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1-2014热交换器+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全套两本

GB/T 151-2014热交换器+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全套两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热交换器
  • 压力容器
  • GB/T 151-2014
  • GB150
  • 1-2011
  • GB150
  • 2-2011
  • GB150
  • 3-2011
  • GB150
  • 4-2011
  • 机械工程
  • 化工设备
  • 工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02011
商品编码:1721056447

具体描述

此套书包括以下两本
1.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合订本)
2.GB/T 151-2014热交换器
《压力容器设计与制造规范》与《化工设备设计手册》—— 聚焦化工安全与效率的深度解析 本套装包含两本权威著作:《GB/T 151-2014 热交换器》和《GB150.1~150.4-2011 压力容器(全套)》。这两本书籍是理解、设计、制造和维护化工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压力容器和热交换器的必备参考,它们共同构成了保障化工过程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石。 《GB150.1~150.4-2011 压力容器(全套)》 本套标准是中国压力容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权威指南,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标准组成,涵盖了压力容器的各个方面,从设计理论到材料选择,再到制造工艺和检验要求,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压力容器在承受内部或外部压力时,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炸、泄漏等事故的风险。 GB 150.1《压力容器通用要求》:这是整个压力容器标准体系的基础。它明确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内的通用原则和要求。内容涵盖了压力容器的分类、基本参数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原则、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方法、强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允许应力选取、壁厚计算、连接(如法兰、管口)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如圆筒形、球形、锥形封头)、支持结构的设计、检验与试验方法(如无损检测、水压试验)以及安全附件的要求等。本部分标准旨在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设计和制造框架,确保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压力容器都能遵循最高安全标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具体的工况(如操作压力、温度、介质腐蚀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制造工艺来确定容器的安全系数和壁厚,从而有效地抵御潜在的失效模式。此外,对关键部件的设计,如封头、壳体、管箱、支撑等,也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准则,以确保其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 GB 150.2《压力容器材料》:这一部分专注于压力容器所使用的材料。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耐用性和经济性。标准详细列出了适用于不同压力等级、工作温度和介质腐蚀环境的材料种类,包括各种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等。对于每种推荐的材料,都给出了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要求、以及在高温、低温或腐蚀介质中的适用性。此外,还强调了材料的检验要求,包括材料的来源证明、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等,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规定,具备设计所需的性能。例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倾向于选用具有良好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的合金钢;而在腐蚀性介质中,则会优先考虑耐腐蚀性优异的不锈钢或特种合金。标准中还包含了对焊接材料的要求,确保焊缝的性能与母材相匹配,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GB 150.3《压力容器设计计算》:这是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提供了进行强度计算的详细方法和公式。它涵盖了对各种受压元件(如圆筒壳体、球壳体、锥形壳体、平板封头、椭圆形封头、球形封头、管箱、支座等)的应力分析和壁厚计算。标准提供了不同载荷工况下的计算公式,包括内压、外压、轴向力、弯矩、温度应力等。设计者需要根据操作条件(如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密度、载荷分布)以及材料的许用应力,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容器各部位所需的最小壁厚,以保证在正常操作和异常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例如,对于承受内压的圆筒形壳体,标准会提供计算其周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的公式,并基于这些应力来确定所需的最小壁厚。同时,也考虑了各种附加应力,如焊接接头的影响、开孔(如管口、视镜孔)的应力集中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校核方法。本部分还包括了对支撑结构、附件连接部位的强度校核要求,确保整个容器系统的受力均匀合理。 GB 150.4《压力容器制造、检验和验收》:这一部分关注的是压力容器的实际制造过程及其质量控制。它规定了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工艺要求,包括下料、成型、焊接、热处理、机加工、表面处理等各个环节。对于焊接,标准详细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资格要求、焊缝坡口形式、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焊后热处理等。在检验方面,规定了各种无损检测(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和有损检测(如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的方法、频率和判定标准。此外,还包括了对压力容器的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的要求,以验证容器的整体强度和密封性。验收部分则明确了压力容器出厂前和现场安装后的验收程序和文件要求,确保最终交付的压力容器符合设计和安全标准。本部分对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以预防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对焊接细节的规范,例如焊缝的尺寸、外观要求,以及对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的控制,都旨在提高焊缝的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是中国国家标准,专门针对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热交换器在化工、制冷、暖通空调、能源等众多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在两种或多种流体之间传递热量,而不会发生流体间的直接混合。本标准的目标是确保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结构强度、密封性和长期可靠性。 设计准则与计算方法:标准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热交换器(如管壳式、板式、空气冷却器等)的设计原则。这包括对传热面设计、流体通道设计、压力降计算、流体速度控制、以及热膨胀的补偿等方面的要求。标准提供了基于传热理论的计算方法,指导设计者如何根据工艺要求(如换热量、进出口温度、流量)来确定换热面积、管子(或板片)的数量、管子(或板片)的布置方式、以及壳体和管箱的设计。例如,对于管壳式换热器,会详细规定管束的排列方式(如正方形、三角形)、挡板的设计(数量、间距、形状)、以及壳程和管程的流道设计,以优化传热效果并控制压降。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本部分强调了热交换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包括壳体、管束(或板片组)、管箱、管板、挡板、支座等主要部件的设计要求。标准会根据热交换器的工作压力、温度、介质的腐蚀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振动等因素,推荐合适的材料。这与GB 150.2在材料选择上有交叉,但更侧重于热交换器特有的材料要求,如耐高温、耐腐蚀、良好的导热性等。例如,在高温蒸汽冷凝设备中,可能会选用具有良好耐热性能和抗腐蚀性的不锈钢;而在工业冷却设备中,可能会根据冷却介质的腐蚀性选择铜合金或铝合金。标准还对密封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详细要求,如采用垫片、焊缝、胀接等方式,并规定了不同连接形式的密封要求,以防止介质的泄漏。 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对热交换器的制造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管子(或板片)的加工、管板的钻孔和加工、管束的胀接或焊接、壳体的制造、以及各部件的装配等。它明确了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焊接质量、以及热处理要求等。对于焊接,标准会详细说明焊缝的坡口形式、焊接方法、焊接顺序、以及焊后热处理的要求,以保证焊缝的强度和密封性。 检验与试验:本部分规定了热交换器在制造过程中和最终验收前的检验和试验项目。这包括尺寸检查、外观检查、无损检测(如焊缝的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以及压力试验(如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压力、保压时间以及试验后的检查要求都得到了明确规定,以验证热交换器的整体强度、密封性和耐压能力。标准还可能涉及其他性能试验,如传热性能测试,以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效率要求。 总结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与《GB150.1~150.4-2011 压力容器(全套)》这两部权威著作,共同为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前者聚焦于高效、可靠的热量传递,后者则专注于高压环境下设备的结构安全和稳定运行。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化工设备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体系,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是对于设计工程师、制造企业、质量检验人员,还是对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这两套标准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国在压力容器和热交换器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为全球化工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介一 拿到这套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厚实且精美的封面,装帧也十分扎实,一看就知道是专业领域的严谨之作。作为一名初涉热交换器和压力容器领域的工程师,我怀揣着学习和实践的渴望,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本书。扉页上的中文和字母缩写,如同密码般昭示着其权威性——GB/T 151-2014,热交换器。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结构应该会相当严谨,逻辑性很强,毕竟是国家标准,其内容的编排必然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我期待着从中能系统地了解热交换器的基本原理、分类、设计方法,甚至可能包括性能测试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热交换器无处不在,从工厂的生产线到日常的空调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能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各种图表、公式以及详细的技术参数充满了期待,相信这些都能为我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指导。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当前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和标准,帮助我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避免因为知识的滞后而影响到未来的工作。这本书的到来,无疑是我在专业技能提升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评分

评介二 刚拿到这套书,就被它的分量所吸引。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全套两本),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和技术感。作为一名资深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我深知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流程的稳定乃至企业的生命线。我非常好奇,这套全套的压力容器标准会涵盖哪些关键内容。我推测,其中至少应该会涉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准则、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检验方法以及运行维护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全套两本”的表述,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非常全面的,可能还会细分到不同类型的压力容器,比如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甚至可能会有针对特定行业(如石油化工、核能)的特殊要求。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详细的计算公式、材料性能数据、焊接规范、无损检测方法等充满了兴趣。这些细节对于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导,帮助我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规避风险,提高设计质量。毕竟,在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领域,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套书的到来,对我来说,就像是获得了一本“工业安全宝典”。

评分

评介三 拿到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其系统性和全面性。GB/T 151-2014热交换器,我个人非常关注热交换器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我一直觉得,热交换器就像是工业生产的“心脏”,它负责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交换,是提高效率、节能降耗的关键设备。因此,对于一本国家标准,我期待它能够系统地阐述热交换器的基本原理,比如传热机理、流体动力学特性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热交换器的设计方法,包括壳管式、板式、翅片管式等等,并且能够提供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需要选择和设计不同类型热交换器的场景,一本权威的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最优化的选择,并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此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和预防措施的论述。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性能,更要兼顾材料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及制造的可行性。对于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详细的指导,让我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设计挑战,确保热交换器的安全、高效、长寿命运行。

评分

评介四 这次收到的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全套两本)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在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标准的重要性。这套书的“全套”字样,让我感觉内容非常丰富,应该能够涵盖压力容器从设计、制造到检验的完整流程。我尤其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关于压力容器材料选用、焊接工艺、以及各种检验方法的详细规定。例如,对于不同等级的压力容器,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焊接技术和焊工资格要求;对于材料,也可能涉及到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韧性等关键参数的界定。更吸引我的是“150.1~150.4”这个编号,暗示着这可能是一个系列标准,分门别类地详细阐述了压力容器的各个方面。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执行这些标准,以确保我们制造出的压力容器符合最严格的安全要求。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参考资料,更是一本指导我们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期待它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压力容器的设计理念和制造精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评分

评介五 拿到这套书,尤其是GB/T 151-2014《热交换器》,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工业场景。热交换器在化工、能源、制冷等众多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设计和运行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能耗和生产成本。因此,对于一本国家标准,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设计计算方法。这不仅仅包括了基础的传热计算,比如对流换热系数、总传热系数的确定,还可能涉及到压力降的计算、流体流动特性的分析,甚至可能包括了热膨胀、应力分析等更深入的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公式推导和实例解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每一个计算步骤背后的物理意义,并且能够灵活应用于各种实际工程问题。此外,对于热交换器的选材,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不同的介质、不同的工作环境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耐高温高压性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果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各种常用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分析,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标准能够成为我解决热交换器设计难题的“百科全书”,为我的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持。

评分

评介六 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全套两本),这套书的标题就充满了技术深度。作为一名从事压力容器检验工作的技术人员,我对此类标准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深知,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是保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详细阐述压力容器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维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和技术规范。特别是对于检验部分,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无损检测(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的具体方法、评定标准和适用范围。同时,对于静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等压力测试的要求,我也希望能有详细的说明。此外,关于压力容器的失效分析和安全评估,如果书中能够有所涉及,那将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补充。我希望这套标准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识别潜在的风险,更有效地执行检验任务,从而为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

评分

评介七 我最近入手了GB/T 151-2014《热交换器》,这本国标在我手中的分量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期待。在现代工业中,热交换器无处不在,从庞大的发电厂到小型的空调设备,它的效率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能源利用率和环境舒适度。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热交换器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的内容。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如何准确测量进出口温度、流量、压力等关键参数,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数据来计算热交换效率和评估设备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优化设计的指导,例如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热交换器类型、如何确定最佳的传热面积、如何平衡传热效率与压力降之间的关系。对于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挑战,比如 Fouling(结垢)问题,我希望书中能有相关的分析和解决策略,例如如何减少结垢的发生,或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清洗和维护。这本书的到来,对我来说,就像是获得了一把解锁热交换器设计优化潜力的金钥匙。

评分

评介八 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全套两本),这套书的名字本身就自带权威感。作为一名压力容器的设计师,我一直把它们视为我工作中的“圣经”。我最期待的是,这套书能够提供详尽的设计指南,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根据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容器尺寸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计算材料的许用应力;如何进行容器的壁厚计算,包括考虑各种载荷(如内压、外压、风载、地震载荷等)以及应力集中;如何设计封头、管箱、接管等关键部件,并进行强度校核。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有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制造工艺(如焊接、锻造)的详细规定,以及对于一些特殊设计(如带夹套的容器、带有搅拌器的容器)的特殊要求。“全套两本”的表述让我确信,这套书的内容会非常全面,可能涵盖了各种类型和应用场景的压力容器。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设计依据,让我能够自信地完成每一个设计项目,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和可靠。

评分

评介九 终于拿到了GB/T 151-2014《热交换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标准的集合,更是对高效能源利用和工业流程优化的探索。我特别想深入了解的是书中关于各种新型热交换器技术的信息,以及它们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案例。例如,微通道热交换器、相变蓄热式热交换器等,这些前沿技术在提高传热效率、减小设备体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这些新型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特点、优势劣势以及适用范围的详细介绍。此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热交换器的维护和检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热交换器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维修技术以及预防性维护的建议。例如,如何识别和处理腐蚀、磨损、结垢等问题,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这本书对我来说,将是我在热交换器领域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指引。

评分

评介十 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全套两本),这套书是我在工业安全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作为一名负责现场管理的安全工程师,我最关心的是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我期待这套书能够提供关于压力容器的安装、操作、维护、检验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详细规定。例如,在安装方面,我希望了解如何确保设备正确就位、管线连接可靠,以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方面,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正确启动、运行、停机,以及如何监测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的指导。对于日常的维护,我希望得到关于如何进行定期检查、润滑、紧固等方面的建议。特别是对于检验部分,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制定检验计划、如何执行检验程序,以及如何处理检验发现的问题的详细说明。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包含关于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的内容,那将对我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套书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教科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