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培訓師的知識、技能水平取決於其平時學習和思考的積纍與沉澱,其職業態度則來自於培訓師自身的修為。那麼如何沉澱,又怎樣提升修為呢?本書給你答案。
本書在前兩冊(即《深度改善現場培訓效果》和《構建*有價值的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撰寫,意圖通過“沉澱職業功力的六度模型”為目標的導引,全麵探索以“持續學習的次第矩陣模型”的路徑,以期幫助培訓師在職業技能上的持續精進,並提供以“提升身心修為的精進法門”為體認的職業境界提升指引,已終實現培訓師在職業道路上的持續成長與發展。
本書從培訓師的“職業使命”入手,以“培訓師職業成長的冰山模型”為依歸,分彆通過七大章節全麵闡述培訓師職業技能提升的進階層次和路徑,並就培訓師身心修為的兩大法門——“外攝”與“內觀”提供精微指引。
以“沉澱職業功力的六度模型”為目標
以“持續學習的次第矩陣模型”為路徑
以“提升身心修為的精進法門”為體認
本套叢書包括:
TTT培訓師精進三部麯(上):深度改善現場培訓效果
TTT培訓師精進三部麯(中):構建*有價值的課程內容
TTT培訓師精進三部麯(下):職業功力沉澱與修為提升
作者簡介
廖信琳
TTT職業培訓師。曾先後在廣東某省級新聞單位、哈慈集團、吉通通信、香港CASERO建材有限公司、香港天惠企業管理顧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大型機構工作,曆任營銷、培訓、行政管理等高級職務。16年從業經驗,已先後為近百傢企業做過員工在職訓練和管理谘詢。
目錄
導讀
總序
第一章 引子:從培訓師的職業使命說起
一、職業尊嚴與職業使命
二、從“工、匠、師”三個層級看培訓師的職業使命
三、培訓師成長的三個階段
四、培訓師職業成長的“路徑模型”
五、培訓師職業層次的“六度模型”
六、培訓師職業要素的“金字塔模型”
第二章 培訓師核心能力的精進要義
一、培訓師的職業工具箱
二、培訓師九項核心能力的持續改善與提升
第三章 培訓師的職業操守與風格塑造
一、職業操守及其價值
二、培訓師的職業操守要義
三、培訓師職業操守的自我建設
四、培訓風格與培訓師職業風格的塑造
第四章 培訓師的心智模式改善與修煉境界
一、心智模式的成因和特點
二、心智模式與培訓師的職業實踐
三、培訓師心智模式的調整與改善
第五章 培訓師的持續學習
一、重新梳理對學習的認知
二、正確處理“階段性”學習與“終身性”學習的關係
三、“階段性”與“終身性”學習該如何安排
四、學習的思路、方法與産齣
第六章 培訓師的身心修為
一、身心修為的作用與價值
二、身心修為法門之一:內觀自省
三、身心修為法門之二:外攝滋養
四、培訓師身心修為精進的循環模型
五、身心修為的境界:隨順應化
第七章 培訓師的職業及職業化理念
一、職業、職業化與職業人
二、培訓師職業的重新認知
三、培訓師職業化成長的六個要素
四、培訓師的職業化模型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引子:從培訓師的職業使命說起一、職業尊嚴與職業使命
之所以在本書開篇之初就要和讀者諸君溝通“職業尊嚴”和“職業使命”這兩個概念,是因為很多職業者,即使已經擁有豐富的職業經曆,也不一定認真思考過自己對這兩個概念的認知會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因為對於很多職業者的直觀感受而言,完成本職工作任務更多依仗的是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至於職業尊嚴和職業使命,因為並不會直接作用於工作成果,難於獲得真切的、直接的感受,加上概念本身的抽象屬性,所以,並未引發更多職業者的關注與思考也是自然。
但是,作為有著較高社會評價期待(所謂社會評價期待,指的是人們對某人的行為或者某事的結果所能産生的影響範圍和深遠程度所設定的某種預期水平。——筆者自定義)的兩個行業(即教育和醫療)之一的從業者——培訓師,有必要對職業尊嚴和職業使命這兩個概念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從而達成一定的認知共識。
先說職業尊嚴,指的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擁有、應有的權利,並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所尊重”(摘自《百度百科》)。在這一抽象的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值得注意,即“權利”和“被……尊重”。如果我們跳開法學的範疇,迴到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就會發現,“權利”本質上來源於對“義務”的履行。也就是說,隻有當某一職業者確實履行瞭其所從事職業的相關義務的時候,纔具備瞭獲取相應“權利”的基礎,但也隻是提供瞭“被……尊重”的基本前提,僅僅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是,是否具備“被……尊重”的充分條件,即職業者本人在履行相關義務的時候,是否盡職、盡責並最終實現瞭預期的正嚮效果?很顯然,循此思路思考下去,我們就會發現,更深層的影響因素在於職業者外在的職業技能和內在的意願驅動是否相匹配並産生良性互動?
由此可以看齣,一名職業者的職業尊嚴能否得到有效彰顯,從“外因通過內因發生作用”的角度看,其內在的意願驅動必然是一個值得探討和深究的話題。這也就是所謂的“職業使命”。
其實,“使命”一詞,早在《左傳·昭公十六年》中就已經齣現,即“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於大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弗知,僑之恥也。”本意是指齣使的人所領受的任務,應負的責任。
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能夠深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會有對自我天生屬性的尋找與實現,即所謂的使命感。雖然在尋找與實現自我天生屬性的過程中,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順利地確定那個天生屬於並適閤自己的角色。但是,即使一個人現在正在從事著某個並不情願的行業,也會有使命感最淺層部分的錶現,即人們普遍具有的、為瞭生存而從事某項職業的初級使命感行為。
有意思的是,大多數的職業者都會在這種初步認同的基礎上,隨著對社會文化及人類經濟乃至哲學宇宙等整體的認知而逐漸加深,從而更加清晰那個自我本有的個體屬性,並齣現一定的排他現象,促使自己努力轉換到那樣一個角色中,這時候使命感的認知深度就開始形成。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個人的感動獲得正確與否的指引,直到實現自己對使命感最終的價值認同,即對自我的認同為止。
在這種自我角色的認同逐漸形成並強化的過程中,職業者也與此同時會養成一些對職業能力産生正嚮催化作用的一些個人特質,也即我們平常所說的“那些比能力更為重要的品質和品性”。包括積極主動的意識與行動力、責任擔當意識、自動自覺、敬業精神、團隊協作意識、正嚮價值導嚮和結果導嚮意識、低調謙恭的為人處世以及感恩反哺意識等。
由此引申開來,“職業使命”應該可以概括為“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在職業活動過程中所應該承擔的工作任務及其責任”。也就是衡量一名職業者是否具有責任擔當的一個尺度。
所以,很有必要循著“職業使命”的基本要義,深入探討一下培訓師這一職業的使命層次與內涵。
……
TTT培訓師精進三部麯(下):職業功力沉澱與修為提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