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历代名绘真赏:元吴镇墨竹谱》收录了吴镇画新篁、嫩枝、老干、垂叶、雨竹、风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叶清劲,或细枝临风,摇曳生姿。每幅画的构图都有很大的区别,以画谱而言,称得上变化多端,诸法悉备,成为后之学者极好的借鉴。
精彩书摘
《历代名绘真赏:元吴镇墨竹谱》:
元吴镇墨竹谱之八
自识:有竹之地人不俗。而况轩窗对竹开。谁谓墨奴能倒景。一枝栘上纸屏来。梅道人。一日与人写纸屏而作此枝。佛奴索写此诗于谱上。遂为书也。至正庚寅夏五月十三日。竹醉时。钤印:澹中有味。一梅。吴仲圭。
元吴镇墨竹谱之九
自识:晴霏光煜煜。晓日影瞳瞳。为问东华尘。何如北窗风。梅花道人戏墨于醉李春波门。笑俗陋室者。饮冰先生。以樗翁所书笑俗二字木刻示余。揭之陋室。为问俗之移人。而贤者犹不能自免。而况愚者而能免乎。钤印:澹中有味。梅华盒。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
自识:俗之可笑不可笑。何则。盖习气所积。化之而然也。然而俗之果可移人。而人果不可移俗者乎。使其喜名者而乏寸识。喜利者而尚洋华。皆习俗移人而然焉。问有堕于其中而自觉者。得非心出天赋。人能移俗者至是乎。俗果可笑乎。果不可笑乎。因诵东坡诗。士俗不可医之句。先生乃掀髯大笑。捧腹出门。疾走而去。余遂歌日。我有渊明琴。长年在空屋。客来问宫商。卢胡扪轸足。幸俗不可医。那使积习熟。我懒政欲眠。清风动修竹。孔子适卫。公孙青仆。子在淇周。有风动竹。萧瑟团栾之声。欣然亡味。三月不肉。顾谓青日。人不肉则瘠。不竹则俗。汝知之乎。梅花道人写至此。遂写竹以破俗云。至正庚寅夏五月。时窗雨未霁。笔倦少息。钤印:澹中有味。蘧庐。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一
自识:晴霏光煜煜。晓日影瞳瞳。为问东华尘。何如北窗风。梅花道人戏作此纸。时南风初来高卧窗。风到竹边而回。微凉可爱。因有此作。书此以识其美也。至正夏六月。钤印:庚寅。一梅。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二
自识:俯仰元无心。曲直知有节。空山木落时。不改霜雪叶。此悬崖竹如此。玄意可也。梅花道人戏墨。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三
自识:抱道元无心。凌空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梅花道人。为佛奴戏此竹。书此诗。当此日。有此枝。成不成。奇不奇。口不能言心自知。聊写此语相娱嘻。梅老寐语也。钤印:澹中有昧(倒印)。蘧庐。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四
自识: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梅老戏墨。时客至退而书也。钤印:澹中有味。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五
自识:竹窗思阒寥。铜博香委曲。胸中有用书。写作湘天绿。蝉声初响。凌霄花开。南风时来。清旦萧萧。爽气如在西山。拈笔偶书至此。佛奴习右军书。读孟子。六月九日也。梅花道人戏墨。钤印:梅华盒。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六
自识:鲜于伯机题高房山墨竹诗云。凉阴生砚池。叶叶秋可数。亭前客梦醒。一片江南雨。至正十年夏六月九日。因雨窗孤坐。拈笔写此纸。以识岁月也。梅花道人戏墨。钤印:梅华盒。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七
自识:梅华翁寄兴于橡下。钤印:澹中有味。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八
自识:简斋诗。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梅花亲书也。钤印:澹中有味。梅华盒。吴仲圭。
元吴镇墨竹谱之十九
自识:我观大地众生。俗病易染难去。由然兴起慈云。霪为甘露法雨。此诗息斋道人。画竹于皋羊僧舍。题云。因仿其作。遂书此一石。至正十年夏六月十日。梅沙弥随喜而戏墨也。钤印:庚寅。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
自识:径深茅屋陋。树倚夕阳斜。行遍青山路。何丘不可家。至正庚寅夏六月。梅花老戏墨也。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一
自识:轻阴护绿苔。清风翻紫箨。未参玉版师。先放扬州鹤。梅老戏作于度余之东客位。且喫茶戏。钤印:一梅。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二
自识:愁来白发三千丈。戏扫清风五百竿。幸有颖奴知此意。时来纸上弄清寒。梅道人戏墨。时骤雨忽至。清风凉肌。至正庚寅夏六月十五日也。钤印:庚寅。一梅。蘧庐。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三
自识:昔游钱塘吴山之阳。玄妙观方丈后池上绝壁。有竹一枝。俯而仰。因息斋道人写其真于屏上。至今遗墨在焉。忆旧游笔想而成。以示佛奴。以广游目云。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元吴镇墨竹谱之二十四
自识:董宣之直。严颜之节。口头不屈。疆项风雪。梅花道人。戏作雪竹之法。钤印:梅华盒。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
前言/序言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与黄公望、倪云林、王叔明合称“元四家”。擅山水,尤擅画墨竹,工诗文。吴镇墨竹师承文同,推崇苏轼,在墨竹画科的发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所画竹枝取文同笔法而又化繁为简,竹叶则直接以墨色浓淡分远近,洒脱随意,笔端豪迈,泼墨淋漓,虽似率略,人莫能到。吴镇品格高逸,常以墨竹来寄寓人生品格、节操和情怀,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后人评吴镇,言其“胸次既高,吐属自能拔俗”、“风神潇洒,无一点尘俗气味”、“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五墨俱备”。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近代黄宾虹、张大干,都曾造访吴镇旧居,仰之甚高。沈周曾至梅花盒扫墓,追拜吴镇为师,写下“梅花盒主是我师”一语;董其昌亦自题“梅花盒”。
《墨竹谱》凡二十四开,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册首第一、二页为王一鹏题“万玉藂”,第三、四页为吴镇行草书《文与可画贫筜谷偃竹记》,其余二十开系画墨竹诸形态图。竹谱中分别画坡地竹林,悬崖俯竹,老竿新篁,风、雪、晴、雨,四时不同之形态,构图严谨,气韵生动,变化奇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初学墨竹一般应从竹竿、竹枝、竹节、竹叶一步步临习。吴镇此套《墨竹谱》,枝竿为淡墨,竹叶为浓墨,高古脱俗,清晰明了。出竿长叶,笔笔到位,临习时比较容易掌握笔墨的运用。学习墨竹离不开对历代名家佳作的解读临摹,避免误染习气俗尘。吴镇之前的文同、李衍,其墨竹总体枝繁叶茂,清代郑板桥则枝叶瘦简,独成一格。而临习对象风格的繁简对于初学者皆有利弊,繁难人,简难出。吴镇墨竹正处于繁与简之间,疏密有致而风骨尽显。在学习吴镇墨竹技法后,再临摹文同、李衍、夏长卿等人的墨竹,就很容易从简入繁,而再学郑板桥墨竹时又会顿感由繁出简,从而轻松掌控驾驭墨竹的绘画技法了。
此套《墨竹谱》是吴镇七十一岁时为儿子佛奴习画所作,笔简劲刚,高逸闲致,适合传写授业之用;且每开的题款内容甚丰,涉及墨竹之画情画理,诗、书、画并茂,属吴镇晚年墨竹之精品。此次印制尺寸与原稿相同,是一套学习墨竹技法和心法的传世宝典,是学习墨竹的宝贵摹本。后学者借此能取法乎上,直溯宋元,领略墨竹至高境界的技法精髓。
历代名绘真赏:元吴镇墨竹谱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