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齐鲁武术(附DVD光盘)
原价:26.00元
作者:王开文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0935209
字数:206000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备受世人注目。齐鲁之邦自古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产生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对中华民族品格有过重大影响的伟大思想家。这里更是兵家故里,名将乡邦,不仅尚武崇义之风炽烈,艺精德良,而且高手辈出,遍于四方。
齐人尚武而崇智,鲁人讲武而守义,这些优秀品质和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著名文化史学家钱穆曾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谈到,“山东人是中国标准人”“是正统的中国人”。
《齐鲁武术》作为《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丛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可读性、知识性、普及性和专业性于一体,史话互助,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齐鲁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兵学传统,评介了山东武术名人的突出事迹,探讨了齐鲁武术与齐鲁文化的共生关系,并着重对山东武术流行的主要拳种进行了阐论与考证。为了重点介绍山东特色拳种,本书有选择性地提供了三个拳种4个套路的录像资料,使用立体形象来充实文字内容。总之,本书力图以全新的视角,引领读者感受齐鲁武术文化的原始风情与历史沿革的总体概貌。
目录
第一章 齐鲁文化与武术概述
第一节 齐鲁的由来
一、远古时代的山东风貌
(一)灿烂的史前文化
(二)悠久的古史传说
(三)后羿代夏与“少康中兴”
(四)成汤灭夏
(五)商奄故地
(六)周族兴起与武王克商
二、齐国的由来
(一)太公望受封齐国
(二)“齐”国之得名与齐都营丘
(三)因俗简礼与尊贤尚功的国策
三、鲁国的由来
(一)伯禽封鲁
(二)炀公徙鲁
第二节 齐鲁武术源流概述
一、齐鲁武技起源
二、齐国武技概述
三、鲁国武技概述
四、齐鲁武技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山东武术的流变与发展
(一)秦汉时期的山东武术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武术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武术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山东武术
(五)民国时期的山东武术
(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武术
第二章 齐鲁武术文化与武术名人
第一节 齐国兵学与武术文化
一、齐国兵学及其对武术的影响
(一)齐国尚武崇智精神与兵学传统
(二)孙子兵法与中华武术
二、齐国名将
第二节 山东武术名人
第三节 山东农民运动与武事活动
第四节 《水浒》对武术的影响
第三章 近现代山东武术流行的主要拳种
第一节 山东拳种概述
第二节 发源于山东的特色拳种
一、螳螂拳
二、孙膑拳
三、查拳
四、文圣拳
五、四通捶
六、牛郎棍
七、地龙经
八、戚门十三剑
第四章 螳螂拳举要
第一节 螳螂拳流派与师承
一、梅花螳螂拳师承
二、七星螳螂拳师承
第二节 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梅花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梅花螳螂拳示范者程显明先生简介
(二)梅花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乱接
二、七星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七星螳螂拳示范者于天路先生简介
(二)七星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一崩步
第五章 孙膑拳举要
第一节 孙膑拳师承
第二节 孙膑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孙膑拳示范者赵永昌先生简介
二、孙膑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三十二手(过手架)
第六章 查拳举要
第一节 杨式查拳师承
第二节 查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查拳指导者徐国贞先生简介
二、查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四路查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说,透露着一股浓浓的时代感,那种略显粗糙的铜版纸质感,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旧书摊淘到的那些工具书。我个人是比较偏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的,但这本书显然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精力。内页的插图部分,特别是那些描绘拳理和经络走向的示意图,线条非常简单,黑白分明,虽然保证了辨识度,却也牺牲了美观性。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不同拳法之间的流派区分和技术特点的对比分析是相当细致的。比如,它会花费大量篇幅去解释某一个特定流派对“桩功”的独特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如何影响其发力方式。这种对比分析,对于那些已经对武术有一定基础,正在寻求更深层次理论支持的习武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但对于我这种刚入门的新手,光是理解这些术语和概念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书本似乎没有为我们这些“小白”设计一条平缓的引入坡道。它更像是一个已经建好的高台,等着有能力的人自己爬上去俯瞰全景。
评分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最关注的就是那张附带的光盘,毕竟“眼见为实”在学习武术时是多么重要啊。然而,光盘的播放体验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谈不上惊艳。画面质量虽然是数字高清,但动作演示者的速度和角度,似乎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初学者的认知负荷。几套拳法的演练,快进或慢放的设置不够人性化,常常是连贯的演示结束后,才零星地穿插几个关键动作的分解镜头,而且分解的讲解多以书面文本的朗读为主,缺乏现场指导的那种即时反馈感和语气强调。我试着跟着光盘的节奏比划了几下,发现很多细节,比如呼吸的配合、身体重心的微妙转移,仅凭肉眼观察是很难捕捉到位。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将那些拳种描述得神乎其神,什么“形如铁锤,势如闪电”,但光盘的直观呈现,却让我感觉“气场”似乎打了折扣。我更期待的是那种一人对一人,手把手纠正姿势的教学模式,而不是这种更接近于“记录片”性质的影像资料。这张光盘更像是一个官方的“范本”,而不是一个“教练”。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系统性地了解一下“齐鲁”这片武术热土上到底有什么独特的宝贝,毕竟在主流的武术介绍中,它往往是被一笔带过的。这本书在地域特色的挖掘上确实下了苦功,它没有停留在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路货拳种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一些相对小众、甚至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书中对这些“非主流”拳种的技击理念、口诀心法都有相当程度的收录和整理,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然而,这种“包罗万象”的取向,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内容略显零散,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索来串联这些不同的技术体系。读起来的时候,感觉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武术博物馆里游走,每到一个展柜前都停留很久,被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但离开后却很难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地图。如果能在开篇就明确指出,这些拳种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技击哲学上的关联或演变路径,或许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文化传承”和“学术梳理”,而非“实战教学”。书中对拳法的描述,更多地停留在对招式名称的罗列、口诀的引用,以及对历史传承人的缅怀上。例如,对某一套路中一个看似简单的“进步搬拦捶”的解析,往往会引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变化,以及不同流派对其中“寸劲”运用的细微差异。这种深挖固然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治学态度,但对于希望通过阅读来改进自身技术的读者来说,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书中缺乏清晰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没有明确告诉你:“第一周,你需要重点练习这个;第二个月,你要着重体会那个。”它更像是一本武术家之间的“内部参考资料”,强调的是对武术精神和理论体系的敬畏与理解。因此,如果你是想找一本能让你明天就能在套路上有所精进的速成手册,这本书恐怕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是一位醉心于武术文化脉络和历史细节的探寻者,那么它无疑是一个扎实的起点。
评分这本《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齐鲁武术(附DVD光盘)》的包装设计非常朴实,封面上那张泛黄的老照片,似乎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上世纪的武馆场景。我原本对武术了解不深,只是抱着好奇心买了它,想看看山东这片土地上究竟孕育出了哪些独门的拳法。翻开内页,文字排版倒是工整清晰,但初看之下,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阅读一本学术专著,而不是一本面向普通爱好者的入门指南。大量的历史溯源和理论阐述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对于像我这种只想知道“套路怎么做,劲力怎么发”的门外汉来说,开篇着实有些晦涩难懂。作者似乎对齐鲁武术的脉络了如指掌,从不同的流派渊源讲到地域差异,详尽到令人敬畏,但这种过于详尽的铺陈,让我在真正接触到核心技法之前,就经历了一番不小的“知识考验”。我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一些古典武术术语的解释,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别期待光盘的内容能更直观一些,因为单纯依靠文字去想象那些精妙的缠丝劲和寸劲的运行轨迹,简直是一种折磨。总体而言,它更像是一部为武术研究者准备的深度资料集,而非轻松的武术普及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