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學生生理與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特點和常見的生理、心理問題為依據,運用臨床醫學、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針對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生理、心理睏擾進行瞭係統分析,提齣瞭有助於大學生生理、心理和諧發展的多種調試途徑與防治方法,其目的在於增強大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和各種應急能力,並最終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
《大學生生理與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作為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作為大學生瞭解自己、提高心身健康水平的指導書,還可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傢長等對學生開展心身健康輔導的參考用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健康教育總論
第一章 健康概論
第一節 健康與健康教育
第二節 生理與心理健康的評估
第三節 生理與心理健康的標準
思考題
第二章 大學生心身健康特點
第一節 心與身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心身健康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大學生心身發育特徵
思考題
第二篇 生理健康教育
第三章 行為與健康
第一節 行為與健康概述
第二節 吸煙、飲酒與健康
第三節 濫用藥物與健康
第四節 用腦衛生與健康
思考題
第四章 營養、運動與健康
第一節 閤理營養與健康
第二節 科學鍛煉與健康
第三節 常見運動損傷及處理
思考題
第五章 常見傳染病及防治
第一節 傳染病概述
第二節 校園常見傳染病及預防
第三節 “非典”、人禽流感
第四節 突發性傳染病的應急救助
思考題
第六章 大學生常見心身疾病
第一節 心身疾病概述
……
第三篇 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大學生生理與心理健康教育》:
二、營養物質間的相互關係
(一)蛋白質、脂肪和糖類
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物質都是産生能量的營養物質,在能量代謝中既互相配閤又互相製約。例如,脂肪必須有糖類的存在纔能徹底氧化而不緻因産生酮體導緻酸中毒;正常情況下,糖的分解及閤成呈動態平衡。在糖類攝取不足時,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可轉化為血糖,供給能量。當能量攝入超過消耗,不論這些多餘的能量是來自脂肪、蛋白質或糖類物質,都會一律轉化成脂肪積存在體內、造成肥胖。因此有些吃素食的人仍然會發胖,就是由於糖攝人過量轉化為脂肪儲存。由此可見,糖類和脂肪在體內可以互相轉化,互相替代。蛋白質是不能被脂肪或糖類替代的,因此充裕的脂肪和糖類物質供給可避免蛋白質被當做能量的來源。
(二)蛋白質、脂肪、糖類和維生素
蛋白質、脂肪、糖類物質這三大營養物質的能量代謝過程需要維生素Bi、維生素B2和尼剋酸的參與,因而這三種物質的需要量隨能量代謝的增加而增大。
膳食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越多,體內越容易産生過氧化物,這時便需要增加維生素E的攝入量以對抗氧化損傷。
膳食中如果蛋白質過少則維生素B2不能在體內存留而經尿排齣。
(三)礦物質之間及其與其他營養物質之間的關係
鈣和磷共同構成牙齒和骨骼.但是鈣磷比例必須適當(1:1)。如果磷過多,會妨礙鈣的吸收。血液內鈣、鎂、鉀、鈉等離子的濃度必須保持適當比例纔能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膳食鈣過高會妨礙鐵和鋅的吸收,鋅攝人過多又會抑製鐵的利用。蛋白質對微量元素在體內的運輸有很大作用。例如,銅的運輸靠銅藍蛋白;鐵的運輸靠運鐵蛋白;鋅參與蛋白質閤成,鋅缺乏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碘是甲狀腺素的組成成分,而甲狀腺素是調節人體能量代謝的重要激素,對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物質的代謝有促進作用。
三、平衡膳食的構成
由於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我們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所以我們在安排膳食時要盡量采用多樣化的食物,根據各種食物中不同的營養成分恰當地調配膳食來全麵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閤理營養是指由食物中攝取的各種營養物質與身體對這些營養物質的需要達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過多。達到閤理營養的唯一途徑是平衡膳食。閤理營養與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礎,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要想在這一階段身體得到充分發育,韆萬不可忽視閤理的營養。
(一)什麼是膳食結構
膳食結構就是一日三餐裏的各種食物種類與比重,又叫膳食模式。目前世界上大緻有三種膳食結構:第一種以日本為代錶,動植物食品混食及碳水化閤物、蛋白質、脂肪等攝入均衡的營養型;第二種以歐美發達國傢為代錶,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三高型”;第三種以幾個亞洲國傢為代錶的東方型膳食,特點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攝入量少,蛋白質、脂肪攝入量均較低。我國的膳食結構也是長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蛋白質攝人量不高。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居民的膳食結構正發生急劇的變化,已處在嚮第二種類型變遷的階段,同時帶來瞭諸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一係列疾病的高發病率。
(二)平衡膳食的構成
1.膳食中各種營養物質須閤理搭配
膳食中必須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縴維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且保持各營養物質之間的數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過剩。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必需的一切營養物質,所以多樣化的食物是保證膳食平衡的必要條件。例如,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和豆類食品中蛋白質含量充足、比例恰當,而粗糧榖物等植物性食品中則常缺乏幾種氨基酸,因此,動、植物食品的閤理搭配,不僅可以實現食物氨基酸互補,達到比值平衡,還可提高食物蛋白質的利用率和營養價值。
……
前言/序言
人是心身統一的有機整體,其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大學生的身體發育與心理的發展也存在著密切聯係。身體發育的障礙或缺陷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反之,心理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或睏擾也常導緻身體機能上齣現問題。因此,大學生的心身健康是高校健康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書始終圍繞大學生生理與心理健康這一主題,以大學生心身發育特點和常見的心身問題為依據,運用臨床醫學、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針對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心身睏擾進行係統分析,並提齣瞭有助於大學生心身和諧發展的多種調試途徑與防治方法。全書共十四章,按健康教育總論、生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劃分為三個篇幅。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探討瞭健康的內涵、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生理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及大學生的心身健康特點。第三章至第八章以生理保健與臨床醫學知識為基礎,闡述瞭行為、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大學生心身疾病、性心身問題及常見傳染病的相關知識與預防措施,並針對校園內外常見的意外傷害,重點介紹瞭現場自救與互救的方法與技術。第九章至第十四章以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為依據,針對大學生在環境適應、人際交往、戀愛、自我意識等方麵遇到的心理睏擾和挫摺,進行瞭係統分析,並提齣瞭有助於大學生心身和諧發展的調試途徑及校園心理危機的乾預方法。在強調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本書的編寫過程還注重體現瞭科學性、專業性、啓發性與先進性。為突齣實用性與可讀性,編寫時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臨床實際,強調“學以緻用”,力求做到內容翔實、重點突齣、深入淺齣、通俗易懂,以供從事健康教育、心理谘詢工作的人員,學校教師,學生傢長和在校大學生參考。
大學生生理與心理健康教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