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第2版)+16G101 图集导读+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 3本

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第2版)+16G101 图集导读+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 3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立新,褚振文,方传斌,上官子昌 著
图书标签:
  • 钢筋翻样
  • 钢筋下料
  • 平法施工
  • 建筑工程
  • 图集导读
  • 识图算量
  • 建筑施工
  • 钢筋工程
  • 工程技术
  • 16G101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旷氏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8636
商品编码:15266700942

具体描述

YL9196  9787111568636 9787122287472 9787122289858

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第2版)

本书依据《16G101?1》《16G101?2》《16G101?3》新图集以及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 年版)》(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及2016 年局部修订的规范进行编写, 主要包括平法钢筋基本知识、钢筋翻样与下料基本知识、梁钢筋翻样与下料、柱钢筋翻样与下料、板钢筋翻样与下料、剪力墙钢筋翻样与下料、楼梯钢筋翻样与下料、筏形基础钢筋翻样与下料等内容。其主要内容都以细节中的要点详细阐述, 表现形式新颖, 易于理解, 便于执行, 方便读者抓住主要问题及时查阅和学习。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操作性与实用性强、简明实用, 本书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前言
第1 章 平法钢筋基本知识 1
细节: 平法的概念 1
细节: 平法的特点 2
细节: G101 平法图集发行状况 3
细节: 平法图集与其他标准图集的不同 4
细节: 普通钢筋的一般表示方法 4
细节: 钢筋焊接接头表示方法 5
细节: 常见钢筋画法 5
细节: 结构图中钢筋的标注方法 6
细节: 钢筋计算常用数据 7
第2 章 钢筋翻样与下料基本知识 9
细节: 钢筋翻样的基本要求 9
细节: 钢筋翻样的基本原则 9
细节: 钢筋翻样的方法 10
细节: 外皮尺寸 11
细节: 钢筋下料长度 11
细节: 差值 12
细节: 角度基准 13
细节: 钢筋设计尺寸和施工下料尺寸 13
细节: 钢筋端部弯钩尺寸的计算 15
细节: 箍筋的计算 17
细节: 螺旋箍筋的计算 19
第3 章 梁钢筋翻样与下料 21
细节: 梁构件平面注写方式 21
细节: 梁构件截面注写方式 29
细节: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29
细节: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规定 29
细节: 楼层框架梁上下通长筋翻样 31
细节: 框架梁下部非通长筋翻样 32
细节: 框架梁下部纵筋不伸入支座翻样 32
细节: 框架梁箍筋翻样 32
细节: 框架梁附加箍筋、吊筋翻样 33
细节: 非框架梁钢筋翻样 34
细节: 框支梁钢筋翻样 35
细节: 贯通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35
细节: 边跨上部直角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39
细节: 中间支座上部直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42
细节: 边跨下部跨中直角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43
细节: 中间跨下部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45
细节: 边跨和中跨搭接架立筋的下料尺寸 48
细节: 角部附加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49
第4 章 柱钢筋翻样与下料 50
细节: 柱构件列表注写方式 50
细节: 柱截面注写方式及识图方法 50
细节: 柱列表注写方式与截面注写方式的区别 50
细节: 梁上柱插筋翻样 53
细节: 墙上柱插筋翻样 54
细节: 顶层中柱钢筋翻样 55
细节: 转换柱钢筋翻样 56
细节: 柱纵筋变化钢筋翻样 57
细节: 中柱顶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59
细节: 边柱顶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61
细节: 角柱顶筋的加工下料尺寸计算 63
第5 章 板钢筋翻样与下料 67
细节: 板的分类和钢筋配置的关系 67
细节: 板块集中标注 68
细节: 板支座原位标注 71
细节: 现浇混凝土板钢筋翻样 74
细节: 柱上板带、跨中板带底筋翻样 77
细节: 悬挑板钢筋翻样 77
细节: 折板钢筋翻样 78
细节: 板上部贯通纵筋的计算方法 78
细节: 板下部贯通纵筋的计算方法 79
细节: 扣筋的计算方法 80
第6 章 剪力墙钢筋翻样与下料 83
细节: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83
细节: 剪力墙平面表达形式 83
细节: 剪力墙编号规定 88
细节: 剪力墙洞口的表示方法 90
细节: 地下室外墙的表示方法 93
细节: 剪力墙身钢筋翻样 96
细节: 剪力墙柱钢筋翻样 97
细节: 剪力墙连梁钢筋翻样 100
第7 章 楼梯钢筋翻样与下料 102
细节: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的分类 102
细节: AT~ ET 型板式楼梯的特征 102
细节: FT、GT 型板式楼梯的特征 104
细节: ATa、ATb 型板式楼梯的特征 105
细节: ATc 型板式楼梯的特征 107
细节: CTa、CTb 型板式楼梯的特征 109
细节: 平面注写方式 110
细节: 剖面注写方式 110
细节: 列表注写方式 111
细节: AT 型楼梯钢筋翻样 111
细节: ATc 型楼梯配筋翻样 114
第8 章 筏形基础钢筋翻样与下料 118
细节: 筏形基础类型 118
细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 120
细节: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120
细节: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的长度规定 124
细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 125
细节: 平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 126
细节: 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方式 126
细节: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 的平面注写方式 128
细节: 基础梁纵筋翻样 129
细节: 基础主梁非贯通筋翻样 130
细节: 基础梁架立筋翻样 131
细节: 基础梁拉筋翻样 131
细节: 基础梁箍筋翻样 131
细节: 基础梁附加箍筋翻样 132
细节: 基础梁附加吊筋翻样 132
细节: 变截面基础梁钢筋翻样 132
细节: 基础梁侧腋钢筋翻样 132
细节: 基础梁竖向加腋钢筋翻样 133
细节: 梁板式筏基钢筋翻样方法 133
参考文献 136

16G101 图集导读

本书是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三本图集内的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标准构造详图及施工图实例进行导读。 
本书适合初学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造价人员、监理人员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学生学习。
第1章柱平法施工图导读 1 
1.1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 
1.2柱平法施工图实例 4 
1.3柱标准构造详图 6 
第2章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导读 19 
2.1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9 
2.2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实例 28 
2.3剪力墙标准构造详图 31 
第3章梁平法施工图导读 55 
3.1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55 
3.2梁平法施工图实例 63 
3.3梁标准构造详图 65 
第4章楼盖、板平法施工图导读 81 
4.1楼盖、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81 
4.2楼盖、板平法施工图实例 99 
4.3楼盖、板标准构造详图 100 
第5章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导读 113 
5.1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13 
5.2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实例 115 
5.3板式楼梯标准构造详图 116 
第6章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导读 130 
6.1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30 
6.2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实例 135 
6.3独立基础标准构造详图 136 
第7章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导读 154 
7.1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54 
7.2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实例 158 
7.3条形基础标准构造详图 159 
第8章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导读 167 
8.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67 
8.2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实例 171 
8.3梁板式筏形基础标准构造详图 172 
第9章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导读 179 
9.1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79 
9.2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实例 182 
9.3桩基承台标准构造详图 183 
9.4六边形承台CTJ钢筋排布构造 190

16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

本书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01-1》《16G101-2》《16G101-3》三本新图集以及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20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1平法基础知识1 
1.1平法的基本概念1 
1.216G101平法图集简介2 
1.2.1平法图集类型与内容2 
1.2.2平法图集适用范围3 
1.2.316G101平法图集与11G101系列图集的区别3 

2独立基础7 
2.1独立基础平法识图7 
2.1.1平面注写方式7 
2.1.2截面注写方式18 
2.2独立基础钢筋构造20 
2.2.1普通独立基础钢筋构造20 
2.2.2杯口独立基础钢筋构造24 

3条形基础30 
3.1条形基础梁平法识图30 
3.1.1平面注写方式30 
3.1.2截面注写方式34 
3.2条形基础底板平法识图35 
3.2.1平面注写方式35 
3.2.2截面注写方式38 
3.3条形基础钢筋构造39 
3.3.1基础梁端部钢筋构造39 
3.3.2基础梁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42 
3.3.3基础梁箍筋构造44 
3.3.4基础梁侧部筋、加腋筋构造47 
3.3.5条形基础底板配筋构造50 
3.3.6条形基础底板不平时钢筋构造55 

4筏形基础57 
4.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58 
4.1.1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方式58 
4.1.2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61 
4.2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66 
4.2.1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方式66 
4.2.2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68 
4.3筏形基础相关构造平法识图72 
4.3.1后浇带HJD72 
4.3.2上柱墩SZD73 
4.3.3下柱墩75 
4.3.4基坑76 
4.3.5窗井墙76 
4.4筏形基础钢筋构造77 
4.4.1基础次梁端部钢筋构造77 
4.4.2基础次梁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78 
4.4.3基础次梁箍筋、加腋筋构造80 
4.4.4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钢筋构造82 
4.4.5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构造90 
4.4.6筏形基础相关构件钢筋构造识图97 

5平法柱104 
5.1平法柱的识图105 
5.1.1列表注写方式105 
5.1.2截面注写方式108 
5.2柱构件钢筋构造110 
5.2.1KZ、QZ、LZ钢筋构造111 
5.2.2地下室KZ钢筋构造121 

6平法剪力墙124 
6.1剪力墙构件的平法识图124 
6.1.1列表注写方式124 
6.1.2截面注写方式130 
6.1.3剪力墙洞口表示方法132 
6.1.4地下室外墙表示方法134 
6.2剪力墙构件的钢筋构造136 
6.2.1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136 
6.2.2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142 
6.2.3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构造145 
6.2.4剪力墙连梁、暗梁、边框梁钢筋构造150 
6.2.5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157 

7平法梁161 
7.1平法梁的识图161 
7.1.1平面注写方式161 
7.1.2截面注写方式170 
7.2梁构件钢筋构造172 
7.2.1楼层框架梁KL钢筋构造172 
7.2.2屋面框架梁WKL钢筋构造179 
7.2.3框架梁、非框架梁钢筋构造182 
7.2.4悬挑梁的构造185 
7.2.5框架扁梁节点构造189 
7.2.6ZHZ、KZL钢筋构造193 
7.2.7井字梁JZL的配筋构造197 

8平法板199 
8.1平法板的识图199 
8.1.1有梁楼盖板的识图199 
8.1.2无梁楼盖板的识图205 
8.1.3楼板相关构造的识图209 
8.2楼板的钢筋构造211 ...............



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探索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作为构件的骨骼,其设计、识读、翻样及下料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本书系三部权威著作的精选组合,旨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钢筋工程技术解决方案。涵盖了从基础的平法钢筋识图、算量,到核心的翻样与下料细节,再到权威图集的深度解读,力求让读者掌握钢筋工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第一部分: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掌握钢筋信息的基石 平法钢筋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钢筋表示方法,理解并熟练掌握平法钢筋的识读与算量是进行钢筋工程作业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钢筋混凝土用钢表示方法及符号尺寸系列》等国家标准,解析平法钢筋的图纸表示规则,包括各种构件(如梁、柱、板、墙)钢筋的表示方法、锚固、搭接、弯钩等细节。 识图的逻辑与方法: 图纸组成分析: 详细解析钢筋图纸的构成要素,包括平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配筋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构件识别与定位: 如何根据结构平面图、轴网信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需要配筋的构件,并理解构件的 dimensions 和位置。 钢筋代号解读: 逐一解析平法钢筋图纸中常用的钢筋代号,理解其所代表的钢筋种类、直径、数量、位置、箍筋形式等关键信息。 图纸符号与表达: 深入理解钢筋图纸中各种符号的含义,例如表示受力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纵向钢筋的弯起、锚固、搭接、连接等。 配筋表分析: 掌握配筋表的读取方法,理解其中各项参数的含义,例如钢筋的编号、部位、类型、根数、长度、弯钩形式、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 节点详图的理解: 重点解析梁、柱、板、墙等关键部位的钢筋节点构造,理解锚固、搭接、加密等构造要求,以及这些节点对钢筋布置和长度计算的影响。 特殊钢筋的识别: 识别并理解带有特殊要求的钢筋,如预应力钢筋、异形钢筋、弯钩附加长度要求、抗震构造措施要求的钢筋等。 读图技巧与易错点: 总结实用的读图技巧,并针对初学者容易出现的误读、漏读情况进行提示和纠正。 算量的理论与实践: 计算规则解读: 详细阐述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包括以“吨”为单位的计量方式,以及各类构件钢筋的计算要点。 钢筋长度计算: 直线钢筋长度计算: 基于构件尺寸、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进行准确计算。 弯钩钢筋长度计算: 掌握不同弯钩形式(如90度、135度)的弯钩长度计算公式,以及附加长度的要求。 弯起钢筋长度计算: 理解弯起钢筋在不同角度下的长度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计算: 详细讲解箍筋的周长计算,包括其形状、尺寸、弯钩及伸出长度。 钢筋末端处理: 准确计算钢筋末端的锚固和搭接长度,以及其对总长度的影响。 构件分类算量: 基础钢筋算量: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基础等各类基础的钢筋算量方法。 梁钢筋算量: 纵向受力筋、架立筋、箍筋、附加箍筋等的计算。 柱钢筋算量: 纵向受力筋、箍筋、加密区箍筋等的计算。 板钢筋算量: 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分布筋、负筋等的计算。 墙钢筋算量: 双向钢筋、拉筋、构造钢筋等的计算。 其他构件钢筋算量: 楼梯、阳台、雨篷、设备基础等特殊构件钢筋的算量。 算量软件应用(隐含,不直接提及软件名): 介绍如何利用现有工具进行钢筋算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讲解如何根据计算结果编制钢筋工程量清单,为后续的材料采购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算量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识别算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尺寸计算错误、弯钩长度遗漏、搭接长度误用、保护层厚度未计等,并提供纠正方法。 第二部分: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将图纸转化为实物的桥梁 翻样是将施工图纸中的钢筋信息转化为可供钢筋加工和绑扎的实际操作指令的关键步骤。而下料则是根据翻样结果进行钢筋的实际切割和弯折。这部分内容将深入剖析钢筋翻样的核心要点和下料过程中的精细化要求,是钢筋工程从设计走向施工的直接体现。 翻样的核心原理与流程: 翻样目的与意义: 明确翻样的目的在于明确钢筋的规格、数量、长度、弯折方式、连接方式、保护层厚度等,为钢筋的加工和安装提供依据,减少现场差错,优化材料消耗。 翻样依据: 详细说明翻样必须严格依据施工图纸、国家规范、相关图集和企业内部规定。 翻样基础: 强调掌握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的能力是进行翻样的前提。 翻样步骤: 1. 构件识别与划分: 按照构件类型(梁、柱、板、墙等)和楼层进行划分,逐个进行翻样。 2. 钢筋分组与编号: 将同一构件中相同规格、长度、形状的钢筋进行分组,并进行统一编号。 3. 钢筋长度计算(精细化): 扣除伸缩缝、施工缝: 准确计算钢筋在这些部位的长度。 考虑混凝土收缩变形: (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精细化锚固与搭接长度的计算: 详细解析不同条件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受力情况)锚固和搭接长度的取值,以及附加锚固长度的要求。 弯钩附加长度的精确计算: 依据弯钩角度和直径,精确计算弯钩部位的附加长度。 受力钢筋的弯折与长度: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架立筋、分布筋的长度,包括其弯折点的位置和弯折角度。 箍筋的展开长度: 包括直段长度、弯钩长度、以及斜插筋等特殊部位的长度计算。 4. 钢筋翻样表编制: 采用规范化的翻样表格,清晰列出钢筋的编号、部位、规格、根数、总长、下料长、弯折信息、搭接信息、锚固信息等。 5. 钢筋下料图(或示意图)的绘制: (可选,但强烈推荐)绘制简明的钢筋下料示意图,直观表达钢筋的形状和尺寸,便于钢筋工理解。 6. 材料统计与核对: 根据翻样结果汇总各类钢筋的用量,并与设计总用量进行核对。 7. 二次深化设计: (在某些项目或特殊情况下)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图纸疑问,进行钢筋布置的二次深化。 下料的细节与要点: 下料单的解读: 明确下料单是钢筋工加工钢筋的直接依据,必须清晰、准确。 切割精度: 强调钢筋切割的精度要求,避免过长或过短。 弯折精度: 弯折角度的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角度进行弯折,特别是弯钩和斜插筋。 弯折点的准确性: 准确控制弯折点的位置,避免影响钢筋的有效长度和锚固。 弯折后的尺寸复核: 弯折后的钢筋长度应与翻样长度相符。 保护层厚度的保证: 在下料和绑扎过程中,始终要考虑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排序与标记: 加工好的钢筋应按照编号、规格进行排序,并进行清晰标记,便于现场绑扎。 搭接与锚固的处理: 搭接部位的区分: 明确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的搭接要求不同。 锚固长度的确保: 确保钢筋在端部有足够的锚固长度,满足强度要求。 弯钩的正确制作: 制作符合要求的弯钩,确保其牢固性和锚固效果。 特殊钢筋的下料: 如预应力钢筋、异形钢筋、加密钢筋等,其下料要求更为严格。 下料过程中的损耗控制: 科学下料,减少钢筋的浪费。 质量检查与验收: 对加工好的钢筋进行逐批检查,确保尺寸、形状、弯钩等符合要求。 信息化辅助下料: (隐含)介绍一些先进的下料方式,提高效率和精度。 第三部分:16G101 图集导读——权威图集的深入解读 《16G101系列图集》是我国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标准,其中包含了大量通用构件的钢筋构造详图和设计要求。对该图集的深入理解,是进行钢筋设计、识图、翻样和施工的权威依据。本部分将对16G101图集进行系统性的导读,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图集的核心内容和应用技巧。 图集结构与主要内容: 图集总则与通用规定: 讲解图集的使用说明、基本原则、材料要求、连接要求、锚固要求、保护层厚度等通用规定。 梁、柱、板、墙等通用构件的钢筋构造: 梁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架立筋、箍筋、附加箍筋、弯起钢筋、构造钢筋等的布置形式、连接、锚固、加密等。 柱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加密区箍筋、搭接、锚固、连接等。 板钢筋: 上下部钢筋、分布筋、负筋、板缝处理、边支承、连续板等的构造。 墙钢筋: 双向钢筋、拉筋、构造钢筋、洞口加强钢筋、墙体连接等。 楼梯、阳台、雨篷、散水、设备基础等特殊构件的钢筋构造: 详细介绍这些构件的钢筋布置、连接、锚固等特殊要求。 节点详图的解读: 重点解读图集中的各种钢筋节点构造详图,理解其背后的力学原理和构造意义,例如梁柱节点、梁板节点、板柱节点、墙体连接节点等。 锚固与搭接的详细图示: 图集提供了大量的锚固和搭接图示,详细说明了不同条件下钢筋的锚固形式、长度、搭接长度、接头形式等。 钢筋连接方式的规定: 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搭接连接等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范围、构造要求和技术标准。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要求: 图集对钢筋的弯折、弯钩、绑扎、固定等加工和安装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图集应用技巧与案例分析: 如何快速定位所需图例: 掌握图集目录、索引、以及图号的查找方法,快速找到对应的构件或节点。 理解图例与施工图纸的对应关系: 讲解如何将施工图纸上的钢筋标注与图集中的图例进行匹配。 图集与规范的结合应用: 强调图集是国家规范的具象化体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相关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结合使用。 图集在翻样和下料中的指导作用: 说明如何根据图集中的构造详图,精确计算钢筋长度、弯折角度、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讲解如何运用16G101图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钢筋构造问题,例如某个梁的钢筋如何布置、某个节点的钢筋如何连接等。 图集中的特殊构造与细节: 关注图集中的一些细节要求,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调整、钢筋保护措施、钢筋排列间距的特殊规定等。 图集更新与修订的关注: 提醒读者关注图集的最新版本和修订内容,确保应用的是最新技术标准。 总结: 本图书组合内容涵盖了钢筋工程从图纸深化到现场施工的完整链条。通过对《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的学习,读者能扎实掌握钢筋信息的获取与量化;通过《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读者能学会将设计意图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精准指令;而《16G101 图集导读》则为读者提供了最权威、最详实的钢筋构造依据。这三部著作的有机结合,将极大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钢筋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在钢筋工程的实践中游刃有余。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最近的学习过程中,《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内容安排非常合理,它从最基础的钢筋识图入手,逐步深入到钢筋的算量。在识图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各种钢筋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在图纸上如何识别和理解钢筋的布置。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布置”,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来解释钢筋的设置,这让我对钢筋的实际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然后,它将识图的成果直接转化为算量。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算例,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建筑构件,从基础到屋顶,从梁到板,从柱到墙,都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它讲解了如何根据钢筋的型号、直径、长度,以及搭接、弯钩、锚固等因素,准确计算出每一根钢筋的重量,以及整个构件的总钢筋量。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算量时,会提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避免重复计算,如何快速估算钢筋总量,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的钢筋计算。书中还涉及到了钢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虽然我平时主要做一线施工,但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我更好地理解工程合同和工程预算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讲解非常贴近实际工程,很多算例都来自于真实的工程项目,所以学起来感觉很有实操性。它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让我在面对图纸时,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够胸有成竹地进行钢筋的识读和工程量的计算。这本书是我提升钢筋识图和算量技能的得力助手。

评分

拿到这套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量大管饱”,而且知识点覆盖得非常全面。我是一个从事了快十年钢筋工作的老师傅了,原本以为自己对平法钢筋已经相当熟悉了,但看了这套书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第2版)》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之细致,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讲了梁、柱、板的翻样,还把一些更复杂的构件,比如异形梁、曲线梁、剪力墙的暗柱、暗梁,甚至是楼梯钢筋的翻样都讲得很透彻。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钢筋的弯折精度、搭接的长度计算、锚固的长度计算,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讲解,甚至还用了一些数学公式来推导,虽然我平时不一定需要用到这些公式,但了解这些背后的原理,能让我对整个翻样过程有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还引用了很多国家标准和规范,让我知道我平时的一些做法是否符合最新的规定。另外,《16G101图集导读》这本书,它的价值体现在“提炼”上。16G101图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里面的内容非常多,要全部吃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这本导读,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把我带到了图集的“精华”部分,用最简洁、最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图集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帮助我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在大海里捞针。至于《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操”流程。从识图开始,它教会你如何一步步地解读图纸上的钢筋信息,然后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实际的工程量。书中的算例非常丰富,而且类型多样,涵盖了各种常见的工程项目。我感觉这套书的整体编排逻辑非常顺畅,从理论到应用,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想要系统学习平法钢筋知识的人。作为一个老兵,我依然能从中学到新东西,这说明这套书确实是高水平的。

评分

《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这本书,感觉是前面两本书的“实战演练”。前一本偏理论和细节,后一本是图集的“翻译官”,而这本则直接让你上手“打仗”。书的内容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表示方法开始,一点点深入到各种钢筋构件的识读,比如基础、梁、柱、墙、板等等。它给出的例题非常多,而且类型涵盖了各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讲解识图时,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符号代表什么”,而是会从结构受力的角度去解释,让你明白为什么钢筋要这样布置,为什么这里需要加密。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对于真正理解钢筋工程至关重要。然后,在识图的基础上,它会立刻衔接“算量”的部分。算量不是简单地把长度加起来,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钢筋的型号、等级、直径,以及搭接、锚固、弯钩等因素,准确计算出每一根钢筋的实际重量,以及整个构件的总钢筋量。它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算量技巧和公式,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总量,如何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计算。书中的图例和算例都非常贴近实际工程,很多都是我平时在工地上会遇到的情况,所以学起来感觉很有代入感。它还讲到了一些关于钢筋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基本原则,虽然我主要做一线施工,但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对今后职业发展也有好处。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好,每讲完一个章节,都会有对应的练习题,让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对我来说,这三本书就像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基础知识+图集解码+实战应用。而这本《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就是那个最关键的“实战”环节,它让我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图集信息,转化为实际的工程量,这是钢筋工最核心的技能之一。

评分

在我的书架上,有幸收藏了这套关于平法钢筋的图书,其中《16G101图集导读》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16G101图集,对于钢筋工程从业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手册,但其内容繁杂,术语专业,初学者往往望而却步。而这本导读,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照搬图集,而是选取了图集中最核心、最实用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比如,对于图集中那些复杂的钢筋符号和代号,它都逐一进行了说明,并且给出了对应的文字解释,让我不再因为一个符号而卡住。它还详细介绍了如何看懂图集中的“节点详图”,这些节点往往是工程中的关键和难点,但是通过导读的讲解,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节点的钢筋布置、搭接方式、锚固要求。书中还对图集中的一些重要条文进行了重点解读,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说明了这些条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方法。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钢筋的构造要求时的部分,比如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厚度、搭接长度等,它都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规范依据,让我明白这些尺寸是如何确定的。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16G101图集的内容,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进行钢筋的识读和工程量的计算。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引导我快速掌握图集的精髓,避免走弯路。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16G101图集的同行来说,这本导读绝对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它能大大提升你的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

评分

《16G101图集导读》这本小册子,与其说是“导读”,不如说是“破译密码”的钥匙。16G101图集,对于我们做钢筋这行的人来说,简直是“圣经”一样的存在,但同时,它又是那么的晦涩难懂。各种符号、各种代号,密密麻麻的表格,如果没有任何引导,直接去看原图集,那简直是让人抓狂。这本导读就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没有直接复制粘贴图集内容,而是选取了图集中最常用、最重要的部分,然后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甚至可以说是“白话文”,来解释每一个图例、每一个表格的含义。比如,对于钢筋的级别、直径、间距,以及各种构造要求,它会用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规定,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还专门辟出了章节来讲解如何看懂图集中的“节点详图”,这是最容易让人困惑的部分。它会把一个复杂的节点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告诉你,图上的每一根钢筋代表什么,它的位置在哪里,弯钩怎么弯,搭接怎么搭。我还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规范性条文时的处理方式,往往会结合一些实际的施工场景,指出哪些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有一定灵活性的。它还会对比不同图集之间的差异,虽然这本导读主要针对16G101,但偶尔也会提到之前图集的一些变化,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业多年的人来说,能更好地理解新规范的意义。总的来说,这本导读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把复杂的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喂到你嘴边,让你轻松消化。有了它,再去看原版的16G101图集,感觉就像在读一本熟悉的说明书,而不是一本天书了。对于希望快速掌握16G101图集精髓的同行们,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书,它能大大缩短你摸索图集的时间,让你更快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提升自己钢筋工程专业技能的从业者,《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一直认为,识图和算量是钢筋工人的核心能力,而这本书则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首先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和表示方法讲起,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认识图纸上的各种钢筋。书中提供的图例非常丰富,而且都非常贴近实际工程,让我能够清晰地辨认出各种钢筋在图纸上的位置和形状。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不仅仅是教会我“看懂”图纸,更是教会我“理解”图纸。它会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解释为什么钢筋要这样布置,为什么这里需要加密,为什么需要设置锚固和搭接。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识图的基础上,本书无缝对接了算量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图纸信息,准确计算出每一根钢筋的实际长度,以及钢筋的重量。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算例,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钢筋构件,让我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它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算量技巧,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总量,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的钢筋计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识图和算量,更让我对钢筋工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任何想要提高钢筋识图和算量技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宝典。

评分

最近我正在学习一套关于平法钢筋的书籍,其中《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第2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在工地上的经验主要集中在钢筋的绑扎和安装,对于图纸的理解和钢筋的翻样计算,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将我从黑暗中拉了出来。它在讲解梁、柱、板等基础构件的翻样时,不仅仅是给出了钢筋的根数和长度,更重要的是,它详细讲解了每一个钢筋的编号、规格、部位,以及弯钩的尺寸、搭接的长度、锚固的长度是如何确定的。我最喜欢它在讲解“节点”时的部分,比如梁与柱的连接,板与梁的连接,那些复杂的钢筋交错在一起,看了让人头疼,但是这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每一个钢筋的走向都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我能一步步地理解它的位置和作用。它还专门讲解了如何处理一些特殊的钢筋,比如受力钢筋的弯折、架立钢筋的设置、分布钢筋的布置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而且,这本书还涉及到了钢筋的连接方式,比如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并详细介绍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务实,很多讲解都是基于实际施工中的经验,让我感觉学到的东西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它还提供了一些常用的翻样表格和计算公式,让我感觉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像我这样,想要从一线工人向技术管理方向发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指导,让我对钢筋工程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细节。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已经从业多年的钢筋技术员来说,一套好的学习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第2版)》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我知识体系中添砖加瓦的重要一环。我以前主要侧重于施工管理,对于钢筋的翻样和下料细节的掌握,一直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在讲解钢筋翻样时,不仅仅是列出公式,而是详细地解释了每一个参数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最终的钢筋长度和数量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节点,比如大直径钢筋的搭接、纵向钢筋的锚固、箍筋的布置等,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钢筋在结构中的受力特点和连接方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细节,比如钢筋的弯钩角度、搭接长度的计算、锚固长度的计算,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并提供了避免错误的建议。它还涉及到了钢筋的连接工艺,比如搭接、焊接、机械连接,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这对于我进行钢筋工程的技术交底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和深入,它不仅仅是教授“怎么做”,更是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钢筋翻样和下料的原理。对于希望在钢筋工程领域深耕细作,提升专业技能的同行们,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

这套书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是一个刚入行不久的钢筋工,之前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这次抱着学习的态度一次性购入了这三本,希望能系统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翻开第一本《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细节详解(第2版)》,书的封面设计比较朴实,没有花哨的图案,一看就是那种扎实做内容的风格。打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条理清晰,从基础概念的介绍,到各种钢筋连接方式的详解,再到具体构件的翻样步骤,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复杂节点时的处理方式,比如梁、柱、板的节点钢筋,往往是新手最头疼的地方。这本书不是简单地列出图纸,而是通过大量的手绘图、CAD截图,再配合详细的文字说明,一步一步地剖析钢筋的走向、弯钩的角度、搭接长度等等。特别是关于“翻样”这个概念,以前我只知道大概意思,这本书则从图纸到实际下料的整个逻辑链条都讲得很清楚,比如如何根据结构图纸计算出实际钢筋的长度、数量,以及弯折处的计算公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细节,比如钢筋的锚固长度、弯钩的处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强调和解释,还列举了一些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案例,并说明了正确的做法。这种“预防针”式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实操经验还不算太丰富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返工。而且,它还附带了一些常用的翻样表格和计算公式,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理解钢筋工程,并且希望在翻样和下料环节做得更专业、更准确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它不仅讲授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讲授了“为什么”和“怎么做”,让我对钢筋工程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

拿到《16G101图集导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把开启“16G101图集”这本“天书”的金钥匙。16G101图集,对于我们做钢筋工程的人来说,简直是绕不开的“大山”。里面的各种符号、图例、表格,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让人一头雾水,即使是有些经验的人,也常常会因为对图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出现错误。这本书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是简单地把图集的内容搬过来,而是用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对图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和解读。它详细讲解了图集中每一个钢筋符号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图纸上的具体表示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对图集中的“节点详图”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我以前对很多复杂的节点都理解得比较模糊,但是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根钢筋的位置、走向、弯钩、搭接等细节,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图纸的要求。书中还对图集中一些重要的构造要求,比如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等,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让我明白这些尺寸的确定依据。它还对比了不同类型构件的钢筋布置特点,让我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本书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几乎没有什么专业术语的障碍,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对于任何想要快速掌握16G101图集精髓,提高钢筋识读能力的同行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能让你事半功倍,少走许多弯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