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显真密籍 李兆生

太乙显真密籍 李兆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道教
  • 太乙
  • 符箓
  • 密法
  • 李兆生
  • 内丹
  • 修炼
  • 斋醮
  • 符咒
  • 道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正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哲学文化出版社
ISBN:9628404148
商品编码:12260024215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二、概况

出版社:中国哲学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开本:16

价格:180

三、关键词

太乙,阴阳,修真,真元,大道,大千,元明,密持,先天,气化,内景。

四、内容摘要

《太乙显真密籍》进一步阐述了太乙金丹的修持理论,开示了太乙元明功系列中高层次的修持方法。同时披露了大炼形原图与蟾游显化之功,开启了九脉嫡传密持法门真尊内景慧照,为玄丹的成就指明了方向,是真元法脉之捷途。

五、目录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总诀谱文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总诀谱文注释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炼形三势原图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九弟玄功

太乙演真元明显化蟾游大法

太乙呈真真尊内景慧照

太乙呈真真尊内景慧照谱文

太乙呈真真尊内景慧照精修九第口诀

玄丹

玄丹索指篇

玄丹指迷

真元

真元捷途

真元大道索引篇

六、统元楼藏真丛典·序言

大道真乎,玄机密也

浩渺大千,真元一注,发天地之幽微,畅玄机之道妙,延源真流……斯穷无蒂。虽然笔研成章,简装为函,至刊本之初,语曰:当之有序。凡书且需托名人作序,如此也是世情。概云序文笔出名人,举目遥览海内,名人焉,吾焉;吾焉,名人焉。一时真无所措,不知着谁人作序。尚在踌躇之间,泛波无限,一阵清风吹来,不自持地昏沉——

笔者好似来到福地洞天,连吸几口新鲜的世外之气,顿觉头脑清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奇花异草,湖石映玉竹;日高月朗,丹凤吸紫烟。

奇花异草,奇花捻香泉,阵阵香风飘鸾麝;异草吐英华,层层霭雾喷虹霓。观不尽的山峦翠色,寿石漏影映碧落,数不清的丹顶白羽,仙岩射光照三界……

举目间,眼前转来二人,走在前者,头戴一顶重阳冠,肩压云羽藏紫电,腰间玄壶真玛瑙,足下一双履云色,古貌清奇。长者身后隐秀女,浅淡装,朱砂额,步移悄然星光闪,身飘倩姿似凤鸾,手捧玉砚新研制,砚中有痕映大千……只听老人语道:“鸿鸿浩天,弘愿已偿,茫茫世界,物我相忘……”吟哦之际,老神仙忽抬头,目光见我,笔者正在惊疑之际,一团迷雾飘来,身觉浮动,不自主地随老者坐在一块巨石旁,石上有展卷待书之章。彷徨之刻,耳旁听到:“待老夫将你作序”,时秀女掩口而笑,笔者不自觉地拿起笔来……

序曰:天地寥廓,大千浩瀚,自天地演为三才,阴阳感而万类聚。光阴渺、法轮转,日月经天,四时计而五行全。时天地弥弘,众灵仰源。古有先师圣者,几度真贤,留法典而充世间。纳真元为一气,注入人天,大道演真,穷其理而审其源。故物遗真,脉流三千,使智光朗然。愿万类万物尽然。复有法本浩列,遍存春山,撒玄壶之瑞气,润泽大千。今古无常,岁月无常,反复无常,三昧即觉,赖一束天光照彻,龙雷震撼,道源而示之。

先老玄而吐紫气,留言五千。一气三清,分化真元。历寒暑而周旋,演为岁月。又闻风砂飞雨,数劫人天,人事兴而万事备,荡为风尘滚波,持作乾元。

时务天机者,或剑道侠贤,或悟真修仙,或洞天绝壁,或纳文演编,此事故惊绝,谁人已畅。先天玄机之持,非是人为所度。今又重开真境,始觉大道感人天。如此浩渺之境,书作真如之章,实大千之经纬,万缘之机畅。留有本编,脉演三绝,大道非常,焉可无序。时光天度,岁月人尝,真如道妙,至柔至刚,故园月光朗,几趁返归航。

眼前一震,背后推了一掌,睁开眼时,手中的笔依然在应律而章,留下梦中摇笔诸多文字,是授此仙序之由来。伏生又记,为统元楼藏真丛典之作为,留迹山川,以示大千者也矣……。

诗曰:

有迹鸿蒙感大千,真如道妙至今传。

法传至本留鸿迹,丹成此真隐高玄。

迷来神境显大道,悟彻灵机出真元。

当年伏生授经处,一团瑞色映人天。

 

谓我东瀛几度返,问君西游何时还。

至今三千留踪迹,曾经大千踱前缘。

灯火案头书真本,道妙缘中悟旧传。

一声裙带玉佩响,笔研画就明月环。

 

月圆西涉旧境颜,照彻大千印真传。

不是当年授法镜,何能此刻感旧缘。

朗朗金华呈月象,浩浩真如垂凤鸾。

梦中未忘依稀语,书罢此函即往还。

 

我来大千隐尘境,事因笔墨费周旋。

人事难分天地界,神魂忽离内外关。

只有炉火不可测,唯此玄机微言。

一派天光推飞体,化为玉气立床前。

 

月朗玄穹忆故园,故人约我来大千。

山人来时天飞雪,明月照彻法镜圆。

高声朗吟雷霆赋,悬笔长挥樱花坛。

先生当年曾飞剑,出入人天任往还。

壬申霜降前二日

 七、序

夫修真之持广涉千古,始知有玄机而出示之者。先人曾以此铭之为道,留下千载余波。自从老子演化示阴阳,形出天地后有人生万类。是斯也大道从此示之天下,或云以易演天下故。乃见三玄出之。(三玄即老、庄、易,三说后人喻之三玄)人生于兹,大道复出,是故道演今说,初示真元,使后人以全道妙矣。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是此道之良工。当年先祖开宗追叙本源以明道径,上溯真天无极之太虚,太素生形而剖万物,复而圣人出之,哲证天阙,道法自然,始有初悟之真参。当年三丰祖创武当丹脉,融于真宗密轮之修,诸法精良,详谙次第,以示丹道之全途,实此源流出之之示。

自帝演易于斯,万物诸类莫不出于阴阳,有器有俱,乃乾坤为之,天地生化万类。修真亦是指此矣。忧生死何以论大道,有大道脱俗离,生死自然越解,乃真修之则也。阴阳为用,合为先天,一气千古,人生造物,大道不离阴阳耳。元始之悟,剖彻阴阳,人生立命,依赖天地,故人为阴阳参半之身,乾天属阳,坤地纯阴,人有壬督。宇宙中阴阳循环,日月周天,人身子午周行,太乙循经,历尽子午也。修真者以一气纯真,生于造化,启于玄机,道妙自然生出矣。覆论《太乙修真元明密持》之说,发先天之始,以后天之功而奏先天之效,启于阴阳,合于数术。演化周天。上策天元一气之三清,中晓阴阳生化以仙,下置万类四极为用。三才各俱有性,天地人连中统一,历经三化而一,大道通玄也。天地万物生于阴阳,可见阴阳乃众妙之本源。故玩""之贤者,首推乾坤,而用坎离、否、泰,再以咸、恒、损、益、即济、未济、六卦。详审十二卦,权定""之枢纽,明造化之机变,修真复有道矣。正宗演大道,傍门重小术。"道,是正道,邪,是旁门。正道,是人道修仙道。旁门,是百灵求人道。正道有法,旁门有术,不可混淆。"(《武当修真密籍》)夫修真之人,以天地自然之气而为用,施化已身,以凡入圣来持宗风。邪者显形为象,俗人易晓领会。正道以期内转而行,往往不为人知。"百灵之术多种多样,求道之法则只有自然一个而已矣。百灵术讲显形,容易为俗人所领会,仙道求内得,往往招俗人之唾弃。正如老子所说:下士闻道大笑,不笑则不谓之道。即此意也。"(《武当修真密籍》)是斯宗学之风久矣。

古之修真之则,先施之动静,修于身心,以期修墙补屋之效。真气内发,运彻周身,宣合气血,循经百脉,抻筋拔骨,此之初行也。然后聚集真元,上冲至颠,应九真之处,下沉坎宫融通之元阳之性。开慧证真,以权达真如,性命同执。此可复示之修真。"元明密持法门是用补法来补充体内因耗散而缺少的部分。"(《真元窥密卷一》)是以补法来平秘阴阳,通彻人仙之用。 "课子课孙先课已,成仙是且。"(陈老莲·联语)修真之举,曾以命功为司化先效。内以一气冲振,外以采气充形,补元筑基。继而聚气为真,养造化之功用,还归本原。养气柔体,育真合元。以自我化合,演为先天原象,此为阶段之修持。或可以说是修墙补屋之过程,亦是全形之持。古人之聚气呈形,显在后天即是此举。至此可为祛病强身之行。此中密持之时间应与感受相对比,可以说通过此阶段的行持能益延性命。学者可根据自身之状态,和行持体难来决定此行持期限。

真元俱足,神形如一的修持是在强化身心的基础上开始的。复而孕育出内外如一的行功。继而内华外显,内外同形。即古人谕"炼气生形"之说。内有其质,外呈其象。真气的充盈,可以活运筋骨,使人益寿长生。""曰阴阳,是生太极。人身元阳振举,久聚呈真,太乙气化复初形骸。内外显真,聚为球体。因人造物于先天,得自然之秘律,始有智慧灵光。形成结构,合于人天同易象。夫天体在太空运行,有公转与自转,方呈轨迹,历经寰宇。人身之真元之气,亦然,亦有循经气化,运行如远见,日夜不止。以期人天之校。修真而后元阳气化,剖出真元,律示内外。行持如注,可以再造精神。故而真气充盈,育化真元,一粒玄光结成珠,产生本骨。随之万物出于太极之象,造化本原,内运气化,外展玄功,动静皆尽规律。是动静有形之用耳。然人身中元气充实,阴阳相会,自运元真,结聚呈玄,而示之玄珠一颗,产化球形,动静如机。纳循经之轨迹,开元明之妙境。动静有律,行之有轨,由简而繁,由浅而深。一而二,二而三,万律妙有,万法真音,诸律如常,司事如闻,道启良工。此乃先天一粒无真,剖产风姿,故由兹而生诸艺。是说斯事由之而工,演化先天,复使众法开颠。乃至后来诸宗诸脉之行。似李邕一体,开后来赵董支派。(临川李氏题云麾将军碑文跋李北海书)凡此行踪均系气循过宫之律。亦为诸种形作如然,是开后来诸种支派的显化阶段。此即是传统旧说"开桩"之为。是真元之气在体内的循经气化而为之辗动之形体。此过程即为太乙蟾游阶段。俗语又称为游桩。概而叙之,凡是此举均由真元一气而动,非他故可为之者,故以此论之,太乙蟾游阶段的气冲太乙而产生之游桩,惟真元一脉而已矣。真谓"百家腾跃,终入寰中"。(《文心雕龙》)

易之为象,动静返覆。"动静阴阳,返覆迁变,虽万象之纷纭,须一理而融贯。"(刘伯温《黄金策》)由静而动,由动而静。人身气化亦是如此,由元阳之初而律之,渐而功行太乙飞经走气,循缠经之妙。动则经络畅而百脉合,筋经合顺,内景隧道,畅然,真气往返如规如常,动静无碍次第应之。气化而臻,渐入妙境。自然转入静定。即古律"由动入静,顺理成章"。又武当开宗,以武演道,由动而静,逐渐而复归于静,观照本源,此静之用也矣。

动静之律,大道如常,渐而以坐法入课。进入养真元太和,育先天,开真智的密持修行。功果步步深入,于是内景开真境,以"八臂真尊"始而习之。合于修真之数,"身不动,精自固""心不动,气自圆"。渐入臻境,即古之旧说"太乙神天"的内景为妙境。如是,功行良久,久九呈真,进而密持则是"自现真如""自身成真"的高极阶段。这个阶段的行功则是古人喻之的"元真破虚空",或可说是"丹砂合于显密"的后层次。

 时庚午秋正真子做歌谒:

混元气化满大千,阴阳化合历先天。

周经太乙循道妙,造化本源运真乾。

阴阳动静乘太乙,坎离龙虎育真元。

谁人能识此玄秘,留有金华示真诠。

  雨隆山人李真阳序于山隅客居

八、彩页与书影选编

 

 



 

九、李兆生先生简介

作者李兆生先生乃百年难遇之奇人,诸艺精绝,于传统文化造诣极深。先生善书画、精武学,文武兼备,功力常。对传统文化中之苍海鸿迹、古鉴典说、金石铭篆、刀碑板刻、诗文楹语、品饰民俗、服食药饵、易理数术、旗幡剑令、武械金锋……等诸方面,有惊天绝学。

先生少时机遇殊异。先后曾师承十数位高人,其中多为隐者,为其传法授业。先生四岁即随先范习字,其后习练诸艺与内外功夫,迄今数十年,技艺精良,修真有成。

先生武学精湛,能以丹力入书画,其书作炉火纯青,双手吊腕,双管齐下所书龙虎二字,堪称一绝;其丹青之作,人物古朴,意境高渺。常观其书画,身心受益。反而言之,其书画对练功爱好者,亦常有意想不到之妙。

先生于传统古功法造诣尤深,现为武当太乙门铁松派十三代。先生自幼从师,得诸师真传,秉承正宗,精研诸家功法,不仅止于武当,实为明代末期九脉合真的嫡系传人。其功法殊多,均系园融三教之上品、理法透彻、独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先生深谙人天合一之理,对人体奥秘之学,亦探索有年,有真知灼见。

先生记忆力群,身怀诸多失传或濒于失传之学,深感使命之重。近年来争暇持毫,以期将几千年传统文化之精粹,留之世人,以告慰师辈,亦求无愧于古德先贤。

留四句偈语,作为结束语:

山人来时天飞雪,留下风烟万顷深。

先生当年曾飞剑,欲写春山遍人间。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