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宁德发 编
图书标签:
  • 混合动力汽车
  • 汽车工程
  • 汽车维修
  • 汽车检测
  • 汽车结构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技术
  • 汽车电子
  • 车辆工程
  • 汽车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965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69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4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大中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汽车新技术培训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供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详细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原理,系统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各系统的维修方法和操作技巧;
——选取了混合动力汽车典型车型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丰田普锐斯、本田思域、宝马X6、奥迪Q5、别克君越等;
——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故障检修实例,内容丰富实用,可操作性强;
——配有大量图片加以说明,易看、易懂,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维修技术;
——本书可作汽车维修工人的学习读物,也可作各职业鉴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系统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检测、维修,主要内容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基础知识、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本田思域混合动力汽车、宝马X6混合动力汽车、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别克君越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故障维修案例。
本书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配有大量的图片加以说明,易看、易懂,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知识。本书可作大中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汽车新技术培训参考教材,同时还可供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宁德发,交通技师学院副教授,曾在汽车修理厂担任副厂长职位,并在日本中央自动车株式会社进行汽车技术研修,有着丰富的汽车维修实操和教学培训经验,编写有多本汽车维修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知识/ 1
 1.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1
  1.1.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与特点/ 1
  1.1.2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状况/ 3
  1.1.3 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 6
  1.1.4 动力融合技术/ 8
  1.1.5 控制系统/ 9
 1.2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过程/ 11
  1.2.1 混合动力工作模式/ 11
  1.2.2 混合动力模式的工作过程/ 11
 1.3 混合动力汽车的维修安全/ 16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 19
 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 19
  2.1.1 汽油发动机/ 19
  2.1.2 柴油发动机/ 22
  2.1.3 混合动力汽车对发动机的要求/ 23
 2.2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 24
  2.2.1 直流电动机/ 26
  2.2.2 交流电动机/ 27
  2.2.3 永磁电动机/ 27
  2.2.4 开关磁阻电动机/ 33
  2.2.5 电动机控制系统/ 36
 2.3 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 43
  2.3.1 蓄电池的性能要求/ 43
  2.3.2 铅酸蓄电池/ 45
  2.3.3 镍-镉电池/ 47
  2.3.4 镍-氢电池/ 48
  2.3.5 锂离子电池/ 50
  2.3.6 蓄电池管理系统/ 54
第3章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 58
 3.1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的工作原理/ 58
  3.1.1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 58
  3.1.2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工作状态/ 64
  3.1.3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 65
 3.2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73
  3.2.1 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 73
  3.2.2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检查/ 75
  3.2.3 丰田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故障判断/ 80
  3.2.4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拆装/ 85
 3.3 丰田普锐斯发动机控制系统/ 90
  3.3.1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电路/ 90
  3.3.2 发动机维修的注意事项/ 91
  3.3.3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检查/ 92
  3.3.4 故障诊断/ 95
 3.4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电池系统/ 99
  3.4.1 控制功能概述/ 99
  3.4.2 电池系统的检修/ 100
  3.4.3 蓄电池自检系统/ 102
 3.5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变速驱动桥/ 107
  3.5.1 丰田普锐斯变速驱动桥及换挡控制系统/ 107
  3.5.2 丰田普锐斯变速驱动桥的检查/ 114
  3.5.3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变速驱动桥总成更换/ 117
第4章 本田思域混合动力汽车/ 123
 4.1 本田思域混合动力系统原理/ 123
  4.1.1 思域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 123
  4.1.2 思域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 125
  4.1.3 思域混合动力IMA 控制系统/ 128
  4.1.4 思域混合动力车型制动系统/ 128
  4.1.5 思域混合动力IMA 系统维修注意事项/ 128
 4.2 本田思域混合动力一般故障处理信息/ 130
 4.3 本田思域混合动力电动部分/ 134
  4.3.1 混合动力的工作模式/ 134
  4.3.2 系统组成与电路控制/ 136
  4.3.3 混合动力电动部分的主要部件/ 139
  4.3.4 部件的拆卸/ 142
 4.4 本田思域混合动力发动机部分/ 144
 4.5 本田思域混合动力制动系统/ 147
  4.5.1 制动系统的原理/ 147
  4.5.2 主要部件和功能/ 147
  4.5.3 再生制动/ 151
  4.5.4 故障诊断/ 153
 4.6 本田思域变速驱动桥系统/ 154
  4.6.1 概述/ 154
  4.6.2 启动离合器/ 155
  4.6.3 检测颤振/ 155
  4.6.4 检查变速驱动桥油液/ 156
  4.6.5 挡位自动控制/ 157
第5章 宝马X6 混合动力汽车/ 158
 5.1 宝马X6 混合动力概述/ 158
 5.2 宝马X6 混合动力发动机/ 160
 5.3 宝马X6 混合动力主动变速器/ 161
  5.3.1 总体组成/ 161
  5.3.2 分布式功能/ 164
  5.3.3 自适应变速器控制系统/ 165
  5.3.4 主动变速器的状态/ 165
 5.4 宝马X6 混合动力制动系统/ 168
  5.4.1 系统结构/ 168
  5.4.2 系统组件/ 170
  5.4.3 系统功能/ 174
 5.5 宝马X6 混合动力电动转向系统/ 177
  5.5.1 系统组成/ 177
  5.5.2 系统功能/ 178
  5.5.3 系统组件/ 180
 5.6 宝马X6 混合动力供电系统/ 181
 5.7 宝马X6 高电压蓄电池单元/ 185
  5.7.1 概述/ 185
  5.7.2 功能/ 190
  5.7.3 维修及其注意事项/ 193
 5.8 宝马X6 供电电子装置/ 196
  5.8.1 APM / 197
  5.8.2 配电盒/ 201
第6章 奥迪Q5 混合动力汽车/ 203
 6.1 奥迪Q5 混合动力系统原理/ 203
 6.2 奥迪Q5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 206
 6.3 奥迪Q5 混合动力转向和制动系统/ 208
 6.4 奥迪Q5 混合动力电气系统/ 209
 6.5 奥迪Q5 混合动力电动机/ 213
 6.6 奥迪Q5 混合动力汽车空调/ 214
 6.7 奥迪Q5 混合动力汽车高压系统/ 215
 6.8 奥迪Q5 混合动力显示和操纵单元/ 220
 6.9 混合动力检测适配接头、术语/ 223
第7章 别克君越混合动力汽车/ 226
 7.1 别克君越混合动力系统概述/ 226
 7.2 别克君越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228
  7.2.1 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结构原理/ 228
  7.2.2 混合动力控制系统部件更换/ 231
 7.3 别克君越混合动力能量存储系统/ 236
  7.3.1 混合动力能量存储系统结构原理/ 236
  7.3.2 混合动力能量存储系统维修/ 237
 7.4 别克君越混合动力冷却系统/ 248
  7.4.1 混合动力冷却系统结构原理/ 248
  7.4.2 混合动力冷却系统维修/ 251
第8章 混合动力汽车故障维修案例/ 253
 8.1 丰田普锐斯法起步/ 253
 8.2 丰田普锐斯发动机法启动/ 254
 8.3 丰田普锐斯发动机不能正常熄火/ 258
 8.4 丰田普锐斯驱动电动机变频器电压过低/ 260
 8.5 丰田普锐斯驱动电动机法运转/ 263
 8.6 丰田普锐斯凸轮轴位置执行器电路故障/ 266
 8.7 丰田普锐斯质量式或体积式空气流量计电路故障/ 269
 8.8 丰田普锐斯系统电压故障/ 273
 8.9 宝马X6 混合动力车法行驶/ 274
参考文献/ 276

前言/序言

石油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是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政府及产业都积极应对,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混合动力汽车凭借其节能、环保的优点日渐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热点,由两种以上动力源推进汽车行驶的汽车被定义为混合动力汽车,与大小相同却只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更佳。为了普及和传播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知识,为混合动力汽车走向市场做好技术知识储备,我们组织编写了此书。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基础知识,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本田思域混合动力汽车,宝马X6 混合动力汽车,奥迪Q5 混合动力汽车,别克君越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故障维修案例。
本书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配有大量的图片加以说明,易看、易懂,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检测及维修。本书可作大中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汽车新技术培训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供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由宁德发主编,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杨晓、荣星、郭、杜岳、于振斌、许洁、张宁、张、张金玉、张静、李良军、肖利萍、李艳飞、李凌、孙雨安、孙莉媛、李丹、宋立音、白雅君。
由于笔者的经验和学识有限,虽尽心尽力编写,但内容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工业革命史:技术、社会与经济的深刻变革》 本书深入剖析了从18世纪中叶至今,人类社会经历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技术革新与由此引发的深远社会及经济转型。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蒸汽机、工厂和铁路的编年史,更是一幅描绘人类创造力如何重塑生活方式、国家格局乃至全球秩序的宏大画卷。 第一部分:启蒙之火与工业黎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我们将回溯工业革命的萌芽期,探究英格兰为何成为这场变革的策源地。从农业革命带来的富余劳动力和资本积累,到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再到重商主义政策的支持,多重因素交织,为机器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本书将重点介绍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例如詹姆斯·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它如何摆脱了水力限制,成为工厂和交通运输的强大动力;以及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的动力织布机等,它们如何颠覆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催生了集中的工厂生产模式。 在这一时期,社会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农村人口涌向新兴的工业城镇,催生了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带来了居住拥挤、卫生条件恶劣等一系列城市病。新的社会阶层——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合作,构成了工业革命初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经济上,商品生产的效率极大提高,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为理解这一新经济秩序提供了理论框架。 第二部分:蒸汽巨轮与全球扩张(19世纪中期) 随着蒸汽技术的成熟和铁路网络的铺设,工业革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并开始向全球蔓延。本书将详细阐述蒸汽机在铁路和蒸汽船上的应用,如何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了商品、人员和信息的流通,开启了真正的全球化时代。英国凭借其在工业领域的先发优势,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殖民地则为英国提供了原材料和商品市场。 这一时期,钢铁、煤炭、化工等基础工业部门蓬勃发展。炼钢技术的进步使得建造更坚固的桥梁、更长的铁路和更大的船只成为可能。化学工业的兴起则为染料、化肥、炸药等新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军事技术。 社会层面,工业城镇的扩张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然而,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依然严峻,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矛盾,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为后来的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电气时代的来临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本书将聚焦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阶段的技术创新速度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现和应用是这一时期的核心。爱迪生的电灯泡、特斯拉的交流电系统、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夜晚不再是劳作的界限,工厂可以全天候生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在汽车和飞机上的应用,开启了陆路和航空运输的新纪元。化学工业在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报、电话的发明更是极大地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为现代通信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和产业,也促成了新的经济格局。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垄断组织开始出现。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加剧,并与殖民扩张交织在一起,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之一。社会思想上也出现了新的流派,科学主义、进步主义等思潮深刻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技术革新与现代社会的塑造(20世纪至今)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视野拓展到20世纪及以后,探讨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从原子能的发现与利用,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到生物技术的突破,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巨大变革。 我们将审视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如何催生了信息时代,彻底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也重塑了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生物技术的进步,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则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伦理和法律上的深刻讨论。 同时,本书也将探讨这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极大提升、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贫富差距扩大、信息茧房等新的挑战。本书力图呈现一个全面而辩证的视角,理解技术进步在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同时,也必须伴随着审慎的反思和负责任的应对。 《工业革命史:技术、社会与经济的深刻变革》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现代世界根源的清晰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到技术发展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与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以及人类思想观念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复杂过程。通过对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史的梳理,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起初对这本书的期望并不高,想着可能就是一本市面上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所吸引。书中并没有过多地使用花哨的语言,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说话,但同时又巧妙地通过大量的插图和流程图来辅助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对比分析,比如并联式、串联式、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车型上的应用情况,都分析得非常到位。这让我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混合动力车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能理解它们各自的定位和优势。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讲解。这是我一直觉得比较神秘的部分,因为电池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和寿命。而这本书详细阐述了BMS的构成,包括电芯监测、均衡管理、热管理等方面,甚至还涉及了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电池技术非常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讲解一些维修步骤时,会给出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这一点做得非常专业,也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专业技术书籍,它不仅能够满足我的求知欲,还能为我在实际用车过程中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汽车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充满好奇,但又觉得技术门槛有点高,总是在网上搜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弄得一知半解。这次偶然翻到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简直像挖到宝藏一样!书中的内容讲解得非常透彻,从最基础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方案的原理,再到具体的动力电池组、电机、逆变器等核心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工作流程,都描述得极其清晰。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复杂概念的类比和图示,比如讲解能量回收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能量是如何被重新利用的。而且,这本书并非只讲理论,还深入到实际的检测和维修环节。我之前一直担心买了混合动力车后,出了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本书正好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故障的诊断方法,需要哪些工具,以及维修步骤。虽然我目前还不是专业技师,但看了这本书,我对未来保养自己的混合动力车充满了信心,至少不会被维修师傅忽悠了。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不会让你觉得枯燥乏味。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头学起,逐渐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精髓。我还会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起感受一下新能源汽车的魅力!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并且能够培养读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和层层递进的讲解,让读者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比如,在讲解电机的效率曲线时,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转速和负载下,电机的效率会有所不同,以及如何优化电机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最佳效果。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书中在介绍维修方法时,不仅仅是罗列操作步骤,还会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以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维修背后的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我还注意到,书中还涉及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软件系统,包括控制策略和故障诊断的软件流程,这让我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智能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并且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方向的时候,混合动力技术一直是我的重点关注领域。在导师的推荐下,我认真研读了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这本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不仅涵盖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理论,还深入到了一些前沿技术和工程实践。例如,书中对不同能量存储方式(如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原理、结构特点、性能优势和劣势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它们在混动系统中应用时的考量因素,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关于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ERS)的详细介绍,包括了能量回收的效率、对制动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整车稳定控制系统的集成,都是我在学术研究中非常需要的知识点。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和排放标准,这对于理解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意义至关重要。这本书为我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的很多数据和案例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即使是在国际会议上,也很少能看到如此全面且贴合实际工程应用的资料。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技产品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是当这些科技产品能够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无疑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就像一个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揭开了混合动力汽车神秘的面纱。书中对混合动力系统是如何通过集成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来实现更低的油耗和更少的排放的,进行了非常生动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混合动力模式的描述,比如纯电模式下的静谧舒适,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动力充沛,以及能量回收模式下的高效节能。这些描述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提供如此独特的驾驶体验。而且,书中还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交流充电、直流快充,以及它们对电池寿命和充电效率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这样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这本书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混合动力汽车,不再是被广告宣传所迷惑,而是真正了解其内在的价值和技术优势。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样东西,最根本的还是要理解它的“骨骼”和“脉络”。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停留在表面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环保”和“省油”,而是深入到了机械和电气系统的每一个角落。书中对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变速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专门为混动设计的CVT、DCT),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解和讲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能量流动的图示,通过不同颜色和箭头的指示,清晰地展示了能量在加速、巡航、制动、充电等不同工况下的传递路径。这让我彻底告别了之前对“能量回收”模糊的概念,真正理解了它在降低油耗和提升性能方面的实际作用。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控制器(ECU)的逻辑和算法也有一定的介绍,虽然不是特别深入到代码层面,但足以让我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车辆会做出特定的动力分配决策。对于我这样喜欢拆解问题、追根溯源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案。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思维的启发,让我能够用更系统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汽车技术。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优秀的技术书籍,不应该只是理论的堆砌,而应该能够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对混合动力系统中的每一个关键部件,都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解析和功能介绍。比如,关于行星齿轮组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实现动力分流和能量转换,我都得到了非常清晰的理解。书中还引入了一些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但这些公式并非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而是用来解释现象的工具,并且作者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它们背后的含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解电池管理系统时,对各种传感器的作用和信号采集方式的描述,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电池的健康度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传感器的数据来评估电池的状态。而且,书中在介绍故障诊断时,列举了很多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贴近实际,能够帮助读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快速找到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项新技术,最怕的就是“一知半解”,容易被误导或者产生错误的认知。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则是一本能够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好书。书中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从最基础的电池包到复杂的控制单元,都力求做到精准和全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动力电池组的介绍,不仅讲解了其物理结构,还涉及到了电化学原理,以及导致电池衰减的各种因素。这让我对电池的寿命和维护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而且,书中在讲解检测和维修部分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会分析“为什么这么做”,并且会给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通过排查来确定最佳的维修方案。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感到非常信服。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理解,并且能够自信地处理实际问题。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汽车爱好者,我一直对汽车的“心脏”——发动机,以及与它协同工作的其他部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更是将这种兴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无疑满足了我对这项复杂技术的探索欲。书中对传统内燃机与电动机相结合的动力系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能量管理策略的讲解,这是决定混合动力汽车性能和效率的关键。书中对不同工况下的能量分配模式,比如加速时如何平衡燃油和电力输出,制动时如何最大化能量回收,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让我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聪明”之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书中还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结构、悬架系统以及制动系统进行了介绍,虽然篇幅不多,但足以让我了解这些部件是如何与动力系统协同工作的,以保证整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汽车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表面的光滑漆面和流线型的车身,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机械与电气的精妙结合之中。

评分

作为一名在汽车维修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技师,我原本以为自己对汽车的各种结构和原理已经了如指掌。但当我接触到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混合动力汽车的世界,远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得多。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本“新教科书”。书中对混合动力系统各个子模块的详解,比如高压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电机控制器的 PWM 调制原理、功率分流装置的机械结构等等,都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一些在传统燃油车维修中很少遇到的故障,比如电池组的衰减诊断、电机的绕组故障检测、高压线束的绝缘测试,书中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实用的技巧。书中还强调了不同故障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排查来快速定位问题根源,这对于提高维修效率至关重要。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常用诊断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解读也有介绍,这对于我们一线维修人员来说,非常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也更有信心面对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评分

新能源里比较专业的一本书

评分

值得购买,超级棒,到货速度快!

评分

还不错,知识比较新

评分

生产许可证 QS230826010017

评分

包装很好,物流也快,已经开始阅读了,内容很丰富,值得拥有

评分

不错。。。。。。。。。。。。。。。。。。。。。。

评分

质量可以

评分

非常好,物流快,特支持。

评分

不错,速度快,但是这本书偏贵了,彩信值这个钱,是黑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