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 | 作者:[清] 张锡驹 著 | 定价:614 |
ISBN:9787513221337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重量: | 字数: | 装帧:平装 |
套装目录
序号 | ISBN | 书名 | 单价(元) | 作者 |
1 | 9787513221337 | 伤寒论直解 | 57 | [清] 张锡驹 著 |
2 | 9787513221542 | | 27 | [明] 童养学<辑> 著 |
3 | 9787513221443 | | 51 | [清] 沈明宗 著 |
4 | 9787513221733 | | 46 | [清] 程林<撰> 著 |
5 | 9787513221597 | 伤寒指归 | 59 | [清] 戈颂平 著 |
6 | 9787513221580 | | 58 | [明] 缪存济 著 |
7 | 9787513221351 | 伤寒启蒙集稿 | 31 | [清] 余景和 著 |
8 | 9787513221719 | 伤寒绪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51 | [清] 张璐 著 |
9 | 9787513222105 | | 79 | [清] 吴仪洛 著 |
10 | 9787513222365 | 伤寒微旨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25 | [宋] 韩祗和 著 |
11 | 9787513221344 | 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25 | |
12 | 9787513222181 | | 56 | |
13 | 9787513222327 | 伤寒全生集 | 49 |
内容简介
《伤寒论直解》初刻于清康熙年间,题“汉张仲景著,钱塘后学张含韶注解”。《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论直解》共八卷,内容包括对《脉法》《辨脉法》《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辨痤湿暍脉证》以及《辨诸可与不可脉证》的注解。六卷之后,附有《伤寒附余》作为补充。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刻本本衙藏板为底本。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明代童养学辑,初刻于明崇祯五年(1632),全书共四卷。童氏认为陶节庵《伤寒六书》辨阴阳有经,表里有症,虚实有脉,临病制方服药有法,井井有条。
且辨叔和之谬,正无己之讹,足补仲景书之未备,惜其立论不免屡见叠书。实因陶氏六书成非一时,故有重复及先后倒置之处。因此,在原书基础上去其繁芜,补其阙略,删繁就简,重为诠次而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02: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五年壬申金陵刻本为底本。
《张仲景金匮要略》系清代医家沈明宗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进行注解的著作。书中首列《金匮要略》原文,后附作者对原文的注解。全书共24卷,基本对应《金匮要略》原书顺序。本次整理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致和堂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金匮要略直解》为《金匮要略》较早且较好的注本,后世注家多所引用。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自“脏腑经络先后第一”至“血痹虚劳第六”6篇,中卷自“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第七”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10篇,下卷自“呕吐哕下利第十七”至“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9篇,书前有李锦、曹溶、程应旄三家之序及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等。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为底本。
《伤寒指归》清代医家戈颂平著,是对《伤寒论》条文逐字逐句释义,推理穷源,结合作者个人心得并旁征博引加以论述,所论颇多独到见解的一部伤寒学专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指归》共计10册。本次整理以光绪十一年稿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撮要》共分六卷,卷一总论,简要阐述全书大意宏旨。卷二至卷六序贯相连。卷一述伤寒识病;卷二列伤寒六经病证治、变证治法及禁忌;卷三论正伤寒、相类伤寒、伤寒变病及治疗;卷四、卷五仍为伤寒变病及治疗;卷六列伤寒用方449首。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撮要》本次整理以明隆庆一年(1576)新安汪滋刻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07:伤寒启蒙集稿》七卷,系余景和对柯琴《伤寒论翼》卷下依次之注释。卷一至卷六为太阳病解、阳明病解、少阳病解、太阴病解、少阴病解、厥阴病解.卷七为制方大法。本次整理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馆藏清光绪十五年(1889)《伤寒启蒙集稿》稿本为底本。
《伤寒绪论》与《伤寒缵论》是清初名医张璐研究《伤寒论》的姊妹篇著作。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叙述六经传变、合病、并病、三阴中寒等40余证及脉法、查色、辨舌、宜禁、劫法等,下卷论述发热、头痛、恶风等100种病证,最后还载148首方剂(包括附方35首),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六年(1667)恩德堂刻本为底本。
《伤寒分经》清·吴仪洛著。此书系《吴氏医学述》第五种,是以冬春夏秋四时之序主病大纲来详解《伤寒论》、系统阐发伤寒外感热病之著述。该书共十卷20篇。凡太阳经3篇,阳明经3篇,少阳经一篇,太阴经1篇,少阴经2篇,厥阴经1篇,春温3篇,夏热1篇,脉法2篇,诸方1篇,补卒病论1篇,秋燥一篇。本次整理以现存清乾隆丙戌年(1766)新镌硖川利济堂藏板刻《吴氏医学述》本为底本。
《伤寒分经》,清·吴仪洛著,刊行于乾隆丙戌年(1766)。吴氏以喻嘉言《尚论篇》为基础,重订补注其文,串解详释《伤寒论》条文,以冬春夏秋四时之序主病大纲统领伤寒外感热病之旨,条理清晰,文辞简练,易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伤寒论》原文精神,是学习《伤寒论》之入门参考书和通俗读本。
《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所著外感热病专著。原书已散佚,今本由清代《四库全书》整理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从《永乐大典》辑复而成1分上下两卷,共17篇。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对伤寒病机、外感热病分类、伤寒传经学说、汗下温治法、外感热病因时治疗、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均有论述与创新。本次整理以《四库全书》辑复本为底本。
《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撰著的外感热病专著。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在继承张仲景《伤寒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北宋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阐发。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丰富了中医外感热病理论与实践,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