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以求是书院为前身的浙江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她创建于清末国人图强变革之时,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她崛起于抗日烽火硝烟之中,赢得了“东方剑桥”的美誉;她新生于人民共和国的怀抱,哺育了数以万计的华夏英才;她腾飞于改革开放的时代,铸就了世人瞩目的辉煌。今天,浙江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大学。本书以图为史,以图片为主要展示方式展现其120年发展历程,迎接120周年校庆。
目录
第一章 开物前民求实学(1897-1928)
求是书院的创立
浙江工专和浙江农专
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第二章 国有成均展宏图(1928-1937)
定名国立浙江大学
延聘著名学者专家
初具现代大学格局
竺可桢出任校长
第三章 文军长征奋崛起(1937-1946)
於潜、建德办学
吉安、泰和办学
宜山办学
龙泉办学
遵义、湄潭办学
校训、校歌
名师云集
英才辈出
成果卓硕
师生文化活动
李约瑟访问浙大
第四章 复员回杭迎黎明(1946-1949)
建设新校园
在动荡中办学
参与接管台北帝国大学
东南“民主堡垒”
第五章 调整重组启新局(1949-1952)
拥抱新时代
马寅初出任校长
参加抗美援朝
院系调整惠四方
第六章 老和山下谱新篇(1952-1998)
迁址老和山
重建理科
在“文革”动乱中奋争
全国科学大会崭露头角
在改革开放时代奋勇崛起
首批进入“211工程”
第七章 西溪河滨吟弦歌(1952-1998)
成立浙江师范学院
合并成立杭州大学
文理为主、多学科交叉的办学格局
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进入“211工程”
第八章 华家池园育新风(1952-1998)
成立浙江农学院
升格为浙江农业大学
以农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富有特色的留学生培养
进入“211工程”
第九章 西子湖畔铸仁术(1952-1998)
成立浙江医学院
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
以医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附属医院的成立与发展
通过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
第十章 树我邦国奔一流(1998-)
新浙江大学成立
融合与发展
明确发展战略
拓展办学空间
汇聚一流师资
培育时代英才
勇攀学科高蜂
服务社会
传承优秀文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施党建伟大工程实现党的伟大事业
附录浙江大学院系设置沿革一览
浙江大学两院院士名录
后记
精彩书摘
《浙江大学图史》: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上,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典范意义的大学,也是历史和文化脉络非常清晰的大学。她经历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一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历次重大变革和社会变迁,始终勇立潮头。从求是书院的艰辛初创,到国立浙江大学的蔚然形成;从艰苦卓绝、玉汝于成的“文军长征”,到办学遵湄、声誉鹊起的“东方剑桥”;从抗战胜利复员杭州,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从院系调整作出巨大贡献,到改革开放取得突出成绩;从四校合并组建新浙大,到新世纪勇担使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与科学同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辉煌。她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
1897年,作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在清末维新浪潮中诞生。求是书院秉持“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的宗旨,师生“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形成了以“勤、诚”为特色的校风。求是书院开启了教育救国、人才兴国的探索历程,是百廿年浙大文化传统的源头。1927年,在原求是书院的旧址上,成立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次年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著名教育家蒋梦麟、邵裴子等先后出任校长,引入现代教育制度,注重教学实验实践,办学规模日渐扩展。
1936年4月起,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竺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崇高的人格力量影响、感召和带动下,浙江大学自此进入了一个困厄中崛起、苦难中辉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竺校长率领浙大师生举校西迁,辗转五千余里,足迹涉及南方七省,最后到达贵州遵义、湄潭办学,直到抗战胜利复员杭州,前后历时近九年。西迁期间,浙大确立了“求是”校训,谱写了校歌,为师生点亮了前行的明灯。……竺可桢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苏步青的微分几何研究、束星北的狭义相对论研究和量子力学研究、王淦昌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谈家桢的遗传学研究、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等科研成果都处于国际或国内学术界的前沿。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先后两次考察访问在遵义、湄潭办学的浙江大学,惊叹于浙大在艰苦条件下的浓厚学术气氛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盛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抗日战争胜利后,浙江大学师生于1946年秋全部返回到杭州。此时的浙江大学,拥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7个学院,30个系,4个研究所,计5个研究学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高等教育调整发展的需要,国家对浙江大学的院系和学科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特别是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大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为全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相关学科发展建设的重新布局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来分别发展为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并且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四校共有6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20世纪末,四校又分别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立项论证。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根同源的四所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新浙江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2个门类,现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和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与杭州市、宁波市分别共建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设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和第四医院等7家高水平医院。
……
前言/序言
序
金德水 吴朝晖
回眸双甲子辉煌,献礼百廿载华诞,《浙江大学图史》出版,这对传承文脉、启鉴后人具有深远意义。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作为一所为图强变革而创立的新式高等学府,学校始终胸怀振兴中华的梦想,秉承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在抗战烽火中崛起,在国家建设中奉献,在并校融合中跨越,在争创一流中奋进。聚江南山水之灵秀,汲华夏文明之学养。120年来,“浙里”人文荟萃、俊彩星驰,涌现出竺可桢、苏步青、贝时璋、王淦昌、谈家桢、钱三强、叶笃正、徐光宪、谷超豪、程开甲、李政道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以及马一浮、郑晓沧、丰子恺、夏承焘、沙孟海、夏衍、姜亮夫、常书鸿等一大批文化大师,目前有200余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校友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位校友荣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位校友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60余万校友遍布全球,为人类进步和民族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
薪火相传,学脉绵延。一代代浙大人坚持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归依,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形成了“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大学精神。近年来,浙大人继续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景,大力培育时代高才,构建学科高峰,打造科研高地,汇聚名师高人,积累文化高度,探索改革高招,各项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5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嘱托中共中央办公厅来函转达了他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指出:“浙大教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精心育人,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希望浙大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今日之浙大,创新创业的教育特色不断巩固,顶尖前沿的科研成果加速涌现,群峰竞秀的学科布局加快涵育,开放共享的合作网络日臻完善,与世界著名院校的合作不断深化,面向未来的战略格局正在形成,七大校区交相辉映,综合实力稳居前列,大学声誉跻身世界百强,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行!
一段历史,波澜壮阔,跨世纪宏伟画卷折射出浙大师生不懈奋斗的璀璨群像。一种精神,辉映古今,百廿载风雨沧桑锤炼了求是学人的风骨和气韵。《浙江大学图史》以大量珍贵的史料展现了一代代浙大人求真至善、无私奉献的生动画面:他们将复兴中华的赤子情怀融入求是书院的挑灯苦读中,挥洒在辗转西迁的漫漫征途上,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广袤天地间,铭记在追求卓越的不绝弦歌里,交织成跨越时空的求是记忆,贯穿其中的求是创新校训和浙大精神历经岁月的洗礼,日益昭示出蓬勃生机。
让我们走进历史、感知历史,用心体会中国教育的沧桑与跨越,用心感知求是文脉的自强与遒劲,承继百廿载光荣与梦想,主动在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时代把握发展机遇,不忘办学初心,勇立时代潮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服务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大学图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速度蛮快的,几天就到了。
评分
☆☆☆☆☆
经典浙江大学校史丛书!!!好书!相比之下,价格稍贵!!
评分
☆☆☆☆☆
浙江大学求是创业新军的成长之路
评分
☆☆☆☆☆
速度蛮快的,几天就到了。
评分
☆☆☆☆☆
速度蛮快的,几天就到了。
评分
☆☆☆☆☆
经典浙江大学校史丛书!!!好书!相比之下,价格稍贵!!
评分
☆☆☆☆☆
浙江大学求是创业新军的成长之路
评分
☆☆☆☆☆
浙江大学求是创业新军的成长之路
评分
☆☆☆☆☆
经典浙江大学校史丛书!!!好书!相比之下,价格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