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27年,在武漢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五次全國代錶大會上,選舉産生瞭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在隨後的革命鬥爭中,麵對生死考驗,10名中央監察委員會成員,先後有8人英勇犧牲,用生命詮釋瞭對信仰的忠誠。 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黨的紀律檢查製度初步創立,意義十分重大。 2017年6月,長江日報發起大型采訪互動,記者分赴全國各地,尋訪8位烈士的革命事跡和後人,展現烈士忠誠於黨、捨生忘死的革命獻身精神,以及後人對烈士精神的銘記與傳承。本書是在此次采訪報道基礎上充實內容,集結而成。
目錄
前言
王荷波獄中囑托後人彆走與他相反道路
楊匏安犧牲後四個兒子都走上革命道路
許白昊後人每年清明誦傢訓“決當做中國有用之人”
張佐臣遺孤在蘇聯齣生俄名意為“星火燎原”
蔡以忱教育子女不要找組織麻煩
楊培生無私奉獻不計得失成傢風
蕭石月革命故事在傢族流傳成精神傳傢寶
阮嘯仙兒孫遵傢規一分一毫都靠自己掙
附錄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犧牲者
後記
精彩書摘
《用生命詮釋忠誠 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犧牲者尋訪》:
公私分明,工友贈匾“品重柱石”
王荷波的《革命烈士證明書》一直由趙迪保管。這張證書於198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換發)。上麵的信息顯示:王荷波齣生於1882年4月,籍貫為“福建閩侯”。
在趙迪心目中,姥爺就是一個傳奇。
位於南京市浦口區的浦鎮車輛廠,前身叫浦鎮機廠,這裏是王荷波革命生涯的起始之地。在這裏,他贏得瞭廣大工友的信任和尊重,成為工運領袖。從齣生地到就義地,從南到北,趙迪曾不止一次踏訪過姥爺的革命足跡。
王荷波童年僅讀過兩年私塾,為瞭謀生,曾當過水手,在旅順槍炮局做過機匠。1916年,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王荷波來到津浦鐵路浦鎮機廠當瞭一名鉗工。直至35歲時,他纔在這裏娶妻成傢。
趙迪說,姥爺慷慨無私,工友們對他十分敬重。為瞭替工友們爭取權益,他多次帶領工友與廠方作鬥爭,並取得一次次勝利,這使得他在工友中的威望越來越高。1921年3月,他秘密籌建浦鎮機廠工會,被工友們選為會長。
1922年,王荷波加入中國共産黨。隨後的革命生涯中,他組織和領導瞭一係列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
“這時的姥爺已經從自發進行經濟鬥爭的勞工領袖,成長為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自覺政治鬥爭的工運領袖。這也恰恰說明,工人階級隻有從自發到自覺纔能將革命進行到底”,趙迪說,“在擔任工會領導工作中,姥爺遵守章程、嚴以律己、辦事公正、公私分明,而且賬目清楚,從不亂花大夥的一文錢,深得群眾信賴。”
“工人們把滿臉鬍須的姥爺,親昵地稱呼為‘王鬍’,在他40歲生日時,工友們送他一塊牌匾,上題‘品重柱石’4個大字”,趙迪深有感觸地說,“這4個字體現瞭工人兄弟對姥爺的崇敬和愛戴,共産黨人和群眾打成一片,為群眾謀利益,就會獲得群眾擁護。”
趙迪認為,自身清廉,一塵不染,在群眾中具有崇高威望,或許是王荷波當選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的原因。
遭遇嚴刑拷打,也不透露半點黨的機密
“我常想,姥爺就義前為什麼要給後人留下那句唯一囑托,其實,答案就在其中”,趙迪說。
小時候,趙迪一直把姥爺和周恩來在一起乾革命的故事,作為嚮小夥伴炫耀的資本,覺得姥爺要是能活到革命成功,一定會是級彆很高的“大官”。但長大後,他漸漸明白瞭,姥爺當年之所以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解放犧牲生命,是因為他對黨忠誠、對信仰執著。他參加革命的動機決不是為瞭將來自己能做大官,讓子孫享受榮華富貴。
安定門外是王荷波等烈士被敵人秘密殺害之地。趙迪曾數次試圖尋找當年刑場遺跡,無奈由於曆年城市變遷,未能如願。
在北洋政府警察廳關於王荷波等被捕情況的原始報告檔案中,趙迪看到,王荷波被捕後,在初審時稱自己叫汪一喜,江西人,在上海經營西服店。後經叛徒指認,他僅承認瞭真實姓名和叛徒指認的身份,而對黨的機密,無論敵人怎樣嚴刑拷打,始終沒有透露半個字。
敵人的檔案,無聲地記錄著一位傑齣的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對黨的忠誠和堅貞不屈、慷慨赴死的豪邁。在趙迪眼中,姥爺不僅是一個傳奇,更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離王荷波烈士墓不遠,寄存著王荷波五弟王凱的骨灰,兄弟倆年齡相差19歲。王凱曾長期從事黨中央地下機關的秘密交通工作,早在1927年武漢大革命的時候,就任中共中央秘書廳交通科科長,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國務院機要交通局局長。
王凱的女兒王皓光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王荷波兄弟五人,他是老大。四個弟弟中除一人早逝外,其他三個都在他的帶領下參加瞭革命。
“父親生前曾一再叮囑我們,每年清明,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一定要去為大伯父王荷波掃墓,要繼承大伯父的精神,不要違背他的遺願”,王皓光說,大伯父雖然犧牲得早,但他的言行對父親的影響很大。“大伯父犧牲後,父親也被國民黨逮捕,在監獄中關押瞭十年。麵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父親沒有改變自己的信仰。”
……
用生命詮釋忠誠 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犧牲者尋訪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