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正常和病理功能)(精)

步态分析(正常和病理功能)(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杰奎琳·佩里朱迪丝M.伯尔斐... 编
图书标签:
  • 步态分析
  • 生物力学
  • 运动学
  • 康复医学
  • 神经病学
  • 骨科
  • 临床评估
  • 步态障碍
  • 医学影像
  • 运动功能障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科技
ISBN:9787547835029
商品编码:1417923079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步态分析(正常和病理功能)(精)
  • 作者:编者:(美)杰奎琳·佩里//朱迪丝M.伯尔斐德|译者:姜淑云
  • 定价:168
  • 出版社:上海科技
  • ISBN号:978754783502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6-01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452
  • 字数:550千字

内容提要

杰奎琳·佩里、朱迪丝M.伯尔斐德主编的《步态 分析(正常和病理功能)(精)》是一部*经典、覆 盖学科*全面的步态分析类专著。
     书中对正常步态和病理步态的发生与影响因素进 行了系统阐述和详细分析,覆盖骨科(成人、儿童) 、运动医学、儿科、康复科、推拿科、针灸科等所有 与步态异常疾病相关的学科。
     本书适合医生、治疗师、矫形师、工程师等在临 床诊断、康复及手术方案制订、临床疗效评价时参考 。
    

作者简介

杰奎琳·佩里,医学博士,1935-1940年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体育教育专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医院理疗师的经历为Perry医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41-1945)。除了定期为军队中的伤员做康复理疗,她还在一个研究中心工作了两年,主要从事小儿麻痹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损伤康复、小儿麻痹症和类风湿关节炎这三个临床领域的研究,需要通过大量日常观察积累的步态分析数据以探索改善患者行走能力的方法。在这两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她还同时担任两所军区学校(Hot Springs,AR和Denver,CO)物理治疗学专业的教授,主要教授解剖学、人体运动学、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而正常步态和病理步态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篇 基本原理
**章 步态周期
第2章 步态的时相
第3章 基本功能
第2篇 正常步态
第4章 足踝复合结构
第5章 膝关节
第6章 髋关节
第7章 头、躯干和骨盆
第8章 上肢
第9章 整体功能与双侧协同关系
第3篇 病理步态
**0章 病理机制
**1章 足踝的步态偏差
**2章 膝关节步态偏差
**3章 髋关节步态偏差
**4章 躯干及骨盆步态偏差
第4篇 临床问题
**5章 病理步态案例
**6章 儿童步态分析
第5篇 **运动功能
**7章 上、下楼梯活动
**8章 跑步
第6篇 定量化步态分析
**9章 步态分析系统
第20章 运动分析
第21章 肌肉控制与动态肌电图
第22章 步态动力学——地反力、向量、力矩、功率和压力
第23章 步幅分析
第24章 能量消耗
缩略词对照
术语解释
步行中正常关节运动范围标准


步态的奥秘:探寻人体运动的和谐与失衡 步态,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动作,实则蕴含着人体复杂而精妙的生物力学协调。它不仅是我们从A点移动到B点的基本方式,更是身体健康状况、神经系统功能、骨骼肌肉整合乃至心理状态的直观反映。我们每天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行走,每一步的节律、幅度、支撑和推进,都记录着身体的语言,诉说着它的故事。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常的步态是一种高度复杂、多层次的运动控制过程。它需要大脑皮层、小脑、基底神经节等多个中枢神经系统区域的精密指挥,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将指令准确传达给全身数以百计的肌肉。脊髓内的反射回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快速响应地面反馈,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同时,强大的骨骼系统提供支撑框架,而柔韧而有力的肌肉则负责产生运动和吸收冲击。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韧带和肌腱的弹性和强度,都协同工作,确保每一步的平稳、流畅和高效。 一趟正常的步态之旅,通常可以分解为几个关键的阶段。首先是“站立相”,在此阶段,身体承载着大部分重量,双脚交替支撑。站立相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支撑期”和“摆动期”。支撑期是行走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当一只脚接触地面,直到另一只脚离地,身体的所有重量都由这只脚承担。在这个过程中,足弓的塌陷和反弹,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以及髋关节的内收和外展,都精确地按照时间顺序发生,以吸收冲击、维持平衡并推动身体前进。当一只脚离地,进入摆动期时,它在空中向前移动,为下一次落地做准备。小腿的摆动,膝关节的屈曲,髋关节的屈曲,共同完成这一过程。 更细致地观察,我们会发现步态的优雅并非偶然。足部的每一次着地,从足跟到前足的滚动,都像一个精密的制动和启动系统,将动量传递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膝关节在站立相初期会轻微屈曲,以吸收地面带来的冲击,保护身体免受震荡。当身体重心向前推进时,膝关节又会逐渐伸展,提供向前的动力。髋关节的运动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控制着腿的摆动幅度,还影响着骨盆的稳定性和身体的整体对齐。 我们常说的“步态分析”,便是对这一系列复杂动作进行系统性的观察、测量和解读。它涉及对行走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学(如关节角度、肢体轨迹)和动力学(如地面反作用力、肌肉活动)的量化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个体步态特征的丰富信息,例如步频(每分钟步数)、步长(两脚之间距离)、步宽(双脚之间横向距离)、支撑时间(一只脚接触地面的时间比例)等等。这些参数的组合,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步态指纹”。 然而,人体并非总是处于完美的运行状态。当身体的某些部分出现问题,或者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受损时,步态就会发生微妙乃至显著的改变。这些改变,就是我们所说的“病理步态”。病理步态的出现,往往是身体在发出警报,提示我们存在潜在的健康隐患。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患有关节炎,膝关节的疼痛和僵硬会直接影响其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能力,导致其在行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减小,步态变得僵硬,甚至可能出现跛行。如果脊柱侧弯,身体重心会发生偏移,为了维持平衡,身体可能会代偿性地倾斜,步态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变得不对称。 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中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更是会对步态产生深远的影响。中风患者可能出现患侧肢体的无力或僵硬,导致拖曳步态或剪刀步态。帕金森病患者则常表现出步速减慢、步距变小、身体前倾、以及“慌张步态”(小碎步快速向前,难以停止)。这些神经系统疾病影响了大脑对肌肉的控制,使得原本流畅的步态变得迟缓、笨拙,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足部本身的损伤,如骨折、扭伤、足底筋膜炎等,也会直接导致步态改变。患者为了避免疼痛,可能会改变着力点,缩短支撑时间,甚至出现跛行。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可能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增加跌倒的风险,从而影响步态的稳定性。 因此,对步态的深入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健康的行走方式,更是为了识别和诊断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精确的步态分析,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更早地发现疾病的迹象,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例如,在运动医学领域,步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员的损伤预防和康复。通过分析运动员的步态特征,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不良生物力学模式,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纠正训练。在康复医学领域,步态分析是评估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跟踪患者步态的变化,治疗师可以量化康复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更进一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步态分析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它被用于法医学中的步态识别,以帮助识别犯罪嫌疑人;也被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在老年医学领域,步态分析能够评估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并为预防跌倒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步态并非只是简单的行走动作,它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是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步态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人体的精妙之处,更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宝贵的线索,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守护我们的健康。每一次的迈步,都是一次身体与大地的对话,而步态分析,正是解读这场对话的语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康复治疗和运动科学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从业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步态分析的最新进展。这项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步态分析在不同病理情况下的应用。比如,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如脊柱侧弯、骨关节炎、足部畸形等情况下,步态会呈现出哪些典型的改变?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步态测量设备和技术,例如压力传感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惯性测量单元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尤其关注书中所阐述的步态评估指标,例如步速、步长、步宽、触地时间、支撑期比例、摆动期角度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量化和诊断步态异常。另外,书中对于步态分析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例如如何根据步态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来改善步态功能,是否会有详尽的论述?我希望能从中获得更系统、更前沿的专业知识。

评分

这次偶然的机会翻开了这本书,虽然我本身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作为一个长期受下肢关节不适困扰的普通人,我对“步态”这个词并不陌生。每次去看医生,医生总会让我走几步,然后根据我的行走方式来判断病情。我总觉得,这“走”的过程里藏着很多信息,只是我无法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我们平时走路时,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工作的。比如,脚踝、膝盖、髋关节,甚至脊柱,它们在行走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有没有一些日常的自我观察方法,能让我们初步判断自己的步态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我最感兴趣的是,书里会不会讲到一些常见的生活习惯,比如穿高跟鞋、久坐不动,会对我们的步态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以及,有没有一些简单的、在家就可以做的步态改善练习?我不是想成为专家,只是希望能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更主动地去关注和维护自己的行走健康。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启发,那就太棒了。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其“病理功能”的部分。我是一名在临床工作中接触大量行动不便患者的康复治疗师,深知精确的步态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康复方案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去剖析各种疾病状态下步态的异常机制。比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对步态产生的具体影响,例如僵硬、震颤、共济失调、肌力减退等如何具体体现在步态参数上?同样,对于周围神经病变、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书中的分析是否足够详尽,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疾病如何改变了正常的步态模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不同疾病的步态特征对比,以及针对这些特定步态问题的干预策略。如果书中还能包含步态分析在运动康复、假肢/矫形器适配、甚至运动表现提升方面的案例研究,那将对我个人的临床实践带来巨大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金色的“精”字在书名旁熠熠生辉,仿佛在暗示着内容的深度和价值。我是一个对人体运动机制充满好奇的人,尤其是行走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生物力学原理的过程。一直以来,我都想深入了解“人是怎么走路的”,以及在出现问题时,这种“走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其中的奥秘,比如,正常的步态究竟有哪些关键的指标和特征?不同年龄段的人,步态会有怎样的差异?运动学和动力学在这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更关注的是,当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或损伤时,步态会表现出哪些异常的模式?比如说, Parkinson's 病患者的步态特点是什么?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他们的步态又会呈现出哪些新的挑战?我想知道,这些病理性的步态是如何被量化和评估的,是否有标准化的方法来识别和记录?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详细图解和数据分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通过它们来加深理解。

评分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这本书,说是对理解人体运动非常有帮助,我虽然不是医学或运动科学的专业人士,但一直对“健康”这件事比较关注,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总觉得身体不如从前灵活,走路有时候也会有些许的不稳。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越走越慢”或者“越走越费力”。它会不会解释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步态问题,比如平衡感下降、步伐变小、身体摇晃等等?然后,有没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延缓这些变化,或者改善现有的步态问题?比如说,通过一些特殊的锻炼方式,或者调整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我不太喜欢看太学术、太枯燥的书,所以希望这本书的语言会比较亲切,能够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看得懂,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信息,而不是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如果能配上一些清晰的图片或者插画,那就更好了,这样更容易想象和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