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議事的科學 [「決め方」の経済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議事,就是集體以某種方式統一意見並做齣決策。毫不誇張地說,若采取彆種錶決方式,林肯就當不瞭總統,《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就不會發布;小布什就不能上颱,世界局勢也許就是另一番圖景……使用小學水平的加減乘除我們就能發現,選定遊戲規則、改動發言順序就能影響議事的結果。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選擇吃飯地點、確定費用分攤、製定議事日程……這些事都有相應的科學方法來處理。本書用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阿羅、沙普利、阿馬蒂亞·森的經典思想探析瞭各種議事方法的優劣,穿插以豐富的現實案例,讀者從中可以一窺決策方法的力量,捕捉集體決策的智慧。
著者簡介
阪井豐貴,1975年生於廣島,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博士,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日本新晉經濟學傢,開創瞭用淺顯直白的語言普及高深諾奬經濟學理論的潮流,曾獲2015年“義塾奬”。著有《市場設計入門》《機製設計》《閤適:從升學擇校、相親配對、牌照拍賣看新興實用經濟學》等,其作品《質疑少數服從多數》獲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新書大奬、岩波新書大奬第4名。
譯者簡介
程雨楓,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日語專業,後於九州大學取得社會學碩士學位。譯有《寵物犬問題行為處方手冊》《今森光彥的昆蟲世界》《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10人以下小團隊管理手冊》等圖書。
前 言
第一部分 決策方法決定曆史
第1 章 選舉結果能體現民意嗎?
第2 章 “民主的”決策方法——博爾達計數法
第3 章 選項之間的單挑——循環賽
第4 章 決策方法決定曆史
第二部分 哪種決策方法最適閤選項多於三個的投票
第5 章 盤點決策方法——全勝者與全敗者
第6 章 思考最佳的計數規則——計數法
第7 章 按“絕對評價”做齣決策——認可投票
第三部分 多數決在二選一投票中的正確用法
第8 章 多數決做齣正確判斷的概率——陪審團定理
第9 章 多數決與暴力的區彆
第10 章 國會的多數決用法正確嗎?
第11 章 分析法庭上的“決策方法”
第四部分 不應尊重的多數意見
第12 章 公平決定費用分攤
第13 章 雙方都贊同的決鬥”是否應得到尊重
第14 章 個人自由與全體一緻的對立
後 記
主要參考文獻
都說選舉體現“民意”,但民意是否真的存在?要說選舉能産生結果倒是確實,但我們能否稱之為民意?如果改變選舉方式就能顛覆選舉結果,那其體現的就不是民意,而是選舉方式。從結論來講,事實確實如此驚人,換用不同的決策方法就能輕而易舉地改變結果。
從大阪都構想的居民投票結果能讀齣什麼?
2015 年5 月17 日,大阪市圍繞廢除大阪市、改設5 個特彆區的“大阪都構想”進行瞭居民投票。結果50.4% 反對、49.6%贊成,反對票以微弱優勢成為多數,使大阪都構想遭到否決。推行大阪都構想的橋下徹市長將此結果視為自己的敗績,宣布退齣政壇。
鑒於贊成票與反對票之間差距微弱,一些人呼籲,投贊成票的大約70 萬人的聲音也應得到尊重。二者占比確實近乎持平,這種心情很可以理解。不過,讓我們尊重的究竟是什麼呢?尊重的對象含糊不清。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投票結果所包含的信息量。信息量越大,就越容易識彆尊重的對象;如果信息量小,即使讓我們尊重,也不知道要尊重什麼。我們現在已知投票結果是50.4% 反對、49.6% 贊成,卻不清楚這組數字意味著什麼。數據和解說是兩迴事。遇到特徵不明的數據,最好不要妄自從中讀齣信息,畢竟人類總會下意識地發現他們想看到的內容。
我們必須對問題提齣質疑。例如吃飯時,詢問飲料要水還是伏特加就顯得不太友好。這個問題迫使想喝果汁或茶的人不得不在這兩個選項中做齣選擇。廢除大阪市、改設5 個特彆區的大阪都構想是一個動作很大的改革方案,而給予選民的選項隻有對該方案的贊成和反對。投贊成票的選民未必都期望這個極端的方案得到落實;投反對票的選民也不會都滿足於現狀。贊成與反對之間還存在漸變的灰色區域。
……
還記得第一次使用多數決(“少數服從多數”)是在什麼時候嗎?
是在小學的年級會上,還是更早以前和朋友在路邊決定玩什麼遊戲的時候?不知道是否有人還記得。我記不得瞭。現在迴想起來,我們似乎是在不知不覺間就被灌輸瞭這種集體習慣。
關於多數決,我隻記得一件事。那時我上小學5 年級,因為和朋友在去理科教室的路上玩鬧而被老師狠批瞭一頓。老師叫我們站到教室前麵,讓班上同學用多數決的方式決定“他們玩鬧是否不對”。結果多數人認為“不對”,於是我們玩鬧成瞭一件錯事。當時我感到憤憤不平,甚至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後來纔發現是貧血,被送到瞭保健室。
如今我迴首往事,有些理解當年憤憤不平的原因瞭。畢竟有沒有打鬧屬於事實層麵的問題,而是否不對則屬於對事實的評價。我和朋友玩鬧的確屬實,但我們隻是在去教室的路上吵鬧,沒有對他人造成潛在或實質性的危害。退一步講,目睹我們玩鬧的同學們或許有資格判斷事情是否屬實,讓他們用多數決做決定也未嘗不可;而至於事情做得是否不對,齣於何種原因有多麼不對,難道不應先理清道理再得齣結論嗎?這種時候應該以理服人,而不該少數服從多數。
不過,判斷事情是否屬實有時也會用到理論,而評判是非齣現分歧時或許也會用到多數決。那麼話說迴來,究竟什麼情況適閤使用多數決呢?
比如,用多數決決定“大傢一起欺負的對象”是不閤適的。想必大部分人都會錶示贊同,認為這是侵犯人權。設想一夥入侵者跑到你傢,告訴你“我們以多數贊成決定這個傢歸我們所有”,你肯定認為他們腦子有問題,因為這樣做侵犯瞭所有權。
然而,不是所有不閤理都顯而易見。2002 年,聯閤國安全理事會15 個理事國全票通過“第1441 號決議”,要求無條件和無限製地對伊拉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行核查。這次多數決是否閤理?翌年,美英以違反該決議為由對伊拉剋發動瞭進攻。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數決和暴力之間其實並無明顯差異。
我們自小便學會瞭使用多數決,但即使長大後,也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正確使用這種決策方法。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無論會議、選舉、股東大會、公寓自治會還是聯閤國安全理事會,多數決都是決定重要事項的常用手段,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質疑為什麼采用多數決。
多數決究竟是否適閤統一想法、製定集體決策?不少反對者認為應尊重少數人的意見,可多數決是否就尊重瞭多數人的意見呢?舉一個反麵事例。2000 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黨的戈爾原本領先共和黨的布什,可第三候選人納德的參戰引起選票分流,給戈爾造成瞭緻命打擊,最終使布什逆轉獲勝。
然而,如果比較戈爾和布什,過半數的投票者支持的都是戈爾。倘若美國總統選舉有第二輪投票,戈爾便會贏得大選。入侵伊拉剋是布什總統主導的決定,雖然薩達姆政權因此倒颱,但最終並未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的殘餘勢力還創建瞭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假如美國總統選舉有第二輪投票,事態或許就不會演變至此。可見,決策方法竟能改變曆史。單獨一人談不上什麼決策方法。一個人在做決定前固然也有很多要考量和關注的問題,比如計算利益得失、反思自己的道德觀,但隻要獨自開動腦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然而,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兩人以上的集體。集體即使爭取在所有細節上達成一緻,盡可能地汲取少數意見,也未必能得齣一個全體成員都贊成的結論。集體在某一時點做齣決定的製度,即決策方法。
這是一本用經濟學思考決策方法的書。多數決是決策方法的一種。這種方法很常見,但如果選項有三個以上,結果就很容易受到選票分流的影響。多數決有很多優化方案和替代方案。優化方案之一是二輪決選,替代方案之一是“第1 位計3 分,第2 位計2 分,第3 位計1 分”的計分製。
要問本書哪裏應用瞭經濟學,答案是看待決策方法的視角。正如經濟學將市場視為把人類需求、生産能力等信息綜閤起來進行資源分配的函數,本書將決策方法視為把人們的想法作為信息綜閤起來製定集體決策的函數。這種將製度視為函數的視角來源於經濟學。不過,閱讀本書不需要讀者具備經濟學甚至數學知識。書中本就沒有多少經濟學的內容,除部分計算之外,隻會偶爾齣現小學二年級學生都能看懂的加法和乘法。
不過,本書在展開論點的過程中,會用到很多經濟學數理模型推導齣的定理。定理的好處在於有根有據。憑空討論哪種選舉方式最好,就容易陷入主觀意識形態的對立。但隻要有定理,就有瞭客觀依據。筆者並非藐視主觀,隻是想通過盡可能客觀的討論挖掘主觀對立的所在。決策方法很適閤用數理模型討論。原因很簡單:決策方法和數字密切相關,例如過半數的51%、修憲需要參眾兩院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等。這和討論價格、數量等數字的經濟學適閤使用數理模型的道理相同。
我是一名研究決策方法這一政治事項的經濟學者。或許因為我的思路偏經濟學,所以不喜歡浪費。比如說,大好的星期日專程到選舉投票站投票,卻隻能在選票上填寫一個人的名字,在我看來實在有些浪費。
選擇政治傢時,可否廢除隻能填寫一個候選人名字的製度,讓選民同時錶明自己心中的第一、第二甚至第三位?計票方法也可以淘汰簡單的多數決。嘗試采用“第1 位計3 分,第2 位計2 分,第3 位計1 分”的計分製,這樣不僅能顯著減少投給落選者的票,還能避免主要的競爭對手兩敗俱傷而支持率低的候選人當選的局麵。
市場結構日新月異,不斷優化。無論是金融證券交易所、生鮮食品競拍市場還是普通人進行交易的綫上拍賣,市場的詳盡規則都在引導公平競爭和高效交易。
與此相對,循規蹈矩的日本選舉采用的一律是簡單的多數決。而事實上還有很多更好的決策方法。那麼為什麼不采用更好的決策方法?原因有二:其一,很多決策方法尚未得到普及;其二,對於從現行多數決選舉中選齣來的執政黨的國會議員而言,改變這個把自己選齣來的選舉製度沒有任何好處。有用的知識得不到普及和應用,實屬浪費。
在選舉以外的場閤,如公寓自治會、董事會、教授會等其他各種會議上,使用次數最多的恐怕還是多數決。但是,這種決策方法能否很好地汲取民意?歸根結底,“很好地汲取民意”指的又是什麼?要把這個問題弄明白,需要用到相應的學問。
我根據社會選擇理論(social choice theory),用真槍實彈的數理分析對決策方法進行瞭一次徹底調查。本書便以該調查成果為基礎編寫而成。如果你在選舉或平時的會議中覺得自己的決策不夠好,所做的選擇經常有悖多數人的想法,你或許會在本書中找到原因。同時,你還會驚嘆於決策方法對集體、社會甚至曆史的顛覆性影響。本書將列舉美國總統選舉、種族平等化進程的事例證明這一觀點。決策方法也可能被用於不良目的,瞭解決策的相關知識或許對自我保護也有幫助。掌握瞭這些知識,你就能夠明確地用語言解釋某種決策方法使用得是否得當。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
第1 部分論述“決策方法決定曆史”。民意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個詞,然而民意是否真的存在?第1 部分討論的便是可否將選舉結果擅自解釋為“民意”(當然不可以)。在多數決以外的決策方法中,哪一種是民主的?選舉、民意調查結果等簡單的實際案例能使你體會到決策方法的多樣性和決策方法對結果的決定性影響。
第2 部分探討“哪種決策方法最適閤選項多於三個的投票”,即齣現選票分流時應該使用哪種決策方法。我不會篩選齣一種最佳方法,也不會單純羅列幾種方法,以它們各有優劣作結,而會說明每種方法優劣的原因,並選齣相對優秀的方法。
第3 部分介紹“多數決在二選一投票中的正確用法”。這部分主要討論二選一的多數決,比如陪審團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的錶決、國會議員決定法案是否通過的錶決。多數決的“正確用法”很難掌握。思考如何用好多數決便是這部分的目標。
第4 部分討論“不應尊重的多數意見”,涉及一些處理起來比較復雜的案例。比如應當用投票以外的方式做決定的事項,即使全體一緻贊同也會被某些原理乾涉的情況。公寓自治會如何決定電梯維修費用的分攤方法?是否應尊重想要決鬥的兩個男人的意誌?試圖乾涉對方宗教信仰的兩個朋友的心情又是否應得到尊重?越是棘手的問題,就越需要謹慎選擇決策方法,否則會導緻不閤理的結果(比如通過多數決讓公寓1 層的住戶全額支付電梯維修費用)。
社會製度不是上天或大自然的饋贈,而是人為的産物。現存的製度究竟是否完善?如果存在很大缺陷,更換成其他製度豈不更好?要換又應換成什麼?事不宜遲,讓我們進入正文尋找最佳的決策方法吧。
議事的科學 [「決め方」の経済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