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方法与策略》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1月1日)
精装: 32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8197815
条形码: 9787538197815
商品尺寸: 27 x 19.5 x 2.2 cm
商品重量: 1.3 Kg
《胃癌ESD术前诊断》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12月1日)
外文书名: ESD no Tameno Igan Jutsuzen Shindan
精装: 21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8192858
条形码: 9787538192858
商品尺寸: 26.6 x 19.4 x 1.8 cm
商品重量: 962 g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方法与策略》
从NIHON MEDICAL CENTER公司引进,内容为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方法与策略。《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方法与策略》首先介绍了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和流行病学,然后就早期胃癌的存在诊断、各种肉眼型病变的特征(浸润深度、组织类型和鉴别诊断)、侧方进展范围诊断、组织类型和黏液性质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可采用的各种检查方法和使用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诊断的关键步骤——活检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介绍。全书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备,内容详实,病例图片精美清晰。
《胃癌ESD术前诊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已成为诊断、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有效手段。在ESD胃癌术前诊断中,精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在这点上,日本医学图书具有很大优势,他们的病理片子非常清晰,染色好。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经验,并配有大量的临床实例和图解。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方法与策略》
第1章病理
1.大体诊断
胃大体诊断的基本要点
胃癌组织学的基础知识(分化型腺癌与未分化型腺癌)
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及组织学分析
胃癌在黏膜内进展范围的诊断
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
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大体诊断及胃癌大体诊断的应用
2.黏液性质
胃癌的黏液性质分类
从不同黏液性质来看胃癌的病理学特征
从不同黏液性质来看胃癌的肉眼特征
胃癌的黏液性质和异型程度
3.活检
活检的取材与固定
病理诊断申请单的填写
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标本怎么处理?
胃活检组织诊断书的解读方法
内镜医生要到病理诊断科进行转科研习
第2章诊断
1.流行病学与筛查
胃癌的流行病学
随着年代推移早期胃癌的变化情况
胃癌的危险因素
消灭胃癌的战略
2.进行存在诊断的各种方法
1)普通内镜
问诊
术前准备
观察步骤和早期胃癌的存在诊断
病例1贲门部小弯的0—Ⅱc病变
病例2胃体上部大弯前壁的0—Ⅱc病变
2)细径经鼻内镜55
细径(经鼻或经口)内镜的种类
细径内镜的内镜诊断
图像增强观察
活检
病例171岁,女性,胃癌(0—Ⅱa)
病例257岁,男性,胃腺瘤
病例379岁,男性,胃腺瘤
病例477岁,男性,胃癌(0—Ⅱa)
3)放大内镜(NBI)
了解早期胃癌的内镜特征
发现早期胃癌的策略
病例1NBI放大观察有效地鉴别分化型腺癌和胃炎
病例2局灶性萎缩
病例3未分化型癌
病例4中分化型癌
3.各种肉眼型病变的特征(浸润深度,组织类型,鉴别诊断)
0—Ⅰ型,0—Ⅱa型
筛查
性质诊断(鉴别诊断)
侧方范围诊断
浸润深度诊断
组织类型诊断
病例1胃体部小弯的扁平隆起性病变
病例2胃窦部的隆起性病变(2病变)
0—Ⅱb型
普通内镜检查诊断0—Ⅱb型癌
0—Ⅱb型癌的病理组织构造和内镜图像
病例1胃窦部大弯侧的微小褪色病变
病例2胃体中部小弯不规则的淡红色病变
病例3与胃角前壁扁平隆起性病变延续的褪色区域
病例4胃体部小弯的稍褪色病变
病例5胃窦部前壁边界清楚的褪色病变
0—Ⅱc型
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组织类型诊断
浸润深度诊断
病例10—Ⅱc,UL(—),未分化型M癌
病例20—Ⅱc,UL(—),分化型M癌
病例30—Ⅱc,UL(),分化型M癌
病例40—Ⅱc,UL(),分化型SM2癌
病例50—Ⅱc,UL(),未分化型SM2癌
0—Ⅱc型
0—Ⅱc型癌的肉眼特征
浸润深度诊断
鉴别诊断
0—Ⅱc型癌的诊断策略
病例1边界稍模糊、稍发红的凹陷性病变
病例2边界清楚的褪色的凹陷性病变
病例3褪色的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凹陷性病变
病例4边界比较清楚的褪色凹陷性病变
0—Ⅲ型
诊断的顺序
鉴别诊断
浸润深度诊断,组织类型
关于恶性周期
病例10—ⅡcⅢ型,浸润深度M,中分化及低分化腺癌
病例20—ⅢⅡc型,浸润深度SM1,中分化管状腺癌
混合型
混合型早期胃癌
隆起和凹陷的混合型(0—ⅡaⅡc,0—ⅡcⅡa)
伴有溃疡的病变(0—ⅡcⅢ,0—ⅢⅡc)
伴有Ⅱb型(0—ⅡaⅡb,0—ⅡcⅡb)
病例1胃窦部后壁伴有边缘隆起的凹陷性病变
病例2胃窦部前壁的溃疡性病变
病例3幽门前部前壁的溃疡性病变
病例4胃体上部大弯后壁混杂发红和褪色的凹陷性病变
4.进行侧方进展范围诊断的各种方法
1)普通内镜,色素内镜
诊断精度
诊断策略
病例1胃窦部大弯侧0—Ⅱa病变
病例2胃角小弯后壁的0—ⅡaⅡc病变
病例3之前医生介绍仅描述为“早期胃癌”的病例
病例4之前医生介绍为“20mm大的溃疡合并0—Ⅱa病变”的病例
病例5胃体下部小弯的微小0—Ⅱc病变
病例6胃体下部小弯的0—Ⅱc病变
病例7胃体中部大弯侧溃疡合并0—Ⅱc病变
2)NBI放大内镜
①基于表面微细构造和微小血管图像的AB型分类法
针对早期胃癌的NBI放大内镜诊断
侧方进展范围诊断相关技巧和要点
侧方进展范围诊断困难的病例、极端困难的病例
病例1范围广泛的0—Ⅱb病变
病例2部分范围诊断困难的轻度隆起性病变
病例3癌部位、非癌部位构造相似的隆起性病变
病例4NBI放大观察不能进行范围诊断的凹陷性病变
3)NBI放大内镜
②注意观察表面构造(绒毛样/小凹样)和血管构造(网格状结构的有无)准备
NBI放大内镜观察所见的基本要点
进行侧方进展范围诊断时的NBI放大观察方法
NBI放大内镜诊断的困难病例
病例1胃贲门部小弯的隆起性病变
病例2胃体上部后壁的凹陷性病变
病例3靠近胃体下部前壁大弯的凹陷性病变
4)NBI放大内镜
③VS分类系统147
癌与非癌的诊断体系
使用的机器,设备,术前用药与术前准备
早期胃癌界线诊断的策略和临床对策
使用NBI并用放大内镜进行分化型癌界线诊断的相关技巧和要点,极端情况和临床对策
病例胃体中部小弯的0—Ⅱc型早期胃癌
5)醋酸法
侧方进展范围的诊断策略
用醋酸喷洒进行胃癌内镜诊断的方法
醋酸轮廓法
醋酸动态化学法
醋酸靛胭脂三明治法
醋酸喷洒后NBI观察法
病例1胃体中部小弯的0—Ⅱa病变
病例2胃体上部小弯的0—Ⅱa病变
病例3胃窦部小弯的EMR瘢痕
病例4胃窦部后壁的0—Ⅱa病变
6)AFI
自体荧光内镜
AFI下背景黏膜的色调(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早期胃癌的AFI图像
AFI对早期胃癌进展诊断的效能
操作方法、观察技巧和注意事项
病例幽门前部小弯的隆起性病变
7)FICE
FICE的原理、特征
早期胃癌侧方进展范围诊断的实际过程
FICE放大观察早期胃癌的所见(表面结构模式,微小血管)
病例1胃窦部小弯的0—Ⅱa病变
病例2胃角小弯的0—Ⅱa病变
8)i—scan
i—scan/采用TE进行早期胃癌侧方进展范围诊断(非放大)
采用TE—g进行胃癌侧方进展范围诊断的极端情况(非放大)
病例1非放大观察病例:使用TE—g
病例2放大内镜(原型机)观察病例:使用TE—r
……
5.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浸润深度诊断
6.进行组织类型、黏液性质诊断的各种方法
7.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8.活检诊断
第3章治疗
《胃癌ESD术前诊断》
第Ⅰ章 ESD之前的内镜诊断基础理论
A ESD的适应证 堀田欣一 2
1.指南中的适应证 2
2.指南中的扩大适应证 3
3.指南中的非适应证 4
4.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 4
5.ESD扩大适应证的问题 4
未分化型腺癌的处理(5)
B 内镜表现诊断基本理论 小山恒男 7
1.胃黏膜基本结构 7
2.胃癌基本结构 8
3.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吗? 11
4.常规观察要点 12
去除黏液(12),隆起型病灶的鉴别诊断(13),凹陷型病灶的鉴别诊断(15),血管透见(17),bridging fold(18),皱襞集中(18)
C 浸润深度诊断 友利彰寿,小山恒男 20
1.黏膜内癌的表面纹理 20
2.胃癌向黏膜下层浸润以后会发生什么? 20
3.0—Ⅰ型癌的浸润深度诊断 23
4.0—Ⅱ型癌的浸润深度诊断 27
隆起(20),凹陷(21),胃小区纹理的消失(21),皱襞融合(22)
D 侧向浸润范围的诊断 高桥亚纪子 34
1.常规观察诊断侧向浸润范围 34
2.喷洒靛胭脂诊断侧向浸润范围 35
3.AIM法诊断侧向浸润范围 37
4.NBI放大观察 38
5.NBI放大观察的局限性 41
色彩变化(34),凹凸(34),表面纹理(38),血管纹理(39)
E 放大内镜下的胃癌诊断 小山恒男 43
1.放大内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 43
2.表面纹理 43
3.血管纹理 50
4.表面纹理和血管纹理的关系 51
5.组织学形态的诊断 54
绒毛状结构(44,54),腺窝状结构(47,57),白色带(45),绒毛的融合(46),血管网络(50),绒毛状结构和血管(51),腺窝状结构和血管(52),表面纹理不清晰(53,57)
第Ⅱ章 胃癌ESD术前诊断——典型病例
A 0—Ⅰ型胃癌 筱原知明 62
B 0—Ⅱa型胃癌—① 三池 忠 66
C 0—Ⅱa型胃癌—② 国枝献治 70
D 0—Ⅱb型胃癌 冈本耕一 74
E 0—Ⅱc型胃癌 高桥亚纪子 78
F 浸润至SM1的胃癌 高桥亚纪子 82
G 伴有溃疡的胃癌 森田周子 86
H 印戒细胞癌 田中雅树 90
I 范围较大的胃癌 高桥亚纪子 94
第Ⅲ章 胃癌ESD术前诊断——鉴别诊断
问题 1 该病灶的浸润深度是多少? 冈本耕一 100
问题 2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冈本耕一 106
问题 3 该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是什么? 北村阳子 112
问题 4 该病灶是伴有溃疡的胃癌,溃疡的深度是多少? 北村阳子 118
问题 5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北村阳子 124
问题 6 该病灶是癌还是腺瘤? 北村阳子 130
问题 7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船川庆太 136
问题 8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关亚矢子 142
问题 9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西山祐二 148
问题10 该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是什么? 柴垣广太郎 154
问题11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船川庆太 160
问题12 该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是什么? 柴垣广太郎 166
问题13 该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是什么? 关亚矢子 172
问题14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高桥亚纪子 178
问题15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吉永繁高 184
问题16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田沼德真 190
问题17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山里哲郎 196
问题18 该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是什么? 三池 忠 202
问题19 该病灶的侧向浸润范围是怎样的? 吉田 晃 208
问题20 该病灶的浸润深度是多少? 田沼德真 214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诊断”二字。它更像是一份“指南”,为如何精准、高效地筛查和诊断早期胃癌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我之前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判断的病例,比如一些看起来像是炎症,但又有些可疑的区域,究竟该如何界定?这本书就详细阐述了诊断流程,从初步的问诊、体格检查,到内镜下的细致观察,再到活检的策略和病理结果的解读,都给出了清晰的指导。 它特别强调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检查理念,比如在观察黏膜表面的同时,还要关注黏膜下的改变,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区域,避免盲区。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之前可能过于依赖表面的形态学特征,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信息。书中还提到了诊断性活检的重要性,包括活检部位的选择、活检钳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病理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判断。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避免误诊、漏诊至关重要。 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个体化”的诊断策略,它并没有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而是鼓励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家族史、既往病史等,来制定最合适的筛查和诊断方案。这让我觉得书中的内容非常贴近临床实际,也更能指导我如何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做出最佳的判断。
评分这是一套真正能够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书籍。对于我这样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来说,能够遇到一本如此贴合实际、内容扎实的著作,实属不易。书中对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方法和策略的阐述,非常系统,而且充满了“干货”。 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细微之处”的关注。很多时候,早期胃癌的诊断,就取决于我们能否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细微变化。这本书就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观察黏膜的颜色、光泽、弹性,以及如何利用放大内镜去观察黏膜下血管和微血管网的变化。它还提到了很多实用的辅助诊断技巧,比如使用不同的染色剂(如靛蓝Carmine、亚甲蓝)来凸显病灶,以及如何利用NBI等窄带成像技术来提高病灶的显现度。 这本书的亮点还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诊断方法,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比如,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某种染色剂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某种类型的病灶,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放大技术最为有效。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诊断技巧,而不是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 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这些病例都非常典型,而且图文并茂,能够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就能够对照着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无疑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也让我们能够更快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胃肠道领域医生的福音,尤其是那些专注于消化内镜的同行们。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内镜医生,平时接触的胃癌患者数量不少,但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和诊断,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细节的把握上。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把我之前模糊的认知一点点清晰化了,很多我之前可能只是凭经验判断的地方,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循证医学依据和操作规范。 书里对胃镜下黏膜的颜色、纹理、血管、微血管网等细节的描述非常到位,我之前看片子的时候,总觉得有些“疑似”的病灶,但又不敢完全确定,有时会漏掉一些早期改变。这本书则像一本“图谱”一样,用大量的真实病例图片,辅以精准的文字描述,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那些细微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形态学特征。而且,它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的表现,比如隆起型、凹陷型、平坦型等,以及它们在不同部位的特点,这对于我制定检查方案非常有帮助。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BI)等先进技术来提高诊断的精准度。我所在的医院虽然也有这些设备,但很多时候只是“摆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结合不同的染色剂和成像技术,去发现那些肉眼难以辨别的病灶,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诊断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我对早期胃癌的“捕获率”,也能帮助我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减少患者的痛苦。
评分坦白说,我在阅读这套书之前,对于胃癌的内镜诊断,总觉得有些“凭经验”的成分。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观念,它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诊断方法论。 书的前半部分,详细介绍了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这部分内容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仅是描述了癌变可能出现的形态,更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形态背后的病理机制。比如,对于一些隆起的病灶,它会分析是黏膜肌层增生还是黏膜下层肿瘤;对于一些凹陷型的病灶,它会探讨是黏膜下纤维化还是黏膜下层浸润。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内镜下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的内镜技术来辅助诊断。比如,放大内镜下的微血管网分类,以及NBI下的“微观病变”特征。它详细讲解了每种技术的原理,以及如何结合实际操作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意识到之前可能低估了这些先进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 书的后半部分,则聚焦于ESD术前诊断,这部分内容更是“硬核”。它详细列举了ESD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且针对各种情况,给出了详细的评估流程和注意事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什么情况可以做ESD”,更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可以做,以及“如何”做才能确保安全有效。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不仅提供了诊断的方法,更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决策。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胃癌治疗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在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这个领域,内容之详实,让我感觉像是获得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专家的指导。我是一名年轻的内镜医生,对ESD手术一直充满兴趣,但总觉得术前评估和决策环节非常关键,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甚至并发症。 书中对ESD术前诊断的要求,简直是把我之前模糊的概念给“具象化”了。它不仅仅停留在“判断是否适合ESD”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细节:比如如何评估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是否有浸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等风险。它详细列举了各种判定标准,并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病例图片,让我能直观地看到不同类型的病灶在内镜下的表现,以及它们是否符合ESD的手术指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术前“三线评估”的重要性,即内镜评估、影像学评估(CT、MRI等)和病理评估。它详细解释了每一种评估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将这三种信息整合起来,做出最准确的术前判断。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我之前可能更侧重于内镜下的观察,而忽略了影像学和病理学在术前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更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是,书中还探讨了ESD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术前精准诊断来规避这些风险。比如,对于一些边界不清、有浸润风险的病灶,它会指导我们如何通过特殊的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来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边界,从而避免切缘阳性。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我们进行ESD手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