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3輯):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套裝上下冊)》翻譯成中文必將首先有助於學界深入對李希霍芬的研究,其次也將幫助讀者從一位外國地理學傢的嶄新角度瞭解清末中國社會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等方麵的曆史情況。此外李希霍芬在中國的考察不單單齣於學術目的,還有一個主要目的是為德國殖民侵略搜集情報,為此李希霍芬甚至擁有直接給當時的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寫信匯報研究成果的自由。在考察完舟山群島後,李希霍芬就在日記中毫不諱言地寫道:“如果普魯士政權想在中國占領一座自由港的話,舟山是個不錯的選擇。”天津教案發生後,李希霍芬在給父母的信中,更是直接錶示齣,對中國“或許最後將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時我之前在中國的考察將會派上用場瞭”。可見李希霍芬身上的殖民色彩不容忽視,翻譯這本旅行日記也將有助於更加清晰地揭示清末歐美列強的殖民侵略曆史。
目錄
總序
譯者前言
前言
齣版者導言
加利福尼亞(Californien)——中國
上海—天津—北京
芝罘(山東)——旅行計劃
寜波和周邊(浙江)
舟山群島
從寜波(浙江)到鎮江(江蘇)
南京及其周邊
在長江下遊的旅行
去往山東和在山東的旅行
從滿洲南部去往北京
在北京周邊的旅行
在江西、安徽和浙江的旅行
從南至北穿越中國:廣州一北京
第一部分 從廣州到漢口
第二部分 在漢口的逗留
第三部分 從漢口到北京
在中國的第一次旅行結束
附錄:李希霍芬在中國旅行地圖
在浙江、安徽和江蘇的旅行
最後一次大旅行直隸一山西(濛古)一陝西一四川沿長江而下
第一段:從北京穿過濛古到西安府
第二段:從西安府越過秦嶺山到成都府
第三段:從成都府進入山區;沿長江而下
結尾:最後一次旅居上海
精彩書摘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3輯):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套裝上下冊)》:
1871年5月,我從日本迴到瞭中國。我在日本總共待瞭9個月,部分時間是在其內地做怡人的旅行。而當我迴到中國的時候,大約正是最不好的季節,因為此時你不知道該如何有目的地安排旅程。從6月到8月,舉國酷暑,熱得身體難以承受,以至於幾乎沒有一個歐洲人敢於在夏季深入中國的內地。在上海及其他沿海地區的歐洲人當中,猝死於暴曬的可謂屢見不鮮。禿著頭在路上走幾分鍾就能導緻猝死,隻有戴上常見的用木髓製成的遮陽帽,再撐一把遮陽傘,人們纔敢齣門走上幾步。但是即便有瞭這些防曬手段,外國人中還是罕有敢於齣門走動的。
我對於此時齣行將要遭遇的痛苦所具有的認識與我想盡快完善自己對中國中部的認識的強烈欲望激烈交鋒。所有的人自然都勸我不要去中部,他們不約而同地告訴我說:最好去北部,從北京齣發,或許行至濛古南部為止。但我從自己1869年7~8月份的旅行中已然知道,北部地區繼酷暑而至的瓢潑大雨將會構成旅行的巨大阻礙。我首先必須竭力避開因這些阻礙而可能産生的危險與睏頓。而我之後也很慶幸當時沒有聽信眾人的建議,因為1871年中國北部第一次爆發瞭可怕的洪災,並在隨後幾年的夏季接連爆發。洪水從6月份便已開始泛濫,隨後的4個月裏在中國東北部的任何地方都無法通行;交通中斷,窪地沒入洪水,小河也變成根本無法渡過的激流。然而在中國中部則是酷暑天氣,那裏雖常有短促的雷雨,但罕見持續不斷的大雨。
沒有幾分英雄氣概是斷然不敢在這個時候動身的,更何況我又必須放棄水路,因為覺得水路於地質學傢極為不利。航行於水上盡管宜人,生活的供給盡管豐富,但是從河岸上看到的周圍的環境卻微乎其微。更不用說認識風土人情瞭。另外,我從1869年鞦季的旅行中已經知道瞭東南部山脈大緻的特殊結構,十分清楚隻有經陸地橫穿過去纔能得到預期的收獲。為此,我必須下定決心徒步旅行,因為隻有我身先士卒,那些隨從纔會欣然地追隨我左右;假如我坐在椅子上讓人抬著,他們自然有理由倍感辛苦。從寜波或它以南的某處齣發,嚮西北行至長江,如此橫越眾山在我看來是最佳的路綫,因為我可以趁機認識那些平行山脈的內部構造。然而,由於對這一路上各個地方的情況報道很少,因此我對行將踏上的旅程也並不瞭然,所以也不能確定十分具體的旅行計劃。隻是知道須從寜波齣發。
6月12日,我登上從上海開往寜波的汽輪。這班船每天下午4點鍾從上海齣發,航行12小時,於次日清晨到達寜波。兩地的交通十分興旺,特彆是中國人在兩地問頻繁地往來,貨運量大大地增多,所以汽輪裏往往塞滿瞭貨物與行人。這次隨行的還是我的翻譯保羅以及一個男僕。後者是我一年前在北京雇用的,滿族人,在英國公使館做護衛期間忠於職守,具有一般的中國人難以企及的品性。他頗有大無畏精神,做事積極,忠厚老實,還說得一口好英語,雖然並不流利。因為在北京洋涇浜英語不像在沿海城市那麼流行,所以他以前的老師都是用地道的英語跟他交談。可是他在同那些商業城市裏成長起來的男僕進行交流的時候,對他們口中簡便實用的洋涇浜英語卻欽佩之至。還好這種影響未得繼續,因為我在旅途中總是用準確的英語跟他交談,於是他的英語便仍舊保持地道。他膚色深棕,常令人以為他是半個黑人,人長得並不漂亮。通過從1870年夏到1872年夏兩年的相處,我隻能對他的忠誠與勤力錶示最高的贊揚。另外我還帶著我的獵犬迪安娜(Diana),它讓我們在路上省去瞭不少時間。
我們到達寜波時,微風習習,涼爽宜人。這裏的降雨遠比上海的多,好天氣很是稀罕。而眼下恰是晴朗天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小山的輪廓。必須在此地製訂一個最終的計劃。計劃要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金華府(Kinhwafu)。為瞭打聽情況而後做必要的旅行準備,我便去拜訪瞭麥卡锡(M'carthy)博士。可是他對我要去的地區也渾然不知。
寜波西部和西南部的丘陵地區如此的人跡罕至,很是令人訝異。天氣晴朗的時候,丘陵地區在你麵前迷人地鋪展開來,風光旖旎,民風柔順,你會不由得相信寜波人無論如何也難以抑製進一步認識該地區並去那裏做一番遠足遊曆的熱望。但我們對該地區的認識卻仍局限於福鈞(Fortune)在40年代經曆過的事情。一個月之前倒是有兩個德國人首次試圖往內地深入一些,於是決定先去較近的天颱山(Tien tai schan),但卻半路摺返,因為他們不能說服執拗的苦力帶他們去那裏。他們的受挫讓我産生瞭也要先去那座名山的念頭,這對我是一種彆樣的引誘,於是天颱山便成瞭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
……
前言/序言
纂修清史是我國新世紀標誌性的文化工程,它包括3000餘萬字的清史主體工程及文獻、檔案整理和編譯工作。廣大史學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清史編纂工作,科學總結曆史經驗,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世界各國從分散發展到趨於一體,大抵從15世紀、16世紀開始,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瞭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和世界體係。清朝從1644年到1912年共延續瞭268年,這是世界曆史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的轉摺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曆史條件下,清王朝卻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閉關自守,使封建社會的中國越來越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傢,在洋槍洋炮麵前不堪一擊;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瞭中國的大門,使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傢。在1 8世紀世界曆史的大變局中,康乾盛世不過是中國封建社會“落日的輝煌”,而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後,清朝日益衰頹,已奏起瞭“落日的挽歌”。因此,研究清史,確定它的基本內容,以及確定研究它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時,不能脫離清王朝社會發展過程中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
在編纂清史時要有世界眼光,這已是廣大史學工作者的共識。不僅要把清史放到世界曆史的範疇中去分析、研究和評價,既要著眼中國曆史的發展,又要聯係世界曆史的發展進程,而且還要放眼世界,博采眾長,搜集和積纍世界各國人士關於清代中國的大量記載,汲取外國清史研究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正是從這一基本認識齣發,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決定編輯齣版“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以下簡稱“編譯叢刊”)。
清朝建立之初,與世界各國曾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接觸。後來中國的大門一度被關閉,而後又被強行打開。這期間,外國的傳教士、商人、外交官、軍隊、探險傢、科學考察隊蜂擁進人中國,東方古國的一切都使他們感到驚奇。基於種種不同的目的,他們記錄下在華的所見所聞。這些記錄數量浩瀚,積存在世界各國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或私人手中,成為瞭解清代近三個世紀曆史的珍貴資料。由於西方人士觀察、思考和寫作習慣與中國人不同,他們的記載比較具體、比較廣泛、比較注重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個方麵,因而補充瞭中國史料記載的不足。“編譯叢刊”將從中選取若乾重要資料譯介給國內的讀者;對早年問世的具有開拓性、奠基性價值,但不為中國學術界所熟知的作品,我們也將同樣給予關注;此外,對反映當代國外清史研究新的學術思潮、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和重要成果的學術專著,“編譯叢刊”也將及時地介紹給中國學術界。
從中國史學的曆史與現實齣發,有選擇地介紹國外新史學的一些理論與方法是必要的。如西方曆史學傢提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曆史學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瞭”,主要是強調擴大曆史學傢的視野,拓寬曆史研究的選題;又如提倡“自下而上看的曆史學”,努力將社會精英的曆史變成社會大眾的曆史,將韆百年來隱藏在曆史幕後的社會大眾推上曆史的前颱。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曆史研究整體化趨勢的推動下,齣現瞭一係列曆史學分支學科,如社會史、人口史、民俗史、新經濟史、新政治史、心理史、社會生態史、環境史、婦女史、城市史、傢庭史等,對於纂修清史有一定的藉鑒作用,這些都將在“編譯叢刊”的作品中有所體現。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間不斷交流和融閤的曆史。任何國傢的文化都是通過與異質文化的對話和交流獲得營養,從而不斷發展壯大。纂修清史必須排除閉關自守的文化排外主義的乾擾,破除中西對立的僵化思維方式,以開放的胸襟、兼容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對待國外清史研究的一切成果,因為它們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願“編譯叢刊”在新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的廣闊背景下,作為一座文化的橋梁、友誼的橋梁,為纂修清史作齣更多的貢獻。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3輯):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