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选《诗经》中的二十四篇,一反《诗经》的经学传统,还原《诗经》作为“诗”的本来面目,追问作为“诗”的《诗经》,究竟有怎样的诗意,现代人该如何去阅读、欣赏与探寻。全书从诗性出发,回归诗性,告诉了我们读《诗》的首要要义与方法,是一本《诗经》鉴赏新颖新锐而精彩纷至杳来之作。
《诗》自产生之后,就“被阅读”。周天子读民风民情,孔子读礼乐教化,汉武帝读安邦之“经”,《诗》被读成《诗经》。五四之后,《诗经》被读成现实主义文学,统治阶级的教科书,阶级斗争学说的明证,西方各种文学理论的证明。今天我们怎么读?
作者精选《诗经》中的二十四篇,一反《诗经》的经学传统,还原《诗经》作为“诗”的本来面目,追问作为“诗”的《诗经》,究竟有怎样的诗意,现代人该如何去阅读、欣赏与探寻。全书从诗性出发,回归诗性,告诉了我们读《诗》的首要要义与方法。
黄荣华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著有《生命体验与语文学习》《穿行在汉字中》《上海名师课堂.中学语文黄荣华卷》《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解密》《高中课堂过程写作解密》等,主编《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中华根文化.中学生读本》《中华古诗文阅读》《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等。
001
《关雎》
求之不得的快乐与忧伤
010
《静女》
“洵美且异”的爱情之果
019
《木瓜》
“报”的可能与难能
027
《子衿》
悠悠我心
038
《汉广》
不求“游女”
047
《月出》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056
人类永远的痛
063
《诗经》概说一
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073
《桃夭》
幸福之家的象征
084
《硕人》
中国文学第一美人
094
《女曰鸡鸣》
把日子过成诗
113
《氓》
痴情女子负心郎
123
《将仲子》
爱情与逾墙
133
《芣苢》
求子祭神的乐歌
145
《七月》
祥和、温馨、自由自在的生命节律
155
《诗经》概说二
文学《诗经》与经学《诗经》
165
《东山》
命运的悬置
176
《采薇》
谁的战争
186
《小星》
星相与命运
197
《式微》
归家的泥途
207
《君子于役》
思念的距离
218
《黍离》
人生的困境
229
《蓼莪》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240
《玄鸟》
天命玄鸟
《诗自远方来:<诗经>二十六讲》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成功地让我从一个对《诗经》“敬而远之”的读者,变成了一个“欲罢不能”的爱好者。作者的解读方式非常独特,他并不是简单地翻译诗句,而是通过引入大量的历史背景、民俗学知识,甚至是一些考古发现,来帮助读者理解诗歌产生的那个时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诗经》中那些看似简单质朴的爱情诗的分析,他能够捕捉到其中细腻的情感变化,将古人的爱慕、思念、甚至是小小的抱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同身受。读完关于《秦风·蒹葭》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水一方的伊人,感受到了那种缥缈而又执着的追寻。这本书让我觉得,《诗经》中的情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现代人的情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用如此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如此真挚的情感。
评分坦白说,刚拿到《诗自远方来:<诗经>二十六讲》这本书时,我还有些犹豫。毕竟“《诗经》”三个字,总给我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像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精致却不接地气。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像那种学院派的学术专著,满篇都是晦涩的术语和考据,而是像一位博学却又亲切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走进《诗经》的世界。作者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对于那些关于祭祀、关于战争、关于婚姻的诗篇,他都能解读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国风》的讲解,作者没有把它们简单地归类为“民歌”,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比如《邶风·柏舟》中那位坚贞不屈的女子,读她的诗,你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诗经》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社会历史的生动记录,是古代人民情感世界的百科全书。它让我觉得,原来那些古老的歌谣,也曾承载过如此鲜活的喜怒哀乐,也曾映照过真实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诗自远方来:<诗经>二十六讲》,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我之前对《诗经》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课本上的一些片段,感觉有些零散和片面。但这本书以一种系统而又深入的方式,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诗经》图景。作者对于每一篇诗的讲解,都力求做到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他对于《雅》篇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对社会伦理的审视。他能够从那些古老的诗句中,提炼出穿越时空的智慧,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结尾处的一些总结性的话语,往往能够将前面讲解的内容升华,让我感受到《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深厚底蕴。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评分《诗自远方来:<诗经>二十六讲》这本书,我最近才读完。怎么说呢,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书的编排很用心,每一讲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导览,带我穿越回那个古老而充满诗意的时代。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诗经》中那些朴实无华的劳动场景的描绘,像是《七月》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读着读着,仿佛就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耕作的号子声。作者没有枯燥地罗列典故,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遥远的歌谣拉近了距离。那些曾经只是书本上冰冷文字的诗句,在作者的笔下活了起来,有了温度,有了生命。我以前觉得《诗经》离我很远,是古人唱给古人听的歌,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那些情感,那些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对离别的伤感,其实一直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血脉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诗”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情感的流淌,是历史的回响。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些段落时,停下来,闭上眼睛,细细品味那种跨越千年的共鸣。感觉像是和作者一起,在《诗经》的星空下,进行了一场深邃而温暖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诗自远方来:<诗经>二十六讲》,真的让我对《诗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诗经》就是一些歌颂礼乐、描写风俗的古籍,但通过这本书,我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在讲解中,巧妙地将《诗经》中的内容与古代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诗经》。比如,在谈到《周颂》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对祭祀仪式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对祖先的敬畏、对天命的理解,甚至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诗经》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作者在分析诗句时,也非常注重细节,对于一些词语的细微差别、语气的变化,都有精辟的解读,让人茅塞顿开。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起,在《诗经》的迷宫中穿行,他总能指出最精彩的风景,解答你所有的疑问,让你收获满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