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8
中医外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定价:32.00元
作者:顾伯康,黄耀燊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6-05-01
ISBN:9787532304905
字数:
页码:2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供中医专业用)》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分类释义、病因病理、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四诊在外科上的应用、辨阴证阳证、辨肿痛痒脓麻木、辨溃疡形色、辨经络部位、辨善恶顺逆等。
目录
上篇总论
1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2 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2.1 外科范围
2.2 疾病命名
2.3 分类释义
3 病因病理
3.1 致病因素
3.2 发病机理
4 辨证
4.1 四诊在外科上的应用
4.2 辨阴证阳证
4.3 辨肿痛痒脓麻木
4.4 辨溃疡形色
4.5 辨经络部位
4.6 辨善恶顺逆
5 治法
5.1 内治法
5.2 外治法
下篇各论
1 疮疡
1.1 概论
1.2 疖
1.2.1 暑疖
1.2.2 蝼蛄疖
1.2.3 疖病
1.3 疔疮
1.3.1 颜面部疔疮
1.3.2 手足部疔疮
1.3.2.1 蛇眼疗
1.3.2.2 蛇头疔
1.3.2.3 蛇肚疔
1.3.2.4 托盘疗
1.3.2.5 足底疔
1.3.3 红丝疔
1.3.4 烂疔
1.3.5 疫疔
1.4 痈
1.4.1 颈痈
1.4.2 腋痈
1.4.3 脐痈
1.5 丹毒
1.6 发
1.6.1 锁喉痈
1.6.2 臀痈
1.6.3 腓踹发
1.6.4 手发背
1.6.5 足发背
1.7 有头疽
1.8 发颐
1.9 流注
1.10 无头疽
1.10.1 附骨疽
1.10.2 环跳疽
1.11走黄与内陷
1.11.1 走黄
1.11.2 内陷
1.12 瘰疬
1.13 流痰
2 乳房疾病
2.1 概论
2.2 乳头破碎
2.3 乳痈
2.4 乳发
2.5 乳痨
2.6 乳癖
2.7 乳腺增生病
2.8 乳疬
2.9 乳漏
2.10 乳衄
3 瘿
3.1 概论
3.2 气瘿
3.3 肉瘿
3.4 瘿痈
3.5 石瘿
4 瘤
4.1 概论
4.2 气瘤
4.3 血瘤
4.4 肉瘤
4.5 筋瘤
4.6 骨瘤
4.7 脂瘤
5 岩
5.1 概论
5.2 舌菌
5.3 茧唇
5.4 失荣
5.5 乳岩
5.6 肾岩翻花
6 皮肤病
6.1 概论
6.2 热疮
6.3 蛇串疮
6.4 疣
6.5 脓疱疮
6.6 癣
6.6.1 白秃疮
6.6.2 肥疮
6.6.3 鹅掌风
6.6.4 脚湿气
6.6.5 灰指(趾)甲
6.6.6 圆癣
6.6.7 紫白癜风
6.7 麻风
6.8 疥疮
6.9 虫咬皮炎
6.10 接触性皮炎
6.11 湿疮
6.12 婴儿湿疮
6.13 药物性皮炎
6.14 瘾疹
6.15 牛皮癣
6.16 风瘙痒
6.17 风热疮
6.18 白庀
6.19 白屑风
6.20 粉刺
6.21 酒齄鼻
6.22 油风
6.23 多形性红斑
6.24 结节性红斑
6.25 红斑性狼疮
7 肛门直肠疾病
7.1 概论
7.2 痔
7.2.1 内痔
7.2.2 外痔
7.2.2.1 结缔组织外痔
7.2.2.2 静脉曲张性外痔
7.2.2.3 血栓性外痔
7.2.3 混合痔
7.3 肛隐窝炎
7.4 肛裂
7.5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7.6 肛瘘
7.7 脱肛
7.8 直肠息肉
7.9 肛管直肠癌
8 男性前阴病
8.1 概论
8.2 子痈
8.3 子痰
8.4 囊痈
8.5 脱囊
8.6 水疝
8.7 阴茎痰核
8.8 前列腺炎
8.9 前列腺增生症
8.10 血精
9 外科其他疾病
9.1 烧伤
9.2 冻疮
9.3 毒蛇咬伤
9.4 破伤风
9.5 臁疮
9.6 褥疮
9.7 脱疽
9.8 血栓性静脉炎
9.8.1 血栓性浅静脉炎
9.8.2 血栓性深静脉炎
9.9 肠痈
附方
附方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2)透光法:医师以左手遮着患指(趾),同时以右手把手电筒放在患指(趾)下面,对准患指(趾)照射,然后注意观察指(趾)部上面,如见有深黑色的阴影为有脓。不同部位的脓液积聚,则其阴影可在不同的部位显现,如蛇眼疔,甲根后的脓液积聚,可在指甲根部见到轻度、的遮暗;蛇头疔脓液在骨膜部,则沿指骨的行程有增强的阴影,而周围则清晰;在骨部的,沿着骨有黑色遮暗,并在感染区有明显的轮廓;在关节部的,则关节处有很少的遮暗;在腱鞘部的,有轻度遮暗,其行程沿整个手指的掌面;全手指尖部,整个手指的脓肿则呈一片显著遮暗。如尚未化脓时,则见清晰潮红,此法仅适用于指、趾部甲下的辨脓。
(3)穿刺法:疮疡患于深部,当脓已成而脓液不多,用按触法或透光法辨脓有困难时,则可采用注射器穿刺抽脓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辨别脓的有无,而且可以用来采取脓液标本。在操作时必须注意严格消毒,以及穿刺部位进针的深度等。
3)辨脓的部位深浅 辨脓的部位深浅,为切开引流进刀深浅的重要依据。若深浅不辨,浅者深开,则增加病人痛若,深者浅刺则达不到引流目的。今将浅部脓疡与深部脓疡的辨别点归纳如下。
(1)浅部:肿块高突坚硬,中有软陷,皮薄灼热焮红,轻按便痛而应指。
(2)深部:肿块散漫坚硬,按之隐隐软陷,皮厚、不热或微热,不红或微红,重按方痛而应指。
4)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
(1)脓的形质:宜稠不宜清。一般稠厚者,其人元气较充;淡薄者,其人元气多弱。若先出黄的稠厚脓液,次出黄稠滋水,为将敛佳象,若脓由稀薄转为稠厚,体虚渐复,有收敛之象。或脓由稠厚转为稀薄,为体质渐衰,一时难敛。若脓成日久不泄,一旦溃破,脓质虽如水直流,但其色不晦,其气不臭,未为败象。如脓稀似粉浆污水,或夹有败絮样物质,而色晦腥臭者,为气血衰竭,是属败象。
……
序言
上篇总论
1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2 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2.1 外科范围
2.2 疾病命名
2.3 分类释义
3 病因病理
3.1 致病因素
3.2 发病机理
4 辨证
4.1 四诊在外科上的应用
4.2 辨阴证阳证
4.3 辨肿痛痒脓麻木
4.4 辨溃疡形色
4.5 辨经络部位
4.6 辨善恶顺逆
5 治法
5.1 内治法
5.2 外治法
下篇各论
1 疮疡
1.1 概论
1.2 疖
1.2.1 暑疖
1.2.2 蝼蛄疖
1.2.3 疖病
1.3 疔疮
1.3.1 颜面部疔疮
1.3.2 手足部疔疮
1.3.2.1 蛇眼疗
1.3.2.2 蛇头疔
1.3.2.3 蛇肚疔
1.3.2.4 托盘疗
1.3.2.5 足底疔
1.3.3 红丝疔
1.3.4 烂疔
1.3.5 疫疔
1.4 痈
1.4.1 颈痈
1.4.2 腋痈
1.4.3 脐痈
1.5 丹毒
1.6 发
1.6.1 锁喉痈
1.6.2 臀痈
1.6.3 腓踹发
1.6.4 手发背
1.6.5 足发背
1.7 有头疽
1.8 发颐
1.9 流注
1.10 无头疽
1.10.1 附骨疽
1.10.2 环跳疽
1.11走黄与内陷
1.11.1 走黄
1.11.2 内陷
1.12 瘰疬
1.13 流痰
2 乳房疾病
2.1 概论
2.2 乳头破碎
2.3 乳痈
2.4 乳发
2.5 乳痨
2.6 乳癖
2.7 乳腺增生病
2.8 乳疬
2.9 乳漏
2.10 乳衄
3 瘿
3.1 概论
3.2 气瘿
3.3 肉瘿
3.4 瘿痈
3.5 石瘿
4 瘤
4.1 概论
4.2 气瘤
4.3 血瘤
4.4 肉瘤
4.5 筋瘤
4.6 骨瘤
4.7 脂瘤
5 岩
5.1 概论
5.2 舌菌
5.3 茧唇
5.4 失荣
5.5 乳岩
5.6 肾岩翻花
6 皮肤病
6.1 概论
6.2 热疮
6.3 蛇串疮
6.4 疣
6.5 脓疱疮
6.6 癣
6.6.1 白秃疮
6.6.2 肥疮
6.6.3 鹅掌风
6.6.4 脚湿气
6.6.5 灰指(趾)甲
6.6.6 圆癣
6.6.7 紫白癜风
6.7 麻风
6.8 疥疮
6.9 虫咬皮炎
6.10 接触性皮炎
6.11 湿疮
6.12 婴儿湿疮
6.13 药物性皮炎
6.14 瘾疹
6.15 牛皮癣
6.16 风瘙痒
6.17 风热疮
6.18 白庀
6.19 白屑风
6.20 粉刺
6.21 酒齄鼻
6.22 油风
6.23 多形性红斑
6.24 结节性红斑
6.25 红斑性狼疮
7 肛门直肠疾病
7.1 概论
7.2 痔
7.2.1 内痔
7.2.2 外痔
7.2.2.1 结缔组织外痔
7.2.2.2 静脉曲张性外痔
7.2.2.3 血栓性外痔
7.2.3 混合痔
7.3 肛隐窝炎
7.4 肛裂
7.5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7.6 肛瘘
7.7 脱肛
7.8 直肠息肉
7.9 肛管直肠癌
8 男性前阴病
8.1 概论
8.2 子痈
8.3 子痰
8.4 囊痈
8.5 脱囊
8.6 水疝
8.7 阴茎痰核
8.8 前列腺炎
8.9 前列腺增生症
8.10 血精
9 外科其他疾病
9.1 烧伤
9.2 冻疮
9.3 毒蛇咬伤
9.4 破伤风
9.5 臁疮
9.6 褥疮
9.7 脱疽
9.8 血栓性静脉炎
9.8.1 血栓性浅静脉炎
9.8.2 血栓性深静脉炎
9.9 肠痈
附方
附方索引
此书对学习中医有帮助
评分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
评分经典版本不解释
评分经典版本不解释
评分好不容易找到当年学习的版本,谢谢!
评分都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好
中医外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