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展示苏德战线的史诗巨著
真实客观体现战场搏杀的宏图伟卷
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和简练的文笔,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既突出了德军进攻的凶猛,又表现了苏军的英勇无畏。即便是熟悉东线战场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领悟,是二战军事读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品充分肯定了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勇顽强,用事实展现了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东线》系列丛书,由著名军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写。它全面而详细地讲述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整个过程。全书以丰富的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洗练、洁净的文字表现,展示了苏德战场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击与攻防力量的大转换。
《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承接上部《东线:辽阔的南方大地》,主要介绍了东线战争战局的变化。战争由夏季进行到了秋季,德国军队开始集中力量去夺取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自边境交战后,苏德战争史上再度爆发数百万人规模的激烈交战。德军在最初的胜利后,攻势逐渐陷入停顿。
朱世巍,江西南昌人,我国著名军事作家。曾为《兵器》、《战场》、《军事世界画刊》等刊物撰写稿件,同时还参与了《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等的编撰工作。主要著作有《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东线:决战第聂伯河》《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东线:大崩溃》《东线:1945年的春天》《东线:攻克柏林》等。
目录
第一章 从叶利尼亚到列宁格勒
——朱可夫的崛起
一、叶利尼亚之战 / 003
二、列宁格勒城下的形势 / 018
三、列宁格勒危如累卵 / 035
四、朱可夫在列宁格勒 / 057
第二章 “台风计划”
一、1941年9月初至10月初的东部战线 / 075
二、莫斯科战役前的红军 / 106
三、莫斯科战役前苏德两军的态势和计划 / 123
第三章 从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大沸锅”到
莫扎伊斯克
序幕:“台风”袭来 / 135
一、古德里安的南部进攻战役:从布良斯克到姆岑斯克 / 139
二、维亚兹马之战 / 162
三、莫扎伊斯克防线 / 177
第四章 鏖战:图拉、加里宁、莫扎伊斯克
一、交战双方下一步的计划 / 189
二、两翼的鏖战:德国人在图拉和加里宁的进攻 / 200
三、莫扎伊斯克防线激战 / 210
特别章节:斯大林在莫斯科 / 226
第五章 莫斯科城下的转折
一、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最后尝试 / 235
二、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城下的失败 / 257
三、莫斯科保卫战的总结 / 285
第六章 神话与现实:德军莫斯科进攻战役中的后勤、
气温和“西伯利亚师团”
一、后勤与气温 / 293
二、1941年的远东局势 / 309
第七章 1941年秋冬之交的东线南段
——顿巴斯、哈尔科夫、克里木、罗斯托夫
一、东线南段战局:顿巴斯、克里木 / 323
二、罗斯托夫战役 / 368
特别篇:1941年战争的总结 / 397
……
《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这个书名,让我瞬间联想到了一幅宏大的战争画卷,它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标注,更是时间与环境的定格。秋天的莫斯科,曾经是收获与丰饶的象征,但在这里,却预示着风暴的来临,秋风萧瑟,仿佛也在预告着即将到来的严酷挑战。而冬天的到来,更是将这种严酷推向了极致,冰雪覆盖,万物凋零,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战争对生命、对意志的无情考验。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这种从秋到冬的转变,以及这种环境变化对战局和参战者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有对战略决策的深入剖析,在秋季的迷雾中,双方是如何权衡利弊,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攻势做准备?又或者,更多地会聚焦于战场上最真实的士兵生活,如何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他们的衣物是否足够保暖,他们的食物是否能支撑体力,他们的武器是否会因为严寒而失灵?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士兵们是如何保持战斗意志的,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是依靠对祖国的忠诚,还是依靠对战争的愤怒?书名中的“秋与冬”,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希望与绝望、生机与凋零的并存,它勾勒出了一段充满艰辛与牺牲的旅程,而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读到那些在严寒中燃烧的生命之火。
评分“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这个名字一出现,立刻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秋叶的金黄与战火的赤红交织,随后被刺骨的寒风吹散,最终淹没在无尽的白雪之中。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时间的标识,更像是一个浓缩的隐喻,预示着一段充满挑战、牺牲与坚韧的史诗。我尤其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处理“秋”与“冬”这两个意象。秋天的到来,是否意味着战局的转折?是攻势的停滞,还是防御的开始?而冬天的严寒,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战争的走向,成为一方的天然盟友,抑或成为所有生命的敌人?我期待的,并非是冰冷的战报堆砌,而是能够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在秋天收获的季节,战争的阴影却笼罩下来,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复杂?当严冬降临,大雪封锁了道路,也封锁了希望,那些坚守在阵地上的战士,他们的思念寄托在何处?他们的恐惧又如何被压制?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人性闪耀出的光辉。是战友之间的生死相依,是亲人之间的遥遥期盼,亦或是普通民众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惊人勇气?这本书的书名,已经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渴望去揭开那层层叠叠的战火与寒冰下的故事。
评分“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光是这个书名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气息,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严寒与硝烟的味道。读这本书的念头,最初是因为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好奇,那种在巨大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被裹挟的无力感,以及在绝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总是能深深地触动人心。想象着莫斯科郊外,金黄的秋叶逐渐被凛冽的寒风吹落,露出光秃秃的枝干,而紧随其后的,是无边无际的白雪覆盖大地,冰封万里,将一切生机暂且埋藏。在这个舞台上,我期待看到的不仅仅是宏大的战争场面,更想探究的是那些在严酷环境中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选择与牺牲。书中是否会描绘出那些坚守在阵地上的士兵,如何在刺骨的寒风中相互依偎取暖,如何用信念支撑起摇摇欲坠的防线?抑或是那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如何在物资匮乏、战争阴影笼罩的日常生活中,维持着生活的希望,用微小的力量汇聚成抵抗侵略的洪流?秋的丰饶与冬的严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映射出战争前期的高潮迭起与后期残酷的拉锯,也象征着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冰冷现实下的温情,听到绝望中的呐喊,感受到那些在历史的夹缝中,不屈不挠的灵魂。
评分读到《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这个名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苏联电影中那种史诗般的画面感,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炮火轰鸣,闻到空气中焦灼的火药味,以及那股扑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寒意。我一直觉得,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它背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人性,有英雄主义的壮烈,也有凡人苟活的无奈,更有在极端环境下迸发出的不可思议的坚韧。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个决定性的转折点——秋天的严酷考验,以及冬天的严寒狙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深入地描绘出,在莫斯科这座城市,在那个特殊的秋天和冬天里,人们究竟是如何度过的。是城市的居民在严寒中,用零散的资源筑起一道道临时的防线?还是前线的士兵,在冰天雪地里,用血肉之躯与钢铁洪流进行殊死搏斗?我希望作者能够以细腻的笔触,去展现那些被历史宏大叙事所遮蔽的个体故事,比如一个年轻女护士在简陋的野战医院里,如何与死神赛跑;一个疲惫不堪的士兵,如何在短暂的休战间隙,写下一封给远方家人的信;或者是一位老妇人,如何在轰炸声中,紧紧抱着家传的相册,回忆着往昔的宁静。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它暗示着一段充满挑战与牺牲的篇章,而我,渴望在这篇章中,找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即使是在最寒冷的时刻。
评分《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这个书名,带着一种浓郁的叙事感,仿佛一打开书页,就能闻到历史的尘埃和冰雪的味道。我一直对那个年代发生在东线的战事很感兴趣,尤其是“秋”和“冬”这两个词,在俄国语境下,它们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严酷考验的代名词。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莫斯科在那个特定的秋天和冬天所经历的一切。是关于战术部署和战略博弈的分析,还是更侧重于描绘普通人在战火纷飞和极端严寒中的生活状态?我渴望看到的,是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命运,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抗争,以及他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勇气。或许会有一个年轻的士兵,在秋日最后一抹暖阳下,回忆起家乡的金黄麦田,而当大雪纷飞时,他只能紧握手中冰冷的枪,期盼着黎明。又或许,会有后方的居民,在食物匮乏、电力中断的夜晚,围坐在摇曳的烛光旁,讲述着过去的和平时光,用回忆来抵御眼前的寒冷。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它暗示着一段充满挑战与牺牲的篇章,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勇气、关于坚韧、关于人性的深刻解读,即使在最寒冷的时刻,生命的光芒也依然闪耀。
评分帮朋友买的,熟的做工不错,可以入手
评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靠这些兢兢业业的前辈认认真真的写下来的!看书看史都是学问!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全面展示苏德战线的史诗巨著
评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靠这些兢兢业业的前辈认认真真的写下来的!看书看史都是学问!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啊好号啊好啊哦
评分送货很快,包装不错,很喜欢。
评分感觉还行,再版了,就不用看电子版了。
评分东线很精彩,京东活动也很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