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

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亚龙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石刻
  • 艺术史
  • 山东
  • 秦汉魏
  • 文化
  • 历史
  • 考古
  • 汉字
  • 石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61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4575
包装:精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曾创造了大量石刻艺术作品,它们对古代文字、书法、绘画、雕塑、历史、考古、文物、科技等方面的研究,都是难得的珍贵资料。

海岱地区的石刻时代早、内容多,保存好、相对集中,个性突出、气魄宏大。

秦始皇东巡六国,曾多处刻石颂秦德,留传至今的有刻于诸城琅琊台的《琅琊刻石》和刻于泰山之巅的《泰山刻石》。

两汉时期的海岱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且又是传统文化非常发达的地方,因而有条件镌刻众多碑刻。目前保存下来的有60多种,其中早年出土的30多种,新近出土的30多种,曾见于著录、原石已佚的65种。

云峰刻石分布在莱州市的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市的天柱山和青州市的玲珑山上,共有北魏、北齐作品48件。

泰峄山区的北朝佛教摩崖刻经,是海岱地区又一著名的古代石刻群。它创作于北齐、北周时期,分布在平阴县洪范东山、天池山、二鼓山、云翠山、大寨山,东平县司里山、洪顶山、银山,宁阳县凤凰山,汶上水牛山,泰山经石峪,新泰市徂徕山,邹县峄山、尖山、铁山、冈山、阳山、葛山,滕州陶山、罗汉山上。

海岱地区出土的古代墓志,虽然不能与洛阳邙山元魏宗室的墓志相提并论,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北朝隋唐时期的地方望族墓志,更以其出土集中、彼此关系密切,对历史与考古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顾亚龙,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作品多次获全国、省级奖,数十次担任国展评委。出版《书法章法举要》《近现代名人手札赏析》《顾亚龙书法集》《顾亚龙楷书宋词十首》。主编《山东书法全集》(二十三卷)、《当代山东书学研究丛书》等。

孟鸿声,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毕业,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生课程班、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研究生班课程班肄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山东泰山文艺奖书法评委、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赖非,考古学家、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1953年生于山东邹城,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客座教授,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评委。


内页插图

目录

概 說

秦 刻 石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嶧山刻石

漢代碑刻

五鳳刻石

王陵塞石刻字

麃孝禹碑

萊子侯刻石

禳盜刻石

孫仲陽闕銘

景君碑

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題記

乙瑛碑

薌他君祠堂題記

禮器碑

許安國祠堂題記

孔宙碑

史晨碑

伯興妻碑

王舍人碑

張遷碑

滕州元嘉三年畫像石題記

臨沂五里堡畫像石題記

任城王墓題字

魯峻碑

孔謙碑

孔少垂碑

孔彪碑

鄭固碑

武榮碑

孔褒碑

衡方碑

宋伯望地界刻石

歷代墓誌

劉寶墓誌

李謀墓誌

崔鴻墓誌

崔鴻夫人張玉憐墓誌

明賚墓誌

崔猷墓誌

高道悅墓誌

賈思伯夫人劉靜憐墓誌

王道習墓誌

傅華墓誌蓋

崔芬墓誌

崔德墓誌

燕繼墓誌

崔博墓誌

徐敏行墓銘

李惠墓誌

苟舜才墓誌

成惡仁墓誌

房夷吾墓誌

劉素墓誌

雲峰刻石

鄭文公下碑

論經書詩刻石

觀海童詩刻石

左闕題名、重登雲峰山記刻石

山門題名刻石

當門石坐題字刻石

右闕題名刻石

羨門子題字刻石

神人子題字刻石

鴻崖子題字刻石

雲峰之山題名刻石

置仙壇詩刻石

中明壇題名刻石

仙壇銘告刻石

雲居館山門題名

天柱之山題名刻石

鄭文公上碑

遊息題字刻石

東堪石室銘刻石

解易老題字刻石

佛教刻經



《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是一部深入探讨山东地区秦汉魏时期石刻书法艺术的学术专著。本书以海岱地区(今山东省)出土的珍贵石刻为核心,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艺术成就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本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大量的碑刻、摩崖、造像、墓志等石质文物。作者在充分尊重史料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运用扎实的史学理论和书法美学鉴赏方法,对这些石刻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从秦代刻石的古朴劲健,到汉代隶书的成熟典雅,再到魏晋时期楷书、行书的萌芽与发展,本书层层深入,展现了山东地区在中国书法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与石刻艺术的萌芽 秦代山东地区的书法探索: 本章将重点考察秦代统一文字后,在山东地区留下的早期石刻痕迹。虽然秦代石刻相对较少,但对汉代隶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分析秦代刻石的字体结构、笔画特点,以及其在地域文化中的初步体现。 汉代山东石刻的辉煌: 汉代是隶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山东地区作为重要的文化经济区域,留下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汉代石刻。本书将重点研究汉代画像石、碑刻、摩崖等,分析其隶书的艺术风格,如《开母石阙》、《西狭颂》等(若有山东地区相关发现则重点介绍),探讨其笔势的雄强、结体的匀称,以及作为图像与文字结合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时,还将分析汉代隶书向今草、楷书过渡的早期迹象。 第二部分:魏晋风骨的地域传承 魏晋时期山东石刻的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呈现出新的面貌。本书将深入研究魏晋时期在山东地区发现的墓志、造像碑等,分析这一时期楷书、行书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我们将关注魏晋书家如何在继承汉代隶书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艺术表现力的字体,如钟繇体、王羲之体等(若有山东地区相关书家或作品则深入探讨),以及这些风格在山东地区石刻中的具体体现。 书体演变与地域特色: 本章将详细阐述魏晋时期山东地区石刻书法在书体上的演变,从尚质的隶书向尚意的楷书、行书过渡。分析这一时期石刻的用笔、结构、章法特点,以及在地域文化土壤中形成的独特韵味,如朴拙、遒劲、飘逸等。 第三部分:艺术特征与文化意涵 书法艺术的审美范式: 本书将从笔画、结构、章法、墨迹(或刻痕)等多个维度,对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进行全面的美学分析。探讨其在质朴与华美、规整与自由、力量与韵律之间的平衡与张力,以及这些作品如何体现当时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理想。 石刻书法的功能与意义: 石刻书法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符号。本书将探讨秦汉魏时期山东地区石刻书法的多种功能,包括纪功颂德、明辨是非、宗教宣传、个人纪念等,并深入分析其在传承文化、凝聚人心、塑造地域认同方面的深远影响。 地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互动: 山东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俗风情,都对当地的石刻书法艺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书将尝试揭示这种互动关系,分析地域文化如何滋养了石刻书法的独特风格,又如何通过石刻书法得以表达和传承。 第四部分:学术价值与传承展望 研究的意义与地位: 本书的研究不仅是对山东地区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更是对中国书法史研究的有力补充。它填补了部分学术空白,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理论支撑。 学术方法与创新: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将考古学、金石学、书法史、艺术史等多个学科的优势相结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阐释石刻书法的艺术内涵和历史价值。 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在强调学术研究的同时,本书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珍贵石刻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瑰宝得以永续流传。 《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史料依据、深刻的艺术分析和独到的文化洞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壮丽的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画卷。本书不仅是书法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考古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也是任何对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文字的艺术之美,更映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书法学习者,一直苦于找不到能够系统梳理秦汉魏时期石刻书法的教材。《海岱石华》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中的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从秦朝的统一文字,到汉代的隶书鼎盛,再到魏晋时期书法的初步转型,都有着详尽的论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碑刻的详细解读,比如《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等,书中不仅提供了高清的碑帖图片,还对每一个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字形结构、笔画特点、以及在整个书法史上的意义。 作者在讲解秦汉魏时期隶书的演变过程时,运用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角度。他将山东地区的石刻书法置于整个中国书法史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同时也强调了其地域性的独特性。我特别认同作者关于“古朴雄浑”与“秀丽雅致”在山东石刻中并存的观点。这种多样的风格,正是那个时代丰富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我感觉这本书不仅能提升我的书法鉴赏能力,更能为我的临帖实践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件好的艺术品,不仅要有精美的形式,更要有深刻的内涵。《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提供的石刻作品图片,不仅画面清晰,而且构图考究,能够充分展现石刻作品的艺术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秦汉时期隶书的阐述,它让我看到了隶书作为一种成熟的字体,是如何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简洁、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的。 作者在解读石刻作品时,不仅仅停留在对字体的审美层面,更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魏晋时期石刻书法中“二王”风格的早期印证的探讨所吸引,这让我看到了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创新精神是如何渗透到各个层面的。这本书让我觉得,那些古老的石刻文字,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人们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我为能够拥有这样一本充满智慧和艺术价值的书而感到幸运。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读者,之前对书法艺术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名家碑帖。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这本《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我只能说,这绝对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发现!书中的内容非常详实,但又不像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作者用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石刻文字展现在我面前,让我仿佛亲身经历那个时代。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不同时期石刻书法风格的对比分析。例如,秦代简化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以及魏晋时期的楷书雏形,在书中都有清晰的展示和讲解。作者通过分析这些字体的演变,让我看到了汉字在书写和艺术上的不断创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汉代碑刻中的“隶变”过程的描述感到着迷,那些从篆书演变而来的隶书,既保留了古朴的韵味,又增添了流畅的笔势,真是太美了!这本书让我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起了我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就是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这本书,正是让我如此感受的一部佳作。书中的图片质量绝佳,每一幅都仿佛能将我带回那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时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石刻作品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解读,比如墓碑上的铭文,不仅是记录死者生平的文字,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死、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理解和寄托。 书中对秦汉时期隶书的“蚕头燕尾”等典型特征的细致分析,让我对隶书的美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到了魏晋时期,字体的结构变得更加灵活多变,线条也更加富有表现力。作者将这种变化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结合,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是如何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这本书让我觉得,那些冰冷的石头上的文字,其实蕴藏着最鲜活的人类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智慧。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系的学生,一直对秦汉魏时期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海岱石华》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那个时代。书中的图片精美绝伦,每一幅石刻作品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石刻作品所处的具体历史情境的深入分析,例如,在什么背景下创作了这样的作品,它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它又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风貌。 作者在解读石刻书法时,不仅仅局限于对字体的分析,还结合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甚至是宗教信仰。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汉代石刻中“祥瑞”图案与文字相结合的探讨所吸引,这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而到了魏晋时期,这种表达方式又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内敛和含蓄。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和深刻的情感。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优质读物。《海岱石华》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艺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地域文化、关于时代精神的百科全书。我被书中图片的高清度和精美度所震撼,每一张图片都仿佛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 作者在解读石刻作品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山东地区秦汉魏时期石刻书法在技术层面的分析,例如刀法的运用、石材的选择、以及刻字的技巧等等。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技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当作者将这些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艺术风格的演变联系起来时,我就能更清晰地理解,为何山东地区的石刻书法能够形成如此独特的风格。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略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对秦汉魏时期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充满好奇。《海岱石华》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那个时期书法艺术的另一扇大门。我非常欣赏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严谨性,他不仅依赖于文字的考证,更注重石刻实物的视觉呈现,通过精美的图片,让读者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那些珍贵的文物。 书中对山东地区石刻书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独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提出的“海岱石华”这一概念,非常巧妙地概括了山东地区石刻书法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汉碑中“庙堂气”的论述所打动,那些庄重、肃穆、充满仪式感的字体,仿佛能够直接与历史对话。而到了魏晋时期,这种“庙堂气”又逐渐演变为更加个人化、情感化的表达,为后世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本书让我对山东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但接触秦汉魏时期的石刻书法,总觉得有些遥远和难以捉摸。然而,《海岱石华》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冰冷的石头上的文字,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汉代画像石上的题记和铭文的分析,那些看似粗犷的线条中,蕴含着古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石刻风格,以及不同阶层人物的用字习惯,勾勒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魏晋风度”在山东石刻中的体现的探讨。虽然大家普遍认为魏晋风骨在帖学书法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但作者通过细致的研究,发掘出了山东地区石刻中同样蕴含的魏晋时期那种清雅、飘逸、超然的精神气质。那些线条的起伏,字形的结构,都透露出一种不同于秦汉的审美情趣。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艺术鉴赏的书,更是一本历史文化解读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是如何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紧密相连的。

评分

我对古代艺术品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痕迹的石刻艺术。《海岱石华》这本书,完全超出我的预期。首先,书中图片的印刷质量非常高,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真品就在眼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秦汉时期石刻艺术的讲解,它让我看到了汉字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更加规范、更具艺术性的隶书的过程。 作者在分析石刻作品时,非常注重其地域特色。他提出的“海岱石华”的概念,非常巧妙地概括了山东地区石刻书法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汉代画像石上的文字,那些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笔画,仿佛描绘出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而到了魏晋时期,石刻书法又呈现出一种更加飘逸、更加个性的风格,这让我看到了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精美的石刻艺术,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这本《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简直就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宝藏!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翻开第一页,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亲眼目睹那些承载着历史沧桑的石刻作品。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极高,每一个字的笔画、每一个刀痕都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个石刻作品的详细介绍,它不仅罗列了作品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更深入地解读了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 作者在阐述秦汉时期隶书的发展脉络时,运用了大量的实例,从早期的刻画符号到成熟的隶书,一步步展现了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我尤其对书中对“海岱”这一地域概念的阐释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秦汉魏时期山东地区独特的文化基因,而这种基因恰恰渗透进了当地的石刻书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那些镌刻在墓碑、石阙、碑额上的文字,或雄浑古朴,或飘逸洒脱,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貌。我仿佛能听到战场的鼓角,看到官道的车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