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腧穴學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楊甲三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230219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899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6

腧穴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腧穴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腧穴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腧穴學》是在衛生部的直接關懷和統一領導下,由北京、天津、南京、成都、安徽五個中醫學院的有關教師集體討論編集而成,是我國第1次為中醫學院的針灸係(或專業)所統一編寫的針灸教材之一。全書共分三章。第一章為概論,主要說明腧穴學的起源與發展,腧穴與髒腑經絡的關係,腧穴的分類、命名、定位方法,特定穴、腧穴的作用,腧穴的主治規律。第二章為腧穴學各論,分彆敘述瞭十四經361個腧穴和67個經外奇穴的位置、取法、局部解剖、主治、配伍舉例、刺灸方法和文獻選摘。第三章為附篇,主要收集瞭針灸常用歌賦15首,腧穴的近代研究情況,以及古代體錶名稱位置的解釋。

目錄

1.腧穴學概論

1.1 腧穴的起源與發展

1.2 腧穴與髒腑經絡的關係

1.3 腧穴的分類

1.3.1 經穴

1.3.2 奇穴

1.3.3 阿是穴

1.4 腧穴的命名

1.4.1 自然類

1.4.2 物象類

1.4.3 人體類

1.5 腧穴的定位方法

1.5.1 骨度分寸法

1.5.2 體錶標誌法

1.5.3 手指比量法

1.5.4 簡便取穴法

1.6 特定穴

1.6.1 五腧穴

1.6.2 原火

1.6.3 絡穴

1.6.4 郤穴

1.6.5 背俞穴

1.6.6 募穴

1.6.7 八會穴

1.6.8 八脈交會穴

1.6.9 下閤穴

1.6.10 交會穴

1.7 腧穴的作用

1.7.1 反應病證,協助診斷

1.7.2 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

2.7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

2.7.1 晴明

2.7.2 攢竹

2.7.3 眉衝

2.7.4 麯差

2.7.5 五處

2.7.6 承光

2.7.7 通天

2.7.8 絡卻

2.7.9 玉枕

2.7.10 天柱

2.7.11 大抒

2.7.12 風門

2.7.13 肺俞

2.7.14 厥陰俞

2.7.15 心俞

2.7.16 督俞

2.7.17 膈俞

2.7.18 肝俞

2.7.19 膽俞

2.7.20 脾俞

2.7.21 胃俞

2.7.22 三焦俞

2.7.23 腎俞

2.7.24 氣海俞

2.7.25 大腸俞

2.7.26 關元俞

2.7.27 小腸俞

2.7.28 膀胱俞

2.7.29 中膂俞

2.7.30 白環俞

2.7.31 上髎

2.7.32 次髎

2.7.33 中髎

2.7.34 下髎

2.7.35 會陽

2.7.36 承挾

2.7.37 殷門

2.7.38 浮郤

2.7.39 委陽

2.7.40 委中

2.7.41 附分

2.7.42 魄戶

2.7.43 膏肓俞

2.7.44 神堂

2.7.45 譩譆

2.7.46 膈關

2.7.47 魂門

2.7.48 陽綱

2.7.49 意捨

2.7.50 胃倉

2.7.51 肓門

2.7.52 誌室

2.7.53 胞肓

2.7.54 秩邊

2.7.55 閤陽

2.7.56 承筋

2.7.57 承山

2.7.58 飛揚

2.7.59 跗陽

2.7.60 昆侖

2.7.61 僕參

2.7.62 申脈

2.7.63 金門

2.7.64 京骨

2.7.65 柬骨

2.7.66 足通榖

2.7.67 至陰

本經小結

2.8 足少陰腎經經穴

2.8.l 湧泉

2.8.2 然榖

2.8.3 太溪

2.8.4 大鍾

2.8.5 水泉

2.8.6 照海

2.8.7 復溜

2.8.8 交信

2.8.9 築賓

2.8.10 陰榖

2.8.11 橫骨

2.8.12 大赫

2.8.13 氣穴

2.8.14 四滿

2.8.15 中注

2.8.16 育俞

2.8.17 商麯

2.8.18 石關

2.8.19 陰都

2.8.20 腹通榖

2.8.21 幽門

2.8.22 步廊

2.8.23 神封

2.8.24 靈墟

2.8.25神藏

2.8.26 或中

2.8.27 俞府

本經小結

2.9 手厥陰心包經經穴

2.9.1 天池

2.9.2 天泉

2.9.8 麯澤

2.9.4 郤門

2.9.5 闖蜓

2.9.6 內關

2.9.7 大陵

2.9.8 勞宮

2.9.9 中衝

本經小結

2.10 手少陽三焦經經穴

2.10.1 關衝

2.10.2 液門

2.l0.3 中渚

2.10.4 陽池

2.10.5 外關

2.10.6 支溝

2.10.7 會宗

2.10.3 三陽絡

2.10.9 四瀆

2.10.10 天井

2.10.11 清冷淵

2.10.12 消濼

2.10.18 臑會

2.l0.14 肩髎

2.10.16 天髎

2.10.16 天牗

2.10.17 翳風

2.10.18 瘈脈

2.10.19 顱息

2.10.20 角孫

2.10.21 耳門

2.10.22 和髎

2.10.23 絲竹空

本經小結

2.11 足少陽膽經經穴

2.11.1 瞳子髎

2.11.2 聽會

2.11.3 上關

2.11.4 頷厭

2.11.5 懸顱

2.11.6 懸厘

2.11.7 麯鬢

2.11.8 率榖

2.11.9 天衝

2.11.10 浮白

2.11.11 頭竅陰

2.11.12 完骨

2.11.13 本神

2.11.14 陽白

2.11.16 頭臨泣

2.11.16 目窗

2.11.17 正營

2.11.18 承炅

2.11.19 腦空

2.11.20 風池

2.11.21 肩井

2.11.22 淵腋

2.11.23 輒筋

2.11.24 日月

2.11.25 京門

2.11.26 帶脈

2.11.27 五樞

2.11.28 維道

2.11.29 居髎

2.11.30 環跳

2.11.31 風市

2.11.32 中瀆

2.11.38 膝陽關

2.11.34 陽陵泉

2.11.35 陽交

2.11.36 外丘

2.11.37 光明

2.11.38 陽輔

2.11.39 懸衝

2.11.40 丘墟

2.11.41 足臨泣

2.11.42 地五會

2.11.43 俠溪

2.11.41 足竅陰

本經小結

3 附篇


精彩書摘

故明代張介賓之《圖翼》說:“同身寸者,謂同於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長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橫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則人瘦而指長,人肥而指短,豈不謬誤?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當”。可見不能離開骨度分寸而隻用指寸。骨度分寸與指寸在臨床應用中應該互相結閤。
1·5·4 簡便取穴法
簡便取穴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簡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兩手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腕後高骨的正中上方,當食指尖處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勞宮,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一橫紋上,就是本穴。又如風市,患者兩手臂自然下垂,於股外側中指尖到達之處就是本穴。此外如垂肩屈肘取章門,兩耳角直上連綫中點取百會等等。這些取穴方法都是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齣來的。
1·6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並有特定稱號的腧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原穴、絡穴、郤穴、八脈交會穴、下閤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軀乾部的八會穴以及全身經脈的交會穴。
1·6·1 五腧穴
十二經在肘膝關節以下各有五個重要經穴,分彆名為井、滎、輸、經、閤,閤稱“五腧”。有關記載首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以上下所齣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閤”。但並未指齣具體穴名和部位。《靈樞·本輸》則詳細地闡明瞭各經井、滎、輸、經、閤各穴的名稱和具體位置,唯獨沒有手少陰心經,其後《甲乙》纔補充完備。
古人把經氣運行過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來形容,把五腧穴按井、滎、輸、經、閤的順序,從四肢末端嚮肘、膝方嚮依次排列。“井”穴多位於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齣的部位,即“所齣為井”。“滎”穴多位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即“所溜為滎”。“輸”穴多位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後,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為輸”。“經”穴多位於腕踝關節以上,喻作水流變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即“所行為經”。“閤”穴位於肘膝關節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閤於髒腑的部位,即“所入為閤”。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為古今醫傢所重視。臨床上如井穴可用於治療神誌昏迷;滎穴可用於治療熱病;輸穴可用於治療關節痛;經穴可用於治療喘咳;閤穴可用於治療六腑病證等,就是《難經·六十八難》所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閤主逆氣而泄”的具體運用。另外,《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提齣:“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閤”。還有根據季節因時而刺的記載,如《難經·七十四難》指齣:“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鞦刺經,鼕刺閤”。
五腧穴又配屬五行,《靈樞·本輸》指齣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難經·六十四難》補全瞭陰陽各經脈五腧穴的五行屬性,即“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閤水,陽閤土”,均依五行相生規律而來。
……

前言/序言

由國傢組織編寫並審定的高等中醫院校教材從初版迄今已曆二十餘年。其間曾進行瞭幾次修改再版,對係統整理中醫藥理論、穩定教學秩序和提高中醫教學質量起到瞭很好的作用。但隨著中醫藥學的不斷發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滿足並適應當前教學、臨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為瞭提高教材質量,促進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衛生部於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開瞭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教材編審會議。首次成立瞭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組成32門學科教材編審小組。根據新修訂的中醫、中藥、針灸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修訂瞭各科教學大綱。各學科編審小組根據新的教學大綱要求,認真地進行瞭新教材的編寫。在各門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貫徹瞭一九八二年四月衛生部在衡陽召開的“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汲取瞭前幾版教材的長處,綜閤瞭各地中醫院校教學人員的意見;力求使這套新教材保持中醫理論的科學性、係統性和完整性;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繼承和發揚的關係;在教材內容的深、廣度方麵,都從本課程的性質、任務齣發,注意符閤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具有與本門學科發展相適應的科學水平;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瞭較全麵的闡述;同時又盡量減少瞭各學科間教材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和某些脫節。通過全體編寫人員的努力和全國中醫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陸續編寫完畢。
  本套教材計有醫古文、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內經講義、傷寒論講義、金匱要略講義、溫病學、中醫各傢學說、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傷科學、針灸學、經絡學、腧穴學、刺灸學、針灸治療學、針灸醫籍選、各傢針灸學說、推拿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等三十二門。其中除少數教材是初次編寫者外,多數是在原教材,特彆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礎上充實、修改而編寫成的。所以這套新教材也包含著前幾版教材編寫者的勞動成果在內。
  教材是培養社會主義專門人纔和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纔的培養。要提高教材的質量,必須不斷地予以錘煉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醫藥教學人員和廣大讀者在使用中進行檢驗並提齣寶貴意見,為進一步修訂作準備,使之成為科學性更強、教學效果更好的高等中醫藥教學用書,以期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和中醫事業發展的需要。


腧穴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腧穴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腧穴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腧穴學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