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与肾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肾藏象理论基础研究、肾藏象理论的临床研究、巾医藏象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探讨,共3章8节。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与肾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色:其一,溯本求源,古为今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巾医药临床疗效研究;其二,对与肾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治则治法、基础研究进行全面系统论述;其三,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究中医药疗效机制的生物学基础。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与肾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适合从事巾医学、巾西医结合医学的教学、科研、医务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等阅渎。
目录
第一章 肾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肾藏象理论文献研究
一、肾藏精理论文献研究
(一)精的源流及精在古代哲学和《黄帝内经》中的含义演变
(二)历代医家对精(肾精)的概念及其内涵的文献研究
(三)历代医家对肾藏精理论的文献研究
(四)中医肾藏精本质评述与展望
二、肾阴肾阳理论文献研究
三、肾主水理论文献研究
肾主水理论演化的影响因素
四、肾主纳气理论文献研究
(一)有关肾主纳气内涵的研究
(二)肾主纳气的原理
(三)肾主纳气的发生学思考
五、肾本质理论文献研究
第二节 “肾藏精本质”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一、肾精的物质与功能基础
(一)概述
(二)实验研究
(三)研究成果
(四)热点问题
二、肾气的物质与功能基础
(一)概述
(二)临床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热点问题
三、肾阴的物质与功能基础
(一)概述
(二)临床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热点问题
四、肾阳的物质与功能基础
(一)概述
(二)临床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热点问题
五、肾本质的现代研究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神经-内分泌-骨代谢网络
(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第二章 肾藏象理论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肾系统”相关理论及其与生理与病理关系
一、“肾精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基础
(一)“肾精系统”的生理基础
(二)“肾精系统”的生理特点
(三)“肾精系统”的现代研究
(四)“肾精系统”的病理基础
(五)“肾精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肾脑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基础
(一)“肾脑系统”的生理基础
(二)“肾脑系统”的病理基础
(三)“肾脑系统”理论研究的展望
三、“肾髓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基础
(一)“肾髓系统”的生理基础
(二)“肾髓系统”的病理基础
(三)“肾髓系统”的研究展望
四、“肾骨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基础
(一)“肾骨系统”的生理基础
(二)“肾骨系统”的病理基础
(三)补肾方药对“肾骨系统”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五、“肾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基础
(一)男女“肾生殖系统”的生理基础
(二)男女“肾生殖系统”的病理及临床研究
六、“肾泌尿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基础
(一)“肾泌尿系统”的生理基础
(二)中医“肾泌尿系统”的病理基础
(三)西医学对泌尿系统生理基础的认识
(四)现代医学对泌尿系统病理基础的认识
(五)现代医学对肾泌尿系统病理生理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二节 与肾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一、“肾主生殖”与生殖系统疾病
(一)生殖系统疾病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二)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三)生殖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
二、“肾主骨,肾藏精”、肾“其充在骨”与运动系统疾病
(一)“肾主骨,肾藏精”、肾“其充在骨”的基础研究
(二)从肾论治运动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三、“肾主骨生髓,髓生血”与血液系统疾病
(一)与中医“肾髓系统”密切相关的几种血液病
(二)补肾益髓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
(三)补肾益髓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疗效机制研究
(四)补肾益髓药有效单体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红系分化
四、“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与老年性疾病
(一)痴呆
(二)颤证
(三)健忘
(四)眩晕
(五)风痱
(六)耳鸣耳聋
五、“肾主水”与肾脏系统疾病
(一)中医药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二)中医药治疗肾病的机制研究
(三)中医药治疗肾病的未来
六、“肾主纳气”与呼吸系统疾病
(一)“肾主纳气”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
(二)“肾主纳气”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七、“肾主生长、发育”与生长壮老的生理、病理关系
(一)“肾主生长、发育”与生长壮老的生理基础
(二)“肾主生长、发育”与生长壮老的病理关系
(三)“肾主生长、发育”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第三章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探讨
第一节 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在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关键性问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现代研究
(一)古代哲学指导思想和方法的不足与落后
(二)观察和认识方法的不足
(三)理论和方法的逻辑论证不足
二、中医临床诊疗体系的现代研究
(一)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的现代研究
(二)中医治疗的现代研究
第三节 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新模式
一、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方法
(一)哲学方法
(二)一般科学方法
(三)具体科学方法
二、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新思路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二)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研究
(三)概括的理论与精确的阐述
(四)保持传统特色与多学科交叉渗透
(五)提高疗效与探求本质
(六)各家学说与相对标准
三、总结
第四节 评述与展望
一、中医理论研究方法发展史简述
(一)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进程
(二)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思维与实践
二、中医理论现代化遇到的困境
(一)象思维与概念思维转化维艰
(二)中医理论注释发展模式推波助澜
(三)还原论主导下中医深陷“验证”怪圈
三、中医理论现代化探索之路
(一)正本清源寻发展
(二)抓住机遇敢诠释
(三)中西医结合是方向
(四)立足当下寻突破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与肾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二节 “肾藏精本质”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一、肾精的物质与功能基础
(一)概述
“肾精”在中医藏象理论中至关重要。肾精不仅构成机体发育的原始物质,而且能“藏精起亟”,在人体功能的壮盛、衰退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就决定了肾精在防病治病上有重要意义,如《金匮真言论》谓:“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又如《冯氏锦囊秘录》谓:“足于精者,百疾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肾精的重要性主要反映在它作为某种本源的特性,根据中医学理论,肾气、肾阴、肾阳、五脏等都可以认为由肾精演化而来。肾精概念是和其他诸多概念相互关联的,在这个概念之网中,无论对于纯粹的中医学,还是中医学的现代研究,都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探索的课题。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等概念的分界,从古至今虽然不断地有所论述,但仍有需要梳理之处;中医学中不仅有肾精的提法,也有五脏精的提法,两者有着区别与联系,值得研究;肾精与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生殖之精等概念的关系,也还有诸多需要澄清之处。
(二)实验研究
1.从细胞水平对“肾精”实质的研究
干细胞的文献及实验研究成果表明,在细胞及分子层次,“肾藏精”主要或部分体现为干细胞及微环境的调和状态。“肾藏精”与在NEI网络整体调控下的内源性干细胞“沉默”休眠、“唤醒”激活、增殖分化以及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干细胞既可以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胰岛β细胞、免疫细胞等,又具有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作用的分子基础。干细胞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受自身基因属性和局部微环境影响,并受神经内分泌物质的远程调控。因而肾藏精的现代实质在于局部微环境依赖的干细胞自我调控系统,受以性激素系统为中心的全身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
中医学认为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主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而现代医学认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和跨胚层转分化,揭示了生物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基本生命规律,二者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干细胞与肾精无论在来源或功能上均十分相似。
(1)先天之精与干细胞来源相同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灵枢·决气》谓:“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父母生殖之精相结合,便形成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且主藏于肾。因此,肾所藏之精可相应于胚胎干细胞及其所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成体干细胞。
来自父母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即为全能干细胞,它含有分化成新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在其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按一定的顺序启动和关闭,这种启动与关闭机制是整个发育过程的核心,故可以说“先天之精”来自于全能干细胞,其内涵包括干细胞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及其蕴藏的种属特异发育信息。
(2)先天之精与干细胞皆分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中医学认为,先天之精在人体出生之后,分布于全身各脏腑,主要纳藏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先天之精能够化生元气,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达肢节皮毛,维持各脏腑组织的正常结构并激发推动其功能活动。从干细胞角度来看,成年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均存在成体干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全能干细胞在分化到一定阶段时所停留在组织中的,具有维持机体组织正常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可见,中医的肾精.元气与现代医学的全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之间存在某种平行关系。
……
肾藏精藏象研究丛书:“与肾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