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万世“楷则”
楷书作为书体的重要门类,端庄雅正,易识易读,应用广泛。千百年来,学习书法的人大都从楷书入手,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选择唐楷,因为楷书发展至唐代,“门类众多,短长肥瘦,各臻妙境”,无论从流派、技法,还是书写形式上,已经达于巅峰。唐代楷书以其非凡成就,足以担当起后世常说的“楷则”“楷模”之“楷”。
有唐一代楷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唐、盛中唐和晚唐。
初唐,唐太宗极力推崇王羲之,魏晋风骨得到全面继承,书风瘦劲清秀,欧、虞、褚、薛为其典型。
中唐,颜真卿横空出世,彻底突破二王藩篱,建立起一套新的书写秩序,与王羲之双峰并峙。
晚唐,书法宽博之气也日渐消瘦,书坛冷清,惟柳公权一枝独秀。
唐代楷书历经正、反、合三个阶段,完成了发展历程。
唐代以后的书家学习楷书多以唐楷立身,其中能与欧颜柳比肩的大家,仅有元代赵孟頫一人。
“欧、颜、柳、赵”,以其各自卓越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在书法史上独标风骨,开宗立派,成为言及楷书则必提到的“楷书四大家”。
目录(上)
唐·欧阳询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6
《九成宫醴泉铭》 30
《虞恭公碑》 80
《皇甫诞碑》 98
唐·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120
唐·褚遂良
《孟法师碑》 156
《雁塔圣教序》 172
《大字阴符经》(传)226
《倪宽赞》(传)249
唐·敬客
《王居士砖塔铭》 258
唐·张旭
《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 264
书家及作品简介 278
l 目录(下)
唐·颜真卿
《多宝塔碑》 6
《麻姑仙坛记》 36
《颜勤礼碑》 70
《颜氏家庙碑》 132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182
《神策军碑》 216
元·赵孟頫
《三门记》 270
《湖州妙严寺记》 282
《胆巴碑》 298
书家及作品简介 318
l 书家及作品(上)
唐·欧阳询(557-641)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兼学北碑与二王,篆隶楷行均有书迹传世,楷书成就为世人称道。其体天骨开张、刚劲险绝、新颖活脱,世称『欧体』。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传世,位列『初唐四家』『楷书四大家』之首。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又称《邕禅师塔铭》。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丹。此碑参以篆隶笔意,体方笔圆,温泽如玉,尤为质朴。赵孟頫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善者。』
《九成宫醴泉铭》
为魏徵奉敕撰文,记述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用笔内擫,点画刚直劲健,法度森严;结体内紧外肆,俊峭挺拔;通篇遒劲不失婉润,端严而能险绝。如深山道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为欧体绝致。
《虞恭公碑》
又称《温公碑》、《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晚年作品。用笔平和深稳,灵活丰润,横画增加弯弧,稍变此前的劲挺方直;结字正斜相参,牢不可破;章法疏密参差,格高韵古。纵观全篇,意法兼备,韵致不凡。
《皇甫诞碑》
于志宁撰文,为纪念皇甫诞而立。此碑笔画细瘦,锋芒毕露,爽利遒劲;字形颀长,斜画紧结,抑左扬右,取势多带欹斜,较之诸碑尤为险劲;通篇冷峻森严,骨气雄健,锋势外曜,神采奕奕,深具欧体特色,见北朝风神。
唐·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师从智永,得二王正脉。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之一。封永兴县公,世称『虞永兴』,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初唐四大家』之一。
《孔子庙堂碑》
为虞世南撰文并书,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时年六十九岁。该碑用笔含蓄雍容,圆劲秀润;结体外拓修长,平实端庄。纵观全篇,宁静浑穆,潇洒出尘,一派平正中和之气。
唐·褚遂良(596-659)
字登善,杭州钱塘人。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曾官中书令并受太宗遗诏辅政,迁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初师史陵,为北派风格,后学虞世南,晚宗王羲之,融会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书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初唐四大家』之一。
《雁塔圣教序》
是唐太宗和唐高宗为玄奘所译佛经所做的序和记。用笔虚灵,弧线居多,一波三折,婉媚遒逸;结字扁阔宽舒,合抱紧结同时又舒展飞动;通篇纵横兼顾,气势连贯,格高韵古,隐含魏晋风韵,同时又创开李唐新风。
……
l 书家及作品(下)
唐·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唐代名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继承家学并师从张旭,得书法正脉。楷称『颜体』,为『楷书四大家』之一。行书《祭侄稿》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美称。书史之上,颜真卿与王羲之双峰并峙。
《多宝塔碑》
碑文记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发愿兴建多宝塔的过程及有关佛事。为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风直接二王、欧、虞、褚,又兼具唐人写经特点。通篇结构整密匀稳,点画圆劲,静中寓动,秀媚多姿。学颜者多从此碑入手,渐登堂奥。
《麻姑仙坛记》
……
《颜勤礼碑》
……
《颜氏家庙碑》
……
唐·柳公权(778-865)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三朝侍书,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世称『柳少师』。楷书人称『柳体』,与颜并称『颜柳』,『楷书四大家』之一。
《玄秘塔碑》
记载大达法师在家奉行儒教、出家弘扬佛教的事迹。为柳公权晚年作品,清王澍《虚舟题跋》认为是『诚悬极矜练之作』。此书笔力雄健,提按分明,骨势洞达;结字内紧外松,瘦劲挺拔;通篇神气清健,不染尘俗。
《神策军碑》
……
元·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宋宗室。元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谥『文敏』,世称『赵文敏』。书宗魏晋,各体皆能,楷书称『赵体』,『楷书四大家』之一。
《三门记》
是牟巘为纪念玄妙观重修三门撰写的记文。赵孟頫年轻时所书,用笔厚重,兼有行书、魏碑笔意;字取横势,宽绰秀美;纵观全篇,潇洒超逸而不失庄重。明李日华赞曰:『有泰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神,天下赵碑也』。
《湖州妙严寺记》
……
《胆巴碑》
一套可以相伴终生的经典法帖
遴选 海内外馆藏 私藏 法帖遗墨 名碑古刻
汇集 佳本 珍本 孤本 纸精墨妙 摹拓精良
通临|精临|背临 汲取 传统菁华
正脉|流变|脱化 根植 古典基因
荟萃楷书史上耀古烁今的20件(上下册)经典作品
【上】
欧阳询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九成宫醴泉铭》
《虞恭公碑》
《皇甫诞碑》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 《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
《大字阴符经》
《倪宽赞》
敬 客 《王居士砖塔铭》
张 旭 《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
【下】
颜真卿 《多宝塔碑》
《麻姑仙坛记》
《颜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赵孟頫 《三门记》
《湖州妙严寺记》
《楷书名品》,一套可以相伴终生的经典法帖
《楷书名品》即是荟萃甄选唐楷名家经典之作的合集。本书延续了《小楷名品》的出版风格,耗时一年编辑而成,较之目前市场上的其他字帖,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名家齐,选帖全,容量大
本书涵括了历代楷书名家。除了“欧、颜、柳、赵”之外,本书还选入了“初唐四大家”中影响力极大的褚遂良和虞世南。此外,还选入了张旭和敬客。
遴选每位名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均是书法史上赫赫名作,按创作年代排序,系统完整,几无遗珠之憾。
真正的一册在手,遍览无余。省去要临某帖时的东翻西找、找到也没了兴致的窘境。如此之全、之佳,目前市场上尚无可比。
二,风格各异,难度适宜
本书所选每件经典之作,书法风格皆具特色,或高华庄重、法度森严,或沉雄浑穆、庙堂气象,或挺然奇伟、英气逼人,或遒媚秀逸、流畅婉丽,每一种风格体现出不同学养、性情、审美,对不同程度的学书人而言,总有一种会适合偏好、易于上手与深入研究。对初学者、书法家或艺术爱好者,都能适用。
三,版本精良,孤本善本居多
入选本书的经典法帖,均为目前存世的、公认的版本,也包括鲜有面世的、稀见的珍贵版本。编委会不遗余力,披沙拣金,此间辛苦,只为读者呈现经典之作的佳原貌。
四,装帧古雅,印制精良
本书装帧设计力求古雅厚重,简洁大气。极力还原碑帖原有气息,如封面选用历代宫廷所藏法帖包首、函套之绫锦。版式精致典雅,内文严苛使用亿万像素超高清电子文件,多方考证、调试,极度忠实碑帖原有色调、色彩。全书所有法帖中的字幅比例相对协调,所有帖名和页码颜色尽量减淡,使读者如对真迹,直接进入观赏状态,而无过多视觉干扰。
印制方面,本书选用特订120克米色超感涂布纸四色精印,雅昌专用日本原装福斯油墨,观赏不反光,不刺眼,图色细腻,饱和度高,“墨如点漆”,明度经久不变。装订方式采用裸背锁线装(后期的封面全部为手工装订),易于该书平展翻阅,欣赏临摹。环衬为进口荷兰黑卡,书脊为台湾原产皱纹布,保证了该书的美观与耐翻耐用。同时,大16开本也便于携带、出行。
五,超高价值,良心之作
本书在编辑制作上定位于高端精品图书,但在定价上,关照到书法艺术的普及度和大众的接受度,采用了相对低端的价位。对于苦心孤诣、耗尽心力的编辑工作和高品质严要求的印制而产生的高成本而言,只能用业界良心来慰藉。只有学书人买得起,用得好,才能传得开,才能使这些传世经典相伴于每位读者的漫漫学书之旅,能让这本书为他们的艺术道路上增添力量。
本书还附有书家和作品简介,对大多数只看字形不注重内容的读者来说,在法帖简介中用一句话概括出该帖所写内容,浅明易解,使读者一目了然。并在该帖简介中简述了版本的历史流变,对该帖技法特色进行简要归纳、述评。
作品诠释语言。本书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复杂的技巧分析,使广大学习书法的读者见到佳的版本、成体系的法帖合集,涵泳其间、心摹手追,就可在浩瀚的楷书名品中畅行无碍,登堂入室。
这本《楷书名品》真是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那种厚重而扎实的装帧,让人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它承载的文化底蕴。我一直想系统学习楷书,但市面上的字帖大多内容零散,不成体系。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速成”秘籍,而是脚踏实地地从楷书的基础笔画讲起,深入到结构布局的精微之处。编者金墨先生的选本眼光独到,涵盖了欧、颜、柳、赵等几位大家,而且是选取他们最具代表性的碑帖进行呈现。这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对比不同风格的特点,避免了初学者容易陷入的盲目模仿。尤其让我惊喜的是,线装书局的装帧工艺,那种传统的韵味,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古老的仪式。纸张的质感也很棒,墨迹的呈现非常清晰,即便是细小的转折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临摹时捕捉笔锋至关重要。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对照着其中欧体的那一册,细细品味每一笔的起收,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印刷品难以给予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还有点犹豫,毕竟“名品”这个词用得太多了,很容易名不副实。但当我打开《楷书名品(上下)》后,那种震撼感是难以言喻的。这套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所有的篇幅都用来展示字帖本身。特别是它对不同碑帖的选取,简直是下了血本。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印了碑帖,而是经过精心的筛选和编排,将同一字在不同大家笔下的变化清晰地并列展示出来。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和柳公权的《玄秘塔》,放在一起看,那种气度和骨力上的差异,立刻就显现出来了。这对于想打好楷书基础,又不愿被单一风格束缚的学习者来说,是无价的资源。我过去总觉得自己的结构总是不得要领,但通过对比这套书中的范例,我开始理解什么是“中宫紧收,四面开张”,那种对空间的处理,真是妙不可言。线装书局的用心程度,从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能感受到,这绝对不是一套应付了事的出版物。
评分我是一个资深的古籍爱好者,对装帧设计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套《楷书名品》在工艺上的考究,完全配得上它所收录内容的重量级地位。上下两册的线装,装订得极其牢固,即使是经常翻阅和拉伸,也不会出现散页的情况。更让我称道的是,它的墨色还原度非常高,那些饱经风霜的碑刻细节,在现代印刷技术下得到了完美的重现,丝毫没有失真感。我注意到,在选择一些需要体现笔触力量的范例时,纸张的选择也明显偏向于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展现墨色的类型,使得那些干笔、枯笔的质感能够清晰地浮现出来。这对于我们研究书法家的用笔习惯,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视觉依据。与其说这是一套学习资料,不如说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那种厚重感和沉静的气质,就觉得心绪都安定了不少,是对浮躁心性的一个绝佳的镇定剂。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学习路径。初学者往往容易被那些看似华丽的字体迷惑,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但金墨先生的编排思路非常清晰,他似乎非常懂得初学者的困惑。开篇从最基础的“永”字八法入手,但用的范例都是大家写得最工整、结构最标准的版本,而不是随便找几个字来凑数。随后,循序渐进地引入不同碑帖的特点,通过对比,强化了我们对“楷书”这个大类内部多样性的认识。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对“气韵”的处理。很多字帖只教你“怎么写”,但这套书通过精选的范例,让你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不同大家书写时的“心境”和“力量的传递”。比如赵孟頫的秀美圆润和欧阳询的险峻挺拔,仅仅通过对这些经典范本的反复揣摩,那种内在的审美倾向就会自然地被引导和塑造。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的字帖相比,这套《楷书名品》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地方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兼备。很多字帖要么只关注某一家碑帖的深度挖掘,要么就是蜻蜓点水般地罗列很多字体,缺乏系统性。但这一套上下册,完美地平衡了这一点。它不仅收录了我们熟知的“楷书四大家”,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唐宋时期其他优秀书家的小品,拓宽了视野。特别是线装书局的制作工艺,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仪式感。我喜欢在工作间隙,泡上一壶茶,拿出其中一册,不急着去描摹,而是仔细端详那些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以及整篇作品的呼吸节奏。这种安静的、专注的“阅读”书法,比单纯的模仿练习更能提升个人的书法修养。它提供的不是速成秘籍,而是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一把扎实的钥匙,需要耐心去开启,但一旦打开,收获的将是长久的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