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炳钧,贾文健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德语人文研究》杂志社
ISBN:97720956151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91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
正文语种:中文,德文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德语人文研究》以人文学科前沿研究为基本导向,收录德语语言文学及相关人文学科的高质量原创论文,满足我国德语师生和德语工作者的需要,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德语人文研究》共设六个主要栏目:文学思索、语言研究、教学探讨、文化阐释、人文纵横、书评。

目录

文学思索
厄里倪厄斯的退场
——论歌德的《陶里岛的伊菲格涅亚》中情感的内化
无用的罪名与身体的反抗
——格里高尔·萨姆萨身体变形的双重隐喻
霍夫曼作品中的机器人形象
音乐、和谐与诗
——论诺瓦利斯断片中所体现的和谐诗学观

浯言研究
论“等效”
——一个功能观视域下的翻译标准

文化学关键词
感知(上)
暴力

人文纵横
论“恶”的美学工程
《尼伯龙根之歌>中哈根形象的接受史
妇人的梦境,英雄的宿命与覆灭的王国
——对《尼伯龙人之歌》中梦境叙述的分析

书评
对后现代相对主义的文化诊断
——保罗·博格西昂《对于真理的恐惧》述评
2016年中国德语国家研究文献目录(选)

精彩书摘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现代文学在美学价值和道德立场的统一问题上逐渐变得犹豫不决,在回溯近现代德语文学史的过程中,读者会发现,两者间甚至已产生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性。在那些被誉为最具(后)现代派特征的作者——如卡夫卡、戈特弗里德·本、聚斯金德等——身上,读者已很难在作品和道德有效性之间找到明确的关联,相反,这些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悬置了有效的道德评判体系,转而在美学表达形式中寻求一种重(解)构现实的可能性。当然,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学空间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敌意,相反,正是通过卡夫卡这样的作家,人们才能够理解现代社会纷繁迷离的表象之下的单一、冷酷的“法”的内核。文学作品能够大胆地重现、探索被现实讳莫如深的黑暗面,必须以其自身的虚性为前提,虚构在美学空间和现实逻辑之间划出了界限,正如接受美学研究所言,“虚构的文本,即使其语言表层似乎在谈一种外部现实意义,其实依然针对人的联想和想象。虚构的交流突破了语言的‘正常’目的性,剥离了其严肃性。”然而另一方面,单纯地从文学虚构的角度出发并不能解决本论文提出的问题:19世纪初以暴力、死亡、复仇、魔鬼为主题的德语文学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美学有效性,并能够在积极意义上建构一种独立于现实理性之外的文学道德体系?之所以不能仅仅以虚构的无效性来维护文学的独立领域,一方面是因为,虚构本身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文学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直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性”,尤其对于本论文探讨的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读者——事实上,德国的学界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从理论上探讨虚构和创作的关系。另一方面,文学虚构与社会现实之间一直存在一种彼此渗透的关系,这种渗透不仅意味着文学对读者的感染力,导致生活实践对文学虚构的模仿(这也是诸多黑暗派文学作品屡遭诟病的原因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虚构与现实两种概念在艺术实践以及社会系统中,正在逐渐迈人互相取代的阶段。《堂·吉诃德》和《法国上尉的女人》中的元叙事或许可以被视为这种发展线索的开端,当小说揭露自身的虚构特征时,也同时冲破了文字世界与感知世界之间的隔阂,将自身塑造成一种“伪现实”,而阅读即是体验“真实”的过程。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曾有舞台表演者让观众不要害怕台上的“假狮子”的情节;卢梭的《新爱洛漪丝》则更是将这种矛盾的虚构体验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以阅读虚构的立场去看待这部作品时,小说本身才脱离虚构的外壳,成为比自我粉饰的社会现实更切肤的真理,反之则是一次失败的阅读。近代文学中频繁出现的元叙事、间离效果既是一种剖露虚构的行为,同时也拓展了虚构的边界,令其不断蚕食现实的概念。而鲍德里亚更是将整个现代社会的文化理解为一种精神虚构,“恶不具备客观性”,而是类似于“摩尼教的精神和哲学幻觉”。o,
  当现实的模糊、僵硬、封闭特征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虚构,而艺术虚构以其坦诚、多变、开放性成为可感知的真实时,我们有理由思索:恶的想象究竟在文学这个文化亚系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如卢曼所言,恶是一种观察的视角,而文学则借助了这个观察的角色来考验、探索文化本身的合理性?系统论的角度能够揭示文学作为一种话语系统与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关联,然而如果单纯将“恶的美学”视为一种反思观察单位,会忽视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的历史性和多面性。在德国19世纪前后的文学中,以恶为题的文学具有强烈的“存在感”,其塑造的形象和主题丰富而大胆,尤其在克莱斯特和霍夫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暴力、魔怪、扭曲等主题扮演的绝非道德牺牲品的角色,相反,这些作品本身带有很强的含糊性,读者甚至不能肯定,作品中那些牺牲品究竟是在为美德殉难,还是像俄狄浦斯一样,因为自身的无知而走向注定的深渊?
  ……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德语人文研究(2017.2 总第10期)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