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文丛4 古诗十九首初探

碎金文丛4 古诗十九首初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茂元 著
图书标签:
  • 古诗十九首
  • 文学
  • 诗歌
  • 古典文学
  • 文化
  • 艺术
  • 唐诗
  • 研读
  • 赏析
  • 中国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403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425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碎金文丛 第4辑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的优秀代表,历代诗论家都对它评价极高,推崇备至。马茂元先生早年曾潜心研读,对各家注释都有所涉猎,在此基础上,他博采众长,纠正了前人注解的错误,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诗歌的艺术进行了极为精妙的分析。本书深入浅出、语言优美流畅,是古诗研究的典范之作。

丛书简介: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碎金文丛》第四辑书目:

《莲生书简》杨联陞 著

《墨戏》滕固 著

《林庚<中国新文学史略>》潘酉堂 整理

《西游记漫话》林庚 著

《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 著

《芳草茵茵――费孝通自选田野笔记》费孝通 著


作者简介

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著名学者。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编审、秘书。1949年后,历任上海第*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有《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编有《楚辞选》、《唐诗选》等。


目录

前言

乐府与古诗,古诗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它的现实性和思想性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它的继承性和独创性

关于本书的内容和体例

古诗十九首初探

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

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

明月皎夜光

回车驾言迈

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

去者日以疏

生年不满百

明月何皎皎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

凛凛岁云暮

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

古诗十九首集评

后记



《古诗十九首》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创作年代、作者身份、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探讨的焦点。这套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朴素的语言、精妙的艺术技巧,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时代背景,以及士人阶层普遍存在的离愁别绪、怀才不遇、生命忧思等复杂心绪。 创作背景与价值 《古诗十九首》大约成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期,至魏晋时期才由梁代萧统编入《文选》,并以“古诗十九首”命名,一直流传至今。其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主要在于它所抒发的普遍性情感。这些诗歌并非出自名家名作,反而以其“古”的朴拙和“十九”的集中,展现了一种来自民间,却又饱含士人心境的独特魅力。它们仿佛是那个时代无数个飘零士人共同的心声,触及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也最难以言说的体验。 内容主题的多样性与深度 《古诗十九首》并非单一主题的集合,而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感线索和思想维度。 离别与思念: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常见、也最动人的主题之一。《去日苦多时》、《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庭中有奇树》等诗歌,都以凄婉的笔触描绘了游子远行、家人离散的场景,以及留守者内心的思念与孤寂。诗歌中的“君”、“妾”、“夫”、“妇”形象,以及对“关山”、“朔风”、“落叶”等意象的运用,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离愁氛围。例如,《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思念之深,以至于身形消瘦;《青青河畔草》的“长歌吟松柏,曲尽河星稀”,则用长长的歌声和稀疏的星辰,衬托出思念的绵长与深邃。 人生无常与生命忧思: 战乱频仍、政治黑暗的时代背景,使得《古诗十九首》中的士人普遍感到人生短暂,命运无常。对生命易逝的感叹,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是许多诗歌的共同底色。《人生无所者》、《冉冉孤生竹》、《驱车出东门》等诗,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死亡的隐约恐惧。《人生无所者》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飞电。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入船”,将人生比作闪电,将宇宙比作浩瀚的河流,充满了宇宙的渺小感和生命的脆弱感。而《冉冉孤生竹》中的“冉冉孤生竹,能受几时春?但求及时乐,吾亦乐此身”,则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的豁达,但也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怀才不遇与仕途失意: 《古诗十九首》中的许多诗人,都带有士人阶层的普遍特征——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屡遭挫折。《CJKC6901》、《CJKC6902》等诗,都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理想破灭的悲伤。《CJKC6901》中“长林无所从,孤芳无所托”,形象地比喻了自己才能无人赏识,志向无人理解的境地;《CJKC6902》则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的哀叹,道出了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 友谊与知己难求: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珍贵的友谊显得尤为可贵。《CJKC6903》以“相知岂在多,但愿情不绝”的慨叹,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也反映了知音难遇的现实。 对社会现实的隐晦批判: 虽然《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发个人情感,但其中也隐约可见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批判。对“君王”、“明主”的提及,虽常带有期盼,却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君王并非如理想般贤明,使得士人的报国无门。 艺术特色与成就 《古诗十九首》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 朴素自然的语言: 与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格一脉相承,《古诗十九首》大量采用了当时口语化的词汇和句式,没有过多的雕琢和藻饰,却显得生动自然,真实感人。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代,直接打动人心。 真挚饱满的情感: 诗人将内心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倾注于诗歌之中,无论是离别的愁绪、思念的煎熬、生命的喟叹,还是怀才不遇的愤懑,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这种情感的真实性,是《古诗十九首》最动人之处。 精妙的比兴手法: 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景物相结合,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鲜明。《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草木的生长比喻人的思念;《庭中有奇树》中的“卷我腹中寒”,则将思念之苦化为身体的寒冷。这些比兴都恰到好处,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并非直抒胸臆,而是往往通过委婉的叙述,或借景抒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蕴藉,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CJKC6904》中的“日暮远山明”,表面上描写傍晚的景色,实则暗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前途未卜的忧虑。 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五言诗走向成熟,对后来的建安诗歌,尤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以及“三曹”诗风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所开创的真挚情感表达方式、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精妙的比兴手法,都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为唐诗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在创作中都曾受到《古诗十九首》的启发。 总结 《古诗十九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所抒发的普遍性情感,所展现的深刻人生哲思,以及其朴素自然、真挚感人的艺术风格,使其超越了时代,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研究《古诗十九首》,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途径,更是体味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精神、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的一扇窗口。这套诗歌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士人的真实面貌,也映照出人类普遍存在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古诗十九首》是汉魏六朝文学的一个高峰,其中的诗歌虽然质朴,却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然而,许多时候,想要真正理解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却总觉得力不从心。《碎金文丛4 古诗十九首初探》这本书,就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些古老诗篇的新视角。作者的解读,不拘泥于表面的词句,而是深入到诗歌的骨髓,探寻其背后的时代印记与个体情感。他不仅仅是将诗歌解释清楚,更重要的是,他引导我去感受诗歌所传达的那个时代的风貌,那些普通人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以及他们对生命、对爱情、对友情的真挚情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诗歌的“说理”部分,他并没有生硬地讲道理,而是通过诗句本身,通过对诗人心境的描摹,自然而然地引出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生的意义。

评分

拿到《碎金文丛4 古诗十九首初探》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不像一些学院派的解读,动辄引用晦涩的典籍,或者进行繁复的考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更加亲切,更像是和一个对诗歌充满热情的同好在交流。作者在解析每一首诗的时候,会仔细梳理诗歌的脉络,找出其中的情感核心,然后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比如说,他会将诗歌中的某些情感比作潮水,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暗流涌动,这种生动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能抓住诗歌的情绪。而且,他还会关注诗歌的音韵美,分析词语的排列组合如何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如何影响读者的听觉感受。这对我这个文学素养不算特别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再需要去猜测那些抽象的“意境”,而是可以通过作者的引导,一步步地感受到诗歌本身的韵律美和情感冲击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愉快的漫步,而非艰苦的攀登。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古诗词有那么点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时读到《古诗十九首》时,总觉得意境优美,但总有些地方无法完全领会其深意。《碎金文丛4 古诗十九首初探》这本书,就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着我一步步揭开这些古老诗篇的面纱。书中的解析,语言朴实却不失韵味,没有过于艰深的学术术语,反而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他对诗歌的理解。他会从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出发,再结合诗句本身的意境,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这句的解读,他分析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地位,以及这种生离死别对于个体造成的巨大创伤,让我对这短短的几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伤感,而是体会到了更深层次的无奈与哀愁。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诗歌融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评分

拿到这本《碎金文丛4 古诗十九首初探》,实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一直以来,我对《古诗十九首》都怀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觉得它们像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珍珠,虽然名字耳熟能详,但真正深入去理解,却又觉得有些隔膜。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阅读上的空白。打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沉浸其中。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诗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他没有枯燥地罗列诗句,而是将每一首诗都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解读。诗中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离死别,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诗中意象的分析,那些简单的词语,在他那里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人心灵深处的大门。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一次次与古人的神交。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悲欢离合,如今却变得如此真切,让我忍不住一次次地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诗歌的读物,更是一次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深刻体验。

评分

说实话,我对《古诗十九首》的了解,一直停留在“美文”的层面,知道它们写得好,意境高远,但总觉得离自己有些遥远。《碎金文丛4 古诗十九首初探》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解读方式非常独特,他不仅仅是在讲解诗歌本身,更是试图挖掘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普遍人性。他强调了《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在于它们触及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对生命的无常的感慨,对人生际遇的慨叹。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仿佛看到了古人在同样的情感漩涡中挣扎,而我们现代人,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却依旧拥有着相似的内心体验。书中的一些譬喻和联想,也十分巧妙,能够迅速地将我带入诗人的情境之中,去体会那种“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无奈,或者“思念故乡,夜不能寐”的煎熬。这本读物,与其说是对古诗的“初探”,不如说是对人性深处的一次共同寻觅。

评分

这本不错,装帖好内容好,送货很快了。

评分

是不能给4分么?!要我再发一遍

评分

非常期待地下了单 收到货后虽然发现包裹有一点摔坏的痕迹 但是书未大伤 不影响阅读

评分

装帧精美,印刷质量超好。一本很上档次的小书。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碎金文丛、涵芬书坊两个系列的书内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经典,包装比前面有了点进步,但是,还是建议加强包装,买书除了买其中的内容,还买的是书的品相。

评分

在各社会文化系统中,洁净与污秽是属于更大的分类系统中的一部分。污秽是社会规范和秩序的违背,它意味着危险,意味着跨越不该跨越的界限所造成的恐惧。而脏(危险)的清除,即禁忌的产生、仪式的举行、犯罪的惩罚,是重新确立原有秩序、维系社会规范的手段。

评分

本书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的代表作品。作者从《*经》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ldquo;洁净&rdquo;与&ldquo;肮脏&rdquo;的理解入手,利用象征分析手法剖析人类的思维特点,并关注象征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对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