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力图从分析和揭示人类意识形态生成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质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入手,探寻诞生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东方大国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深层次原因。该书描述了人类意识形态学术研究的三类景观,以考据学的态度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意识形态流派的划分,探索性地概括总结了人类意识形态生成发展的三大规律。该书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教训和现存问题”“构建中国意识形态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基本定位、力量配置与配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方法创新”“西方发达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成败与启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创见,对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有些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政策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成芳,法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著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平方略——中国外交策略研究》《崛起的征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共产党》等,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辽宁省高校党建重大课题2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意识形态及其一般规律
第一节 人类意识形态学术研究的三类景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主要流派的划分
第四节 意识形态生成演变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苏联、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民主社会主义者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六节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质和真理性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化逻辑
第三节 中国的现实需要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武器”和“理论基础”
第四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教训和现存问题
第一节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坚持”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节 中国在“坚持”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中国在“坚持”方面的现存问题
第五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国家战略
第一节 中国意识形态国家战略及其必要性
第二节 中国意识形态国家战略的基本定位
第三节 中国意识形态国家战略的力量配置与配合
第六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方法创新
第一节 “显性工作”与“隐性工作”有机结合
第二节 “正面宣传”与“向错误思潮亮剑”相互配合
第三节 “灌输策略”“引导策略”“沟通策略”协调组合
第四节 加强国际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
第五节 全面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七章 西方发达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经验教训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成与败
第二节 西方发达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专家评语
精彩书摘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色彩”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达九十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特点,即都依据新的历史条件,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或人类解放制定新的策略。也就是说,20世纪出现的革命新形势,或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新境遇,促使一些理论家和政治家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革命策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突出了总体性,宣扬了实践哲学,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所以,其理论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色彩”。
第一,从其产生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杂命运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取胜而在西方失败的情况下,在一些国家出现的一股理论上同列宁主义相对立而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批评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内外政策。在政治方面,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上,它提出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见解;在哲学方面,它提出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主张借助于现代西方的一些资产阶级思潮去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其理论主题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共同的研究主题,即从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研究到当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现实问题的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和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构想。如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书的副标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致力于揭示马克思学说与黑格尔学说的内在连续性;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则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马尔库塞等人强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性,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主义解释。在现代工业文明下,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批判精神,对发达工业社会展开了深刻的文化批判,提出了技术理性批判、启蒙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心理机制批判等主题。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再集中于文化批判,转而思考生态危机、性别平等、人的自由和发展问题。
第三,从其理论特征来看,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开放性和多元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重构马克思主义时,反对教条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主张向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开放,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如法兰克福学派在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重建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用存在主义补充、重释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注重经济、阶级分析,忽视了社会心理因素,强调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的经济分析结合起来;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做黑格尔主义、人道主义的解释,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反人道主义的非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等等。
综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境遇下,立足于社会现实,并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发挥、补充和重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既不同于第二国际又有别于第三国际、既不同于资产阶级又有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但是,无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看法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基本思路和主题都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重建马克思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
应该怎样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意见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马克思主义”,应予全盘否定;另一种意见倾向于接受西方新左派学者把它说成“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的看法,把它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显然,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不可取的。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应该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
……
前言/序言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灵魂,因为国家意识形态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制度的灵魂,是国家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基本价值观念。近年来,“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②在当代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就不能持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不能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不能有效凝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就不能给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就不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机遇攻坚克难,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已有的指导地位也可能丧失。
一、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意识形态理论的里程碑。一般而言,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观念领域、精神领域、思想领域。在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社会生活、政治秩序和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①但是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与20世纪新文化运动“问题与主义之争”时期相比,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早已由愿景变成了现实。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品质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逻辑的内在契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比在其他国家得到了更加深刻、广泛和持久的认同。中国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是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巨大飞跃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国献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前,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文本、根本旨趣、理论演进、批判与建构,以及在20世纪西方社会、苏联和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对本研究具有基础性借鉴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