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幸福的*小行動》是優化生活效率、提升幸福指數的科學指南:
積極人生 = *小目標 X 可行的*小付齣
用一枚麯彆針,養成好習慣;
用一顆糖,剋服拖延癥;
蓋一座故事屋,讓你的錶達更有力;
一個思維轉彎,對抗負麵情緒……
《幸福的*小行動》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以*小行動為動力,創造帶感的生活改變。
源自哈佛的紮實學術功底
穿梭不同領域的跨界經驗
成長於東西方的多維視角
劉軒是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的人生極客,也是橫跨多個領域的職場高手:
——他是心理學知識付費爆款産品導師。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十點課堂”的積極心理學課程《教你巧用心理學,過更有效率的人生》訂閱量超過10萬,成為賣座的視頻課。
——他是新銳作傢和譯者,齣版多部暢銷好書。他的心理學類書籍《助你好運》長期霸占颱灣圖書暢銷榜,被李開復譽為少見的“增加人們的積極情緒”的心理學著作。
——他是著名主持人和演講傢。常年在颱灣做藝術訪談,主持電視節目《天南地北軒》,三次登上TedX講述心理學,還是《我是演說傢》第二季全國總冠軍。
——他是時尚創意達人、品牌顧問,客戶包括奔馳、奧迪、惠普、英特爾、YouTube等*,還受邀為微軟拍攝Surface筆記本廣告。
——他是專業音樂DJ 和音樂製作人。阿瑪尼、愛馬仕、卡地亞、瑪莎拉蒂、保時捷……眾多國際*都與他在音樂上有過閤作。他也曾為許多獲得國際大奬的影片譜麯,譬如颱北故宮博物院展覽短片《文物總動員》,索尼、日本Hitachi*傢電係列廣告等。在紐約硃麗葉音樂院主修鋼琴與作麯的他,在美期間並曾任波士頓慈善教育機構Citystep音樂指導,及劍橋WHRB電颱Rhythm 95節目製作主持人,獲得布萊佛門音樂演齣貢獻奬。
為什麼同樣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裏,劉軒能在眾多截然不同的身份裏頻繁切換,還能保持高效自如的狀態?難道是得益於父親劉墉的強大基因?
不,他說是這一切得益於心理學,讓他掌握瞭一套科學的實操術。在《幸福的*小行動》中 ,劉軒把這一套實操技能,拆解成瞭一個個具體的小行動,讓你去除情緒的冗餘,避開不必要的彎路,提高生活效率,獲得幸福人生。
內容簡介
《幸福的*小行動》作者劉軒,在“劉墉之子”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是哈佛心理學專傢、創意廣告人、音樂創作人、廣播節目主持人,他是《我是演說傢》第二季總冠軍,在“十點課堂”開設的心理學視頻課,擁有超過10萬人次的訂閱量。
為何劉軒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能在眾多領域中頻繁切換身份,並且保持高效自如的狀態?
這一切歸功於“有用的心理學”,即劉軒結閤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把“追求幸福”這一看似很虛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行動。在忙碌快速的現代生活中,這些心理學技巧將幫助你察言觀色、閱人識人,提升自己的溝通與社交能力,增加桃花運、培養健康的婚戀關係,輕鬆剋服拖延癥,並積極對抗負麵情緒。
在《幸福的*小行動》中,劉軒毫無保留地公開自己實現跨界多彩人生的思維工具與行為方法,他告訴我們:不斷積纍“小改變”,就一定會有“大幸運”。小行動,會帶來大幸福。
作者簡介
劉軒
哈佛大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博士候選人,知名作傢劉墉之子。
身兼作傢、企業講師、品牌顧問、音樂製作人和節目主持人等跨界身份。齣版著作12本,包括《Why Not?給自己一點自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 等散文作品,《Get Lucky!助你好運》、《幸運透視眼》、《心理學如何幫助瞭我》等心理學作品。
2015年參加《我是演說傢》第二季,榮獲總冠軍。2016年在“十點課堂”推齣《教你巧用心理學,過更有效率的人生》係列視頻課,迄今超過10萬用戶訂閱。
近年來,劉軒緻力於建立新媒體心理教育平颱,結閤影音製作、直播等網絡科技教授實用心理學。
精彩書評
我非常相信行動的力量:通過微小的行為改變,一步一步纍積,可以給你帶來巨大的幸運。
我的目標是,把心理學的理論,轉化為能夠實行的生活方針,傳遞給更多人。《幸福的*小行動》就是能給你帶來幸運的一本書。
——劉軒,哈佛心理學專傢、《我是演說傢》總冠軍、劉墉之子
目錄
自序
引言 走在“更好”的路上
行動1:檢視自己,客觀閱人
你是高敏人,還是低敏人?
步由心生
溝通溫度計
訓練你的自覺度
閱人四步驟
行動2:買一套體麵的正裝,開啓深層社交
P.E.A.C.E為你贏得正麵評價
重點1:正麵(Positive)
重點2:投入(Engaging)
重點3:真實(Authentic)
重點4:連結(Connection)
重點5:移情(Empathy)
行動3:蓋一座動人的故事屋,讓聊天更有效
感覺比信息更難忘
第1步:勘察地形
第2步:打好基地
第3步:加蓋樓層
第4步:閣樓談心
如何漂亮地收尾
行動4:接受自己的特彆之處,增加桃花運
不能以貌取人嗎?
善用感知焦點效應
緻勝開場白
埋下意猶未盡的伏筆
讓人墜入愛河的36個問題
享受同一個節奏
關於緣分這件事
行動5:認清愛情三要素,重塑情場價值觀
規矩會變,愛不會變
蓋上潘多拉的盒子
保持愛情的新鮮度
愛戀中的金錢觀
行動6:把未來的感受移植到現在,剋服拖延癥
你是哪一種拖延癥患者?
馴服你的及時行樂猴
當個未來人
待辦事項超能力
番茄鍾工作法
行動7:從一枚迴形針開始,養成好習慣
破壞計劃的罪魁禍首
習慣的最小行動單位
啓動你的基石習慣
當計劃碰上變化
找朋友一起來挑戰
行動8:用思考改變大腦,跳齣負麵迴路
瞭解你的負麵情緒
巧用心情天然調味劑
換掉腦海中的配音員
對抗負麵情緒的好習慣
後記:勇敢挑戰生活的現況
感恩筆記
精彩書摘
步由心生
其實,我們天生就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尤其當我們能夠很自在地“窺視”對方時,我們的觀察就更細微。研究告訴我們,第一印象隻要六秒鍾就能形成,這些來自各個感官的綜閤信息,根本來不及用語言來形容。所以我們往往對人和事物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直覺,但說不上來,並不錶示它無跡可尋。
以前在波士頓,我和同學最喜歡坐在戶外的咖啡廳,看著來來往往的路人,猜想他們是什麼個性、在想什麼事情、要去哪裏做什麼。我們這群同學都有很豐富的想象力,而且嘴巴也真的夠“賤”。
那傢夥穿得很閃喔,八成是第一次約會,可惜品位太俗,今晚應該不會成功喔!
你看她一拐一拐的,一定是新買的高跟鞋,還磨腳。應該要去麵試吧?這樣走路不行喔,一看就涉世未深。
哇噻,那個阿婆的妝化得那麼濃,想嚇死誰啊?
這些路人應該都不知道我們在對他們評頭論足,不然一定會很想衝過來揍人。
這個觀察路人的行為固然是半觀察、半瞎扯,但隔街看人,還是有不少信號能讓我們在短短六秒內做齣各種假想判斷,而且彼此還蠻有共識的,這不是很奇妙嗎?
一個人的穿著,就是第一綫信號,讓我們看齣社會地位、職業身份等各種暗示,而這些信號能深刻又感性地影響我們的直覺。曾經有人做實驗發現,當一個西裝筆挺的行人闖紅燈過馬路的時候,其他行人跟著他一起闖紅燈的概率,是一般狀況的三倍。還有研究發現,醫生跟病人說話的時候,要是脖子上掛瞭一個聽診器,病人會更容易記住醫生所說的話,即便醫生完全沒有用到這個聽診器。衣服的確能影響人的觀感,而且在潛意識中影響人的行為。
所以有句話說:不要穿得像現在的自己,要穿得像你希望成為的自己。這確實有道理,因為既然穿著會影響彆人如何對待你,那你也就應該按照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來穿衣服。
再來,一個人走路的樣子,好比是身體的錶情,信號相當豐富。我們開心的時候都會手舞足蹈,緊張的時候也會不自主地抖腳。自從我們的祖先站立在地麵上,雙腳就是用來追逐和逃命的,它的功能很原始,所以反應也很原始。
從小到大,我們學會瞭如何控製自己的臉部錶情,但較少會刻意修飾下半身的動作,也確實較難修飾。我時常建議剛入社會的年輕人,要增強自信,就先從練習走路開始!不要駝背,讓腳有精神一點(這個形容很抽象,但你一定懂我的意思)。不要走得太快,因為一個人走路快,除瞭看起來著急,也很容易給人社會地位較低的聯想。你看那些國傢領袖和大老闆,走路一定不疾不徐。相對來說,走路太慢也不好。心事重重、壓力大的人往往腳步沉重,走起路來拖泥帶水,地心引力的作用好像特彆大。人開心的時候步履輕快,走路就像在跳舞似的。大傢都說“相由心生”,但我們或許也能說“步由心生”吧!
“肢體協調感”,也是一個遠距離就能觀察到,而且很難造假的肢體信號。美國警方曾做過研究,發現許多劫匪和變態暴力罪犯,會依照直覺挑那些看起來手腳不太協調的人下手,可見這是多麼關鍵的特徵。所以在此建議朋友們:齣國旅行的時候,一定要穿上舒服的鞋子和輕便的衣著,讓你看起來手腳敏捷,而且要保持精神有活力的樣子,纔不容易被歹徒視為獵物!
溝通溫度計
不少科學傢認為,錶情的用途,純粹是給彆人看,不是給自己的,因為我們獨處時,臉部通常都不會有什麼錶情。一旦身邊其他人開始與我們互動,我們的錶情就會馬上豐富起來。
每個人都一樣,隻要與彆人有互動,即使隻是眼神交會,也會不自覺産生一連串的非言語信號。遠端觀察人獲得的信號隻有在與對方産生互動之後纔會落實為更明確的印象。
想象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身穿套裝的漂亮女生,忽然發現她是你許久不見的大學同學。這時,她也剛好瞧見瞭你,露齣驚喜的錶情。
久未見麵,如今巧遇,這時要給她一個擁抱?跟她握手?還是揮個手,點頭緻意就好?你的大腦開始快速運轉,評估你們之前的交情、對她的好感程度、身邊是否有其他人以及她當下的肢體動作,這些都在幾秒內發生,好讓你在走嚮對方的時候,及時做齣恰當的互動。
誰說我們不會閱人?我們都是天生的肢體計算機啊!
如果你隻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兩個老友見到彼此的互動,也可以從兩人擁抱時手臂張開的寬度來判斷他們的交情。雙方感情越好,擁抱時手臂張開的幅度就會越大,抱得也會越緊。不那麼熟的話,手臂則比較貼近自己的身體,抱得也會比較輕。如果要不熟裝熟的話,你就會發現兩人身體會稍微往前傾,上半身雖然有接觸,下半身卻維持一個距離,光是想象這種場麵,都會覺得尷尬。
所以,平常的你,應該已經會觀察並做齣適當的反應,畢竟多年的社交體驗已經讓我們內化瞭許多規矩。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互動屬於體感層麵,不太需要思考,所以許多人隻靠直覺做判斷。這時候,如果你懂得留意某些細節,也許會對當下有更客觀的認知。
我與彆人互動時,會很注意身軀和頭的傾斜度,因為我知道,如果兩人彼此有好感,交談時身軀會傾嚮彼此,形成一個對稱的構圖。如果兩人的肢體構圖明顯不對稱,那可能反映齣溝通也不對稱。我們都會靠近喜歡的對象,遠離討厭的對象,這是人的本能。所以無論開會或是聚會,我都會特彆留意:這個人是否在肢體語言上開始疏遠或靠近。他雙手抱胸,往後傾斜,是因為冷氣太強?還是因為剛纔某一句話冒犯瞭他?以我的個人體驗來說,這種肢體傾斜度所反映的心理狀態,比看一個人的錶情來得更準。
請不要覺得好像我很刻意想拉攏關係,太刻意想討好對方, 不是這個意思!看到對方疏遠,並不錶示我就會見風使舵,說些好話來博君一笑,但用這個基本觀察當一個“溝通溫度計”,能讓我注意到溝通問題可能齣現在哪裏,做更理性的分析,說不定還能實時化解誤會。這個“身軀傾斜度觀察”真的不難,你隻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些信號隨時隨地都存在,兩人身軀傾斜的互動,像鍾擺一樣明顯!
前言/序言
自序
8歲時,我跟著父母移民到美國。當時的我半句英文都不會,學校也沒有語言課程。第一天上學前,父親臨陣教我,如果有人問我問題,聽不懂就跟他說:“I don’t know!”(“我不知道。”)碰巧,老師當著全班的麵問我叫什麼名字。我聽不懂,隻好迴答:I don’t know。從此之後,我在那個學校的名字就是I don’t know。
剛到美國的那段日子,真是度日如年 !父母都上班,放學後陪伴我的隻有一樣不會說英文的奶奶,還有我的計算機。
那是一颱功能很一般的第一代個人計算機,是我天天拿著銅闆去傢附近的遊戲店,攢瞭很久的贈品券,忍著沒把它們換成零食、玩具,終於有一天換到的大奬。它有整整40K的存儲器(是40K不是40M喔,現在隨便一封電子郵件都不止40K),而且還沒有儲存功能(其實有但我買不起),隻要一關機就全部歸零。它也沒有遊戲,隻有隨機附贈的BASIC 程序語言。
但它陪著我度過瞭那段最生澀、最寂寞的異鄉童年。我把寫程序當玩耍,天天研究它的功能。那些BASIC 程序語言(IF...THEN...)成瞭我最常使用的英文單詞。每天關機前,我還得用鉛筆把程序抄下來,隔天開機再輸入一遍。現在迴想,還真佩服當年有那種傻勁兒。這位寂寞的八歲男孩兒,跟他那颱隻有40K 存儲器的計算機,後來還因為寫的一個“類AI 模擬對話程序”在紐約市科學比賽中拿到第三名。
從那時走到現在,我依舊是個對計算機和各種新科技毫不畏懼的人。而且到現在,我最不喜歡說,也最不喜歡聽到的句子就是“ I don’t know”。
迴顧童年那段日子,對我來說何嘗不是種訓練?它訓練瞭我專注、麵對寂寞的能力。而且寫程序需要冷靜,因為第一次運行時, 一定會因為沒料到的錯誤、沒計劃周全的BUG(漏洞)而卡住。但生氣或懊惱都沒有用,情緒不會讓程序變好變快,你隻能根據錯誤碼,迴去找到齣錯的地方,修正之後再運行一次,這就是一種修煉。
長大後的我,麵對事情齣瞭錯,我會把它當成一個BUG。再急再氣,問題還是要解決。我告訴自己:過生活和寫程序一樣,一開始一定會碰到各種錯誤碼,但隻要有耐心解決,我就不信跑不順。
這個信念,讓我後來在念心理係的時候,特彆關注“優化生活效率”的各種研究。這是在8 歲就種下的種子。
後來,我進瞭哈佛大學,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天纔、奇纔、鬼纔共聚一堂。在這所比美國建國史還悠久的老學校裏,我看到瞭最傳統和最先進的思想天天撞擊,創造各種可能性,真可以說是一個海闊天空的知識樂園。
我特彆用“樂園”這個詞,是因為我發現那些在學校裏混得最好的同學,就是懂得如何把學校當“樂園”而非“殿堂”的人。例如我很欣賞的一個朋友Joe,他不僅代錶學校參加田徑比賽,在學校的舞會當DJ(唱片騎師),在慈善機構做誌願者,還主導兩個學生會社團。這些人往往不是班上前幾名,也不是科科都滿分的天纔,但他們纔是真正的風雲人物。
我也發現,這些風雲人物有兩個特點:他們都很會用時間, 而且也很少抱怨生活。有彆於很多學生總把自己苦讀的黑眼圈當成勛章,認為蠟燭兩頭燒代錶他們很拼命,Joe 這類的同學雖然日程很滿,但你永遠不會感覺他們被自己的日程綁住,或把分身乏術當成炫耀。
我曾問過Joe:“你怎麼可以一天裏做這麼多事情,你一定起很早吧 !”
Joe 不置可否,他跟我說:“兄弟,其實最難的不是早起,而是早睡 !”
他再補充:晚上當彆人想要去參加派對時,你得告訴自己, 不行 !我要早睡。你的心態不是我“得”睡瞭,而是我“要”睡瞭 !我們不是小孩瞭,沒有人能跟我們說,嘿,你“得”如何如何。你既然能說服自己為什麼要去做一件事,那就要告訴自己你“要”做,不是你“得”做。
他的話,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啊 !雖然我現在還無法完全到達他所說的境界,但我經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年紀大瞭,沒有什麼事是非“得”做,隻看你有沒有足夠想“要”做而已。
這是我從18 歲的Joe 身上,學來的一課。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我已經大學畢業20 來年,迴到亞洲定居,而且有兩個小孩瞭。
人們經常說,孩子是最好的導師,我不能同意更多瞭。不是說小孩可以教你什麼,而是照顧他們的過程,能讓我們反觀並檢討自己。為瞭兼顧傢庭和工作,我開始尋找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為瞭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我得加強訓練自己的情商。喔,不是“得”,是“要”!
我也問自己能夠教孩子們什麼:科技?生活技能?書本裏的知識?未來的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快,信息密度越來越高,人工智能將會顛覆各種商業模式,這是我們的孩子將繼承的世界,也是我們有生之年將麵對的課題。
但不變的是:人還是需要彼此相處,還是有七情六欲,還是會拿不定主意,在情緒和理智間拔河;我們還是會齣錯,還是要學習,仍舊會追求夢想,也會一輩子尋找生活的意義。
人體是個機器,一個不完美的機器。每個機器都有極限,也有最優化的使用方式,這包括我們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我想, 結閤心理學和不同領域的知識,除瞭能讓我們過更有效率的生活,也是基本的生活須知。我不一定能準確預測環境會如何改變,但我起碼能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讓自己更穩定,更有效能。這,也成瞭我最初規劃這本書的動機。
我的目標是,把目前心理學的理論,轉化為能夠實行的生活方針,傳遞給更多人。就像童年學識字一樣,無論以後再多書本堆在眼前,隻要讀得懂,就不用怕。
8 歲時的我,學會瞭忍耐情緒與解決問題;18 歲的Joe,提醒我主導權始終在自己手裏;38 歲的我,更從孩子身上,學會瞭不要害怕改變,要懂得調整自己。而做瞭所有的研究後,我更深信:即使活到88 歲,人還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改變的幅度,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這就是我的初衷與真心,無論你幾歲,希望本書也能幫助你變得更好,活得更精彩。
幸福的最小行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