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學理論是中醫康復學建立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認識康復功能障礙的前提。《中醫康復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強調從“整體觀”“辨證論治”等中醫學理論認識人體功能障礙,結閤現代康復評定方法,運用推拿、艾灸、傳統運動等中醫康復方法和技術促進功能障礙恢復。
《中醫康復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分為四章。一章對中醫康復學的理論基礎進行瞭論述,包括中醫學認識人體功能障礙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等,這些理論基礎在促進功能障礙的康復中同樣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第二章論述瞭康復評定方法,包括中醫學特有的中醫診法,同時也融入瞭肌力評定、肌張力評定、關節活動度評定、神經電生理評定、認知功能評定和疼痛評定等康復評定方法。第三章對中醫康復方法與技術進行瞭論述,包括推拿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颳痧療法、針刺療法,以及情誌療法、飲食療法、傳統運動療法等。第四章為臨床常見病癥的中醫康復,對病癥的病理、康復評定、康復治療進行瞭論述,包括腦卒中的中醫康復、顱腦損傷的中醫康復、脊髓損傷的中醫康復、骨摺術後的中醫康復,以及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齣癥等的中醫康復。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瞭解中醫康復學的學科特點和基本理論,熟悉中醫診法和常用的康復評定方法,掌握中醫康復方法和技術並能熟練運用,對臨床常見病癥的中醫康復應熟悉基本原則和治療方法。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一、中醫康復學概述
二、中醫康復學的發展史
三、中醫康復學的主要內容
四、中醫康復學的特點
第一章 中醫康復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陰陽五行學說
一、陰陽學說
二、五行學說
第二節 藏象學說
一、五髒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髒腑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氣血津液學說
一、氣
二、血
三、津液
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經絡學說
一、經絡的組成
二、經絡的生理功能與應用
第五節 病因病機學說
一、病因
二、病機
第=章康復評定
第一節 中醫診法在康復評定中的應用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二節 肌力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三節 肌張力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四節 關節活動度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五節 神經電生理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六節 平衡與協調能力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七節 步態分析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八節 認知功能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九節 疼痛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十節 生活能力與生存質量評定
一、概述
二、評定目的
三、評定方法
第三章 中醫康復方法與技術
第一節 推拿療法
一、推拿療法簡介
二、常用推拿手法與作用
第二節 艾灸療法
一、艾灸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分類
二、常用艾灸療法的操作要點與適應證
三、艾灸療法的禁忌證
四、艾灸療法應用注意事項
第三節 拔罐療法
一、拔罐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分類
二、常用拔罐療法的操作要點與適應證
三、拔罐療法的禁忌證
四、拔罐療法應用注意事項
第四節 颳痧療法
一、颳痧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分類
二、颳痧療法的操作方法與適應證
三、颳痧療法的禁忌證
四、颳痧療法應用注意事項
第五節 針刺療法
一、針刺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分類
二、常用針刺療法的操作要點與適應證
三、針刺療法的禁忌證及注意事項
四、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
附:其他針刺療法
第六節 中藥熱敷療法
一、中藥熱敷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分類
二、常用中藥熱敷療法的操作要點與
適應證
三、中藥熱敷療法應用注意事項
附:熏蒸療法
第七節 情誌療法
一、情誌療法的作用原理
二、情誌療法的適應證
三、情誌療法應用注意事項
第八節 飲食療法
一、飲食療法的作用原理
二、飲食療法的治療原則
三、藥膳方劑的臨床分類
四、代錶性的食養食療方
五、飲食療法應用注意事項
第九節 傳統運動療法
一、傳統運動療法簡介
二、常用傳統運動療法
第四章 常見病癥的中醫康復
第一節 腦卒中的中醫康復
一、概述
二、康復評定
三、康復治療
四、常見並發癥的防治
第二節 顱腦損傷的中醫康復
一、概述
二、康復評定
三、康復治療
四、常見並發癥的防治
第三節 脊髓損傷的中醫康復
一、概述
二、康復評定
三、康復治療
四、常見並發癥的防治
第四節 骨摺術後的中醫康復
一、概述
二、康復評定
三、康復治療
四、骨摺術後的現代康復治療
第五節 頸椎病的中醫康復
一、概述
二、康復評定
三、康復治療
第六節 肩周炎的中醫康復
一、概述
二、康復評定
三、康復治療
第七節 腰椎間盤突齣癥的中醫康復
一、概述
……
附錄1 改良Barthel指數量錶
附錄2 上田協調試驗
附錄3 改良Ashworth痙攣評定量錶
附錄4 Berg平衡量錶評分標準
前言/序言
本教材是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和《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相關精神,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的宏觀指導下,以發展康復學科,培養中醫康復人纔為目標,由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建設的。
中醫學理論是中醫康復學建立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認識康復功能障礙的前提。本教材強調從“整體觀”“辨證論治”等中醫學理論認識人體功能障礙,結閤現代康復評定方法,運用推拿、艾灸、傳統運動等中醫康復方法和技術促進功能障礙恢復。
本教材分為四章。第一章對中醫康復學的理論基礎進行瞭論述,包括中醫學認識人體功能障礙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等,這些理論基礎在促進功能障礙的康復中同樣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第二章論述瞭康復評定方法,包括中醫學特有的中醫診法,同時也融入瞭肌力評定、肌張力評定、關節活動度評定、神經電生理評定、認知功能評定和疼痛評定等康復評定方法。第三章對中醫康復方法與技術進行瞭論述,包括推拿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颳痧療法、針刺療法,以及情誌療法、飲食療法、傳統運動療法等。第四章為臨床常見病癥的中醫康復,對病癥的病理、康復評定、康復治療進行瞭論述,包括腦卒中的中醫康復、顱腦損傷的中醫康復、脊髓損傷的中醫康復、骨摺術後的中醫康復,以及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齣癥等的中醫康復。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瞭解中醫康復學的學科特點和基本理論,熟悉中醫診法和常用的康復評定方法,掌握中醫康復方法和技術並能熟練運用,對臨床常見病癥的中醫康復應熟悉基本原則和治療方法。
本教材由福建中醫藥大學陳立典教授擔任主審,編寫工作由多位專傢老師共同完成。其中,緒論由王瑞輝編寫;第一章的第一節至第三節由王瑞輝、劉奇編寫,第四節、第五節由李涓編寫;第二章的第一節由於少泓編寫,第二節至第四節由滕秀英編寫,第五節由唐成林編寫,第六節至第八節由滕秀英編寫,第九節、第十節由周賓賓編寫;第三章第一節由唐成林編寫(小兒推拿手法內容由邰先桃編寫),第二節至第五節由黃怡然編寫,第六節由周賓賓編寫,第七節由範青編寫,第八節、第九節由熊常初編寫;第四章第一節由王瑞輝、劉奇編寫,第二節、第三節由馮曉東編寫,第四節至第六節由周鈺編寫,第七節至第九節由範青編寫,第十節至第十二節由田輝編寫,第十三節由黃安編寫,第十四節、第十五節由劉春龍編寫,第十六節由邰先桃編寫,第十七節由陳朝暉編寫。本教材的編寫工作還得到瞭福建中醫藥大學、陝西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的大力支持,再次一並錶示感謝。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各位編委做齣瞭很大努力,使本書理論、技術及治療等方麵盡量完整,以符閤教學規律和臨床需求,若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讀者和同道提齣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中醫康復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