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雲南捲)》基於保護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一貫初衷,精選雲南石林彝族摔跤1項國傢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隴川景頗族大刀舞、漾濞縣彝族大刀舞、劍川霸王鞭、易門跳三莊、龍陵縣嘟噠噠、楚雄彝族摔跤、個舊團山民間傳統武術、大理點蒼武術以及沙氏武術等9項省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從項目起源、曆史沿革、道具器材、錶演形式、發展現狀、傳承人信息等方麵一一展開介紹,以期為讀者呈現雲南省獨特又迷人的體育文化遺産,為傳承和傳播雲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
陳小蓉,二級教授,1992年4月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是我國培養的首位體育女博士現任深圳大學體育文化研究所所長、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共體育組副組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專業委員會主任齣版專著8部,主編教材11部,發錶論文50餘篇。承擔和參與國傢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10餘項。2013年擔任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數據庫建設研究》首席專傢。
張俊傑,雲南濛自人,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武術武英級運動員、跆拳道黑帶六段師範主要從事運動訓練、體育教育領域的研究齣版專著兩部,參與多項國傢、省部級重大課題的撰寫與調研。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彝族摔跤(石林)
第二章 景頗族刀舞
第三章 霸王鞭
第四章 跳三樁
第五章 打陀螺
第六章 嘟噠噠
第七章 彝族摔跤(元謀)
第八章 大刀舞
第九章 昭通清拳
第十章 團山民間傳統武術
第十一章 點蒼派武術
第十二章 傣族傳統武術
第十三章 沙氏武術
前言/序言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戰國時期,這裏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也被稱為“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雲南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與雲南接壤的3個鄰國分彆是緬甸、老撾和越南。
雲南地處祖國西南,北接青藏高原,東連橫斷山脈。獨特的地貌條件與地理位置造就瞭雲南極其豐厚的文化底蘊。雲南地處青藏高原連接中南半島的中間地帶,自古以來,不僅是眾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而且又是各民族沿橫斷山脈南北遷徙的走廊。因此,雲南不僅民族眾多,而且民族的自然分布和社會發展與內地省區有著不同特點。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民族。就世界範圍來說,在39.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世代聚居如此眾多民族的地區也不多見。在漫漫曆史長河中,雲南各民族創造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傳統,形成瞭各種特色鮮明的婚俗、祭典、信仰、節慶、體育活動等民俗文化。
雲南的體育文化很大程度上都與各種少數民族的體育文化分不開,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中的一個重要命題。由於雲南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曆史環境,加之民族種類的多樣性,從而流傳下來許多特色鮮明而獨特的體育文化遺産。由於前些年保護力度較小等原因,雲南省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項目並不多。目前,雲南省的國傢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僅有1項,省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15項。其中石林縣彝族摔跤於2009年申請成為國傢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省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刀舞類3項,武術類6項,摔跤1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十分獨特的體育遊戲也名列其中,比如“嘟噠噠”“吹槍”“打陀螺”“跳三樁”等。
由於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無形、易逝和口傳心授的特性,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正麵臨著加速消亡的嚴峻形勢。近年來,深圳大學體育文化研究所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發掘、整理方麵做瞭大量工作,課題組走訪各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地並采訪瞭數十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傳承人,拍攝和收集瞭大量相關遺産的錄影、攝像、圖片及文字等第一手珍貴資料。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雲南捲》基於保護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一貫初衷,精選雲南石林彝族摔跤1項國傢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隴川景頗族大刀舞、漾濞縣彝族大刀舞、劍川霸王鞭、易門跳三莊、龍陵縣嘟噠噠、楚雄彝族摔跤、個舊團山民間傳統武術、大理點蒼武術以及沙氏武術等9項省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從項目起源、曆史沿革、道具器材、錶演形式、發展現狀、傳承人信息等方麵一一展開介紹,以期為讀者呈現雲南省獨特又迷人的體育文化遺産,為傳承和傳播雲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雲南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