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托名管仲所著
将儒、道、法、兵等各家思想的精华融为一体,内容庞杂,论述深邃精奥
注译选取代表性篇目,便于对管子思想有概括性的认识
枢言
【题解】
枢言,就是重要而关*的言论。枢,本指门上的转轴,在这里指事情的中心或关*部分。本篇运用哲理化的语言阐述了治国治天下、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以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本篇提出的一些观点,对于现在的政治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原文】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
枢言曰:爱之①,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者用之,而天下治矣。者,审所先所后,先民与地则得矣,先贵与骄则失矣。是故先王慎所先所后。
【注释】
①之:指百姓。
【译文】
管子说:道在天上,如同太阳;道在人体,如同心脏。所以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活着就是依靠气。有名分则治,无名分则乱,统治国*就是依靠名分。
枢言指出:爱民、利民、益民、安民,这四者都是从道生出来的。成就之业的人运用它们,天下便得到了治理。成就之业的人,就是要清楚地知道应该先做什么事,后做什么事。把百姓和土地放在第X位就能获得成功,把贵和骄傲放在第X位就会失败。所以,先代的圣王总是非常慎重地确定事物的先后次序。
【原文】
人主不可以不慎贵①,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故人主之卑尊轻重在此三者,不可不慎。
国有宝,有器,有用。城郭、险阻、蓄藏,宝也。圣智,器也。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宝器而轻其末用,故能为天下。
生而不死者二②,亡而不立者四:喜也者、怒也者、恶也者、欲也者,天下之败也,而贤者寡之。
为③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故先王贵善。
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衰主积于贵人④,亡主积于妇女珠玉。故先王慎其所积。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⑤也。
【注释】
①慎贵:慎重地对待富贵。
②二:气和名。
③为:伪。
④贵人:官吏。
⑤指:主旨,意义。
【译文】
君主不可不慎重地处理尊贵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地处理百姓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地处理财富的问题。慎重处理尊贵的问题,在于如何推举贤人;慎重处理百姓的问题,在于如何选用官吏;慎重处理财富的问题,在于如何加强农业。所以,君主的尊卑轻重决定于这三个方面,不可不慎重处理。
一个国*都会有、有器用、有财富。内外城墙、山川险地、粮食贮备,这些都是国*的;圣明智谋,是国*的器用;珠玉,是国*工商业的财富。先代圣王看重与器用,轻视财富,所以能治理天下。
生存而不死的原因有两个:气与名。亡国而不能立国的原因有四个:喜、怒、厌恶与欲望,它们都能导致国*的败亡,贤明的君主很少犯这些毛病。
伪善,不是真正的善。善,是无法弄虚作假的。因此先代圣王重视善。
成就王业的国君招徕百姓,成就霸业的国君招徕将士,衰败的国君扩大官僚阶层,亡国的国君则收敛珠玉与妇女。所以,先代圣王都慎重地对待积聚的问题。
要加紧探索,加紧探索,因为万物众多;努力去做,努力去做,因为万物是随时消逝的;努力探索,努力探索,因为万物意旨精深。【原文】
人故①相憎也,人之心悍,故为之法。法出于礼,礼出于名。名、礼,道也。万物待名、礼而后定。
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②。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入所出。以卑为卑,卑不可得。以尊为尊,尊不可得。桀、舜是也。先王之所以X重也。
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粟。得之,尧舜禹汤文武孝己,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王重之。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③类,尽死矣。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贤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权。坦坦④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故存国*,定社稷,在卒谋之间耳。
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⑤乎莫得其门,纷纷乎若乱丝,逡逡⑥乎若有从治。故曰,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贵者贵之。彼欲贵,我贵之,人谓我有礼。彼欲勇,我勇之,人谓我恭。彼欲利,我利之,人谓我仁。彼欲知,我知之,人谓我慜⑦。
戒之,戒之,微而⑧异之,动作必思之,无令人识之,卒来者之。
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
【注释】
①故:固。
②参视:第三个事情出现。
③畴:类,同辈。
④坦坦:平常。
⑤豚豚:隐秘。
⑥逡逡(qūn):有次序。
⑦慜(mǐn):敏。
⑧微而:不能。
【译文】
人本来是存在相互憎恶的情况的,人心凶悍,所以制定法令。法令出自礼,礼出自名分。名分和礼都是道。万物都是在名分和礼出现后才能确定下来。
万物都是由阴阳相生而形成的第三个事物,先王就是根据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慎重对待正反两方面的。以卑下评定卑下,就不能了解什么是卑下;用尚评定尚,就不能了解什么是尚。桀和舜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先王重视正反两方面的原因。
得到它就能生存,失去它就一定死亡,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只有粮食。得到粮食,尧、舜、禹、汤、文、武和孝己都获得成功。天下人也必须依靠它才能生存。因此先代的圣王重视它。断了食,等于过歉收之年;断了三天食,等于过饥饿之年;断了五天食,等于过饥荒之年;断了七天食,就没有国土;断了十天食,人类就没有了,全部都将饿死。
先王重视诚信。有了诚信,天下各国才能相处安好。贤良的大夫不依靠宗室门第,士人不依靠别国的势力。取得了一点平平的成绩不自认为有功,平常的财富不会拿来自己使用。所以,使国*生存,让社稷安定的大事就能在短时间内的谋划解决了。
圣人运用他的心智时,表面混混沌沌实际却博大而周到,好像隐隐地让人摸不到门路,纷杂的样子好像一团乱丝,却又像井然有序地经过了梳理。所以说,想要求知的人,就让他获得知识;想要求利的人,就让他获得利益;想要求勇的人,就让他获得勇气;想要求地位的人,就让他获得地位。他想获得地位,我就让他获得地位,别人会说我有礼;他想获得勇气,我就让他获得勇气,别人会说我恭;他想获得利益,我就让他获得利益,别人会说我仁;他想获得知识,我就让他获得知识,别人会说我聪敏。戒备,戒备,不能与人相异,做事一定要深思,不要被人看透,对于突发的事件,一定要有防备。对人讲信用,就是仁义;不被人欺瞒,就是智慧;既有智慧又有仁义,就是成熟的人。
管仲(约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牧民
形势
权修
立政
乘马
七法
版法
五辅
枢言
八观
法禁
重令
法法
霸言
参患
制分
君臣
小称
侈靡
治国
弟子职
轻重甲
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设计,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感,完全符合“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个定位。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陈设。它的体例编排也极为合理,从原文到注释再到译文,层次分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切换阅读路径。我常常会在工作之余,只抽取其中的某一篇或者某一个章节进行速读,享受那种快速吸收古代智慧的快感。而当遇到疑惑时,配套的详尽注释又能立刻提供支持,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阅读闭环。这种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大大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门槛,让原本被认为高不可攀的国学经典,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书房,让知识的传承变得更加平易近人了。
评分最让我赞叹的是,这套书展现了《管子》思想的宏大格局和跨时代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古代的治国方略汇编,更是涵盖了哲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通过阅读原文和对照注释,我能清晰地看到古代先贤们是如何将朴素的自然观与复杂的社会治理术完美结合的。特别是关于“法”、“势”、“术”的论述,即便拿到今天来看,依然有其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套书的翻译和整理工作,成功地将管子思想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洞见提炼了出来,让人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充满了由衷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坚固桥梁。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时就感觉到了它的厚重与精致。那种淡雅的古籍风格,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特别是那种文白对照的呈现方式,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对古文一知半解,又渴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半吊子”学者量身定做的。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辑在细节上的用心,每一个注释都精准到位,像是给迷失在古籍海洋中的我指明了方向。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解释,更是融入了对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流派的考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诸子百家的时代,与管子本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满足感,非常适合收藏和细细品读。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译文部分处理得非常出色,既保持了原文的精髓和力度,又用现代汉语流畅地表达出来,读起来毫无晦涩感。很多时候,读古籍最怕的就是那种生硬的、逐字翻译的译文,读起来佶屈聱牙,反而失去了原著的魅力。但这套书的译者显然是位深谙经典之美的大家,他们的译文如同清泉流淌,将管子那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思想娓娓道来。对于那些初次接触《管子》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座极佳的桥梁。我常常在精读原文的艰涩之处后,立刻转向译文,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让人精神一振。它让那些看似深奥的政治、经济、军事理念,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古代治国方略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思想史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特别关注这部著作的注释体系。它绝非简单的词典式解释,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对不同学派观点的辨析。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很多地方,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理解差异被注释得非常清晰,这对于把握《管子》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至关重要。我发现,很多市面上流传的解读往往只抓住了某一个侧面,而这套书的注释则更显全面和辩证,它不急于下一个绝对的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背后的历史动因和理论基础。这种严谨而又开放的注释风格,极大地提升了这部经典的可读性和研究价值,让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领悟,可以说是对原著价值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