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艺术史方法与理论》为艺术史学习者提供了一系列明确的路标,它是进入艺术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学术起点,提供了一套指向艺术史领域的科学实用的引导方法。本书以艺术史与批评理论的多重交叉的研究视觉,阐释了符号学、图像学、女性主义、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等艺术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论,介绍了每一理论的缘起、代表性学者,以及理论本身的沿革演变。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每一种方法论作者都以相应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为例,展示理论如何应用于艺术实践本身。同时作者还以其特定的理论模式,发展出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理解如何研究问题、如何把特定学者与理论家的观点应用于艺术史分析。在每章末尾,还附有总结以及总体性思考,更搜集了大量的参考书目与文章,便于读者进一步阅读与学习。
作者简介
安妮?达勒瓦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副教授,致力于艺术史与女性主义研究,撰有《艺术史方法与理论》《如何撰写艺术史》《太平洋岛屿的艺术》等著作。
目录
导言如何使用本书
第一章思考理论
什么使理论成为“理论”?
理论是纯粹、统一、公正的吗?
行话
实证主义,或反理论立场的理论?
通过理论思考
理论与方法论有何区别?
总结
入门
第二章对形式、象征、符号的分析
艺术史中的形式主义
图像志与图像学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志与图像学
潘诺夫斯基之后的图像志与图像学
图像志与图像学练习
符号学
符号学奠基人:索绪尔与皮尔斯
系统与代码
阐释代码与符号
艺术作品是谜题吗?艺术史学者是侦探吗?
符号学与艺术史
符号学艺术史练习
我们是否在“阅读”艺术作品?
艺术史的对象
词与图
总结
入门
第三章艺术的语境
观念史
艺术的马克思主义与唯物主义视角
资本主义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
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史
马克思主义艺术史练习
女性主义
女性运动简史
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端
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当下课题
本质主义与女性主义艺术史
女性主义艺术史练习
性倾向、LGBTI研究、酷儿理论
LGBTI研究
酷儿理论
一所以,什么是正常,或规范?
性别表演,酷儿的核心理念
LGBTI/酷儿艺术史
LGBTI/酷儿艺术史练习
文化研究与后殖民理论
种族与后殖民理论
底层研究
全球化与跨国主义
全球化与跨国主义影响下的艺术史练习
艺术史、文化研究与视觉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影响下的艺术史练习
总结
入门
第四章艺术中的心理学和感知
艺术史与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基础
弗洛伊德论艺术
荣格原型
弗洛伊德批判
对象关系理论与创造性的本质
拉康基础
拉康论艺术
拉康批判
精神分析与当代艺术史
凝视
接受理论I:艺术心理学
影响的焦虑
接受理论Ⅱ:读者反应理论与接受美学
实践接受理论/精神分析的艺术史
总结
入门
第五章对知识的立场
阐释学
阐释学三杰
阐释循环
阐释学与艺术史
阐释学艺术史练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文化作为结构
二元对立
互文与作者之死
后结构主义
福柯的历史:知识就是权力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艺术史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艺术史练习
解构
艺术史与解构
解构艺术史练习
后现代主义的条件与实践
定义现代主义
给现代主义加上“后”
挑战宏大叙事
碎片化、谐仿、拟像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艺术史
后现代主义艺术史练习
总结
入门
第六章用理论写作
你可能正在写的论文
学习用理论写作
理论在研究中的位置
哪个先来?
你怎么知道用哪个(或哪些)理论?
写论文
打造一个理论驱动的论述
结合理论?
支撑你的观点/提供证据?
创造性、想象力、真理
入门
注释
精彩书摘
《艺术史方法与理论/世界美术史论经典丛书》:
马克思主义涉及广泛领域的历史与义化,因此作为一个学者,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政治)过于紧密地联系到苏联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的早期和中期,若干本科生跟我说,他们觉得既然美国已经“赢得”冷战,马克思主义文化分析就已经是无关的或错误的,因为苏联解体总之是让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历史分析丧失了信誉。在本节开篇引述的普列汉诺夫所言,指出马克思主义并非如一些学生所以为,而是远远不限于共产主义政府的具体理论或实践。事实上,批判马克思主义(有时也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主要发展于欧洲和北美)鼓励发展非教条的、开放的学术,这才是对艺术史最有助益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本节将介绍马克思的基本观念,之后简要讨论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的马克思主义理念,这对思考艺术尤其有用。还会触及艺术史的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理论,在本章末尾用两个例子形成关于唯物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线索。资本主义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写下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字之时,正值欧洲工业革命爆发。在他最伟大的作品《资本论》(3卷,1867-1894)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力的剥削。工人并不能获得他劳动的全部价值;工人劳动的真正价值,作为剩余价值被抽入资本家的营利总额,因为自由而不受调控的劳动市场并不会迫使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其劳动的全部价值。
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见,这种对工人的剥削导致阶级斗争。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宣称“迄今为止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资本主义中的两个主要阶层是资产者(或资本家阶层)和无产者(或工人阶级)。资本家拥有生产手段(厂、矿、金融机构等等),而无产者只拥有自己工作的能力,所以别无选择,只能为资本家工作。马克思指出,每个阶层都有意识,其看待世界的方式由自身的经济地位所决定。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阐释他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用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比喻:经济是基础,它决定了上层建筑,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形式。你可以把社会想成一座建筑:经济基础是水泥地基,国家与社会是建立在地基之上的房屋。需要记住的是,地基并不仅仅是狭义的经济,而是包括阶级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后来的学者指出,影响并非只由基础向上层建筑单向进行。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在思考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向相互关系中,意识形态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意识形态”一词最基本的意思,是指任何连贯而系统的观念体。我们可能会讨论一个人、一个群体(如政党或教派)、一个文化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艺术史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统治阶级可以用以保持有利于自身的阶级关系——或者革命也可用以削弱统治阶级的权力。一幅感人的工厂主肖像、一座宏伟的总统府,以及一部表现工人革命者胜利的连环画,都是这个意义上的反映意识形态的艺术作品。
……
艺术史方法与理论/世界美术史论经典丛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