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马驹》是为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所作的传记。作者介绍了马祖“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等禅学思想的由来。李浩,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研唐代文学、美学。纵观中国佛教史,唐代是绕不开的佛教文化、佛教思想繁荣时期,作者运用自己在唐代文化方面的专业造诣,依据史料生动再现了马祖道一的一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所作的传记。有具体的情节,但属非虚构写作,主要内容皆有所本。作者叙述了道一禅师从出生到入灭的一生,不乏具体场景和精彩细节,也介绍了他“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等禅学思想的由来。马驹本是道一禅师出家前幼小时的俗名,恰与谶记中“马驹踏杀天下人”合。据此可见,杀活自在的马祖禅在当时不仅阐化了江西,而且已弘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了。
作者简介
李浩,陕西靖边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执教于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暨汉唐文学研究院。著有学术著作《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唐代园林别业考录》《唐诗美学精读》等。
目录
引子1
剑南形胜毓神秀1
巴山蜀水觅法音17
南岳巍巍受心印36
筚路蓝缕佛迹岭54
飞锡游方西里山68
龚公山上振法鼓80
道望隆盛开元寺105
洪州门下三大士119
大珠圆明梅子熟142
触类是道而任心16
一口吸尽西江水176
马驹踏杀天下人186
哲人入灭归石门211
初版后记232
再版后记235
精彩书摘
引子
禅波点点,从涓涓一脉细流,到飞流三千尺,波澜动远空,摆脱束缚,壮浪恣肆,浑浑浩浩,横无际涯,水旱不变,春秋不知,好一派壮丽景色!历经千年而下,涛声依然如旧。
灵山法会上的那一枝金色婆罗花,芬芳馥郁,常开不谢,居然在千年后的中华大地绽出五柄硕大无朋的绿叶,郁郁葱葱,蔚成一片浓荫。大龙香象,神骥骏驹,腾跃乎其间,说明华夏热土对生命种子孕育和培植的能力之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代文化对禅宗的发展和兴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祖道一便是在这块土壤上崛起的一位传奇式的禅学大师。
道一,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属四川)人,弟子们称他为“马大师”,后世则多尊称其为“马祖”。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二月一日入灭。唐宪宗元和年间谥为“大寂禅师”。根据其思想发展及活动地域,可大体上将道一的生平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在巴蜀。道一生于成都府汉州什邡县,传说足生瑞纹,体貌高古,年虽稚孺,游步恬旷。幼年时即在本邑罗汉寺出家,后赴资州(今四川资中县)依唐和尚处寂剃度,在渝州(今重庆市)圆律师处受具足戒。他还曾游学于处寂的弟子新罗国王子无相。①蜀中当时主要是智诜禅系的活动范围。智诜为五祖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曾被武则天诏请,赴京内道场供养,但主要在资州弘阐东山禅法,其弟子处寂俗姓唐,故人习称唐和尚。唐和尚有弟子新罗王子无相,无相的法嗣是无住。这几代法脉绵绵,传承不断,最后形成了禅学史上所称的净众(一说净泉)保唐禅系,宣扬息心念佛,以无忆、无念、无妄统一戒定慧三学,许弟子有胜师之义,这些新观念、新思想对青年道一影响很大,为他禅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在南岳衡山。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道一听说怀让禅师在南岳传六祖惠能的顿悟法门,于是沿江出峡,风尘仆仆来到南岳衡山观音台,住在传法院,结庵坐禅,栖心佛理,怀让以“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又岂能成佛”的机语点拨,道一于言下顿悟玄旨,怀让为其密授心印。南岳衡山迄今仍保留有磨镜台(参见第46页插图)和马祖坐禅的遗址。怀让是六祖惠能的法乳,他曾以“说似一物即不中”“修证则不无,污染即不得”等语,得到惠能的印证。与道一同参者还有常浩、智达、坦然、神照、严峻等,皆被印可,成为怀让的入室弟子,但只有道一被怀让评为是“得吾心者”。道一侍奉怀让约十年,心地超然,禅法日益深奥,接续上了曹溪法脉,为后来的光大南禅门庭,做好了思想准备。
第三阶段在建阳佛迹岭。大约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道一辞别怀让禅师,来到闽地建阳(今属福建)佛迹岭,筚路蓝缕,自创法堂,开堂说法。这一阶段虽然很短,前后不到三年,但在道一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却非常重要。他从此开始了弘扬南宗禅的生涯,由学法变为弘法,自觉变为觉人,非凡的才具和智慧于此初露端倪。
第四阶段是在江西。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前后,道一来到抚州(今江西抚州市)西里山弘法,后又去虔州(今江西赣州市)龚公山,最后率徒众来到洪州,驻锡钟陵(今江西南昌市)开元寺。圆寂后,舍利建塔归葬于建昌(今江西靖安县)石门山。
……
马驹(精装)/李浩作品系列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