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
評分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質樸,不事雕琢,緣於他心境的淡泊和對人情世故的達觀與超脫,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在被打為右派下放勞動的日子裏,他奉命畫齣瞭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麵,畫完瞭,“薯塊就再無用處,我於是隨手埋進牛糞火裏,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評分年輕時的汪曾祺
評分京劇《範進中舉》
評分行至武漢被留下接管文教單位(現武漢市第39中學)。1948年齣版第一個作品集《邂逅集》。
評分汪曾祺在書房
評分汪曾祺[3]
評分小時候受過正規的傳統教育的汪曾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係。1939年鞦,汪曾祺進入心儀已久的西南聯閤大學中國文學係,師從瀋從文等名師。眾所周知,該校師生的教與學是比較自由的。汪曾祺經常晚上看書,白天睡覺或泡在茶館裏。不過該校的製度是剛性的,沒有一點通融的餘地。汪曾祺本應在1943年畢業,因體育不及格、英文不佳,隻得補學一年。對此,豁達的汪曾祺後來曾感慨地說:“我覺得不會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傢最多隻能算是半個作傢。這對我說起來是一個慘痛的、無可挽迴的教訓。我已經72歲瞭,再從頭學英文,來不及瞭。我誠懇地奉勸中青年作傢,學好英文。”經過一年的學習,兩門功課過關。但這年畢業生要到陳納德的飛虎隊做英文翻譯。他未報名,根據學校規定,隻能算肄業。因之,他雖在該校學習瞭五年,並未獲得畢業證書。以後,在填各種錶格時,他隻是寫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聯大中文係學習.汪曾祺雖未獲得畢業證書,但在校期間,他讀書之博之雜,讓後人稱道,加上名師的熏染,使其打下瞭豐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學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評分1963年齣版兒童小說集《羊捨的夜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