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歌唱:诗经(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第一辑06)

先民的歌唱:诗经(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第一辑0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溥言 著
图书标签: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歌
  • 经典文学
  • 古代文化
  • 先秦
  • 文学
  • 诗歌
  • 中国历史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563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052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23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诗歌集,文学之源头

裴溥言说诗经,美不胜收

倾尽古典文学大师一生功力

《诗经》入门理想读本


内容简介

《诗经》是中国首部诗歌总集。内容多在吟咏恋爱、宴会、农事、狩猎、战争、祭祀等生活全貌,是后世文学的主要源头。本书从趣味性和启发性入手,解读了《诗经》中精彩的篇章,并将《诗经》中的故事重新演绎,使之更加清晰动人。其中还有原文中一些词句的注释,是现代人入门《诗经》的理想读本。

作者简介

裴溥言(1921-2017),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翻译家,笔名普贤。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抗战时期在四川)毕业。曾担任台湾大学、菲律宾中正学院、东吴大学、台北中山大学教授。1991年赴美后,应侨胞之请,设“国学讲座”,义务讲授《诗经》《左传》《史记》《论语》《孟子》等课。著有《经学概述》《诗经研读指导》《诗经相同句及其影响》《诗经迭句欣赏研究》《诗经评注读本》等;与其夫糜文开合著《诗经欣赏与研究》《中国文学欣赏》;合译有《泰戈尔诗园丁集》《泰戈尔小说戏剧集》等。在台曾习国画,赴美后学西画,曾举办个展及联展多次。

精彩书评

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这套书,上下古今,纵横万里,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编印,将是一扇现代人开向古典的窗;是一声历史投给现代的呼唤;是一种关切与拥抱中国的开始;它也将是一盏盏文化的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知识的、远航的路。

——高信疆


目录

【导读】先民生活的讴歌

认识《诗经》

《国风》之五十四篇

一、《周南》七篇

关雎 / 葛覃 /卷耳 / 螽斯 /桃夭 /

兔罝 /芣苢

二、《召南》五篇

鹊巢 /采蘋 /甘棠 /羔羊 /摽有梅

三、《邶风》五篇

柏舟 /凯风 /匏有苦叶 /谷风 /静女

四、《鄘风》三篇

桑中 /相鼠 /载驰

五、《卫风》四篇

淇奥 /硕人 /氓 /伯兮

六、《王风》三篇

扬之水 /葛藟 /采葛

七、《郑风》六篇

缁衣 /将仲子 /萚兮 /东门之墠 /

风雨 /出其东门

八、《齐风》三篇

卢令 /还 /东方未明

九、《魏风》二篇

伐檀 /硕鼠

十、《唐风》二篇

蟋蟀 /葛生

十一、《秦风》四篇

蒹葭 /黄鸟 /无衣 /权舆

十二、《陈风》五篇

宛丘 /东门之枌 /衡门 /东门之杨 /

月出

十三、《桧风》一篇

隰有苌楚

十四、《曹风》一篇

候人

十五、《豳风》三篇

七月 /鸱鸮 /东山

《雅》之十五篇

一、《小雅》十一篇

鹿鸣 /常棣 /伐木 /采薇 /六月 /

我行其野 /斯干 /十月之交 /蓼莪 /

大东 /宾之初筵

二、《大雅》四篇

文王 /生民 /烝民 /常武

《颂》之六篇

一、《周颂》四篇

清庙 /思文 /振鹭 /武

二、《鲁颂》一篇

有駜

三、《商颂》一篇

玄鸟


精彩书摘

扬之水

【故事介绍】

话说周朝自平王迁都洛邑,已经声威不振了。再过五六十年,南方的楚国越来越强大,时常兴兵北上,吞并汉水流域的小国。周桓王十六年,被封为子爵的楚国国君熊通,竟自称楚王(死后的谥号是武王),通告汉水、淮水一带诸侯,在沉鹿地方开会,黄、随两国不来参加,楚王就出兵攻打随国,把随国打败,势力就直逼王畿(周天子所直接统辖千里以内的地方)而来。于是周桓王不得不派兵戍守王畿外围的申、甫、许等国,以为戒备。

有一家兄弟三人,都被征调而去。先是大哥被征前往申国,继而二哥又被征前往甫国,最后连家中仅剩的一个男人即刚新婚的三弟也被征前往许国戍守去了。这样家中留下三个妇人,天天盼望她们的丈夫早日调防回来。一年过去了,没有消息;两年过去了,没有消息;三年期限也快到了,还是没有消息。日暮时分,三个妇人站立在村旁山溪激流的溪岸上,向南去的大路眺望,希望她们的丈夫会突然出现,但一点踪影也没有。

于是她们试着水占,来卜预兆。先由大嫂抱来一捆木柴,口中喃喃地向天祷告一番,便把整捆木柴抛向溪水中去。木柴便被激流冲去,一下子不见了;可是一下子又浮出水面来,便被几块大石挡住了。大嫂失望之至,似乎听到大哥在她耳边低语:“我的那个人儿哟,不能和我一块儿来戍守申国,想念好想念啊!啥时我才能回家!”接着二嫂抱来一捆小树枝,比大嫂的木柴要轻了不少。她祷告过后,抛向水中,小树枝半浮半沉地冲下去,到几块大石那儿,也被挡住。二嫂耳边似乎也听到了二哥的低语。最后弟媳抱来一捆晒干的蒲草,简直像棉花一般轻松。她虔诚地跪下,叩了三个头,然后祷告,祷告完再叩三个头才站起来把蒲草抛下溪去。蒲草浮在水面,一冲就走。但冲到大石那儿,给二嫂的树枝扎住了,同样不再流下去。弟媳耳边,也听到了水卜给她的回响。

三个妇人痴痴地站在那儿望着那远处被挡住的柴草,直到月出银光洒地,还没有回家。

【原诗注译】

扬之水, 扬:水飞溅的样子。

不流束薪。 束薪:一捆柴薪。

彼其之子, 其:语词。之子:这人。指戍守人的妻子。

不与我戍申。 戍:驻在那儿守备。 申:姜姓国,在今河南南阳地方。

怀哉怀哉!

曷月予还归哉! 曷:何。

【今译】激荡飞溅的水呀,带不动一捆柴薪。我的那个人儿呀,不能和我一块来戍守申。想念啊想念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扬之水,

不流束楚。 楚:树名,荆棘之类。

彼其之子,

不与我戍甫。 甫:也是姜姓国,也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怀哉怀哉!

曷月予还归哉!

【今译】激荡飞溅的水呀,带不动一捆楚木。我的那个人儿呀,不能和我戍守甫。想念啊想念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扬之水,

不流束蒲。

蒲:草名。

彼其之子,

不与我戍许。 许:也是姜姓国,在今河南许昌。

怀哉怀哉!

曷月予还归哉!

【今译】激荡飞溅的水呀,一捆蒲草都流不下去。我的那个人儿呀,不能和我来戍守许。想念啊想念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评解】

《诗经》多相同句,两篇第一句相同的更常见。《邶风?柏舟》和《鄘风?柏舟》,第一句都是“泛彼柏舟”。《国风》中有三篇《扬之水》,每章的第一句更都是“扬之水”三字。但《王风》和《郑风》的两篇,所接的第二句是“不流束薪”、“不流束楚”那样不称心的句子。而《唐风》的一篇却是:“扬之水,白石粼粼”,水清见底的那种舒畅的句子。于是日本人白川静在他的《诗经》研究中,应用民俗学来研读《诗经》。他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这是古人风俗,把柴束投入水中占卜吉凶,因卜得的预兆有好坏,所以就有欣喜的歌唱和忧愁的申诉两种诗歌的差异。日本《万叶集》中尚有这种水占风俗的诗保留下来。那诗是:“伊人久别离,饶石清且凄;借水占安吉,伊家在河西。”又说:“日落渡津,柘枝漂逝;枝阻鱼梁,劝君莫失。”久别相思,就去水占以卜安吉,完全和《王风》这篇《扬之水》的情景相符。“枝阻鱼梁”得到不好预兆,就只好劝告一番。所不同的是日本的风俗水占是用柘枝,而我国周代是用“束薪”、“束蒲”,大同中有小异而已。

《王风》这篇《扬之水》,台湾大学已故校长傅斯年断定是周桓王、庄王年间,周天子派兵戍守申、甫所产生的作品。因为“桓庄以前,申、甫未被迫;桓、庄以后,申、甫已灭于楚”。他的推断,最近情理。我现在再假定是周桓王十六年(公元前704年)楚子称王,会诸侯于沉鹿以后几年间的事,并用白川静的说法来解释这诗。


前言/序言

先民生活的讴歌

裴溥言

《诗经》是我国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从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的作品(大约跨越了六百年),距离现在已经两千五六百年。一共有三百零五首,所以也称其成数曰《诗三百》。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依次为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计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小雅,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颂则有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

这些诗篇,依其类别之不同,各有独特之风格及内涵。由十五国风,可看出各地之政情民风:例如由陈风,可看出陈国歌舞之盛;由秦风,可知秦国尚武精神之强。小雅之诗,以表示西周衰世,尤以幽王之世的诗篇较多。所以由这些诗篇可看出当时政治之暴乱,天怒人怨的情形。大雅则多追述周人祖先功德,以及夸张西周初年开国盛世,和歌颂中兴明主周宣王文治武功的诗篇。

至于周颂,周人为消除殷商遗民对周人的敌对心理,所以制作较多祭祀文王之诗篇,以揄扬文王的功烈德泽,使四方来助祭的诸侯,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明白周之得天下,是由于天命,是由于文德。而承此天命者,是引仁德之政的文王,因而对西周就心悦诚服。鲁、商二颂,虽然篇幅不多,但由这不多的篇幅,也可看出鲁僖公的功业及鲁国的高度文化;也可看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以宋为殷商之后,而颇有荣耀之感,遂制礼作乐,借以夸耀他的功业。

整部《诗经》的内容,真是包罗万象:凡是有关那个时代的典章制度、战争形态、社会状况、民情风俗,以及天文地理、历法时序;乃至于黍稷稻麦、麻缕丝帛、草木、鸟兽、虫鱼等,无所不有,可说是一部周人生活的真实记录,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周代文化史。而这份生活记录、这部文化史,都是以高度的文学技巧写的。其中每一字的推敲,每一句的斟酌,每一章的安排,每一篇的组织,都是经过煞费苦心经营而完成的,真可谓是字字珠玑,篇篇佳构,美不胜收。更加之以绝大部分是叶韵歌辞,读起来不只让我们享受声调韵律之美,更能令我们有悠然神往之情,而欣赏不置。因而它可说是中国文学之源,很值得炎黄子孙诵读的一部经典宝库。


先民的歌唱:诗经(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第一辑06) 引言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成书于春秋时期,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创作的305篇诗歌。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早期精神生活、社会风貌、思想情感的生动写照。它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意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卷《先民的歌唱》作为“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第一辑的第六部,旨在深入浅出地呈现《诗经》的魅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聆听先民们的心声。 《诗经》的构成与流传 《诗经》全书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即“国风”,共十五篇,是采集自当时不同诸侯国各地的民歌。这些歌谣内容广泛,涉及男女爱情、婚姻家庭、徭役征战、祭祀宴饮、劳动生活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喜怒哀乐,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它们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如《关雎》之思慕,《氓》之哀怨,《蒹葭》之追寻,无不触动人心。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多为朝会宴饮时所唱的乐歌,内容多为臣子对君主的讽谏,或抒发个人抱负、离愁别绪。而“大雅”则多为周天子、贵族吟唱的,内容多涉及政治、历史、道德教化,有时也用于祭祀。它们篇幅较长,风格相对更为庄重典雅。 “颂”,共四篇,是宗庙祭祀时所用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内容多为歌颂君王、祖先的功德,赞美丰收、祈求福祉,体现了当时宗教信仰和政治伦理的结合,带有明显的仪式感和神圣性。 《诗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的诗歌是通过口耳相传,后由乐官收集、整理,最终成为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它的流传过程中,历代都有著名的学者进行注释和解读,如汉代的毛亨、毛苌(《毛诗》)是影响最深远的传本,奠定了后世对《诗经》研究的基础。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语言、表现手法以及情感的真挚性上。 语言的质朴与生动:《诗经》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朴素而富有表现力。它大量使用叠词、叠字,如“关关”、“灼灼”、“桃之夭夭”,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感。同时,它也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表现手法的精妙:《诗经》中最为人称道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即铺陈直叙,直接描写事物或抒发情感,如《七月》对农事四时变化的细致描绘。 比:即比喻,用眼前的事物来比喻事物,如《硕鼠》以老鼠比喻剥削者。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全诗奠定基调或烘托气氛,如《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对心中淑女的爱慕。这种手法常常营造出一种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情感的真挚与普遍:《诗经》中的情感真实而深刻,无论是对爱情的向往与失落,对亲情的眷恋,对故土的思念,还是对社会的批判与无奈,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这些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朴实的方式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诗经》的思想内涵 《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瑰宝,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反映社会现实:“风”中的诗歌,如《伐檀》、《硕鼠》,直接揭露了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反抗。它们是早期中国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伦理道德的体现:《诗经》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对婚姻忠贞的赞美(《桃夭》)、对孝道的重视(《蓼莪》)、对君臣之道的强调(《烝民》)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对先秦思想的影响:《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将《诗经》奉为“五经”之一,历代学者对其进行阐释,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文学理论以及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孔子就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反映了《诗经》在被儒家接受和推崇的过程中,其“正风化”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调。 本卷《先民的歌唱》的意义 本卷《先民的歌唱》作为“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 1. 普及经典: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排版,将《诗经》这部古老而重要的经典呈现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打破其高高在上的学术壁垒,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 2. 深入解读:在保留原著精华的基础上,辅以详尽的注释、背景介绍和艺术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历史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其精妙的艺术手法。 3. 传承文化:通过对《诗经》的介绍,旨在让读者了解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先民们的生活气息与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4. 品味韵味:引导读者不仅从知识层面理解《诗经》,更能从情感和审美层面去品味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体会那些跨越千年的歌声所蕴含的生命力。 结语 《诗经》是一部不朽的歌谣集,它以最纯粹、最本真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童年。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感与思考。《先民的歌唱》这本书,正是希望成为开启这面镜子的钥匙,邀请您一同走进那个充满诗意与真情的远古世界,聆听先民们跨越千年的歌唱。通过阅读《诗经》,我们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更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感悟人生百态,汲取智慧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诗经》的解读有自己的想法,也接触过不少相关的学术专著。但《先民的歌唱》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刻意去迎合学术界的某些观点,而是回归到诗歌本身的魅力。我喜欢它对诗歌意象的细腻捕捉,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深度挖掘。有时候,我会觉得某些学术解读过于繁琐,反而失去了诗歌本身的纯粹性。这本书则显得格外真诚。作者的文字朴实却充满力量,能够带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国风》的解读,那些贴近生活的篇章,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有劳动人民的辛勤,有士大夫的忧愁,也有青年男女的爱恋。这些篇章让《诗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经典,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写照。读这本书,我仿佛与那位不知名的先民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最原始的情感和最真实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我前几天刚读完,可以说是收获良多。我一直对中国古代诗歌情有独钟,但《诗经》这样古老的作品,读起来总有些隔阂。市面上关于《诗经》的书也很多,但总觉得要么太学术化,要么太过于通俗,难以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这本《先民的歌唱》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没有像某些版本那样,把大量精力放在考据和辩证上,而是更侧重于诗歌本身的意境和情感的传达。读的时候,我常常能想象出那个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劳作与收获,他们的爱恋与离别。作者的语言非常优美,既保留了《诗经》原文的韵味,又通过通俗易懂的解读,让我这个对古代文学不是特别精深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其中一些关于农事、祭祀的篇章,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情。它让我不再觉得《诗经》是一堆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心跳。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这本《先民的歌唱》,我本来对《诗经》的兴趣不大,觉得那样的文字读起来会很枯燥。没想到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之前看过一些《诗经》的译本,要么是那种学术性很强的,我完全看不懂,要么就是翻译得太过口语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这本书的解读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生硬地进行逐字翻译,而是更注重诗歌整体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在读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时,我甚至能感受到微风拂面,看到山峦叠翠。而那些描绘爱情的诗篇,则让我体会到了古代男女之间那种含蓄而又热烈的情感。作者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反而让人有一种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诗经》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先民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的人,尤其喜欢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历史。这次抱着尝试的心态,选择了这本《先民的歌唱》。说实话,在读之前,我对《诗经》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只知道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但具体内容和艺术价值并没有深入了解。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加入了作者对诗歌背景、时代风貌的深刻解读。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诗歌在当时能够流传,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社会功能。书中的一些诗歌,比如关于爱情的,读起来真是让人心潮澎湃,虽然时隔千年,但那种真挚的情感依然能够触动人心。而那些关于战争、民生的诗歌,又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让我觉得,《诗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记录了我们祖先最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是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源头的绝佳读物。

评分

《先民的歌唱》这本书,作为一本介绍《诗经》的书,我觉得它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将《诗经》神化,也没有过度解读,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现代人的方式,去展现《诗经》的魅力。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诗歌文本时所表现出的尊重和审慎。它既保留了原文的风骨,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诗歌的含义和情感传递给读者。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诗经》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通过这些诗歌,我看到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社会结构。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能够回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去了解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身上流淌着怎样的血脉。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我觉得,重温《诗经》,就是在重温我们的根。

评分

《尚书》一学历史,二看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

评分

这本礼记是九州出版社《中国历代经典宝库》60册之一,与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藏书》60册对照阅读效果更佳。2017年11月一版一印【第1次印刷】,适合收藏,打算出一本买一本,京东的价格还是实惠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非常非常好的书,一直都从京东买书

评分

买来学习学习,此书印刷清晰,没有错误缺页,是正版。这本书是作者对尚书部分章节的解读和认识,具体学术价值有待仔细阅读后追评,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封面是孟母三迁吧

评分

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