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雕龙:杜文龙研究员论兵器(央视特约评论员、军事专家杜文龙倾心力作!)

军心雕龙:杜文龙研究员论兵器(央视特约评论员、军事专家杜文龙倾心力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文龙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
  • 兵器
  • 历史
  • 文化
  • 杜文龙
  • 央视
  • 国防
  • 战略
  • 战争
  • 冷兵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96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1062
品牌:创美工厂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4
字数:3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央视特约评论员、军事专家杜文龙倾心力作!


★紧扣军情热点,审时度势观察分析装备问题


★全面解析新锐兵器,视角精准专业


★彰显历史担当,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安全的强烈使命


★古有《文心雕龙》彰显写作之精义,今有《军心雕龙》尽述兵强之戈锐


内容简介

《军心雕龙:杜文龙研究员论兵器》是央视特约评论员、军事专家杜文龙研究员近年的专论集。围绕武器装备、战略谋划和全球热点等问题,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知。在这些研究中,我们不仅收获许多兵器方面的知识,也从中领悟到“军心雕龙”的内涵和指向,充分体现了大国重器的精工细镌与捍我疆土卫我中华的历史担当。

作者简介

杜文龙,军事专家、军事学硕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委科技委兼职委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全军首批外宣专家,大校军衔,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和国防大学。曾任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合同战术研究室副主任、训练研究室主任和军队建设研究部后勤和装备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60余部作战法规、理论专著、教材的编写,参加了40多项军队重大课题研究,发表文章400多篇,接受20多家新闻媒体访谈近万场次,举办讲座数百场。2017年5月被评为“受媒体欢迎的科学家”。


目录

新锐武器


浪尖上的盾牌—“宙斯盾”系统面面观 3

深水炸弹—爆音远去的水中霹雳 14

水雷—浸泡在水中的战略武器27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大中口径舰炮 40

鱼雷,杀手不在暮年 50

弹进炮退—近程防御中小口径速射炮 59

F-35,战斗机的革命者 68

大口径狙击步枪的作战运用 75

FCS(未来战斗系统)批判81

全地形车—难以苛求的“全” 90

如何识别坦克、装甲车辆 96

“陆战之王”如何潜渡? 103

《变形金刚》之另眼欣赏 109

轻型装甲车辆的车载武器113

未来十年,这些武器可能发威 121

俄罗斯BTP-80 两栖轮式装甲车126

“魔鬼终结者”:火箭炮 133

“猎鹰”—走向常规的战略武器 140

中国陆军新世纪铭牌—武直-10 146

美研发颠覆性武器瞄准亚太 152

“陆地航母”:中国万瓦级激光杀敌于无形 158

新型导弹令美担忧 164

美X-47B 无人机首次空中加油对接 170

“国之利器”震撼亮相,中国“智造”举世瞩目 177

试射“三叉戟”导弹,美军强化亚太核打击能力 182

俄罗斯核杀器泄密,直戳美国反导漏洞 188

日本试射新导弹主要针对中国 194

新武器与大战略 198

俄罗斯新型巡航导弹发威,美感到威胁......................... 203

最强航母,六代战机,美造重器守亚太......................... 206


热点关注


台军立体的“鱼叉”与三栖的“雄风”......................... 213

台军武装直升机现状...................................................... 219

台军老旧的两栖战车...................................................... 225

对台军售,戕害台湾的慢性毒药.................................... 232

美插手南海变本加厉...................................................... 236

歼-20 和运-20 陆续服役,中国空中战力提升.............. 240

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的强军战略........................................ 244

日本派兵进驻钓鱼岛附近岛屿,潜艇护卫舰直指南海.... 249

三军联战体系已经形成.................................................. 253

美越关系升温的背后...................................................... 256


战略谋划


“划出近海”的越南海军............................................... 261

力不从心的“远洋进攻”—军购盛筵下的印度海军.... 269

印度离强大的航母编队还很远........................................ 279

别样“韩流”:韩国军工技术难有起色......................... 287

太极旗掩映下的韩国军队............................................... 294

美国取消远征突击车是个错误........................................ 302

韩军潜艇正在发力.......................................................... 304

升级空海一体,美重回全球介入.................................... 309

美俄齐发力,再造“轰炸机时代”................................ 314

中国航母建设正根据需要稳步推进................................ 317

“美国春晚”惊现六代机雏形........................................ 322

美国针对中国建立“封堵联盟”.................................... 325


军情解码


部署“缩水版”的萨德是“定心丸”还是“闹心丸”?........ 331

日本最高监听机密,目标直指中国舰艇......................... 335

从人机围棋大战看未来科技战争.................................... 340

走向常规:美国战略威慑转型........................................ 344

战争就是吞金的较量

—对军事科技、装备和战争的另眼观察...................... 349

处理好创建作战理论体系的六大关系............................. 357

真正的无人机时代还没到来........................................... 362

俄罗斯要打造新AK........................................................ 367

对中国没有吸引力的C-130 运输机............................... 372


精彩书摘

走向常规:美国战略威慑转型

战略给人的印象是大,因此战略威慑也就有了以国为单位的毁灭能力。按照经典的定义,战略威慑是国家或者政治集团为实现既定的政治目的,以军事手段为主造成强大声势或者威力慑服对方的行动,是军事威慑在战略层次的运用。如果以手段为标准,可以分为常规威慑和核威慑。2015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这是继1994年、2001年之后的第三份核态势报告,也是第一份全文公开的报告。报告全面反映了奥巴马既倡导建立无核世界,又要保持强大核威慑的思想,显示了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较大调整。报告首次降低了核威慑在战略威慑体系中的份额与作用,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核老虎在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长期以来,战略威慑被核威慑所垄断,核威慑成了战略威慑的代名词。从美、苏成功爆炸并装备核武器以来,不断壮大的核武库成了最令对手胆寒的东西。当1967年苏联在美国的后院古巴竖起核导弹时,以3万多枚核弹做后盾的肯尼迪总统,不惜摆出决战架势逼退了苏联的核攻势。正是这种超级威慑能力,使核武器从沙漠铁塔顶端的核炸弹发展成陆基核导弹后,又成为战略导弹潜艇的标准打击武器,确立了三位一体“核威慑”的基本格局,无论冷战时期双方如何发展战略威慑力量,都是在运载工具上加高陆、潜、空这三道围墙。

核威慑作为一种传统的战略威慑手段,能够起到存在即威慑的作用。只是制造并爆炸了核武器,不管核政策怎样,放到武器库中就能够对敌构成威慑。冷战期间,核威慑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战略威慑手段,也曾经是战略威慑的主要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武器已经不再神秘,暴烈的核能开始被驯服而成为能源使用,核技术门槛开始变得越来越低,而核武器使用却由于过于巨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而使得使用的门槛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核威慑的作用开始下降,因为人们发现不能使用的核武器所形成的核威慑仅仅是一种威慑而已,在双方都握有核武器的条件下,能够构成对等威慑,而在对等威慑的条件下,双方在核威慑能力上形成1∶1的均衡局面,此时核威慑也就失去了原有作用,因为核武器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下落,会斩断发动核攻击和遭受核攻击的双方的喉管。

与此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战略威慑能力的常规威慑比重也不断增大,进一步优化了威慑体系的基本结构。如美国将“三位一体”的战略威慑体系调整为“新三位一体”,把核与非核战略武器、主动与被动的防御系统和灵活反应的国防基础设施作为新的威慑力量体系。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优先调整很快就在科索沃战争中显现了优势,当美国大兵压境之时,仅具有核威慑能力的俄罗斯声称将干预,但直到美国的常规武器在贝尔格莱德上空炸响,也没有见到俄罗斯的真实动作。这说明,与核武器相比,具有战略打击效应的常规武器,在实战中具有威慑与实战双重能力。常规战略武器的较小毁伤程度,使它在局部战争中的运用可以收放自如,是一柄既能恐吓又能杀人的钢刀。尝到这种新型战略武器甜头的美国小布什总统曾经对美国保有的庞大核武器库颇有微词。2001年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布什总统得知确切的核武器数后即发出质疑:“我们要这么多核武器干什么?”因为截至2009年9月30日,小布什的继任者奥巴马手中还拥有5113枚核弹头,虽然比1967年的3.12万枚少了84%。刚刚就任总统的奥巴马对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现状也有新的思考,因为几场局部战争已经表明,美国常规军事力量的大幅度增强、导弹防御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性对手的消失,已经为美国削减核力量、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创造了条件。奥巴马上任后就提出了无核世界的新构想,虽然奥氏的无核世界实质是少核世界,但至少说明战略威慑体系中核因素开始减少。2010年4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美利坚合众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采取措施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表面上是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一件大事,实际上标志着两国开始重新思考本国战略威慑体系的新一轮调整。



《军心雕龙:杜文龙研究员论兵器》—— 深入洞察战争的脉络,解析现代军事力量的灵魂 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种武器装备的参数,而是以一种宏大且深入的视角,探究兵器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意义、战术运用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科技、经济、政治乃至人文的复杂交织。作者杜文龙研究员,作为央视特约评论员和军事专家,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现代军事力量运作机理的窗户。 一、 兵器的战略高度:力量的基石与意志的延伸 在宏大的战略层面,《军心雕龙》将兵器视为国家力量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造物,更是国家意志的延伸,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书将深入剖析: 力量平衡与威慑理论: 探讨不同类型兵器,如核武器、战略导弹、航空母舰等,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力量平衡,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维护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书中会分析不同国家在兵器研发和部署上的战略考量,以及这些考量如何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科技革命与军事转型: 深入解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如何深刻改变兵器的发展轨迹,推动军事领域发生颠覆性变革。例如,高超音速武器、无人作战系统、网络战能力等,这些新兴力量的崛起,如何挑战传统的战争形态,促使各国进行军事战略和兵器体系的重塑。 经济实力与军事投入: 剖析国家经济实力对兵器研发、生产和维护的决定性影响。本书将以翔实的案例,阐述军工产业的经济属性,以及国家在国防科技投入上的长远规划,是如何塑造其军事力量的整体效能。它会揭示,强大的军事实力往往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而先进的兵器研发更是国家工业实力的集中体现。 政治目标与兵器选择: 探讨政治目标如何决定兵器的发展方向和部署策略。例如,防御型国家与进攻型国家在兵器选择上的差异;维护国家主权与地区霸权在兵器战略上的不同侧重。书中会分析,兵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和外交目标。 二、 兵器的战术运用:精确打击与体系对抗的艺术 从宏观的战略视角转向微观的战术层面,《军心雕龙》将深入探讨兵器在具体战场上的运用之道,揭示现代战争的复杂性与精妙之处: 信息化战争的特质: 详细阐述信息化战争如何改变战场态势,以及信息化兵器(如精确制导武器、侦察卫星、情报通信系统)如何在情报获取、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书中会描绘,信息流成为战场上的“生命线”,兵器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陆海空天网的联合作战: 深入剖析不同作战域的兵器如何进行协同,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作战体系。例如,空中力量如何支援地面部队,海军如何提供远程火力打击,天基侦察系统如何为战场提供全局态势感知,网络攻防如何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强调,现代战争的胜利不再依赖单一兵种或兵器,而是体系对抗的胜利。 “非对称”作战与创新兵器: 探讨在实力不对等的对抗中,如何运用创新性兵器和战术来弥补差距。这可能包括游击战中的简易武器创新,电子战中的非常规手段,以及针对对手弱点的特种作战装备。本书将展现,战争的智慧在于如何“以巧破力”,而兵器的创新正是这种智慧的重要体现。 城市战与特种作战装备: 分析在现代城市环境下,特种作战部队所使用的各类先进装备,以及这些装备如何在复杂地形中发挥最大效能。例如,轻型装甲车辆、破障设备、侦察无人机、夜视系统等,以及它们在巷战、反恐等场景下的应用。 三、 兵器背后的智慧:科技、创新与人才的驱动 《军心雕龙》不仅仅关注兵器本身,更将目光投向了孕育和发展这些兵器的背后力量: 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深入探讨军事科技创新的来源,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以及军民融合的模式。书中会分析,哪些基础科学的突破可能催生下一代颠覆性军事技术,以及如何鼓励和保护军事科技创新。 设计理念与工程哲学: 揭示兵器设计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工程理念。例如,模块化设计、智能化升级、人机协同等,这些理念如何影响兵器的性能、可靠性和易用性。它会展现,优秀的兵器不仅仅是技术集成,更是智慧的结晶。 人才的培养与传承: 强调军事科学研究和兵器研发领域人才的重要性。本书会分析,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战经验的军事科技人才,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知识传承的生态系统。 对未来的展望: 在章节的结尾,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未来战争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兵器可能呈现的新形态。这可能包括自主作战的机器人、空间武器、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等,从而激发读者对军事科技未来的无限遐想。 结语: 《军心雕龙:杜文龙研究员论兵器》是一部深度解读现代军事力量的书籍。它以清晰的逻辑、宏大的视野、翔实的案例,将兵器这一严肃话题,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无论您是军事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对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您更深刻地理解兵器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格局与未来。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兵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国家力量、科技文明和人类智慧的深刻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对杜文龙老师的解读一直非常期待,尤其是他曾多次在央视担任特约评论员,其军事素养和解读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这次终于等到他以“倾心力作”的形式,将他对兵器领域的深刻见解集结成册,我第一时间就入手了。拿到书的那一刻,厚实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就让我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一直在思考,在这本书中,杜老师会如何梳理和阐述那些令人眼花缭乱、日新月异的现代兵器?他会不会从历史的演进脉络入手,让我们看到技术的迭代与战略的演变之间的深刻联系?又或者,他会聚焦于某一类代表性的兵器,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技术亮点以及在现代战场上的应用前景?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有他本人对一些热点军事事件中兵器表现的独到点评,那些在电视节目中稍纵即逝的金句,能否在这本书中得到更详尽的阐释?我预感,这本书绝不仅仅是对兵器参数的罗列,更会蕴含着他对战争形态、国家安全以及科技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杜老师的视角,去探索那些冰冷的钢铁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宏大叙事”与“微观审视”的完美结合。杜文龙研究员的笔触,并没有局限于对单一兵种或武器系统的介绍,而是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军事战略框架下进行考察。我尤其喜欢他分析国家军事工业发展脉络的章节,那种既有历史纵深感,又不失对当下现实紧密连接的叙述方式,让我对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兵器发展战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不仅仅是介绍“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会有”,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书中对一些“黑科技”的解读,比如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或者新一代隐形技术的发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能够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出那些高深技术背后的原理和潜在影响,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且,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很多都是基于现实中的军事冲突或演习,这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也更能体现兵器在实际战场上的作用和局限性。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军事迷,我阅览过不少关于兵器的书籍,但杜文龙研究员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一股清流。他没有流于表面地介绍各种参数和性能,而是深入挖掘了兵器背后所蕴含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考量。书中对不同国家军事装备发展理念的比较分析,非常独到。他能够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实力、地缘环境等多个维度,来解释其兵器发展的路径和特点。我尤其欣赏他对“不对称作战”和“体系化作战”的论述,以及在这些作战理念下,不同兵器如何相互协同,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对“技术最优论”的辩证反思,对“人”在战争中的作用的强调,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兵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战争、关于国家安全、关于科技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思考之作。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和技术革新力量的“大家伙”们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军事装备的好奇心。杜文龙研究员的文字,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又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军事历史学家。他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严谨的逻辑,将各种先进的军事装备呈现在我眼前。我惊讶于书中对一些经典武器的“复盘”,比如冷战时期的一些标志性装备,是如何在技术迭代中逐渐被淘汰,又是如何催生出新一代的武器系统。更令我着迷的是,他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展望,以及这些未来战争中,新型兵器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书中对无人作战系统、高超音速武器、定向能武器等前沿技术的探讨,让我对未来战场上的“游戏规则”有了初步的认知。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军事科技革命。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兵器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国家战略、科技水平、工业能力以及作战思想的集大成者。杜文龙研究员在书中,将这一点阐释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仅是介绍兵器的“形”,更是解读兵器的“神”。我特别喜欢他分析某一种武器系统时,如何追溯其研发的背景,如何分析其在实战中的表现,以及如何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对于一些“非传统”的兵器,比如网络战装备、电子干扰设备等,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现代战争的维度已经远超出了传统的物理空间。感觉杜老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复杂而广阔的军事科技领域进行一次深度探索。他的语言风格既有军事评论员的专业性,又不失学者般的严谨和深度,让我读起来既感到启发,又感到振奋。

评分

非常好,好,物流很快,书正品

评分

绝对的好书,无论是内容还是质量都物超所值

评分

已成购书狂了,京东不错,信赖京东!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评分

【E锦囊线索查询途径】

评分

很好,不错,赞一个?需要的可以下手哦!

评分

还没有翻开,看不知道啊,都教授的书讲的是什么?是纯粹的装备是什么东西?

评分

更想买局座的书

评分

好书,非常喜欢,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