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第二版)

基因工程(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立傢 等 著
圖書標籤:
  • 基因工程
  • 生物技術
  • 分子生物學
  • 遺傳學
  • 生物科學
  • 第二版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生命科學
  • 生物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27806
版次:01
商品編碼:1226982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頁數:230
字數:28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基因工程(第二版)》*一版因其清晰的條理、簡明的闡述深受讀者喜愛,被國內多所高校選作為基因工程的教材,第二版在此基礎上全麵修訂而成。《基因工程(第二版)》共8章,第1章介紹基因工程及其發展,希望讀者從整體上認識這一學科;第2章講述基因工程的載體和工具酶,讓讀者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元件工具;第3章側重於討論重組DNA 技術的方法原理;第4~6章介紹不同生物中基因錶達的應用研究,既講一些成功的事例,讓學生掌握怎樣設計完成一個完整的基因工程過程,也強調可能或已經遇到的睏難障礙,以及怎樣剋服它們;第7章基因治療,是醫學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應瞭解掌握;第8章介紹“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原理。《基因工程(第二版)》在講述基因工程方法、技術的過程中詳細介紹瞭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論,還援引瞭許多*新研究成果,力求內容新穎、通俗易懂。

目錄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1 基因工程概述 1
1.1 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簡史 1
1.2 基因工程的研究意義和應用 3
1.3 基因工程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係 8
思考題 8
2 基因工程的載體和工具酶 9
2.1 載體 9
2.2 工具酶 25
思考題 31
3 基因工程的常規技術 32
3.1 凝膠電泳技術 32
3.2 雜交技術 34
3.3 PCR技術 37
3.4 生物芯片 44
3.5 基因文庫構建 46
3.6 DNA測序 48
3.7 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技術 50
3.8 基因組編輯三大係統:TALEN、ZFN和CRISPR/Cas 57
思考題 60
4 目的基因在微生物中的錶達 61
4.1 微生物錶達係統與錶達策略 61
4.2 目的基因在大腸杆菌中的錶達 64
4.3 目的基因在酵母中的錶達 84
思考題 93
5 轉基因植物 94
5.1 植物的轉基因技術 94
5.2 轉基因植物的篩選與檢測 102
5.3 改進轉基因技術 108
5.4 農作物基因工程 113
5.5 生物反應器 116
5.6 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118
思考題 121
6 轉基因動物 122
6.1 動物轉基因技術 122
6.2 提高外源基因錶達效率的策略 143
6.3 轉基因動物的應用 145
6.4 轉基因動物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151
思考題 152
7 基因治療 153
7.1 基因治療的概念與發展 153
7.2 基因治療的載體 157
7.3 重要疾病的基因治療 170
思考題 187
8 蛋白質工程 188
8.1 蛋白質工程的理論基礎、誕生和發展 188
8.2 蛋白質工程的關鍵技術 196
8.3 蛋白質工程的應用及實例 207
思考題 215
主要參考文獻 216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基因工程(第二版)》圖書的詳細簡介,內容完全圍繞該書未包含的領域展開,力求詳實且自然流暢。 --- 《星際航行與超光速理論基礎:第三次宇宙革命的黎明》 作者: 艾德裏安·凡·德·維爾德 (Adrian van der Velde) 齣版社: 蒼穹探索科學齣版社 版次: 2023年修訂版 書籍概述 《星際航行與超光速理論基礎》並非一本關於生命科學或分子生物學的著作,它是一部聚焦於物理學、宇航工程學和理論天體物理學的裏程碑式作品。本書係統梳理瞭自21世紀初人類開始探索太陽係外空間以來,在推進技術、時空結構理解以及超光速(FTL)理論構建方麵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麵臨的根本挑戰。全書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從麯速場動力學到蟲洞穩定性的前沿理論,旨在為下一代深空探索任務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石。 本書的篇幅涵蓋瞭從基礎的相對論修正到高度推測性的量子引力模型在航行應用中的潛力,其核心目標是填補現有主流物理學教材中關於“如何實現跨越光速的有效旅行”這一關鍵環節的知識空白。 第一部分:現有推進技術的極限與理論上的躍遷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化學火箭、核聚變脈衝推進以及反物質引擎等傳統和近未來推進技術的物理學原理與工程瓶頸。作者強調,基於牛頓或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框架下的任何“推力”都無法使物體的有效速度超過光速($c$)。 核心章節剖析: 1. 經典推進學的“光速牆”: 詳細分析瞭相對論質量增益效應,計算瞭將探測器加速至光速的無限能量需求。本章著重闡述瞭當前所有基於動量傳遞的推進方式的根本局限性。 2. 零點能與卡西米爾效應的誤區: 批判性地審視瞭將真空零點能作為主要推進能源的設想。作者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證明,雖然卡西米爾效應是真實存在的,但其在宏觀尺度上産生的淨推力,無論正負,都無法突破相對論的限製。 3. 慣性質量的重定義嘗試: 探討瞭諸如“慣性阻尼場”等概念,這些概念試圖通過局部修改物體周圍的時空麯率或慣性參照係,來降低有效質量,從而在不違反局部光速限製的前提下實現高速運動。 第二部分:時空結構操縱與場驅動理論 這是本書的理論核心,探討瞭如何繞過動量限製,通過直接修改時空幾何來實現有效超光速(Effective FTL)。這部分內容是當前所有星際航行概念設計的理論前提。 1. 阿爾庫比耶雷度量張量的深入研究: 本章詳細解析瞭阿爾庫比耶雷驅動(Alcubierre Drive)的數學結構。作者不僅重述瞭其度量方程,更專注於解析“奇點壁壘”——即驅動器前方和後方必須存在的負能量密度區域(或稱“外來物質”)。 負能量的物理實現路徑: 重點分析瞭通過高強度、高相乾度的量子真空擾動來模擬負質量效應的理論構想,並引入瞭“托波洛夫負能場發生器”的初步設計參數。 2. 蟲洞理論與穩定化難題: 探討瞭愛因斯坦-羅森橋(蟲洞)作為捷徑的潛力。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引入瞭“馮·諾依曼拓撲穩定器”的概念,這是一種基於高維度引力波乾涉的理論機製,旨在防止蟲洞的“喉嚨”在常規物質穿越時瞬間塌縮。 3. 拓撲絕緣體與時空“錨定”: 引入瞭全新的概念——“拓撲絕緣體”在航行中的潛在應用。作者假設,通過在飛船周圍創建一層特定的拓撲結構(類似於電子在絕緣體中的行為),可以使飛船在局部時空中“懸浮”,從而減少與其他時空結構的不穩定交互。 第三部分:超光速航行中的信息傳遞與因果悖論 一旦超光速航行成為可能,隨之而來的信息傳輸和時間旅行的因果律問題就必須得到解決。本書用大量篇幅探討瞭這些哲學與物理學上的難題。 1. 宏觀時間迴路的限製: 基於哥德爾、提普勒等人的工作,作者詳細推導瞭在非平凡麯率時空中形成“閉閤類時麯綫”(CTC)的物理條件。本書提齣瞭一個強有力的理論論斷:任何可控的FTL驅動係統,在設計之初就必須內嵌一種“因果保護機製”,該機製基於一個尚未被完全理解的“量子信息守恒定律”,該定律會主動阻止信息以任何形式迴到其源頭之前。 2. “麯速泡沫”與時間偏差: 探討瞭飛船在麯速泡中可能經曆的“時間膨脹”效應。由於麯速泡的傳播速度是相對的,飛船的內部時間流速與外部宇宙的時間流速之間存在復雜的非綫性關係。本書提供瞭修正後的“泰勒-維爾德時間校準算法”,用於預測長距離航行後的地球時間偏差。 3. 引力波通信與FTL信標: 鑒於電磁波無法用於FTL通信,本書深入研究瞭利用調製引力波進行即時或準即時通信的可能性。這涉及到對超高頻、超低振幅引力波的産生和接收技術的前瞻性設計,特彆是如何利用“扭麯時空場本身”來編碼信息而非僅是探測時空擾動。 第四部分:星際動力學與工程挑戰 最後一部分迴歸工程實踐,盡管理論超前,但作者仍緻力於探討實現這些理論所需的巨大工程挑戰。 1. 星際介質的“撞擊風險”: 麯速泡前進時,前方空間會被極度壓縮,即便是單個氫原子也可能以接近光速的相對速度撞擊飛船,其能量足以等同於高能伽馬射綫暴。本書詳細分析瞭如何設計“前置麯率排斥場”來提前偏轉或中和這些撞擊物。 2. 能量的獲取與存儲: 任何FTL驅動都要求遠超現有核聚變能級的能量。本書評估瞭捕獲和穩定微型黑洞作為能量源的理論可行性,並探討瞭“反物質庫侖束縛場”的穩定性要求,以確保數萬噸級反物質燃料的安全存儲。 3. 駕駛艙的神經接口: 鑒於時空扭麯帶來的復雜控製需求,本書最後展望瞭下一代航天員與飛船AI之間的深度神經耦閤接口,確保飛行員能夠在毫秒級的時間尺度內對麯率參數進行微調,維持航行穩定。 結語 《星際航行與超光速理論基礎》是一部麵嚮理論物理學傢、高級宇航工程師以及對宇宙終極奧秘抱有熱情的讀者的深度專著。它堅定地站在傳統物理學的邊緣,勇敢地探討瞭人類突破“光速限製”這一宇宙學禁令所需的理論藍圖。本書不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為讀者構建瞭理解未來星際時代所需的復雜數學和物理框架。它描繪的,是人類文明邁嚮真正跨恒星物種的理論基石。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是《基因工程(第二版)》,但當我拿到它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片充滿未知與驚喜的科學森林。我一直對生命科學的奧秘抱有濃厚興趣,而基因工程這個概念更是讓我著迷。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它嚴謹而又清晰的排版所吸引,那種厚重感和知識的密度,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並非是基因工程領域的專傢,隻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所以當我看到書中關於DNA結構、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概念的介紹時,我感到非常受益。那些曾經讓我感到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在這本書裏被解釋得格外透徹,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走進基因的世界。我尤其喜歡書中通過大量的圖錶和實例來闡釋復雜的原理,這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也讓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例如,書中對CRISPR-Cas9技術的介紹,不僅闡述瞭其工作原理,還列舉瞭在農業、醫學等領域應用的具體案例,讓我深刻體會到基因工程的巨大潛力和實際價值。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通往生命科學前沿的地圖,為我指明瞭探索的方嚮,讓我對未來的科技發展充滿瞭信心和憧憬。

評分

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是有點“被名字吸引”的。我對“基因”這個詞一直充滿好奇,感覺它就像是生命體的“源代碼”,掌握瞭它,就等於掌握瞭生命的秘密。而《基因工程(第二版)》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打開瞭這扇秘密的大門。《基因工程(第二版)》中的內容,從最基礎的 DNA 結構講起,一步步深入到復雜的基因調控網絡,再到各種基因操作技術。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基因錶達調控機製的描述,那就像是在解讀生命體內部的“指揮係統”,瞭解它是如何工作的,真是太有趣瞭。而且,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詳細介紹瞭基因工程在生物醫藥、農業育種、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這讓我看到瞭基因工程的實際價值和對我們生活的深遠影響。書中那些精美的插圖和錶格,更是錦上添花,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基因工程的知識,更是一種對生命奧秘的探索,它激發瞭我對生命科學更深層次的興趣,讓我覺得,原來生命的世界,可以如此精彩!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齣於對“未來科技”的好奇心,想看看我們人類到底能在生命層麵玩齣什麼花樣。而《基因工程(第二版)》這本書,絕對沒有辜負我的這份期待。它以一種近乎“科幻小說”的敘事方式,但又紮根於紮實的科學原理,描繪瞭一個由基因編輯、基因療法、閤成生物學等技術構築的宏偉藍圖。我被書中關於基因治療如何解決遺傳性疾病的章節深深震撼,那種讓曾經無法治愈的疾病獲得新生的希望,簡直太令人振奮瞭。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基因治療方法的原理、優勢和潛在的風險,讓我對這項技術有瞭更全麵、更理性的認識。而且,它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闡述,而是深入探討瞭基因工程在倫理、社會和法律等方麵的深遠影響,這讓我意識到,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孤立的,它與我們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都息息相關。閱讀這本書,就像在觀看一部關於生命演化的最新紀錄片,每翻一頁,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思考,它讓我對生命本身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有瞭更深刻的敬畏,也對人類通過智慧改造生命的能力感到驚嘆。

評分

這是一本讓人讀起來就放不下的書,特彆是對於像我這樣,原本對基因工程隻有模糊概念的讀者來說。《基因工程(第二版)》簡直就是一本“科普啓濛”的寶典。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那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概念,比如重組DNA技術、基因剋隆、基因錶達調控等等,一一掰開瞭、揉碎瞭講清楚。我記得有一段關於基因槍的描述,簡直像是在看一場微觀世界的“武器研發”大片,生動形象地解釋瞭如何將外源基因“射”進植物細胞。書中還花瞭很大篇幅介紹基因工程在改善農作物産量和品質方麵的應用,比如抗病蟲害、提高營養價值等,這讓我意識到,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可能早已悄悄地被基因工程“優化”瞭。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述每一個技術的時候,都會穿插一些曆史事件和科學傢的故事,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人情味,也讓我對科學的進步曆程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書籍,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認識和改造生命,並最終造福自身的精彩篇章。

評分

我之前對基因工程的認知,大多停留在一些聳人聽聞的新聞報道裏,總覺得它是一個遙不可及,甚至有點“危險”的技術。但是,《基因工程(第二版)》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它以一種極為客觀和專業的角度,帶領我深入瞭解瞭基因工程的方方麵麵。我被書中關於基因測序技術發展的曆程所吸引,從最初的緩慢和昂貴,到如今的快速和普及,這背後凝聚瞭多少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智慧,令人動容。書中對不同基因編輯工具的比較分析,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都寫得非常到位,讓我對這項“魔術般”的技術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閤成生物學”的介紹,它讓我看到瞭人類不僅僅是改造已有的基因,更是可以“設計”和“創造”新的生命模塊,這是一種何等宏大的願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基因工程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一門潛力無窮的科學,它的發展需要審慎和智慧,但也必將為人類帶來無限可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