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帶著孩子,跟著唐詩去旅行+跟著宋詞去旅行
作 者: 任樂樂
I S B N:TZF20028
齣 版 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3年10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 數:333韆字/冊
頁 數:372頁/冊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1190剋
價:96元
編輯推薦
《帶著孩子,跟著唐詩去旅行》——超級旅行傢任樂樂帶著孩子的十年人文之旅!
10條直達大唐盛世的路綫,50個穿越時空的景點,上萬公裏的驚艷行程……
這是讓孩子受用一生的體驗式學習法!這是一場觸摸靈魂的親子之旅!
這不僅僅是一本親子旅行書,這是送給孩子的超值精神套餐!
*好的親子教育不是強迫孩子讀書補習,而是讓孩子在行走中曆練,在行走中成長!
讓我們帶著孩子一起迴到一韆多年前,那個立於世界之巔的朝代。
跟著詩人們,從邊塞到南國,從山水到城邦……
成長路上,有詩,有遠方。
這是一場穿越韆年曆史的親子之路。
這是一次提升親子關係的行走,這是一場感受人文曆史的旅程。
寶貝,愛你的*好方式,就是讓你打開眼界,在行走中認識自我,在行走中體驗世界。
把整個大宋印在紙上,擁入懷中。
現在就帶著這本書去旅行吧!
讓孩子跟隨宋詞的軌跡,
行走在那韆百年前的繁華美景裏、人文情懷中。
目錄
《帶著孩子,跟著唐詩去旅行》
序言:寶貝,這裏是大唐
**輯:長安長安——世界上曾經*繁華的地方
大明宮:一切為瞭父親
慈恩寺:唐玄奘不得不說的故事
驪山:周秦漢唐有我見證
華清池:這裏的故事與“愛”無關
終南山:三秦論天高,誰與我爭峰
第二輯:尋秦之旅——韆年城闕,唯我三秦
鹹陽:中華帝都我**
渭南:華夏起源說不完的故事
潼關:八百裏秦川,有我守護
雍州:韆年沉寂,抹不去我的貴族血統
漢中:漢傢發祥,捨我其誰
第三輯:巍巍群嶺——韆萬年矗立,隻為守護華夏大地
泰山:無可替代的帝王風範
嵩山:沉睡不醒的中原巨龍
恒山:盡忠職守的中原守門員
華山:你有勇氣挑戰我嗎
太行山:有我在此,齊天大聖又能奈何
第四輯:一路嚮西——有一種美麗叫蒼涼
蘭州:金城,金城,金戈鐵馬鑄就而成
敦煌:大戈壁中的無限溫柔
酒泉:黃沙漫漫,這裏的風景曾賽江南
玉門關:當我們以為被世界冷落
陽關:我送你離開,韆裏之外
第五輯:大西域——異域風情誰能拒絕
火焰山:你是天堂,你是地獄
交河城:看!世間*完美的廢墟
天山:無邊西域你*神秘
天池:西王母,你真的住在這裏嗎
樓蘭:絲綢之路上*神奇的傳說
第六輯:江南煙雨——多情總被風吹雨打
南京:金陵,金陵,你的風采不減當年
蘇州:韆裏吳越,此處風光*溫柔
杭州:*精彩的,不是隻有雷峰塔
揚州:煙花三月,忘不掉那驚鴻一瞥
錢塘江:萬裏而來,隻為聽一麯“濤聲依舊”
第七輯:吳越山水——夢裏尋它韆百度
太湖:一個“天外來客”引發的奇石傳說
嵊州:東南山水越為*
天姥山:韆年名山裏的“濛娜麗莎”
天颱山:嗨!這裏是“濟公活佛”的故鄉
會稽山:被遺忘的唐詩之路
第八輯:江南名山——韆山萬水總是情
廬山:韆般變化盡在我心中
九華山:你好,地藏王菩薩
黃山:我的代言人是徐霞客
敬亭山:詩仙送我“韆古絕唱”
北固山:此情已逝成追憶,原來初識是偶然
第九輯:大江東去——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黃鶴樓:天下江山**樓
天門山:這裏不是一座山
洞庭湖:湖光山色天下贊,神仙也來住我傢
君山:我不隻是一個小小島
嶽陽樓:這裏留下的不是藝術,是寂寞
第十輯:天府蜀郡——詩人夢中的理想國
夔州:高猿長嘯間的水墨神韻
白帝城:四麵環水的人間樂土
成都:哪怕滄海桑田,不變的依舊是你
青城山:黃帝加封“丈人”名
峨眉:東方世界的藍色仙境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輯:長安長安——世界上*繁華的地方
大明宮——慈恩寺——驪山——華清池——終南山
大明宮:一切為瞭父親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數迴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齣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
——《野人送硃櫻》杜甫
■故事·STORY
大明宮裏的父與子
《帶著孩子,跟著宋詞去旅行》
序言 親愛的,歡迎來到宋詞的寫意世界
**輯 論兩京內外
——韆年繁華盡在此地
開封 永遠的“清明上河圖”
洛陽 跨越韆年,我是中華唯 “神都”
伊川 你有牡丹花海,我有藝術天堂
安陽 一隻大鳥誕下的傳奇帝國
沁陽 “沁園春”的前世今生
第二輯 憶三國舊地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黃州赤壁 韆年英魂今猶在,此地何須論文武
襄陽 我是三國典故“集散地”
隆中 這裏的“茅廬”名冠天下
荊州 三國群雄和我的不解之緣
宜昌 夷陵舊地,“三分天下”由我決定
第三輯 看多情瀟湘
——驀然抬首,今朝已是燈火闌珊地
武陵 風景選秀,我是*佳“世外桃源地”
衡陽 這裏的“風水”真奇妙
耒陽 蔡倫的故鄉就是我
郴州 隱匿人間的洞天福地
永州 柳永筆下的詩意世界
第四輯 嘆婉約江南
——人間天堂縱安逸,無忘故國零星地
臨安 我的堅強你不懂
靈岩 夫差贈我“世間**”
溧陽 送給媽媽的禮物
湖州 苕溪,苕溪,蘆花飄灑之地
金華 你的美色在山間,在水邊
第五輯 望齊魯大地
——“膏壤韆裏”的文化勝地
青州 海岱之間,惟吾青州
密州 雪漫隆鼕,卻是“齣獵”好時節
濟南 這裏是舜帝的花園農場
萊州 此情莫談久長時,我隻願與你共享朝暮
蓬萊 神仙世界,我誓與昆侖較高下
第六輯 行太行之西
——無法忘卻的韆年滄桑地
太原 韆古並州,這裏風光凝翠如畫
大同 駐守是我的職責,藝術是我的追求
雁門關 韆年孤寂誰人知,風雲變幻我獨醒
臨汾 平陽堯都,汾水岸邊*低調的奢華
賀蘭山 望蒼茫雲海,神秘西夏我*大
第七輯 念燕趙故土
——馬蹄之下,你的柔情如歌如泣
幽州 狼煙四起,你仍是我依依不捨的地方
漁陽 燕山腳下,我是“韆年戰場”
滄州 渤海灣旁,“抗洪冠軍”落我傢
邯鄲 我是華夏“成語之都”
高陽 行事低調的“顓頊故都”
第八輯 觀雄江兩岸
——在那片充滿奇跡的土地上
江州 若問夏日何處去,此地名山*清爽
彭澤 青山好處唯彭澤
贛州 鬱孤颱不得不說的故事
滁州 琅琊山下的西吳勝地
徐州 你不可不知的“彭城”舊事
第九輯 賞嶺南風光
——群嶺之側,此景非畫美如畫
桂林 桂花叢中,你的“流連”理所應當
柳州 柳江河畔,壯歌瑤舞伴君行
連州 鬼斧神工的“嶺南畫廊”
河源 “遠行客人”*後的傢
番禺 番山之隅,南越名都就是我
第十輯 眺閩越美景
——輕紗掩麵,你仿若自夢中走近
福州 此有三山鼎立,此是“佛國”福地
武夷山 萬年古越,我是丹霞**山
邵武 韆年“鐵城”今猶在,蘭花香溢滿鼻芳
湄洲 湄洲,湄洲,媽祖的故土
長汀 高樓大廈霓燈醉,不及客傢圍屋深
內容介紹
讓我們跟隨旅行傢任樂樂,帶著孩子穿越韆年,一起領略*富生命力的盛唐氣象!
你想讓孩子學習的經典唐詩都在這本書裏!
你想讓孩子知道的趣味人文曆史故事都在這本書裏!
你想讓孩子明白的做人做事道理都在這本書裏!
……
每一首唐詩,都是鮮活的遊曆圖,訴說著大唐的故事。
每一位詩人,都是資深的旅行傢,記錄著盛世的情景。
讓我們帶著孩子,跟著唐詩,一起上路。
看,寶貝,這裏就是大唐!
長安長安——世界上*繁華的地方
尋秦之旅——韆年城闕,唯我三秦
巍巍群嶺——韆萬年矗立,隻為守護華夏大地
一路嚮西——有一種美麗叫蒼涼
大西域——異域風情誰能拒絕
江南煙雨——多情總被風吹雨打
吳越山水——夢裏尋它韆百度
江南名山——韆山萬水總是情
大江東去——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天府蜀郡——詩人夢中的理想國
帶著孩子,跟著宋詞去旅行,一起迴到一韆多年前,那個立於世界之巔的朝代。
跟著詩人們,從邊塞到南國,從山水到城邦……
成長路上,有詩,有遠方。
走吧,寶貝,這是一場觸摸靈魂的親子之旅
【人文情懷+自然風光】:送給孩子的超值精神套餐
帶著孩子穿越韆年!一起領略*富生命力的大宋氣象
每一首宋詞,都嚮我們娓娓傾訴瞭一個屬於大宋的故事。
每一位詞人,都是*資深的旅行傢,記錄著韆年前的勝景。
讓我們領著孩子,帶上一本宋詞,一起上路。
作者簡介
任樂樂,一個喜歡旅行、喜歡文字的人。有瞭孩子以後,就喜歡帶著孩子跟自己四處遊蕩。曾齣版過作品《倉央嘉措》。
在綫試讀
**輯
論兩京內外——
開封 永遠的“清明上河圖”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隻載一船離恨、嚮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淚。
誰教風鑒在塵埃。
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蘇軾《虞美人》
故事 STORY
虞美人
農曆十一月,秦淮河上天氣微涼,冷風四起,蘇軾與摯友秦觀在秦淮河上擺下瞭一桌離彆宴。席散人去之後,蘇軾歸臥船中,久久不能入睡。他聽見秦淮河上濤聲陣陣,有如隔船拍打在他的枕畔一般,時間不知不覺就到瞭天亮。天亮前,從船篷縫隙中可隱約窺見一彎殘月。蘇軾靜靜地躺在船上,思緒繁復。很快,他的船就要從秦淮河到達泗州,然後沿著汴水嚮西,*後進入應天府。
無情的汴水自開封流齣,就和友人離去的方嚮一樣,自己卻載著滿滿一船的離愁彆恨,獨自嚮西,逆流而上。想起當年與秦觀同遊的情形,蘇軾更加輾轉反側。那一年,他與秦觀一起在竹席花浦中通行同醉,互相切磋學問,而今卻不知何年何日纔能相見。對於十分賞識秦觀的蘇軾來說,這次彆離真是一場逃不開、解不去的煩惱。
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說到汴水,就不得不提到開封。開封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古時也曾叫作大梁、汴京、東京、汴梁,而其名正是源自汴水。看見今天的開封,我們的孩子也許無法想象,在北宋時期,它曾是世界上麵積*大、人口*多、城市建設*為繁華的都城,也是現如今世界上唯 座中軸綫從未變動過的都城。
要追溯“開封”這個名字,還得從春鞦時期說起。那時,鄭莊公在此選擇瞭一塊地方,修築糧倉,建造城池,並將它取名“啓封”,意思是“啓拓封疆”。但到瞭漢代,為瞭避諱漢景帝劉啓的名諱,這個地方被正式更名為“開封”。
可能大部分的孩子**次聽聞“開封”的大名,是在各種演繹“包青天”的電視裏,但“開封城”聞名於世,卻不僅僅隻是始於宋朝。曆史上,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都曾定都於此。甚至連夏朝也曾在開封一帶建立都城,史稱老丘。
開封有明確曆史記載的**次建都,是在戰國時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並將黃河水引入圃田澤,又開鑿鴻溝,將圃田水引入淮河。水利的興盛,使得魏國逐漸強大,而首都大梁的繁盛也逐漸與秦國的鹹陽、楚國的郢都並列,成為當時*發達的都城之一。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開封城北的陳橋驛發動瞭兵變,北宋建立,開封城開始逐漸取代洛陽,成為有著“東京夢華”之稱的世界級中心城市。
那個時候的開封,人口超過百萬,經濟繁榮,富甲天下,史書曾以“八荒爭湊,萬國鹹通”“萬國舟車會,中天象魏雄”來描述當時的景象。而北宋畫傢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清晰地描繪瞭東京汴梁的繁華景象。
如果沒有《清明上河圖》,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如此直觀地瞭解,開封竟然有這般輝煌的過往。在張擇端的筆下,汴梁的集市之貌,隨著長捲的慢慢展開,一一齣現在我們眼前。
清明上河,是當時北宋的一種民間風俗,人們在這個日子裏紛紛齣來趕集,參加各種商貿活動。而《清明上河圖》就像一張巨型的寬幅照片,真實記錄瞭這一場景。圖中,路上的馬幫,河中的舢闆,硃漆未落的小橋,農傢小院樹上的鴉雀窩,人流攢動的集市,都彰顯著當時世界*大都市的大氣與包容。
開封的大都市氣息,不僅被畫傢記錄在案,更是被當時的詞人們精心“描繪”瞭下來。北宋的周邦彥,就用他的詞,記錄瞭汴梁城的燈簫盛景。他的《解語花 上元》如是寫道:
“風銷焰蠟,露浥紅蓮,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縴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縴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韆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惟隻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韆年之前的開封,仿佛就這樣被畫傢和詞人們定格在瞭時間的縫隙中,嚮我們講述著大宋的繁盛,開封的輝煌。那時的開封,就如今天的紐約一樣,或許有一韆個人會說齣它的瑕疵之處,卻仍然有無數人將它作為夢想之地、希望之地。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開封鐵塔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開封城的一座山上,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泉眼。這汪泉眼整日整夜地嚮外淌著汙水,汙水流到瞭山下,汙染瞭城裏的水源,使開封城的老百姓都生病瞭。
老這麼生活在汙水和疾病之中可不行,大傢一緻決定,要堵死這汪害人的泉眼。但說來也怪,無論人們用瞭什麼辦法,也無法堵住這汪泉眼,扔進泉中的石頭和磨盤瞬間就不見瞭蹤影,用來堵死泉眼的沙袋剛放在裏麵,就被激流衝得韆瘡百孔,一點用處也沒有瞭。
正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開封城中忽然來瞭位白發老人。他拿著一件用楠木雕成的小塔,當街叫賣起來。而在此之前,開封城中便早有傳言,隻有在泉眼上造個鐵塔,纔能鎮住妖邪,祛除疫病。但開封城裏的人們根本就沒有見過鐵塔,更不知要從何建起。這白發老人一齣現,人們頓時爭相圍觀起來。隻見老人手中托著的那件木塔一頭粗,一頭細,層層疊疊,玲瓏剔透。聽聞開封城裏的百姓需要造塔鎮妖,為民除害,白發老人當即放下木塔,樂嗬嗬地飄然而去。
老人走後,大傢將木塔拆開仔細研究起來,終於搞明白瞭塔的結構。但光掌握理論還不夠,實際施工起來,問題全來瞭。剛造的一層、兩層還沒問題,但層數高起來之後,材料卻運不上去瞭,這著實令工匠們大傷腦筋。
就在大傢傷神不已的時候,白發老人又齣現瞭,他看著進展緩慢的工程,有些生氣。工匠們看見老人生氣瞭,正想辯解一番,但老人二話沒說,一把奪過木塔,往地上一踩,便轉身而去。
工匠們看見他的這種行為,一時間都愣住瞭,直到一個小工匠指著木塔說:“我們是不是把塔挖齣來先看看?”人們這纔迴過神來,趕緊把塔挖瞭齣來。他們小心翼翼,一層層地把木塔從土裏扒齣來。扒著扒著,大夥不禁豁然開朗起來,如果造塔的時候,在塔身外用土壘成一級級土堆,那運送材料不是就方便多瞭嗎?
想明白瞭這個道理,工匠們的熱情立刻高漲瞭起來。大傢先在泉眼上蓋瞭**層,然後用土把它給埋瞭起來,這樣就形成瞭**個坡道,方便運料。接著蓋第二層、第三層,一直蓋瞭十三層,封頂後,又從*上麵那一層將封好的土堆一層層剝開運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開封的夷山上瞭。
自從夷山造塔以後,開封再也不冒汙水瞭。而這座塔便是聞名中外的“鐵塔”,又被譽為天下**塔。
據說,人類的**座塔就是用這種笨辦法,花瞭幾十年的工夫蓋起來的。後來,人們塔越蓋越多,越蓋越聰明,纔由堆土堆演變成為搭腳手架的施工方法。
風景 SCENERY
帶著孩子邊走邊看
開封市位於河南省的中東部,曾是北宋時期的國都,威名世界遠揚,一幅《清明上河圖》也隻能將它描述一二,而不能窺得全貌。現在,時過韆年,當我們帶著孩子踏上開封的土地,嚮他娓娓講述包拯懲惡揚善的故事時,不知我們是否還能感受到,北宋的有識之士們,對開封城的無限嚮往和鍾情。
包公祠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麵無私辨忠奸”,說起“開封府”,*名的還是黑臉包公。包公在北宋時期曾任開封府尹,一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執法如山。其事跡不但被當時的百姓廣為傳頌,更被文人墨客寫成瞭各種劇本,活躍在舞颱之上。因此,包公祠成瞭許多遊客抵達開封的**站。
包公祠位於城西南的包公湖畔,是為紀念包公而建的祠堂。它由大殿、二殿、東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組成。整個祠堂古樸莊嚴,祠內有包公銅像,龍、虎、狗銅鍘,包公斷案蠟像,開封府題名記碑和一些記錄著包公生前諸事的文物史料。
開封府
看罷瞭包公祠,怎能不順道遊覽一下“開封府”?“開封府”就是當年包公辦案的地方,它位於開封市包公湖的北岸,正與包公祠隔湖遙相呼應,形成瞭“東府西祠”的壯麗景觀。此“府”雖為現代修建,但依照的是北宋時期的營造法式,其以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綫,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迎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完整再現瞭當年“開封府”的盛景。
清明上河園
畫傢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舉世聞名,但光看展覽館中的復製圖,並不能使孩子真正體會宋時開封城的繁華。不過沒關係,因為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清明上河園”,讓他們親自體驗下“穿越”到宋朝究竟是什麼感覺。
清明上河園位於開封市龍亭湖的西岸,這是一個以宋代文化為主題,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並完全按照宋朝的營造法式建造而成的民俗風情遊樂園。在這裏,孩子們可以非常直觀地瞭解宋代民間文化。
整個清明上河園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和宋時一模一樣的酒樓、茶肆、當鋪,還有汴綉、官瓷、年畫等現場製作。而到瞭晚上,還有大型晚會《東京夢華魂》可以觀看。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換上宋裝,手持宋幣,盡情感受宋代人的生活。
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是開封的另一著名景點,位於開封市的中心,始建於公元555年,原名建國寺,唐睿宗時期改名,是舉世聞名的佛教寺院。北宋的時候,大相國寺因深得皇傢崇敬,曾多次擴建,僧人多達韆餘人,是當時全國的佛教活動中心,《水滸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據說就發生在此地。如今,大相國寺經過數次重修,尚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及韆手韆眼佛等殿宇古跡。
■詩詞延伸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淒切。
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
惟有禦溝聲斷,似知人嗚咽。
——韓元吉《好事近 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洛陽 跨越韆年,我是中華唯 “神都”
隴首雲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
立望關河蕭索,韆裏清鞦。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彆來錦字終難偶。
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
阻追遊。
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柳永《麯玉管 隴首雲飛》
宋詞故事 STORY
隴首雲飛
柳永的這首《麯玉管 隴首雲飛》被選入《宋詞三百首》,它生動地描述瞭遊子對愛人深深的思念。
隴地的山嶺之上,日暮漸臨,黃昏的雲彩如飛。到瞭晚上,江邊暮靄一片,遊子的眼中,隻有那煙波萬裏。他站在江亭之上,憑欄而立,久久望去,隻見山河蕭條,清鞦淒涼,心中不禁一陣難受。
在遙不可及的神京裏,有一位心中愛戀的盈盈仙子,如今卻不知身在何處,自從與她分彆,遊子就再也沒有聽到過她的消息瞭。他抬頭望著嚮南飛去的大雁,想要藉此傳達心中的思念,卻隻能讓愁思變得更加悠長。
此時此刻,遊子暗暗迴想當初,那時,有多少與佳人相見的美好時光啊,隻可惜世間沒有不散的筵席,當初的無限歡樂,都變成瞭今天的無限哀愁與思念,以至於每每看見山水美景,都會想起曾與佳人相聚的日子,他不禁黯然神傷,隻能默默無語,獨自走下江亭歸去。
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許多人讀罷此詞,都以為“神京”指的是當時的首都開封,但在我國曆史上,其實隻有洛陽纔是唯 被官方正式命名為“神京”或“神都”的城市。說起來,這裏麵還有不少典故。
女皇武則天建立大周王朝時,定都洛陽,並將洛陽稱為“神都”。因此,有不少人都以為,“神都”的名稱是武則天首創的,其實不然。追溯淵源,早在東晉、北魏時期,洛陽便被稱為“神京”或“神都”,《晉書 王導傳》就曾記載:“當共戮力王室,剋服神京。”
不過,洛陽在曆史上的威名並不僅限於此,從夏朝開始,先後就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而伏羲、女媧、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也均是自河洛地區發源,而自有曆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
韆年以來,無論是帝王貴胄,還是文人墨客,都對洛陽城有著非常高的評價。漢高祖曾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北魏孝文帝也說“崤函帝宅,河洛王裏”,而宋太祖更是直錶心聲“吾欲遷洛,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洛陽不僅在神州大地上威名鼎鼎,就連當時的日本也對它崇敬不已,他們甚至專門按照洛陽和長安的格局,建立瞭京都。古時候,日本其他地區的人去京都,都叫作上洛或是入洛。
除此之外,洛陽這座中華**神都,更是直接見證瞭曆史上羅馬帝國和泱泱中華的**次碰撞。東漢時期,漢明帝派班超齣使西域,將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打通,連接瞭當時的羅馬帝國。而這條“黃金之旅”的東方起點,正是在今天的洛陽。大漢皇帝也正是在京師洛陽接見瞭當時的羅馬使臣。東漢之後,無論是魏晉,還是隋唐時期,洛陽都一直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季羨林就曾肯定地說:“絲綢之路應以洛陽為起點,這是個不刊之論。”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武則天隆鼕醉貶牡丹花
從唐朝開始,洛陽就有著“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據有關史料記載,到瞭宋代的時候,洛陽牡丹居然有一百多個品種,其中不乏珍惜名品。但洛陽牡丹為何如此繁盛有名?傳說還和女皇武則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年臘月,天氣十分嚴寒,鵝毛大雪漫天飛舞。一天,武則天和女兒太平公主身著皮裘,手捧暖爐,來到暖閣準備飲酒賞花,卻發現,除瞭臘梅、水仙之外,花圃裏其他的花全都是枯枝一片,景象殘敗無比。
武則天此時已經喝得醉眼濛矓,見此枯敗一片的情景,勃然大怒,當即要人呈上紙筆,寫下一首絕句:“明朝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然後拂袖而去。百花深知女皇脾性,生怕惹惱瞭這位脾氣變幻莫測的女主,從而遭受無妄之災,隻得冒著嚴寒,連夜綻放。
第二天,武則天聽說百花齊放,當即大喜,下令擺駕暖閣,觀賞百花。然而,她看著看著,發現不對勁瞭,為何百花都在綻放,唯獨少瞭自己平時*喜愛的牡丹?武則天平時**疼牡丹,每每叫人精心嗬護,現在牡丹抗旨不開,明顯是不給自己麵子。一怒之下,她將4000株牡丹都貶去瞭洛陽。
然而,倔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瞭武則天,她下令將牡丹連根拔起,立刻燒毀。但牡丹的枝乾雖被燒焦,可到瞭第二年春天,枝上的花朵卻開得更加繁盛。自此,天下的牡丹雖多,但唯獨洛陽*盛,而那種在烈火中仍矢誌不移的牡丹,被人們贊為“焦骨牡丹”,也就是今天的“洛陽紅牡丹”。
風景 SCENERY
帶著孩子邊走邊看
洛陽位於河南省,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古時也稱雒陽、雒邑。這裏地處中原,西依秦嶺,東臨嵩嶽,幾乎四麵環山,加之又有黃河之險,因此也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的說法。
洛陽,是一個承載瞭太多曆史奇跡的地方,正如硃敦儒在《驀山溪》中所寫“滿帽洛陽塵”,曆史的塵埃將它滿滿覆沒。若是孩子們問起,洛陽究竟是座怎樣的城市?我們不妨藉用司馬光的一句話告訴他們:“欲知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牡丹園
提到洛陽,還有什麼比洛陽牡丹更齣名?而洛陽牡丹,則以國傢牡丹園中的品種為*多、*盛。洛陽國傢牡丹園,原是隋朝西苑及唐代神都園的舊址,也是我國*早的牡丹種植區。
明朝崇禎年間,洛陽名士李獻廷在此建瞭李氏花園,使得這裏成瞭清朝和民國時期洛陽*大的牡丹園。而園中*著名的韆年鳳單林,其中有一株“韆年牡丹王”,為隋朝西苑時期的遺物,更是洛陽牡丹中的“活化石”。
去往洛陽觀賞牡丹花的*好時間是每年的4月到5月,此時天氣晴好,牡丹*盛,花期長達月餘。
白馬寺
白馬寺在洛陽城東邊,古時候又叫金剛崖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所官辦寺院,它建於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因此又被稱為“中國**古刹”。
據說,白馬寺的來曆十分有趣,史料記載,有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夢見瞭一位神仙,他渾身散發齣金色的光芒,並自西方飛來。第二天一早,劉莊將自己的夢境告訴瞭大臣們,並詢問大臣們,此仙為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告訴劉莊,這夢中的神仙,也許就是西方佛祖。
於是,劉莊一邊派使者去往西域訪求佛道,一邊在洛陽建造瞭中國**座佛教寺院,用來安置從印度到來的名僧以及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佛經及禮佛之物。而白馬寺也因當時馱載佛經的白馬得名。
現存的白馬寺,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長方形院落。在大門之外有近年新建的石牌坊、放生池及石拱橋,綠地兩側有左右相對的兩匹宋代石雕駿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十分溫和馴良。
關林
關林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裏的關林鎮。傳說這裏是埋葬關羽首級的地方,它於明代萬曆年間建廟,清代乾隆時期擴建,總麵積在百畝左右。
這裏古柏蒼鬱,殿宇堂皇,前麵是祠廟,後麵為墓塚,是洛陽市極其著名的古建築和遊覽勝地,也是帶孩子學習古代祠廟文化的好地方。
重渡溝
帶著孩子四處旅行,無非也就是想讓他們開闊眼界,用輕鬆的方式增長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那伊水河畔的“重渡溝”,就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這個需求。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位於洛陽欒川縣潭頭鎮西南10公裏處的熊耳山。據說,西漢末年,劉秀被王莽追殺之時,兩次逃至伏牛山的伊河處,正待渡河之時,忽然看見一個無名溝口,便說,我們兩次渡過伊河來到這裏,那這條溝就叫作重渡溝吧。光武帝劉秀金口玉言,這條溝的名字也沿用瞭上韆年。
現如今,重渡溝內野生動植物繁多,竹茂林密,甚至可與蜀南竹海相媲美。當我們帶著孩子來到這裏時,他們可以享受到四季噴湧的泉水、看見常年成群的飛瀑,還能學習竹文化、水文化、農耕文化,實為一個不可多得的戶外科教基地。
■詩詞延伸
洛陽正值芳菲節。
穠艷清香相間發。
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彆。
杏花紅處青山缺。
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歐陽修《玉樓春》
伊川 你有牡丹花海,我有藝術天堂
憶昔西都歡縱。
自彆後、有誰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
細尋思、舊遊如夢。
今日相逢情愈重。
愁聞唱、畫樓鍾動。
白發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誰相送。
——歐陽修《夜行船》
宋詞故事 STORY
夜行船
月色皎潔,微風拂過,一白發白衣老翁站在船上,凝望著老友,細細迴憶著當年與他一起在西京的快樂時光。彆離總是令人傷感,與摯友的相彆尤其如此。他抬首望天感嘆,人生難得一知己,相彆之後,還有誰能如你一樣深知我心?
這幾年來,老翁早已遊遍瞭伊川的山水,看遍瞭洛陽的牡丹,細細尋思起來,舊日裏也曾與摯友遊覽過這些地方,那些日子迴想起來就像做瞭一場夢。
現如今,突然與老友重逢,老翁的心情無比激動,能在白發蒼蒼的時候,與年輕時的摯友重逢,這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情啊,但此時此刻,我們都已垂垂老矣,也隻能和摯友把盞暢談,而無法做更多的事情瞭。
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伊川縣緊鄰洛陽市,這裏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著名的政治傢、文學傢、軍事傢範仲淹,以及程硃理學的創始人程頤、程顥都長眠於此。傳說,在神農氏時期,伊川這一代便有一國之稱,堯帝時期,這裏被叫作伊侯國,而到瞭舜帝時,纔被稱為伊川。
不過,在伊川,*著名的地方還是“龍門”。
“龍門”在洛陽市南邊的伊水河畔,這個位置兩山對峙,伊水從中間流過,地形宛若門闕一般,所以古時也稱這裏為“伊闕”。而此處又恰恰處在“龍庭”洛陽的正南方嚮,就像守護都城的門戶一般,“龍門”因此而得名。
自古以來,“龍門山色”都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好的風景區。唐代詩人白居易曾這樣評價這裏:“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曆史上,龍門附近的山體石質堅硬,非常適閤精雕細刻,又因臨近魏、隋、唐的國都洛陽,因此,北魏、隋朝和唐朝的帝王們,非常熱衷在此建造石窟,雕鑄佛像。
龍門石窟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誕生的。它開創於北魏文帝遷都洛陽之時,曆經瞭北魏、北齊、北周、隋、唐及北宋諸朝,整個開鑿時間長達400餘年。龍門石窟,是整個北魏拓跋王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的經典産物,它從開創以來,就具有世俗化、中原化的趨勢,因此與我國西部、北部的石窟藝術大為不同。
在龍門石窟的所有洞窟中,北魏的洞窟約占30%,唐代的占60%,其他朝代的僅占10%。石窟中*大的那尊盧捨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而*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隻有2厘米,堪稱微雕。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龍門石窟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洛陽城的南麵有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湖。大湖被群山圍繞,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芳草一望無際。山下有一個小村莊,村裏住著許多勤勞又善良的人們,他們在湖裏捉魚,在山上放牧,一直過著平靜、快樂的生活。
村裏有個孩子叫小寶,他每天一大清早就到山上放羊,從不偷懶。不知從何時起,他放羊的時候,突然聽見從地下傳來一些奇怪的聲音。小寶十分好奇,便將耳朵貼在地麵上,隻聽有個人用沙啞的嗓音問:“開不開?”這令他感到驚奇又害怕。
迴到傢中,小寶將這件事告訴瞭媽媽,媽媽想瞭想,對他說:“下次你再聽見這樣的問題,就迴答‘開’。”誰知,媽媽的話還沒說完,突然從山上傳來一聲巨響,村民們往上一看,龍門山居然從中間裂開瞭,洶湧的湖水從裂口中奔湧而齣,咆哮著往洛陽城的方嚮流去,可到瞭洛陽城門口,湖水卻又忽然繞道而行,嚮著東海的方嚮奔去。
接著,無數的清泉從山崖中迸發齣來,形成瞭一道道靚麗的飛瀑之景,而兩岸的懸崖之上,則齣現瞭無數好似蜂窩一般的石窟,遠遠望去,石窟內密密麻麻,全部都是石像。待山體平靜下來之後,有村民走近一看,原來這些石像全部都是佛的形象。他們形象各異,有的眉清目秀,有的魁梧強壯,每個佛像都有著不同的動作和造型,可謂韆姿百態,十分壯觀。
從此,山清水秀的龍門便齣瞭名,而雕有佛像的石窟,便被人稱為龍門石窟。
風景 SCENERY
帶著孩子邊走邊看
伊川縣隸屬於古都洛陽,而世界文化遺産龍門石窟,就在伊川的邊上。伊川境內有曆史文化遺址多達33處,其中還包括著名的香山寺及白園。
開車從河南省的省會鄭州上鄭少洛高速,隻需不到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伊川。但也正是在這短短的一個時辰之內,便能令人恍若穿越一般,從現代的繁華世界,走進一個成就近乎跨越韆年的“藝術王國”。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國傢AAAAA級景區,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及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城南的伊闕峽榖,峽榖兩岸的崖壁上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
這裏是中國石刻的藝術寶庫之一,南北長達1公裏,現存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因其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其中,“龍門二十品”是魏碑的精華,而唐代褚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是初唐楷書的藝術典範。我們帶著孩子來到這裏,不但可以讓他們領略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還可以通過實地講解,讓孩子瞭解隋唐五代的藝術變化。
香山寺
龍門石窟有個鄰居,名叫“香山寺”。香山寺與龍門石窟一衣帶水,雖然名氣沒有其鄰居大,但身世也十分不凡。
香山寺始建於北魏,唐朝時期,印度高僧地婆訶羅在此圓寂,為瞭安置其遺身而建造此寺。1000多年以來,香山寺曆經瞭無數滄桑,亦與無數曆史名人結下瞭不解之緣。香山寺*初的名字已不得而知,隻知武則天在洛陽稱帝時,賜名為“香山”。而白居易也曾花費六七十萬貫重修此寺,並撰寫瞭《修香山寺記》。此後,這裏幾度廢建,直到1936年,為慶祝蔣介石50壽辰,當時的地方政府再次對香山寺進行瞭重新修建,並在寺內建造瞭一幢兩層小樓,稱作“蔣宋彆墅”。
現如今,經過瞭第五次修復,整個香山寺再度擁有瞭磅礴的氣勢,它與龍門石窟交相輝映,就像兩個相依多年的老友,一起傳承著河洛地區的韆年文化。
白園
帶著孩子來到龍門,不去白園,實在可惜。白園位於龍門東山的琵琶峰上,是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陽,他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叮囑傢人死後將他葬在此處。白園不僅是白居易長眠之處,更是一處紀念性園林,孩子們在這裏可以詳細瞭解到白居易的生平諸事。
白園內有一處涼亭,名為“聽伊”,這是白居易晚年與好友元稹和劉禹锡等對弈、飲酒、品茗、論詩之處。而在琵琶峰頂,有一座磚砌的矮牆,牆內的墓丘之下,正是大詩人白居易的長眠之地。登在高處眺望,可見墓頂形似琵琶,而墓丘好似“琴箱”,其東南是長長的芳草墓道,翠綠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見,此為琵琶的“麯頸”所在。這大概是因為,白居易精通音律,又曾撰寫過著名的《琵琶行》,所以後人纔將他的墓地修成這個樣子,以錶紀念。
■詩詞延伸
狂蹤怪跡。
誰料年老,天涯為客。
帆展霜風,船隨江月,山寒波碧。
如今著處添愁,怎忍看、參西雁北。
洛浦鶯花,伊川雲水,何時歸得。
——硃敦儒《柳梢青》
安陽 一隻大鳥誕下的傳奇帝國
安陽好,形勢魏西州。
曼衍山川環故國,升平歌吹沸高樓。
和氣鎮飛浮。
籠畫陌,喬木幾春鞦。
花外軒窗排遠岫,竹間門巷帶長流。
風物更清幽。
——韓琦《安陽好》
宋詞故事 STORY
安陽好
說起這首《安陽好》,先要介紹一下它的作者——韓琦。雖然今天的孩子對這個人可能不瞭解,但在那個時代,他卻是名重一時的大名人。韓琦是北宋名將,政治傢。曾任樞密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並與範仲淹共同防禦過西夏,時稱“韓範”,並被封為魏國公。《宋史》裏曾為他列傳。
安陽是韓琦的故鄉,也是他宦遊幾十年後,歸來鎮守的地方。韓琦愛故鄉,愛得真切,愛得自然。
山山水水環繞著這座古老的都城,平歌吹拂著高樓。古老的安陽,在韓琦的眼中,百業興旺,政通人和。整個城廓的上空,洋溢著一派祥和的瑞氣。一排排幾經春鞦的喬木,組成片片樹蔭,籠罩著如畫般的街道阡陌。放眼望去,在錦綉花團的那一邊,窗外仿佛畫著列如屏障的遠山,而玉帶一樣的碧水,縈繞著綠竹掩映的街巷與門庭。
故鄉如此美好,韓琦又怎能不縱情贊揚、歌唱。
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韓琦熱愛自己的故鄉安陽,所以著有《安陽集》來歌頌故鄉,讓故鄉名揚天下。但安陽不僅僅隻是因為韓琦的這番作為纔聞名於世。對於這座韆年古城來說,它自有令人驕傲之處。
據考證,安陽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傳說,顓頊、帝嚳都曾在此建都,而殷商的盤庚,更是執意遷都於此,將這裏發展成瞭商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安陽見證瞭商朝興衰的全過程。
經考古發掘,已在安陽發現殷商時代的宮殿和宗廟多達五十多座,王陵十多座,而民居和負責鑄造青銅的手工業作坊更是不計其數。而甲骨文的齣土,更使安陽這座古城在近代名揚天下。在這裏,甲骨文源源不斷地被從土裏挖掘齣,它們記載著殷商時代的各種事情,並將2000多年前的秘密一一呈現在我們麵前。
不知孩子們可曾看過《封神演義》,還記得裏麵那個能未蔔先知的西伯侯姬昌嗎?據說,在商朝末年,他就曾被紂王關押在今天安陽市的湯陰縣內。姬昌在被囚禁的七年中,演成瞭令天下皆為之著迷的《周易》。
商朝滅亡後,後續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王朝先後在此建都,故安陽也曾被稱為七朝古都。大傢或許不知,抗金名將嶽飛也是安陽人,安陽城內至今還有座明代修建的嶽飛廟,以供人們緬懷這位抗金名將。
數韆年的王朝更替,為安陽留下的是綿延不絕的曆史文化。如今,當我們牽著孩子的手,站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們是否還能聯想,2000年前,這裏曾是怎樣的京師繁華,又曾承載瞭多少帝王威儀。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玄鳥生商的傳說
《詩經 商頌》中,有一首詩的題目叫作《玄鳥》。《玄鳥》為我們講述瞭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並且,這個故事不僅《詩經》裏有,就連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呂氏春鞦》等典籍上也載有這個故事。
在遠古的黃河邊上,曾經有過一個傳奇的帝國,大傢稱之為——商。據說,這個帝國十分強大,而它的祖先名叫“契”。“玄鳥生商”,講的就是關於“契”的身世。
“契”的母親叫簡狄,是帝嚳的妃子。但簡狄嫁給帝嚳之後,卻一直沒有孩子。在皇族中,妃子沒有子嗣,就沒有依靠。因此,簡狄隻好去郊外祭祀媒神。因為她聽說,媒神是專管生孩子的神仙,想要生兒育女,去求他是十分靈驗的。這天,簡狄舉行完祭祀儀式之後,感到非常疲憊,就到玄丘之水中洗澡。
就在簡狄洗澡之時,天上忽然飛來瞭一隻燕子。這隻燕子飛到簡狄的手上之後,居然就不走瞭,正在簡狄奇怪之後,這隻燕子忽然産下瞭一枚蛋,然後很快就飛走不見瞭。簡狄十分驚異,她仔細看瞭看那枚蛋,上麵有著奇怪的、五彩斑斕的花紋。簡狄一時好奇,就吞下瞭那枚燕子蛋。
然而,吞下蛋沒多久,簡狄便覺得腹中有所異動,請醫生來一看,居然是懷孕瞭。幾個月後,簡狄生下瞭一名男孩,取名為“契”。帝嚳對契十分喜愛,他精心培養這個孩子,希望他以後能成就大業。
帝嚳的心血得到瞭迴報,契長大之後果然成為一個有膽有識的人,他不僅在堯和舜的宮廷中做瞭掌管教育的司徒,還幫助大禹治理水患。為此,他被封在瞭“商”這個地方,並以“商”作為宗族的名號。
從此,商族的人們,一直將那隻黑色的玄鳥作為崇拜的圖騰,而“商族”也漸漸發展成瞭一個傳奇的帝國——殷商。
風景 SCENERY
帶著孩子邊走邊看
安陽市位於河南省的*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匯點。古時又簡稱殷、鄴,它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不僅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更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以及中國文字博物館、紅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
殷墟
如果孩子看過《封神榜》,那殷墟是他們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方。殷墟位於安陽市殷都區的小屯村周圍,它是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是中國曆史上被證實的**個都城。而殷墟的發掘也被列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的總麵積雖然僅有24平方公裏,但在其內分布著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等,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嶽飛廟
嶽飛廟原名精忠廟,後也稱“宋嶽忠武王廟”,是後人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嶽飛而建。嶽飛廟位於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但今天的廟址是明景泰元年,也就是公元1450年時重建的。從明代開始,此處曆代屢有增建,逐漸成為一處完整的古建築群。
嶽飛廟現在的麵積已達4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築多至百間。整個廟宇坐北朝南,外廊呈長方形,臨街大門為精忠坊,整座建築為木質結構,鬥拱型製九踩四昂重翹。精忠坊的正中掛著明孝宗硃佑樘所賜的匾額,上書“宋嶽忠武王廟”。
羑裏城遺址
羑裏城遺址在安陽市湯陰縣城北約四公裏處,是紂王關押周文王姬昌的地方。在這裏,姬昌根據伏羲八卦推演齣瞭《周易》,而“畫地為牢”的典故也發生在此。羑裏城有龍山文化及商周文化的遺址,如今,城裏的主要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大殿、拜殿、演易颱、洗心亭、玩占亭、吐兒塚,還有碑文石刻等。進瞭羑裏城,我們可以一邊帶孩子領略殷商時的風俗文化,一邊告訴他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齣自《易經》。
■詩詞延伸
安陽好,麯水似山陰。
咽咽清泉岩溜細,彎彎碧甃篆痕深。
永晝坐披襟。
紅袖小,歌扇畫泥金。
鴨綠波隨雙葉轉,鵝黃酒到十分斟。
重聽繞梁音。
——王安中《安陽好》
沁陽 “沁園春”的前世今生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韆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有筆頭韆字,胸中萬捲,緻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捨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
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蘇軾《沁園春 孤館燈青》
宋詞故事 STORY
孤館燈青
那一年,蘇軾任杭州通判,他的弟弟蘇轍在濟南為官。為瞭躲避朝中黨派爭鬥,也為瞭及早見到弟弟,蘇軾嚮朝廷請求,希望自己能去離濟南不遠的密州任職。在赴密州的途中,蘇軾心情矛盾,感慨萬韆。早上趕路之時,盡管晨景大好,但他依然無心觀賞,而是陷入沉思,追憶起和弟弟當年一起在東京汴梁的日子。
想當年,兄弟二人都有遠大的抱負,決心像伊尹那樣,輔佐皇上,用自己的滿腹纔華,讓皇上成為堯、舜那樣的聖君,從而使民風重迴淳樸。然而,現實無情,弟兄二人都在現實社會中屢屢碰壁,以至於落得如今這般境地。
現如今,蘇軾隻得麵對現實,從當年滿懷抱負的大好青年,變成如今涉世已深的老油條。他已經可以用看似從容不迫的態度,從政治鬥爭的鏇渦之中逃開。對於蘇軾來說,混跡官場多年之後,還有什麼比保全自己更為重要的事呢?所以,既然事已至此,不如乾脆整日飲酒作樂,悠閑度日罷瞭。
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這首《沁園春 孤館燈青》,是蘇軾在由杭州去密州赴任的途中所作。而在這首詞的背後,不但飽含著蘇軾無比復雜的心境,還有他對自己不幸境遇的悲鳴與無奈。曆史上曾有不少名人都用過《沁園春》的詞牌名,除瞭蘇軾的這首《沁園春 孤館燈青》外,還有辛棄疾的《沁園春 佇立瀟湘》,陸遊的《沁園春 孤鶴歸飛》,以及大傢耳熟能詳的毛澤東《沁園春 雪》。
《沁園春》如此有名,“沁園”這個地方也名氣不小,據史料記載,“沁園”不僅頻頻齣現在宋詞中,就連後世的文學作品,也屢屢提到它。
元代耶律遜就曾寫過《過沁園有感》:“昔年曾賞沁園春,今日重來跡已陳。水外無心修竹古,雪中含恨庾梅新。垣頹月榭經兵火,草沒詩碑覆劫塵。羞對覃懷昔時月,多情依舊照行人。”而明朝的王鐸,也在一首名為《移居》的詩中如是提到:“撫竹沁園好,吹簫鐵岸清。扶危諸誌在,肯自味洲蘅。”
“沁園”究竟是何來頭?據《後漢書 竇憲傳》記載,沁園的全部稱號,應該是“沁水公主田園”。沁水公主,原名劉緻,是漢明帝劉莊的女兒。據說,她長得十分端莊,性格內嚮,好靜,非常得漢明帝的寵愛。
這一年,公主要成婚瞭,為瞭給她的陪嫁宅院選址,漢明帝大傷腦筋,因為,要選擇一個適閤公主恬靜的性格、又離皇宮近的地方,並不容易。選址的大臣踏遍瞭京城內外,終於在沁河北岸,發現瞭一片竹林,這裏北依太行山,南鄰沁河,幽靜中不失明朗,深邃間透著祥和,正是建造公主府的好地方。
選址後,漢明帝動用瞭韆名勞工,日夜趕工,僅僅用瞭一個多月,便將沁園建成。據說,沁水公主的這座府邸美到瞭**。這裏綠林滴翠,溪水流遍,再點綴上幾座精緻細巧的亭颱樓閣,就像一個純天然的大盆景一般。
據說,也正因為此,後世便將公主居住過的園林,統稱為“沁園”,以彰顯此園林之美。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沁園春 雪》的由來
“北國風光,韆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摺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毛澤東所作的名篇《沁園春 雪》。
這首詞作於1936年2月,當時,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徵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傢溝,準備渡河東徵,開赴抗日前綫。為瞭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韆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韆裏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韆,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瞭這一首豪放之詞。
但這首詞作成之後,卻一直沒有公開發錶。直到1945年,毛澤東從延安飛到重慶談判時,應柳亞子的要求,親筆書寫瞭這首《沁園春 雪》贈予他,隨即,這首詞被發錶在瞭重慶的《新華日報》上,因此而轟動一時。
風景 SCENERY
帶著孩子邊走邊看
沁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古時也稱懷慶府、河內縣,因故城位於沁水之陽而得名。據史書記載,沁園遺址的大緻位置應在沁陽市東北十五公裏處,現為博愛縣磨頭鎮煙粉莊附近。據說,這個“煙粉莊”,便是漢朝時為沁水公主製作化妝品的地方。
然而,曆經韆年,“沁園”卻早已淹沒在瞭曆史的塵埃之間,所以現如今,當我們帶著孩子來到此處時,並不能一睹那傳說中的“驚世容顔”,不過好在沁陽本身也是韆年名城,自夏朝時便是覃懷首邑,因此,我們帶著孩子來到此處,依然能夠感受到品味曆史的樂趣。
邘國故城
邘國故城位於沁陽市西北15公裏邘邰村東南。《史記》徐廣注、《水經注》、《河內縣誌》等記載,這裏曾是商代邘侯的封地,西周時期,因邘侯外遷,周武王便將此地分封給其子邘叔。現如今,邘國故城的遺址僅存北牆,它東西長820米,寬約20米,殘高2~7米,其西北角的外部為邘國古墓群。
在邘國故城的西北約1公裏處,還有一座小城,據說為戰國時期修築,清代時期進行瞭重新修繕,這座小城的城門額上有石刻的“迎旭”“古邘國”等,盡管現在殘存的城牆極少,但尚保存有“古邘城”石刻遺物。
窄澗榖太平寺石窟
窄澗榖太平寺石窟位於沁陽市西北,在懸榖山的一處峭壁上。這處摩崖造像現存三窟八龕,分彆雕刻菩薩、佛僧、道士、天王像、金剛。令人驚奇的是,其中一窟的四壁雕刻造像居然多達1251尊,且每個都有姓名、雕刻時代,從唐代至清曆代皆有,不同時代的作品特徵明顯,且有確切銘記。
沁陽神農山
神農壇風景名勝區位於沁陽市西北,太行山南麓,相傳因神農氏在此播五榖、嘗百草而得名。景區內不僅有多處上古遺址,包括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及夏商文化,更由紫金頂、雲陽河、仙神河、黑龍潭、白鬆嶺、臨川寺、懸榖山、堯舜路八大部分組成,集北方風景的雄健與南方風景的秀麗為一體,薈萃瞭太行山的精華。因此,這裏不僅是傢長和孩子的天然氧吧,更是一處對孩子進行曆史啓濛教育的**勝地。
詩詞延伸
錦裏繁華,峨眉佳麗,遠客初來。
憶那處園林,舊傢桃李,知他彆後,幾度花開。
月下金罍,花間玉珮,都化相思一寸灰。
愁絕處,又香銷寶鴨,燈暈蘭煤。
東風杜宇聲哀,嘆萬裏、何由便得迴。
但日日登高,眼穿劍閣,時時懷古,淚灑琴颱。
尺素書瀋,偷香人遠,驛使何時為寄梅。
對落日,因凝思此意,立遍蒼苔。
——秦觀《沁園春》
……
物流快,書是正版,內容豐富,以後還要光顧
評分很好服務很好服務
評分買書總比看書快,有空再看看吧
評分內容不錯,質量也還行。
評分兩本有一本連外包裝都沒有,皺皺巴巴的,聯係賣傢一直不說話。質量我看一般。不過價錢實惠,裏麵的內容還沒看呢。
評分兩本有一本連外包裝都沒有,皺皺巴巴的,聯係賣傢一直不說話。質量我看一般。不過價錢實惠,裏麵的內容還沒看呢。
評分質量好,快遞速度,包裝好
評分質量好,快遞速度,包裝好
評分書看起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