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经济学本科课程精华,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戴维·莱布森、马丁·费尔德斯坦、戴维·卡特勒倾囊讲述。
实录哈佛大学本科经济学课程的所有内容,提炼精华,淬成此书。让你切身感受精英课堂的互动与思想火花,参与哈佛大学经济系前沿的讨论和思考。
每篇约2500字,概念清晰,通俗易懂,没有公式。即使没有经济学基础,也能轻松理解。
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入主要原理,剖析经济现象,系统诠释哈佛教授的讲解,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学运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李波等名家诚挚推荐
《哈佛大学经济课》是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的精华集要,涵盖了哈佛大学经济系前沿的讨论和思考。
它以记者视角记录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学方式、课堂互动以及治学精神,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哈佛大学的课堂,聆听哈佛教授的讲解。
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提炼了曼昆、莱布森、费尔德斯坦、卡特勒等四位哈佛大学教授的讲义精华。
其讲解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入经济学原理,剖析经济现象,概念清晰,深入浅出,篇幅短小,没有公式。
一本书帮助我们用经济学眼光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陈晋,《财经》杂志(现《财新网》)驻波士顿特约记者,《哈佛笔记》专栏作者。她曾任《世界时报》(World Paper)记者和研究员,哈佛商学院研究员,网络杂志《视角》(Perspectives) 的资深编辑,学生杂志《哈佛评论》(Harvard China Review)主编和主席。著有《哈佛经济学笔记》等
第一章 曼昆与《经济学原理》 / 001
第一节 经济学第一课 / 002
第二节 亚当·斯密与乔治·华盛顿 / 006
第三节 选民是最终被责备的对象吗? / 009
第四节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中美贸易观:亲临华盛顿 / 013
第五节 破解美国“双赤字” / 017
第六节 撰写教科书 / 020
第七节 通向幸福生活的秘诀 / 023
第八节 先微观,再宏观 / 026
第九节 总结《经济学原理》 / 031
第十节 曼昆答疑和“神秘来客” / 037
第二章 行为经济学 / 041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入门 / 042
第二节 你是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吗? / 045
第三节 你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了吗? / 048
第四节 怎样才能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 051
第五节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为什么并购或竞标成功者往往出价过高? / 053
第六节 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暑期工作? / 056
第七节 为什么连续接受小赌博是最明智的选择? / 058
第八节 实践出真知吗? / 062
第九节 “三岁看老”的试验证据 / 065
第十节 积极热情与消极世故的较量 / 067
第十一节 效益第一,还是公平第一? / 069
第十二节 经济学家眼里的“幸福” / 072
第十三节 有钱能买到“幸福”吗? / 075
第十四节 “说服能力”与下意识 / 078
第十五节 广告的诱惑 / 082
第十六节 新闻市场与偏见 / 085
第十七节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087
第十八节 如何创建合情合理、适可而止的“家长制”? / 090
第三章 费尔德斯坦讲《美国经济政策》 / 093
第一节 美国经济危机的两个成因 / 094
第二节 费尔德斯坦讲货币政策:美联储的任务 / 100
第三节 格林斯潘为何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 / 104
第四节 费尔德斯坦讲财政政策:美国的账本 / 108
第五节 凯恩斯理论的利与弊 / 112
第六节 美国税收制度的弊端与改革前景 / 116
第七节 开放经济中的税收政策:猫鼠游戏 / 125
第八节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与出路 / 137
第九节 石油价格与美国能源政策 / 148
第十节 国家安全与经济学 / 153
第十一节 贸易政策的核心问题:外国经济发展对本国是否有利? / 158
第十二节 自由贸易与收入两极分化 / 163
第十三节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问题 / 169
第十四节 比较征收污染税与配额交换制度 / 173
第十五节 公共财政领域里的前沿性研究 / 178
第十六节 费尔德斯坦的总结课 / 190
第四章 有关奥巴马医改的政治与经济 / 195
第一节 美国医疗体制现状 / 197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思路 / 200
第三节 右派经济学家的异议:应该“国退民进”,而不是“国进民退” / 203
第四节 模拟联合国峰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可行吗? / 207
第五节 西方医疗体系的横向比较与历史演变 / 213
第六节 美国医疗体系的演变过程 / 217
第七节 美国最新一轮的医疗改革 / 220
第八节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 224
第九节 模拟美国国会投票:为什么医改举步维艰? / 228
第十节 州政府控告联邦政府 / 236
第十一节 奥巴马医改法案在最高法院的命运 / 240
第十二节 最高法院出人意料的判决 / 249
第十三节 新总统特朗普要逆转奥巴马医改? / 251
附录一 关于气候变化 / 255
第一节 对后《哥本哈根协议》的两种思路:斯塔温斯的期待与库珀的预言 / 256
第二节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半瓶子满,还是半瓶子空? / 264
第三节 2015年的《巴黎协议》 / 270
第四节 不信偏见的经济学家:库珀解读热点经济问题 / 274
附录二 关于能源政策 / 293
第一节 如何改进美国的能源政策? / 294
第二节 新技术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 297
第三节 政府在支持新能源中的局限性 / 300
附录三 关于2009 年财政刺激政策的作用:萨默斯与泰勒的辩论/ 303
附录四 专访萨默斯:中国的汇率政策及其影响(2006 年11月8日)/ 311
附录五 专访费尔德斯坦:美元政策与全球不平衡(2006年11月21日)/ 319
附录六 资本市场风云突变 / 329
后记 / 337
行为经济学入门
2011年年初,就在中国人即将欢度春节的时候,哈佛大学的春季课开始了。在残雪堆积如山的小路上,学生们匆忙地奔赴各自的教室。这个学期,哈佛经济系教授戴维?莱布森(David Laibson)为本科生讲授《心理与经济学》这门课。莱布森是行为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是多个学术杂志编辑部成员和多个顾问委员会委员。他1988年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获经济系最高荣誉奖(Summa Cum Laude);1994年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MIT)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从此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2002年晋升为正教授。他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多次供不应求。
行为经济学是过去20年间新兴的领域。《心理与经济学》这门课关心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行为经济学家不关心人们说什么,只关心人们做什么。人们即使主观上完全诚实,言行不一的时候也屡见不鲜。例如,人们都知道锻炼身体重要,从主观上说也愿意去健身房,但就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落实不到行动上。
行为经济学家对影响人们行为基础的信仰、偏好感兴趣,同时也注意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希望从那里得到启发。他们认为,古典经济学对人们行为的假设太极端了。在古典经济学中,人被想象得太理智、自控能力太强、太自私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几乎不存在。别人生活的好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人都有禁不住诱惑、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的时候,也有不清醒、犯错误的时候。这意味着行为经济学模型含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更接近现实的同时,也更复杂。
行为经济学家注重试验,利用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博弈论和统计学来分析试验结果。例如在一个游戏中,你的最佳策略经常取决于你的对手的行为。如果你觉得对手和你一样聪明,那么你有一个最佳策略。如果你猜测对手不如你聪明,甚至还不明白这个游戏的规则,那么你有另外一个最佳策略。你对对手聪明与否和聪明程度的估计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如果在这个游戏中,你有很多对手,那么这些对手聪明与否的分布仍然是一个概率问题。你要把不聪明、不理智的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然后计算出你的最佳策略。这就如同物理学家不是在真空里做实验,而是把摩擦和大气压力等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最终推导出的结论会更贴近实际。
这时,有学生举手提问:社会学与行为经济学有什么不同?莱布森引用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1930年生于美国,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话作答:经济学家的研究单位是(孤立的)个人,比较他在做选择时的取舍得失,然后做最佳选择的过程;社会学家把个人看作社会框架里各种关系的中心,进而解释他为什么没有选择。莱布森说,这句话虽然不全面,有些牵强,但基本解释了两个领域的区别。
行为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并不矛盾。它们的前提假设都是:决策个人是聪明的;市场机制给予人们不同的行为动力(incentives),这些动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市场能比政府更高效地分配资源。行为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手段也一样:使用数据与建立模型,所以计量学是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学生在选学莱布森这门课之前,应该有基本的计量学知识。助教会在分组教学中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这部分内容。
在建立模型方面,莱布森说明,模型不是越逼真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越能回答你想解决的问题越好。例如,地球仪不是越大越精细越好,对于有些问题,一个大致形状的地球仪就足以了。应该建立怎样的模型的关键在于你的问题是什么。好的模型为人们思考问题提供洞见,没有不必要的复杂,禁得住数据的检验,有一定的预测力。
讲经济学不能不从曼昆教授主讲的《经济学原理》开始。他曾撰文道:“从学校毕业多年之后,没有什么比教授《经济学原理》这样入门性的课程更能使一个经济学家思考,他所从事的领域中什么东西是真正重要和令人兴奋的。正是在入门课程里,我们对自己专业领域积累的知识进行提炼和升华,把我们领域的精华传播到公民大众中去,让所有的人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多年来的“提炼和升华”对刚上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了解经济学最好的捷径,对接受了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学者来说也有醍醐灌顶般的裨益。重温这些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概念,能让平时淹没在细枝末节中的我们仍然记得经济学最根本的宗旨和使命,并以此为准绳,智慧地安排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读者能看到经济理论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差距,理解为什么美国知识分子普遍支持开放的国际体系和全球化,而新总统特朗普的政策却充满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在2006年1月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曼昆描述他曾经在政府工作的亲身经历。“国会山的政客们一般都认为出口可以创造就业,而进口是把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平白无故地转让给外国。如果你向国会山的一名政客解释,进口可以扩大我们的消费数量和消费选择,而出口是我们必须为进口付出的代价,你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结果是一个礼貌但鄙夷的微笑,让你知道他认为你是多么幼稚;而更可能发生的是,他会觉得被冒犯而非常愤怒;如果你是总统任命的高官,他会公开要求你辞职。”曼昆还让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同时,对这个领域保持警醒和距离。他在最后一堂大课上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这位嘉宾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你:在普通人眼里,经济学家是多么滑稽可笑、不可思议。
第二章《行为经济学》是我最喜欢的一章。我与这门课相见恨晚。我甚至觉得,如果我大学时代就接触到这些内容,我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有所不同。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不同,这门课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和分析人的潜意识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社会体制和商业对策。它颠覆了传统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假设:人是理性的。正因为人在做决定时经常是不理性的,经常管不住自己,所以说教——甚至包括上课教导、阅读说明——的作用经常微乎其微。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聪明智慧的人呢?大学生应该怎样选择暑期工作?应该怎样选择与异性的约会?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共同基点:年轻人在做选择时要大胆,不要保守。而这个基点又有简洁的数学证明,详见本章第七节《为什么连续接受小赌博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三章《费尔德斯坦讲〈美国经济政策〉》的写作时间是2009年春季,当时正是金融危机最深重、经济前景最渺茫的时候。时隔八年,我们重新审视当时经济学家的担忧、判断和政策建议:哪些判断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哪些担心是杞人忧天。为此,我保持了原版风貌,并把最新数据放在括号里,以便读者进行对比判断
这本书我真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去翻开的,毕竟“哈佛大学经济课”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感和深度感。我一直对经济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能解释生活中太多现象,但又常常被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吓退。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我带入经济学的世界,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日常消费、政策变动背后的逻辑。 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供需关系,解释为什么商品价格会波动,为什么有些东西会突然涨价。然后,我希望它能逐步深入,讲解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原理,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特别想知道,在哈佛这样的顶尖学府,经济学是如何被教授的,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能够培养出洞察力极强的经济学家。 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巨大的收获。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引发我的思考,让我用经济学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理解那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怎样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冲突?这些都是我一直很困惑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答案。 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的经济学启蒙读物,用一种既严谨又生动的方式,让我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分析信息,如何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消费选择,还是对社会经济事件的理解。如果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经济学框架,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这部分是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的,而非已有的内容,但我希望这能帮你理解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确实足够吸引眼球,“哈佛大学经济课”,这几个字仿佛自带光环,让我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释世界”的学问情有独钟,而经济学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门。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经济学的迷宫,让我不再感到渺茫和无助。 我期待它能够从最基本、最核心的经济学原理出发,比如稀缺性、选择、成本等,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概念,如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博弈论等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能够串联起无数经济现象的“线索”,理解不同经济模型背后的逻辑和假设。同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或者在引入这些术语时,能够有非常清晰的解释和恰当的比喻,让我这种经济学“小白”也能轻松理解。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它会不会分析一些成功的商业案例,或者解释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经济动因。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无论是在个人财务管理上,还是在理解宏观经济政策上。我希望它能培养我的批判性思维,让我能够辨别信息真伪,不受片面之词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哈佛大学经济课》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经济学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系统、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学习经济学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让我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我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它能让我感受到经济学的智慧和魅力,那么我就不虚此行。
评分拿到这本《哈佛大学经济课》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一本能够让我这种对数字和图表有点“恐惧症”的人也能轻松入门的书了。我总觉得经济学离我生活很遥远,但其实我知道,我们每天都在和经济打交道,从早晨买早餐到晚上逛网店,每一步都带着经济的印记。所以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解锁这些日常现象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让生活中的每一个小选择都变得有迹可循。 我期待它能用大量生动的例子来阐述那些枯燥的理论,比如,用一个家庭的理财故事来讲解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用一次旅行的规划来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好故事书一样,让我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而且,我一直对“为什么”很好奇,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发达,有些国家会贫穷?为什么社会上总会有富人和穷人之分?这些宏观的问题,如果能从微观的经济行为出发,层层递进地讲解,那我一定会看得津津有味。 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一些实际的指导。比如,在投资理财方面,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基础的建议?在理解通货膨胀、汇率波动这些新闻中经常出现的热词时,我能不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不至于被媒体的报道搞得晕头转向?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睿智的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一些清晰的思路和判断依据,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充满变化的经济世界。 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颠覆我对经济学的刻板印象,让我觉得经济学是人人都能理解,并且非常实用的学科。它应该是一个引导我发现经济学魅力的“窗口”,让我能够看到那些隐藏在生活表象下的深刻原理,从而提升我的生活品质和决策能力。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绝对会成为我书架上最珍贵的一本。
评分我选择《哈佛大学经济课》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所承诺的“哈佛大学”背景所吸引。在我的认知里,这代表着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刻的洞察力和前沿的视野。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来自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接触到最权威、最前沿的经济学思想。 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经济学学习框架,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例如,我希望它能清晰地解释什么是“理性选择”,以及在现实中“非理性行为”是如何出现的,并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因。我还希望它能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比如GDP的构成、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并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加以说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能引导我进行批判性思考。它会不会提供一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的观点,并分析它们的优劣?它会不会探讨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局限性,以及如何看待那些经济学模型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培养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购买这本《哈佛大学经济课》,是希望它能成为我通往经济学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我期待它能用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让我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掌握分析经济现象的工具,并最终能够以更成熟、更理性的视角去理解和参与这个世界。如果它能够达到这些目标,那么它将是我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经济学入门书籍之一。
评分这本《哈佛大学经济课》的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经济学盲”,虽然每天都在接触经济活动,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理解得不够透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经济学百科全书”,又像一位“私人经济学导师”,能够系统地、深入浅出地为我解析经济学的奥秘。 我期待它能从最浅显的定义开始,将经济学最核心的理念,比如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益、激励机制等,用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想看到的是,那些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的。比如,当出现某个商品价格暴涨时,这本书能否给出清晰的解释?当政府出台一项新的经济政策时,这本书能否让我理解这项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看懂”经济新闻,如何理解那些经济学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专业术语。 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能引发我的思考。它会不会引导我去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全球经济会呈现出周期性的繁荣与衰退?不同文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会有何差异?在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学的未来会是怎样?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发我对经济学的探索欲,让我能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连接不同领域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经济学见解。 如果这本书能够将理论性与实践性完美结合,那对我来说将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学习体验。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提升对经济现象的敏感度,做出更明智的个人财务规划,也能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国家经济政策的逻辑,从而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洞察力的公民。我希望这本《哈佛大学经济课》能成为我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奠基石”,让我不再畏惧经济学,而是爱上它。
评分东西很好用,下次用完在买,物流也快,快递员好
评分感觉还不错 包装挺好的 发货迅速 性价比高 价格低 感觉书质量还可以
评分书是很好的书,里面有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新知识,还是要好好提高一下的
评分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很好!
评分kill 陌路 look 健健康康咯我已经拥有它
评分到东哥这里买了很多书了,正品书籍,质量可靠,统一评价
评分看评价还不错,价格优惠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有空要仔细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