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杧果精準栽培技術》共8章,內容基本涵蓋杧果的全部基礎知識和栽培管理技術措施,係統論述瞭杧果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杧果的類型和品種:杧果的生物學特性;杧果苗木繁殖技術;杧果園的建立及幼樹的管理;成年杧果樹的管理;杧果采收與儲運和杧果病蟲害防治等,既有一般常識的歸納總結,亦有新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介紹,可作為杧果生産者的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師生的教、學參考。
作者簡介
劉德兵,1975年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博士,碩士生導師,海南省”515人纔工程”第二層次人纔。1998年畢業於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獲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日本宇都宮大學開展高級訪問學者工作;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開展訪問學者閤作研究。在熱帶園藝領域從事瞭二十多年的研究、教學和技術推廣工作,目前主要緻力於水肥耦閤機製、果園省力化管理及農業物聯網技術方麵的研究。先後主持農業部基金2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基金1項、海南省科技基金4項、海南省教育廳基金4項、海南省教育教學規劃課題1項,先後參與製定及修訂國傢行業標準4項,發錶文章50餘篇,其中第1作者或通訊作者文章近40篇,獲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三等奬各一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杧果的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
二、杧果的國際貿易及發展前景
三、杧果的栽培曆史與分布
四、我國杧果生産中存在的問題
五、發展對策
六、科研進展情況
第二章 杧果的類型和品種
一、杧果的類型
二、杧果的主要商業栽培品種
三、我國各産區的主栽品種
四、杧果品種區域化
第三章 杧果的生物學特徵
一、植物學特徵
二、生物學特性
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第四章 杧果苗木繁殖技術
一、實生苗的培育技術
二、嫁接技術
三、袋裝苗的培育
四、嫁接苗管理
五、齣圃
六、接穗快速繁殖技術
七、高接換種技術
第五章 杧果園建立及幼樹管理
一、園地規劃與開墾
二、定植
三、幼年樹的栽培管理
第六章 杧果樹管理
一、土壤管理
二、水分精準管理
三、花期管理技術要點
四、樹體管理
五、保花保果
六、套袋護果
七、應用生長調節劑保果或調節花期
八、反季節生産技術
九、大小年的剋服
十、成齡低産忙果園的改造
第七章 杧果采收與貯運
一、采收
二、果實處理與分級包裝
三、貯運
四、催熟
五、利用
第八章 杧果病蟲害防治
一、病蟲害防治的原則
二、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
附件1 杧果周年管理要則
附件2 杧果栽培管理月曆
附件3 綠色食品晚熟杧果種植規程
前言/序言
我國杧果栽培的曆史亦很悠久,大約有2000多年。在雲南省的瀾滄江、怒江、紅河等流域,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百色十萬大山,海南省的昌江、東方、樂東等縣市,現仍有100年以上的杧果老樹,少數地區還有野生杧果資源。據報道,在雲南省江城縣寶藏必寶藏中心小學校園左側,有一株近韆年的野生纔亡果樹,現在仍然年年結果。作為我國物産記載的杧果,最初見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戴璟修的《廣東通誌初稿》,該誌捲三十一《土産·果之屬>記載:“果,種傳外國,實大如鵝子狀,生則酸,熟則甜,惟新會、香山有之。”
我國杧果雖栽培曆史悠久,但作為商業化栽培,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從國內的分布來看,主産區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海南省、雲南省、福建省、四川省、颱灣省等省區,貴州省和西藏自治區最近幾年也開始大量引種。從栽培品種來看,主栽品種主要引自中國颱灣及國外的一些品種,在各地進行馴化後推廣栽培。從栽培技術來看,仍長期沿用傳統的栽培管理技術,再加上由於國內杧果的主要栽培地仍以丘陵地、山地為主,栽培管理難度較大,新技術比較難以推廣。肥水管理是果園管理中最基礎的部分,更是其他管理技術實施的基礎。筆者在杧亡果水分精準管理及水肥一體化方麵進行瞭10餘年的探索,積纍瞭較為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長期的探索及走訪中,深感實際生産中肥水實用技術的缺乏,進而導緻其他技術措施即使實施瞭,但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鑒於此,筆者對10餘年的基礎數據進行瞭整理(所引用的數據為課題組成員共同完成),為瞭體現相關知識的完整性,對其他部分的相關內容亦進行瞭歸納,以供閱讀參考。對於本書中所引用參考文獻的相關專傢和學者,在此一並緻謝!
本書共8章,內容基本涵蓋杧果的全部基礎知識和栽培管理技術措施,既有一般常識的歸納總結,亦有最新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介紹,可作為杧果生産者的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師生的教、學參考。
由於時間倉促及筆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傢、學者及同行批評指正。
杧果精準栽培技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