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0
訓導與抗衡:黨派、學人與浙江大學(1936-194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訓導製既是抗戰全麵爆發後政府為加強對大學的控製而實施的一項關鍵措施,又是訓政時期廣義的黨化教育的重要環節。20世紀40年代末期,訓導製不但引發學生的強烈抗衡,更在原本默契的學人之間造成瞭隔閡與斷裂。竺可楨與張其昀這樣亦師亦友的學人最終做齣瞭截然不同的政治抉擇。本書以訓導製為切入點,考察政黨派係在大學校園中的權力鬥爭,以及由此引發的學生抗衡運動與學人政治認同危機。
何方昱,1975年生,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曆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國史。在《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抗日戰爭研究》、《史林》、《求是學刊》、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等學術刊物上以中文和英文發錶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並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哲社課題各一項。專著《“科學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與時代>月刊(1941—1948)研究》(2008)獲第六屆上海曆史學會學會奬(2009)。
摘 要 1
緒 論 5
一 學術史梳理 5
二 研究思路與主要內容 9
三 資料說明 12
第一章 國傢權力的介入與導師製的興衰 16
一 戰前“軍訓強而訓育弱”之窘境 16
二 郭任遠管理浙大的失敗 19
三 訓育委員會與竺可楨首創導師製 24
四 導師製的睏局 30
小 結 33
第二章 訓導處的成立與訓導長身份認同危機 35
一 訓導處的設置 35
二 訓導長的遴選 37
三 為“黨國負責”的首任訓導長薑琦 42
四 “為學生請命”的訓導長費鞏 46
小 結 53
第三章 國立大學與國民黨地方黨部的頡頏 55
一 浙大內遷及其與貴州地方黨部的抵牾 56
二 “倒孔運動”中浙大與湄潭縣黨部矛盾再起 65
三 蔣介石下達手令與黔特會拘捕學生 71
四 重組訓導處與浙大區黨部的建立 77
小 結 85
第四章 三民主義青年團與大學校園中的黨派之爭 88
一 三青團浙大直屬分團部的籌建 88
二 遵義遊行中的三青團與馬列主義小組 93
三 “麵粉事件”與“費鞏案” 98
四 夏令營與話劇團:三青團的運作模式 105
小 結 109
第五章 學生自治會與訓導處的抗衡 111
一 《生活壁報》的創辦與“訓”、“導”失效 111
二 壁報危機與《學生壁報審查辦法》的頒行 113
三 “兩種權力存在於學校”與戰後壁報風潮 119
四 戰後訓導長與訓導處的維係 123
小 結 137
第六章 知識、權力與浙大史地學係的閤分 139
一 南高淵源與竺張閤力 140
二 課程設置與通纔教育 147
三 權力重組與史地分離 152
小 結 156
第七章 鼎革之際的抉擇:張其昀學術生涯的政治轉型 158
一、地理知識與人脈初結 158
二、加入國防設計委員會與初涉政界的頓挫 162
三、“為學問而努力”與地略學研究 166
四、“驅張運動”與漸趨政治中樞 172
小 結 177
第八章 訓導製下的學人政治認同危機:去留之間的竺可楨 179
一 被迫入黨與認同危機的産生 179
二 幾次辭職與不堪重負 182
三 軍警特務係統與學人的政治抉擇 186
小 結 191
結 語 193
徵引文獻 198
訓導製既是抗戰全麵爆發後國民政府為加強對大學的控製而實施的一項關鍵措施,又是國民黨訓政時期廣義的黨化教育的重要環節。該製度的無效和失序成為民國政治文化轉變的一個縮影,昭示瞭國民黨組織形態在民國末年的混亂與無序,也是其政權走嚮敗歿的又一顯例。以訓導製為切入點,考察政黨派係在大學校園中的權力鬥爭,以及由此引發的學生抗衡運動與學人政治認同危機,乃本項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教育部倡導的訓導製正式實施於1939年,主要內容為在各級學校成立訓導處,遴選訓導長,管理訓育事務。在此之前,竺可楨於1936年4月接掌浙大後,首創“導師製”。浙江大學的導師製不僅實行較早,且一以貫之,乃校方相當重視的一項行政製度。但是,浙大導師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遭逢國傢權力的強力介入,緻使其經曆瞭從“自治”到“黨化”的發展過程,效果也因此逐漸削弱。訓導長作為大學校園中訓導製的主要負責人與執行者,擔負“嚮上對中央負責”、“嚮下訓導學生”的雙重職責,成為協助校長維護大學秩序的核心人物,而其黨派背景與教授身份更令這一角色呈現多重麵相。“為黨國負責”的薑琦和“為學生請命”的費鞏這兩類完全不同的訓導長角色,為我們呈現齣學人對待政治的不同立場和態度。1940年初,浙江大學各部遷往遵義、湄潭、永興等地時,因資源配置之爭,引發與地方黨部勢力的矛盾,雙方的衝突在1942年爆發的“倒孔運動”中達到高潮。地方黨部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呈現齣國立大學內遷時遭遇的睏境與難題,無論是訓導處,抑或浙大區黨部及三青團直屬分團部均對此無能無力。從另一個層麵看,作為國民黨的派係組織,三青團的政黨色彩不容否認,一旦它傾入大學校園,就會帶來無法化解的黨派矛盾,由此引發的各種爭端也漸漸溢齣大學所能掌控的範圍,並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後果。
在權力場域的鬥爭中,浙大學生自治會權力的日漸擴張,最終成為與校務會議抗衡的另一大權力機構,對訓導處的威信與閤法性構成挑戰,大學正常的運轉秩序亦遭到威脅。學人處境睏頓,但仍勉力發展學術,浙大史地學係的創建就是竺可楨、張其昀“史地閤一”觀念的積極實踐。然而,到瞭20世紀40年代末期,訓導製不但引發學生的強烈抗衡,更在原本默契的學人之間造成瞭隔閡與斷裂,確為事實。竺可楨與張其昀這樣亦師亦友的學人最終做齣瞭截然不同的政治抉擇。在現代中國政治體製的轉型過程中,1940年代中國學界不存在共有的認知已是昭然若揭,其所呈現齣的不完整的政治文化形態,更昭顯瞭國民黨政權的崩坍。
訓導與抗衡:黨派、學人與浙江大學(1936-194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