加工表面的平滑度。大圆弧半径能提高表面质量,但也会增加切削力。我们将探讨圆弧半径与进给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圆弧半径以平衡效率与质量。 刀具角度(Tool Angles): 如主切削刃后角、副切削刃后角、主偏角、副偏角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刀具在切削区域内的空间姿态。我们将解析这些角度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在不同切削方式(如车削、铣削、钻削)下的典型取值范围。 刀具材料与几何参数的匹配: 强调了刀具材料性能与几何参数设计之间的协同关系。例如,对于脆性较大的陶瓷刀具,通常需要采用较小的切削深度和较小的正前角,并配合较大的后角以避免崩刃。 第三章: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与选用原则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刀具,如何才能慧眼识珠,选出最适合特定加工任务的那一把?本章将系统介绍各类金属切削刀具,并提供一套科学的选用方法论。 车刀(Turning Tools): 包括外圆车刀、内孔车刀、端面车刀、螺纹车刀、切槽车刀等。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车刀的结构特点、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在车削不同形状工件时的应用。 铣刀(Milling Cutters): 包括平面铣刀、立铣刀、三面刃铣刀、角铣刀、球头铣刀、镶齿铣刀等。本章将详述铣刀的分类、刀齿结构,以及它们在平面加工、型腔加工、轮廓加工等中的应用。 钻头(Drills): 包括麻花钻、中心钻、深孔钻、阶梯钻等。我们将深入研究钻头的刃型、沟槽设计,以及它们在钻削不同材料和孔径时的性能表现。 镗刀(Boring Tools): 用于扩大和精加工孔的刀具。本章将介绍单刃镗刀、多刃镗刀,以及它们的精度控制原理。 刀片(Inserts): 可转位刀具的核心。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种形状(如三角形、方形、圆形)和刃口处理(如直刃、槽刀刃)的刀片,以及其对应的刀柄和夹持方式。 非标刀具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一些特殊加工需求,我们还将探讨非标刀具的设计原则和定制流程。 刀具选用原则: 加工对象分析: 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导热性等性能,决定了所需刀具的材质和刃磨要求。 加工工序分析: 初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超精加工等不同阶段,对刀具的精度、效率和表面质量的要求不同。 加工设备分析: 机床的功率、刚性、主轴转速范围、进给能力等,都会限制刀具的选择。 经济性原则: 综合考虑刀具的初次投入成本、使用寿命、加工效率以及对加工设备损耗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刀具。 安全性原则: 确保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崩刃等危险情况,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金属切削刀具的刃磨技术与工艺 刀具的锋利是其生命线。即使是最优良的刀具材料,如果刃磨不当,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刃磨不仅恢复刀具的锋利度,更能赋予其优化的切削性能。本章将系统阐述刀具刃磨的核心技术与工艺。 刃磨机理与磨削过程: 深入理解磨削过程中,磨粒与刀具材料的相互作用,以及磨削热的产生与控制。 磨削用砂轮的选择: 各种磨料(如氧化铝、碳化硅、CBN、金刚石)的特性,结合磨粒粒度、硬度、结合剂类型等因素,如何选择最适合特定刀具材料的砂轮。 刃磨参数的控制: 磨削速度、砂轮线速度、进给量、砂轮修整等关键参数的设定,如何影响磨削质量和效率。 常见刀具的刃磨方法: 高速钢刀具刃磨: 重点讲解麻花钻、车刀、铣刀等常见高速钢刀具的刃磨步骤、角度控制以及如何避免烧伤。 硬质合金刀具刃磨: 强调金刚石砂轮的应用,以及如何精确控制前角、后角和刀尖圆弧半径,保持其原有性能。 陶瓷刀具和超硬刀具的刃磨: 介绍针对这些特殊材料的专业刃磨设备和技术。 刃磨质量的检测与评价: 使用显微镜、表面粗糙度仪等工具,对刃磨后的刀具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达到加工要求。 刃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如烧伤、裂纹、钝化、角度不准确等,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自动化刃磨技术: 介绍数控刃磨中心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刃磨精度、效率和一致性方面的优势。 第五章:刀具的维护、管理与发展趋势 刀具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性能,更在于其科学的管理与合理的维护。本章将探讨刀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展望未来刀具技术的发展方向。 刀具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加工前检查、加工中监控、加工后清洁与润滑,以及日常的存放与保养。 刀具寿命的预测与管理: 建立刀具寿命数据库,分析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刀具的回收与再利用: 环保理念下的刀具管理,以及如何对废旧刀具进行有效的回收与处理。 现代制造技术对刀具的要求: 高速切削、高效加工、智能化制造等新趋势,对刀具材料、设计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未来刀具技术展望: 新型刀具材料的研发、智能刀具的设计、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绿色切削技术等前沿领域。 本书通过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解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实用、具有指导意义的金属切削刀具知识体系。无论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还是相关的学生和研究者,都能从中受益,提升在金属切削加工领域的专业能力,为精密制造的基石添砖加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从事模具设计多年,对切削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为我这样的从业者量身定制的。它不仅涵盖了刀具的选型原则,更重要的是,对于刀具的刃磨工艺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这直接关系到刀具的实际性能和使用寿命。书中对于不同刃磨方法、不同刃磨参数对刀具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辅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这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控制刃磨过程,确保每一把刀具都能发挥出最佳的切削能力。此外,书中关于刀具的涂层技术和新型刀具材料的介绍,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实践书中的所有刃磨技巧,但我已经能够感受到,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掌握,能够显著提升模具加工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机加工技师,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但总觉得在理论层面还有些欠缺,尤其是在一些复杂材料的切削和新型刀具的应用方面。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本书,虽然我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书籍,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选择哪种刀具”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刀具材料的微观结构、切削机理以及不同几何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刃磨工艺的详细阐述,那些关于刃磨角度、砂轮选择以及刃磨痕迹分析的内容,对于提升刀具寿命和加工精度至关重要。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结合了不同行业(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的典型加工问题,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这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编排,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循序渐进的实践指南。从基础概念入手,比如切削力、切削热、切削振动等,然后过渡到各种刀具的分类、结构、材料和性能,再深入到刀具的选择、刃磨、使用和维护。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使得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变得非常顺畅。书中特别强调了刀具与工件材料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加工工艺对刀具选用的影响。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刀具刃磨的系统性阐述,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明,而是对刃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判断刃磨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对于我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刀具修磨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也让我对专业的刀具刃磨技术有了更深的敬畏。总体而言,这本书内容充实,讲解清晰,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金属切削刀具的读者来说,都极具价值。

评分

这本书实在是太厚重了,刚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这当然是好事,说明内容很丰富。我还在一点点地啃,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知识点。我最喜欢它那种条理清晰的叙述方式,从基础理论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刀具类型和应用场景,最后再讲到加工工艺和优化。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对于我这种刚入门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的插图和表格也非常多,它们不仅直观地展示了刀具的结构和切削过程,还能够帮助我快速理解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各种刀具材料性能对比的那部分印象深刻,让我对如何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刀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我已经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相信读完之后,我的金属切削理论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评分

作为一个对机械加工领域充满好奇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金属切削刀具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教材。它没有像一些基础读物那样过于简单化,也没有像一些专业文献那样晦涩难懂。书的语言既严谨又易于理解,即使是那些我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通过前后文的解释和图示,我也能很快掌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刀具种类(如车刀、铣刀、钻头等)的分类介绍,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还有关于刀具磨损的类型和判定方法,这些细节对于我理解刀具的失效机制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认识”了各种刀具,更是“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选择依据。我还在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件材料、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来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刀具方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