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农村物流园作为连接城乡流通体系、保证供给高效顺利地完成的重要平台,是城乡物流的关键和突破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鉴于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区别与联系,农村物流园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物流园区的定位、功能以及参与主体等特性。也有不同于一般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在中央政府和各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范围内大量兴建物流园区,农村物流园的建设是建立在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这三大物流发展模式基础上的。在分析了农村物流园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之后,《农村物流园/农产品流通研究丛书,乡村振兴战略文库》从选址、开发、管理及盈利模式等方面探讨农村物流园发展的模式,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物流园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在回顾我国农村物流与农村物流园建设政策的基础上,该书分别从农村物流园布局、宏观环境、企业主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农村物流园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王先庆,教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等30多个行业协会专家顾问。重点从事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专业市场、商品渠道、城市商圈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参与、承担和主持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各类课题200余项,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产业扩张》《渠道控制权》各类著作50多部。曾获教育部颁发“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及其他各级奖项40余项。
叶祥松,教授(二级)、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世界经济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曾任广东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30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社科重大项目3项。在80余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80篇(均为独立或作者),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30余种刊物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1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编教材12部。
潘苏,1984年9月生,台湾台中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现任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台盟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委员和台盟广东省直总支部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FDI与经济发展,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自科项目、省级重大项目等多项。
王朝辉,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管理学博士。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建设农村物流园对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农村物流园是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
三、建设农村物流园是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搭建平台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农村物流园基础理论概述
第一节 农村物流的概念
一、农村物流的内涵
二、农村物流的外延
三、农村物流的特点
第二节 农村物流园的概念和特征
一、农村物流园的概念
二、农村物流园的定位
三、农村物流园的参与主体
第三节 农村物流园的理论基础
一、第三方物流
二、园区经济理论
第四节 农村物流园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农村物流园形成的原因
二、农村物流园区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 国外物流园发展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物流园发展模式
一、日本物流园的发展模式
二、德国物流园的发展模式
第二节 国外物流园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一、物流园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集群是物流园区发展的基础
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四、协会组织的辅助作用
第四章 我国农村物流与农村物流园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基本状况
三、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基本状况
第二节 农村物流模式
一、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村物流运作模式
二、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模式
三、第三方物流模式
四、以物流园区为主导的农村物流模式
五、合作发展的农村物流模式
第三节 农村物流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物流园的发展现状
二、农村物流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农村物流园区选址
第一节 农村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第二节 农村物流园区选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农村物流园区选址方法
一、物流园区选址方法
二、农村物流园区选址模型
第六章 农村物流园区开发、管理及盈利模式
第一节 农村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一、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二、以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为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三、以物流集群联盟为主的建设模式
第二节 农村物流园区管理模式
一、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类型
二、农村物流园区管理原则
三、农村物流园区管理模式
第三节 农村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一、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
二、农村物流园区盈利来源
三、农村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选择原则
四、农村物流园区盈利实现的条件
第七章 案例
第一节 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农村物流园
——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例
第二节 龙头企业自建物流园区
——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例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的物流园区
——以“菜鸟网络”为例
第八章 农村物流园区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农村物流与农村物流园建设政策回顾
一、多管齐下,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二、多方发展,培育农村流通体系参与主体
三、突出重点,巩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成果
四、发展现代物流,建设农村物流园
第二节 对农村物流园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形成协调发展的农村物流园布局
二、政府主导,加大对农村物流园区的宏观环境支撑
三、加强研发,提高农村物流技术
四、搭建平台,加强农村物流园的信息化建设
五、拓展功能,改善农村物流园区投资运营管理模式
六、抓住关键,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园区主体
七、做好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近年来,随着稻谷、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给进入相对过剩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几千年来的粮食极度短缺、严重供不应求的大难题将永远成为历史,买方市场的形成从此彻底改变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格局,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开始由生产问题转为流通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村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市场体系、生鲜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流通和市场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和重要。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如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新现象和新问题,经过了哪些演变阶段,有哪些发展趋势,消费升级与农产品流通有什么样的关系,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流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农产品流通与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关系?在“互联网+农产品流通”的大背景下,农村物流与电商如何发展,农村物流园区如何建设,农村电商体系如何构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生鲜食品流通体系又如何构建?等等。这些都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为实践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一向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理论体系”为使命,围绕农产品流通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成立了农产品流通研究中心,还成立了多个课题组。研究团队联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广州大学、广东温氏集团等单位,共同组成了若干个课题组,紧密联系实际,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的跟踪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课题组成员不仅深入到全国各地近20个省份的田间地头、种养植基地、各类农产品市场、仓储物流中心、农产品展销会或博览会等,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了农产品流通的现状以及出现的各种新变化和新问题,而且还通过举办包括“华南农村流通论坛”等多种方式,与各级供销社、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和学术探讨,凝集各地专家的智慧,深化研究成果。正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和课题组成员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获得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立项。
《农产品流通研究丛书》正是以上部分研究成果的结晶,同时也是2014年广州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联合申报并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叶祥松教授,课题编号:14ZDA031)的阶段性成果。本套丛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安玉安教授、广东财经大学黄晓波教授、广东温氏集团营销公司陈志强总经理担任顾问,由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教授和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叶祥松教授共同担任总主编,由广东财经大学农产品流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朝辉教授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决策咨询研究中心郑红军主任共同担任执行总主编。本套丛书由《农产品流通论》《农村物流园》《农村电商论》《生鲜流通论》《农业契约链》五本著作组成,分别由王先庆、潘苏、李曼、徐忠爱、除金山等专家作为主要执笔人。五本著作除了各主要执笔人外,还有30多位专家以及研究生(见“编委会名单”)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课题调研、提纲讨论、资料整理、成果交流和编稿审稿等工作,可以说,尽管在每本书的前言或后记中,没有完整地记录研究团队各位专家的贡献,但必须强调和说明的是,这套丛书是编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成果。
农村物流园/农产品流通研究丛书,乡村振兴战略文库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