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 [Celebrity: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主要研究“名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所携带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内涵,这正是其符号价值的核心,也是《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的研究重点所在。而进行这一研究,符号学的视角适用,因为符号学即意义学,适于透过表面现象发掘深层意义。
作者简介
闫文君,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国家新闻出版署注册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曾任“符号学译丛”特约编辑,承担《符号学诸领域》《符号与传媒》等书刊的部分编校工作;发表《作为修辞幻象的名人符号及名人影响力》《“名人场”的解构与经典重估》《论名人神话的意识形态性》《论网红文化的标出性》等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主持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丝绸之路河南段文化符号的系统开发与传播策略研究”与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原文化符号的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导论
一、当代中国的名人现象
二、符号学视野下的名人文化
三、何谓名人符号
四、展开线索
第一章 名声生成的路径:象征化与标出性
第一节 名声传播与符号的象征化
一、名人的符号结构
二、名声的象征化传播
第二节 符用理据性上升与象征化深入
一、成名之初的内理据性
二、象征化与符用理据性上升
第三节 名声象征化之自我标出路径——以网红文化为例
一、标出性——网红文化的立身之本
二、网红的自我标出与粉丝的自我映射
三、网红文化繁荣与文化标出性翻转
第二章 名人的符号价值
第一节 名人的价值溢出
一、名人的符号价值
二、名人代言与意义迁移
三、名人产业与他律性欲望主义
第二节 名人产业——伴随文本的游戏
一、关于伴随文本
二、副文本的引导作用
三、型文本的品牌效应
四、元文本的造势功能
第三节 名人产业的符号修辞机制
一、名人代言一一价值观的转喻与信奉转移
二、名人印象——名片提喻与修辞选择
三、名人输出——文化霸权与象征趋同
第三章 名人符号的受众认同
第一节 受众认同——名人符号的构建基础
一、认同:名人符号的建构
二、选择:符号价值的生成
第二节 身份一自我——受众认同的核心
一、个体认同
二、群体认同
三、文化认同
第三节 名人符号——大众内爆的引线
一、名人符号的意动性
二、名人符号的无限衍义
三、名人符号的意图定点
第四章 名人符号的隐含作者
第一节 名人符号的隐含作者
一、隐含作者的社会学意义
二、名人的隐含作者:代理作者与共同作者
三、名人隐合作者的语境顺应
第二节 名人隐含作者的价值预设与自我危机
一、名人的隐含作者价值预设
二、名人的自我分裂
三、草根文化对名人自我分裂的影响
第三节 名人第二自我——主流意识形态的风向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1949-1978年)
二、改革开放探索期(1979一1992年)
三、改革开放创新期(1992年一)
第五章 名人符号泛化与当代社会心理危机
第一节 名人泛化与符号泛滥
一、名人泛化的表现
二、名人泛化的原因
三、“地球村”视角下的名人泛化
第二节 名人泛化与现代人的自我危机
一、名人泛化一语境元语言的分歧
二、语境元语言的分歧一自我阐释漩涡
三、自我阐释漩涡与自我危机
第三节 名人泛化与信仰危机
一、名人是一种文化信仰
二、名人的祛魅
三、信仰的失落
第六章 名人符号与社会价值观转向
第一节 名人神话的意识形态性
一、传统神话与现代神话
二、传统神话中的名人符号
三、现代神话中的名人符号
第二节 “名人场”的解构与经典重估
一、名人场的解构
二、全球文化经典重估
三、名人场解构的符号学分析
第三节 名人符号的能指漂移与价值观转向
一、名人符号的能指漂移
二、“漂移的能指一虚化的所指”邻接之途
三、能指漂移与价值观转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
第一节 受众认同——名人符号的构建基础
认同,其对应英文形式有二:“identity”与“identification”。“identity”意为身份,词源为拉丁词“identita”,意为“同一性”,即不同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赖以维系的利益、情感或信仰上的一致性,所以“identity”更多指向本体,常用来表达主体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自我阐释等行为所进行的自我建构。“identification”的词根“identify”,有“认出”“鉴定”“共鸣”等含义,而再度追根溯源,发现“identify”源自拉丁词“identitas”,“identitas”的词根“iden”又源自拉丁词根“idem”,意为“相同”,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何“identification”多用于表达主体对客体的身份鉴别过程与情感共鸣反应了。而具体到中文的“认同”,则既有确定身份一自我的自主型建构,又有寻找归属感与追求情感共鸣之意的求同性归属。
无论是自我建构还是归属求同,都必须借助客体进行。这点已被多名学者反复论证过。纵观查尔斯·泰勒的“与其他自我的对话关系”、库利“镜中我”,以及米德的“主我客我”等自我理论.无不体现出自我认同的社会性。青木贞茂针对符号消费社会的语境,又进一步阐发,商品是当下社会的重要镜像,是人们自我认同的重要素材。作为当代社会的精神隐喻,商品的符号化差异性彰显出其拥有者之间的个体差异。①
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产业元素的名人也不例外,其所蕴涵的不同意义正如商品的符号性一样,能够折射出消费主体的自我认同心理。名人象征化的过程,就是其身上的意义引发大众认同的过程。能够引发的社会认同范围愈广,名人意义的符用理据性就相应地随之增强。所以,名人不是自封的,而是基于大众的认同。
这里的认同包括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众对某个名字的耳熟能详,第二层次是对其这一名字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即象征意义的了解,第三层次是大众看到这个名字能够触发某种情感。
名人就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人士,“知名”即名字被他人知晓。在图像盛行之前的漫长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大众对名人的认识是从名字开始的,所以看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时会经常看到“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人物评价。虽然近几十年来,由于电影、电视、网络等图像媒介的发达,我们常常会在屏幕上看到一些较固定的面孔,俗谓“脸熟”,但仅是面熟还称不上认识某个人,往往只有在知道名字之后,才会发出“我终于知道他是谁了”的感叹。若以名实论而言,必先“见其象,正其形”然后方能“正其名,得其端”①。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知晓一个人的名字是认识一个名人的开始。
……
前言/序言
闫文君的这本《名人》,正是我们等待已久的一本书。十多年前我就关注名人问题,发现大部分研究这个重要社会现象的文字,是“如何做名人文化产业”的赚钱书。似乎整个知识界读书界都没有明白,这个名人狂热,是一种文化病的症状。
人类社会的“名人病”由来已久,只是于今为烈。但是至今为止,书市上唯一一本讨论名人崇拜的书,是美国人汤姆·佩恩的《盛名之下:古往今来的名人崇拜与我们的生活》。人类并非向来有此病,古代名人大多是帝王将相、神仙圣徒,后来增加了著名科学家文化人。崇拜有成就之人,绝对不是病。而当今文化中的名人,是做什么的呢?一言以蔽之,是能引导大众休闲、帮助消费无聊的人物。
这几天的全国报纸纷纷刊载消息:25年前曾经在某电视剧中演第四号人物的某演员七十多岁高龄仙逝,人们沉痛哀悼,网上泪奔洪水,告别仪式隆重。傍晚我走过大学校园,抬头看到一张半页报纸大的简单告示讣告:某某著名退休教授,中国第一部古典美学史的作者,不幸去世,本系教职工不胜哀痛云云。讣告昨天新贴,却已经风吹雨打半边剥落,无人注意。
我们见惯不惊,知道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这一代的名人:每一代的歌星唱得如何,不必与前人比,名人是一种社会共时性需要。问题是,谁有资格当名人?十年前,英国某机构曾在街上随机找路人,做了一个“名人识别率”测验。结果实在惊人:能识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只有10%;甚至能认出当时照片天天见诸屏幕的萨达姆的,也只有20%;至于英国文学经典大师,境况更惨;知道《失乐园》作者名叫弥尔顿的,只有3%。
年龄组之间的巨大差别,更让人震惊。越是年轻,越是无畏无知:18-24年龄组,得分最低,知识面“最好”的似乎是45-54这个中老年段。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 [Celebrity: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 [Celebrity: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